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称帝后杀了那么多功臣,为什么却留下了他呢

朱元璋称帝后杀了那么多功臣,为什么却留下了他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788 更新时间:2024/2/19 8:30:12

朱元璋杀功臣这是所有人都知道,而朱元璋的所做所谓也让大家再一次的看到了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是多么的实在,可是,在朱元璋杀尽功臣之时却独留一人,那人就是汤和,这是为何,朱元璋为何惟独把这个信国公汤和留下来?

想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

傅友德……惟独信国公汤和能幸免于难,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汤和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朱元璋与他是发小,从小在一条街上长大。小时候的汤和便表现出了领导才能。与其他小孩子一起玩闹时,总是做老大,带着他们骑马射箭。长大以后的汤和身高七尺,性格沉稳,善于谋略。1352年,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很快便被封了千户之职。随后,汤和写信给朱元璋,邀请他来参加义军。朱元璋入伍后,因功升职,封为镇抚,职位在汤和之上。

1353年,汤和跟着朱元璋进攻大洪山,攻下了滁州,被授为管军总管。后来他又跟着朱元璋去打和州。当时很多将领与朱元璋都是同辈,不肯听从朱元璋指挥,独汤和虽然比朱元璋还大三岁,但还是恭敬地听从朱元璋指挥,朱元璋对此非常高兴。大概汤和与朱元璋从小一起长大,早已发现他并非池中之物,所以对他百般听从。这种相处模式一直到朱元璋登位。

1368年朱元璋登位,准备大封功臣。朱元璋并没有像对其他人一样封汤和为公,而故意降他一等为侯。但汤和不贪公,也不发牢骚。继续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里,几年之后,被提升为公。汤和很善于捕捉朱元璋的心思。1388年,朱元璋年纪越来越大,他心中不愿诸将长期统领军队,只是还没有公开采取措施。当汤和意识到朱元璋要对这批老臣下手时,为保全自己,他开始采取措施。

在众多高级将领中汤和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他找了个合适的时机,对朱元璋说,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同意了,解除了他的兵权,还下令立刻拨款在老家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

当时明朝所面临的外患主要是倭寇,经常骚扰沿海一带。朱元璋对此很头疼,他把汤和召回来,让他前去解决此事。汤和到达沿海地区,了解了实际情况后,决定在江浙沿海一带修筑59座城来防范倭寇。一年后,59座城建好了,汤和便返京复命。这时,凤阳新宅也已建成。汤和带着妻子儿女去向朱元璋辞行,朱元璋赐他三百两黄金、二千两白金、三千锭纸钞、四十多套彩币,对汤和的夫人也是多次下诏褒奖,赏赐物品不断。从此以后,汤和每年一次上京觐见皇帝。

汤和辞官回乡以后,朱元璋并没有就此放过他,朱元璋安排了不少耳目去监视他,他的一举一动每天都有人上报到朱元璋那里。汤和每天游山玩水,喝酒下棋,从来不和地方乡绅结交,也不谈论国家大事。他还严格要求子女,遵守法纪。渐渐地朱元璋对他放心了。

汤和懂得急流勇退。在功臣名就、位极人臣时,他选择了归隐,实在不能不说汤和非常聪明。他懂得揣摩皇帝心思,懂得自保,这大概是他能得以幸存的原因。

汤和简介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汉族,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

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封信国公。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

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标签: 明朝,朱元璋

更多文章

  • 为什么马超拥有十多万西凉大军,却还是被曹操耍的团团转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马超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七月,曹操征讨关中,关中军阀马超韩遂聚兵十万西凉铁骑于潼关,负险顽抗,曹操乃实施大迂回战略,渡过黄河至河西,绕到了关中联军的侧背,并强渡渭水,攻至华阴,关中联军见地险已失,这仗没法打了,便干脆派人以割让河西之地求和,曹操表示不接受。当然不能接受,河西本就是汉朝土地,何

