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伏波将军马援屈死后,为啥他女儿却成了贤德皇后

伏波将军马援屈死后,为啥他女儿却成了贤德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355 更新时间:2023/12/9 3:29:58

历史上有不少被传为佳话,甚至成为后宫榜样的贤德皇后。譬如,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等,她们的事迹不但载入了史册,还被后人写成文学作品,搬上戏剧舞台,在民间广为流传。一个好皇帝,要有一个贤内助,这是很有道理的。否则,后院老是起火,好皇帝当起来也不得安宁。

东汉的马皇后,就是一个值得称道的贤德皇后。

《后汉书.皇后纪第十》是这样记载马皇后身世的:“明德马皇后讳某,伏波将军马援之小女也。少丧父母。兄客卿敏惠早夭,母蔺夫人悲伤发疾慌惚。后时年十岁,干理家务,敕制僮御,内外谘禀,事同成人。初,诸家莫知者,后闻之,咸叹异焉。后尝久疾,太夫人令筮之,筮者曰:‘此女虽有患状当大贵,兆不可言也。’”这段文字的大意是:明德(谥号)马皇后,名讳己失,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马援共有三女)。自幼丧失父母(伏波将军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功臣,立有很多战功,是被封侯的大将军。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在征讨武陵山民叛乱的进军途中,马援染瘟疫死亡。因在进兵路线上与僚属意见不同,致战事失利而遭诬陷。死后,削去爵位仍被追究,累及家眷,妻子儿女用草绳捆着串在一起,到朝廷请罪。棺木连祖坟都不敢进)。马皇后的兄长马客卿、马惠敏,都先后夭折了,母亲蔺夫人悲伤过度,精神恍惚,由此发病去世。家中一切都压在马氏身上,马氏时年十岁,管理家务,使唤僮仆,对内对外,谘询禀告,井井有条,如同成人办事。起初,亲戚邻居没人知道马氏的能力,后来听说了,莫不感叹诧异。马氏曾经生了很久的病,太夫人(马氏的奶奶)请人为马氏占卜吉凶,占卜者说:“此女目前虽然患病,但命当大贵,其兆不可言说。”

而《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六》是这样记载马氏如何当皇后的:“甲子,立贵人马氏为皇后,皇子炟为太子。后,援之女也,光武时,以选入太子宫,能奉承阴后,傍接同列,礼则修备,上下安之,遂见宠异;及帝即位,为贵人。时后前母姊女贾氏亦以选入,生皇子炟。帝以后无子,命养之,谓曰:‘人未必当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后于是尽心抚育,劳悴过于所生。太子亦孝性淳笃,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后常以皇嗣未广,荐达左右,若恐不及。后宫有进见者,每加慰纳;若数所宠引,辄加隆遇。及有奏立长秋宫,帝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后既正位宫闱,愈自谦肃,好读书。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朔望诸姬主朝请,望见后袍衣疏粗,以为绮縠,就视,乃笑。后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群臣奏事有难平者,帝数以试后,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然未尝以家私干政事。帝由是宠敬,始终无衰焉。”这段文字的大意是: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二月十九日,册立贵人马氏为皇后,皇子刘炟为太子。

新立的马皇后是己故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马皇后在光武帝时期就己经入选太子宫了(自马援病死被诬谮后,马家失势,不少曾被马援得罪的权贵都来欺负马家。马皇后的堂兄马严不胜忧愤,请求太夫人把马氏姐妹送入宫庭,并上书皇上,请求看在马援有功的份上,让其女儿入宫服侍太子或诸王。光武帝同意了马严的上书。于是,马氏被选入太子宫,时年十三岁)。马氏入宫后,小心地侍奉阴皇后(光武帝的皇后阴丽华),既能让婆婆满意,又能与相同地位的妃子们融洽相处,而且礼仪都很周到,上上下下都说她好,使得刘庄对她宠爱异常;汉明帝刘庄即位后,册封马氏为贵人。当时,马贵人姨妈的女儿贾氏也被选入宫中,并生下皇子刘炟,汉明帝因为马贵人没有儿子,就让她来抚养刘炟,并对她说:“人未必一定要自己生儿子,只是怕对他的爱抚不够周到啊!”由是,马贵人尽心尽意抚育皇子,所付出的劳累辛苦,超过了皇子的生母。刘炟也心性孝顺,纯洁笃厚,母子慈爱,始终没有一点嫌隙。马贵人经常以皇帝子嗣不多的原因,向皇帝推荐身边的宫女侍寝,还唯恐做得不够好。凡后宫女子有进见的,她都给予安排接纳;如能多次受到皇帝召宠的,她还给予重赏。

当主管官员奏请册立皇后时,汉明帝还没有开口说话,皇太后(即阴丽华)就发话了:“马贵人的品德是后宫中最好的,皇后应该是她。”马皇后在宫中正位后,自己愈加谦恭,而且喜爱读书。马皇后常常穿着宽大的丝织衣袍,裙子也不加边饰。当初一、十五,众姬和公主前来朝拜请安时,远远望见皇后的袍衣疏粗,还以为是上等的纹缯绉纱,走近一看,都笑了,原来是下等的粗丝料。皇后却说:“这种丝料很适合染色,所以就用了它。”马皇后的节俭,让六宫佳丽无不叹服。

当群臣向皇帝奏请的事情,有遇到难以平衡解决时,皇帝多次试着询问皇后,皇后都能分析道理,据实处置,使所奏之事能得到合理解决。但马皇后从来没有以家中私事来干涉政事。因此,汉明帝对马皇后非常宠爱和敬重,这种宠敬,从始至终也没有衰减过。

