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挣了多少钱?带回多少宝物?

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挣了多少钱?带回多少宝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886 更新时间:2023/12/18 19:41:37

历时近三十年,往来三十余国,郑和七下西洋从事的海外贸易,成果无疑是惊人的。郑和取回的宝物,大概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先看一笔收入账。明王世贞(1526-1590)《弇山堂别集》载:“其次则内官监太监郑和,以永乐四年率师二万七千人驾海舶斋敕谕金帛行馈西洋,琐里,暹罗等三十余国皆随使入朝,所奉献及互市采取未名之宝以巨万计。”

明梁庄王出土文物

“巨万”,极多的意思。古代文人,喜欢用形容词,不习惯用数量词,记物如此,涉及人命的记录也是这样。张献忠在四川杀人,《明史》记载是“杀男女六万万有奇。”“六万万”就是“六亿”,全国也没有这么多人。没办法,古代的文风问题。

再看一笔支出账。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载:“(刘)大夏在旁对曰:三保(郑和)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数十万”,支出明显太小。刘大夏时任车驾郎中,无法掌握郑和取宝的总体情况,他说的“数十万”只是下洋官兵的粮秣费用,应该是相当准确的。

王士性(1547—1598)《广志绎》的记载,则更具体一些:“国初,府库充溢,三宝郑太监下西洋,赍银七百余万,费十载,尚余百余万归。”

“赏赉”与“白送”,是两个不同的概论。白送是有去无回,赏赉即赐赉贸易,是礼尚往来,对方回赠的款物一般与之相等,或者略少。预算七百余万,结余百余万,赏赉总额即六百万两白银,可以视作郑和西洋宝物的价值,但只是一部分。

明梁庄王出土文物金盂

郑和西洋取宝的另一种方式,是双方直接互市。这种互市贸易,在交易遵循的是等价交换,回到大明则升值数倍,其中苏木达到了五十倍。如果郑和西洋取宝活动中,互市贸易与赐赉贸易额大体相当,西洋宝物的总价值应该超过一千万两白银。可惜,这个数额无法统计,只能向王世贞前辈学习,用“巨万”一词予以形容。

价值“巨万”的西洋宝物,最终都去哪儿了呢?这个问题相当复杂,算法的不同,自然得出绝然不同的结论。

云锦

反对郑和下西洋的代表人物是“二夏”:刘大夏认为宝物再多于国家无益,夏原吉认为宝物奢靡于国家有害。就“财政专业”而言,夏原吉是户部尚书,属于内行;刘大夏是兵部郎中,属于外行。常理上讲,应该夏原吉正确。事实上,刘大夏是正确的。

正确的原因,是西洋宝物进了“内库”,而不是“国库”。后世疑议郑和下西洋的诸多文人,立论的依据就在这里。

定陵出土 西洋 珠宝

明朝的内库与国库有什么区别呢?看看明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故事就知道了。

朱厚照通常被视为荒诞不经,其实这位皇帝很有个性,最大的缺点是生活奢靡。皇帝拥有天下,但天下的钱并不是他的。国家的公务支出乃出自国库,由户部管理;皇帝的生活支出只出自内库,由太监管理。正德皇帝是个伟大的“剁手”,也就成了缺钱的皇帝,弄得该买衣服时竟找不到钱。

明梁庄王出土文物金梵文种子字

正德元年(1506)九月,皇帝要添置龙衣,太监崔杲头都大了——内库没钱。崔杲硬着头皮去找到户部韩文,要求追加“预算”,韩文一口回绝:这事不归我管。

太监崔杲白跑了一趟,正德皇帝便请内阁出面协调。结果,三个内阁大臣众口一辞:皇帝买衣服在国库报销,不符合制度。最终,正德皇帝好说歹说,户部才同意将剩余的盐引(相当于有价证券)拿出一部分,让太监跑到市场上变现。至于现钞,还是不能给的。

定陵出土 西洋 珠宝

吃了“制度”的亏,正德皇帝只好开店做生意,皇店名曰“宝源”“吉庆”等。一年下来,能赚八万余两银子。这些银子,全部进入皇帝的内库,皇帝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户部管不着,皇帝也不用求户部了。

郑和下西洋挣回的宝物,是否也进入了内库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永乐时期不是正德时期,西洋宝物并不归永乐个人所有。

梁庄王墓出土金锭

永乐帝国事花大手笔,却不是朱厚照那样的挥霍之主。《殊域周咨录》载:有一次,永乐帝让尚书蹇义书写圣旨,蹇义不小心写漏了一个字。永乐帝说:此纸难得,你就在旁边加一个字吧!

更重要的是,明初与明中后期的国库体系,完全是不一样的,只有内库,没有所谓的“国库”,内库即是国库。内库共分十库:

内承运库,贮缎匹、金银、宝玉、齿角、羽毛,户部管理;

广积库,贮硫黄、硝石,工部管理;

甲字库,贮布匹、颜料,户部管理;

乙字库,贮胖袄、战鞋、军士裘帽,兵部管理;

丙字库,贮棉花、丝纩,户部管理;

丁字库,贮铜铁、兽皮、苏木,户部管理;

戊字库,贮甲仗,工部管理;

赃罚库,贮没官物,户部管理;

广惠库,贮钱钞,户部管理;

广盈库,贮纻丝、纱罗、绫锦、绢,工部管理。

定陵出土 西洋 珠宝

此外,还有贮各衙门管钥亦贮钱钞的天财库,贮粳稻、熟米及上的供用库等。

永乐时期内库(内承运库),是一个以负责国家公共事务为主、皇室收支为辅的机构。直到正统元年(1436),内承运库才由户部管理改为太监管理,资金除必放京中武将俸禄外,剩下的作为皇帝御用财产。皇室费用,皇帝给人发奖金,都从这儿出。