  • 强盛一时的蒙古帝国为什么会分裂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朝,窝阔台,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强盛一时,为什么会分裂?这确实与成吉思汗对儿子们,对皇室的分封,造成向心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成吉思汗一开始就对他的黄金家族有可能分裂,有过担忧。蒙古的继承特点是“幼子守灶”,汉人的继承特点是“嫡长子制”,但成吉思汗既不采用“幼子守灶”,也不采用“嫡长子制”,而是把汗位传给了第三个儿子窝阔

  • 此人是曹操手下猛将,曾与典韦一战,不分胜负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曹操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诸多猛将,尤其是手下五子良将张辽、许褚、乐进、张郃和徐晃,其英雄事迹至今传颂,而我们今天要说的人物便五子良将之一的许褚,许褚不仅武艺高强,还能典韦战成平手,可见之厉害。许多人认为典韦能被后人称之为三国第三的猛将,的确实至名归,然后许褚却不是泛泛之辈,当时许褚没有投靠曹操的时候,曾经

  • 苏妲己为讨纣王欢心,发明一件东西,如今我们都在用!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商朝,纣王

    大家印象中的妲己,应该就是在《封神榜》里,那个祸国殃民的狐狸精形象,美艳无双又蛇蝎心肠。但咱今天要说的并不是妲己怎么诱惑纣王干坏事,而是一个民间传说。她曾经发明了一样东西,和吃有关。《舌尖上的中国》第3季播出的时候,讲了美食的“器物”。既然提到和美食有关的器物,那么最代表我国文化的的就是筷子了。最先

  • 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富贵至极,为何却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朝,吕后

    汉高祖刘邦有八个儿子,他封嫡子刘盈为太子,其他七个儿子先后被封为诸侯王,坐镇一方。刘邦的这些儿子们身为天潢贵胄,可以说是富贵至极,这辈子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谁能想到,刘邦的一位儿子居然是被活活饿死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刘邦的八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刘肥、次子刘盈(即汉惠帝)、三子刘如意、四子刘恒(

  • 此人出生便被送入牢狱,被女囚养大,最后竟成为一代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朝,汉宣帝

    汉武帝后期发生了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流血事件,史称巫蛊之祸。这场政治斗争牵连甚广,死伤臣民数十万,甚至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都被逼相继自杀。太子刘据的孙子出生便被送入牢狱,在四岁以前被女囚养大。然而他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他身上究竟还发生过什么传奇的事情呢?汉武帝晚年,陷入了皇帝的通病,希

  • 堂堂皇后为何最后却沦落到青楼?皇帝怎么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胡皇后

    古代的女人命运都是悲惨的,她们都被当作了传宗接代的工具,即使入宫为妃,即使成为了皇后,也没有几个结局是好的。史上最为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北齐胡皇后,她曾经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却后来被贬为了妓女,但是即使40岁仍旧风华绝代。齐国时期,胡太后曾经是齐王的皇后,曾经母仪天下大权在握,可是齐王高湛死后,胡皇后

  • 伏波将军马援屈死后,为啥他女儿却成了贤德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光武帝

    历史上有不少被传为佳话,甚至成为后宫榜样的贤德皇后。譬如,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等,她们的事迹不但载入了史册,还被后人写成文学作品,搬上戏剧舞台,在民间广为流传。一个好皇帝,要有一个贤内助,这是很有道理的。否则,后院老是起火,好皇帝当起来也不得安宁。东汉的马皇后,就是一个值得称

  • 为什么庞统明明知道落凤坡会有埋伏,却依然要坚持前进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蜀国,庞统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谋略家,因为长相古怪被人所不喜,经过一番波折后被诸葛亮荐入刘备阵营,被刘备拜为军师中郎将。在刘备的入川战役中,庞统亲自率军进攻雒城,但在进攻途中遇到了埋伏,被乱箭射中死于落凤坡。庞统庞统从小就聪明过人,喜好读书,知识渊博,但因为长的浓眉大眼,鼻孔朝天,又加上脸黑

  • 曹操第一次讨伐董卓差点丢掉性命,战后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曹操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驾崩、引董卓兵进京诛灭十常侍,谁知董卓一出兵,何进自己就被人给杀了,而董卓入京以后更是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自称为太师,专擅朝政,干尽了坏事。190年正月,对于董卓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