这段文字虽然不多,却记载了马皇后的品德和处事能力。孝敬太后,以孝为大,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伦理道德;和睦众妃,从不争风吃醋,这是一个女人十分难得的宽仁宽厚;抚养皇子,比亲生母亲还尽心尽责,显示了母爱无疆的博大胸怀;节俭朴素,是一个身为国母的女性,作出的勤俭为国的榜样;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时,却从不掺杂私事,更显示出皇后的高尚品德。这在东汉后妃中,乃至历朝的后妃中,都是凤毛麟角的。

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明帝因思念汉室中兴的功臣,特在南宫云台画了二十八位将军的画像,后来又增加了四位,一共有三十二位,就是没有伏波将军马援的画像。按功绩、贡献,马援都应该榜上有名,但因为马援是马皇后的父亲,为避椒房之亲的嫌疑,所以中兴功臣里只有马援没有上榜。作为皇后,不仅不徇私,而且对家族里应该得到的荣誉也不争不要。这样的品德和胸怀,在中国古代的高层女性中,就更加难得了。

标签: 汉朝,光武帝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庞统明明知道落凤坡会有埋伏,却依然要坚持前进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蜀国,庞统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谋略家,因为长相古怪被人所不喜,经过一番波折后被诸葛亮荐入刘备阵营,被刘备拜为军师中郎将。在刘备的入川战役中,庞统亲自率军进攻雒城,但在进攻途中遇到了埋伏,被乱箭射中死于落凤坡。庞统庞统从小就聪明过人,喜好读书,知识渊博,但因为长的浓眉大眼,鼻孔朝天,又加上脸黑

  • 曹操第一次讨伐董卓差点丢掉性命,战后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曹操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驾崩、引董卓兵进京诛灭十常侍,谁知董卓一出兵,何进自己就被人给杀了,而董卓入京以后更是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自称为太师,专擅朝政,干尽了坏事。190年正月,对于董卓在京

  • 唐朝有多乱?万春公主二嫁的人不仅是姐夫更是叔父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万春公主,唐朝

    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算是极为开明开放的,不仅表现在国家政策等大的方面,也表现在民风思想等小的方面。而这个开放的国度使女子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解放。无论是参政当官方面,还是居家过日子方面。夫死再嫁、离婚再嫁也不是什么稀奇事。那时,男女婚配、改嫁为普遍风气,不受社会谴责。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民间,也存

  • 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生平,陈元光的人物简介和人物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开漳圣王,陈元光

    平定啸乱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潮间蛮獠反,唐高宗下诏命陈政为总岭南行军总管事。“民苦蛮獠之乱,佥乞镇帅以靖边方。”归德将军陈政正是在此时临危受命,以岭南行军总管的身份,率领3600名府兵、123员战将,从河南固始县出发,南下入闽平乱。其子陈元光时年13岁,也加入南下的唐军。陈政率领唐军顺着淮河进

  • 明末最有骨气的大臣,对皇太极不拜不跪,皇太极却给他极高礼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张春,皇太极

    清初留发不留头,这位明降将至死不剃头,为何明末清初,明朝将士凡是投降满清的,都要求必须剃发。也就是顺着头颅周边剃光,只留中间一绺铜钱大小的头发,编成一个小辫子,称之为“鼠尾辫”。而且满清有严格的规定,叫做“留发不留头”。不过,有一位投降满清的将领,至死都拒绝剃发,却没有被满清所杀,而且还获得皇太极的

  • 东方朔明明是个人才,汉武帝为什么不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方朔,汉武帝

    东方朔是个人才,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从一出场就可看出来,当时汉武帝喜欢重用有本事的人,东方朔便自我吹嘘,因此受到汉武帝的任用。东方朔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我十三岁开始读书,经过三年的刻苦,读的书籍已经够用;在十五岁时学习击剑;十六岁学《诗》《书》;

  • 被三国中的大事件: 孙权逼死了谁? 令东吴由盛转衰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权,陆逊

    《三国演义》对于魏蜀吴对峙时期的历史,叙述备详。然而其中却有一个大事件,竟被小说忽略,那便是孙权末年居然逼死首席重臣,令东吴由盛转衰的重大历史转折点。此重臣便是陆逊。孙权在夷陵之战大胆起用陆逊,并能让其放手去干,日后陆逊常镇荆州,官至吴丞相。孙权于陆逊的关系一度成为了一段佳话。(陆逊的功绩,事实上远

  • 不打不成交,在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帝国竟派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高仙芝

    怛罗斯战役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扩张并无直接关系。怛罗斯之战的发生,是由居住在阿拉伯和唐帝国边境的小国(或部落)间的冲突引起的。阿中两国都派兵支援自己的属国,因而发生了直接冲突。交战双方其实并没有将这件事当回事,后期来华的使节应该看做是和平交流的外交行为,不应该看做是向唐求和的行为。怛罗斯战役始末

  • 末代皇帝溥仪命运坎坷,再无风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溥仪,皇帝

    皇帝的生活一般都是我们普通人所无法企及的,什么花天酒地呀,各种奢侈的生活,他们都能够体验到,而且待遇非常尊贵,出则宝马香车,入则美女相伴。但历史上有一位皇帝非常悲催,他一生的经历并不那么风光,这个人就是溥仪。3岁登基溥仪3岁登基,只做了3年皇帝就被赶下台。他当时才3岁,属于小孩子,所以宫女们都逗着他

  • 明末大海盗王直的人物生平,王直的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海盗

    人物简介汪直(1501年4月3日-1559年12月25日),本名铨,绰号“直”。日本侧和民间史料称之为“王直”,认为他在海上违法贸易时冒用母姓而在自称为“汪直”。明朝人士,又名五峰,号五峰船主;明代海上贸易商人,著名海盗。徽州歙县雄村拓林人,在火枪传入日本的事件中为关系人物而有较大历史知名度。早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