郑和下西洋带回宝贝的去向,与永乐时期内承运库的职能应该是一致的:西洋物品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变卖后用于国家公共事务;珍禽异兽自然充实皇家内苑,奇珍异宝也多成为御用。明定陵出土的一些器物,很可能就是郑和下西洋带回的宝物。在湖北梁庄王墓中,则确凿地发现了郑和带回的西洋诸宝。

朱瞻垍(1411—1441),永乐帝之孙,永乐二十二年(1424)被册封为梁王,宣德四年(1429)就藩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正统六年(1441)病逝,谥庄王。

梁庄王墓出土文物,计达5300余件,用金量16公斤,用银量13公斤,用玉量14公斤,各种镶嵌宝石700余颗,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等产地皆不在国内。墓中一块金锭铭文曰:“永乐七年四月

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金壹锭伍拾两重”,即为郑和从西洋带回。据称这枚金壹及相关珠宝,为郑和使团中的副使王景弘所进,但来自永乐帝或洪熙帝的赏赐可能性更大些。

历尽千难万险,郑和远涉重洋,取回的西洋宝物就这样埋入了地下。刘大夏说郑和下西洋“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不能不引起持续的共鸣。

但是,整个封建专制时代,除了开国帝王与末代帝王,又有几个帝王跻身平民呢?

同是“反对派”的夏原吉,观点与态度即比刘大夏更为客观、理性:他每年“谏阻奢靡事百件”,既包括下西洋,甚至包括宫廷开支与藩王用度。

对郑和来说,挣得奇宝而回,即是不辱使命。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泰和科举史上的三状元 “五朝壮老”陈循 “偶然状元”曾鹤龄以及老成状元曾彦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泰和

    泰和民间有“龙洲过县前,泰和出状元”的传说。龙洲位于县城西南约一公里的赣江北岸。洲名来历传说有二:一为南北朝时,陈霸先由南康屯兵西昌白口城,有龙现于水滨,高四五丈,五彩缤纷,军民观看者数万,因名;另说宋朝圣僧定光经过此地,适遇江水暴涨,人言有孽龙,定光用佛偈投入潭中,翌日已沙壅为洲,故称。泰和在封建

  • 孙綝三国时期孙吴宗室生平简介,孙綝为何死后被改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

    孙綝是三国时期东吴的皇族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的曾孙,与东吴权臣孙峻为同一祖父的从兄弟。太平元年(256年),孙峻在率军北伐曹魏途中过世,将后事托付给年仅26岁的偏将军孙綝。朝廷任命孙綝为侍中兼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受命代理主持朝政,接替孙峻掌控了东吴最高的权力。此前,孙峻的专政及恶行已经引起东吴豪族

  • 朱元璋为何生生鞭打死朱亮祖?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亮祖,明朝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社会阶层分明。人手中的权力越大,越是可以为所欲为。一位手握大权,位列公爵之人,害死一个小官,有的是手段遮掩。在朱元璋时期,就发生过一起类似的案件。一位侯爵害死一位七品芝麻官,但最后朱元璋却为了七品芝麻官生生鞭打死了侯爵父子,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故事里面的侯爵,便是明朝开国将领朱亮祖,

  • 山中幸盛:尼子十勇士笔头,山阴的麒麟儿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山中幸盛,日本

    继任家督鹿之介出生的时候,其父山中满幸当时正随同尼子晴久在备后国小早川领内作战,不幸死于和来援的毛利军的战斗中。由于父亲早亡,他由母亲独自一人抚养成人。九岁的时候,因为他长兄身体病弱,有一次被别人侮辱,他居然拿起太刀就斩杀了那个侮辱他兄长的家伙,尚在如此年幼之时,就体现出了血性。十六岁时,山中鹿之介

  • 孝穆纪皇后是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躲过暗杀的 孝穆纪皇后到底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佑樘,孝穆纪,明朝

    在后宫之中都是母凭子贵的,所以很多嫔妃都争着抢着想要得到皇上的宠幸,为自己和孩子某得一条好的出路。在这钩心斗角的诺大后宫里边,所以总会出现赢家和输家,还有一小部分人并不想参与进这些看似高贵实则肮脏的事件中来,自己置身事外,然而没有强劲的实力有如何逃得过这后宫之中看不见的权力漩涡。有的人原本就是高高在

  • 和珅为什么喜欢嫁过人的小妾 这其中有什么讲究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和珅,小妾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

  • 孙德崖摆鸿门宴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真相是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德崖,元朝

    朱元璋带领几员战将和五百名校卫军来到了濠州城。孙德崖的探兵探到消息并告诉孙德崖说朱元璋来了带了五百人马带着乡愁之马拿着哭丧棒当朱元璋进城以后城门立刻就被关上了,朱元璋一行人来到了孙德崖的府中迎接他们的还以后一顿丰盛的酒宴当就过三巡以后这个孙德崖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刚开始还客套来着后来不耐烦以后直接说朱

  • 朱元璋被抓后,孙德崖为什么主动提出用自己换回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德崖,元朝

    元朝末年,民不聊生,起义军如烽火燎原之势迅速遍布全国,直接加速了元朝的灭亡。明太祖朱元璋能够最终一统江山,建立明朝,除了自身的军事谋略,也与他的手下有诸多名将有关。其中大将徐达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徐达农民出身,与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至正十三年(13

  • 关于立花宗茂的评价如何?他有有着怎样的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立花宗茂,日本

    宗茂的军法谈论“凡临战阵,便要探测敌人的虚实,临机应变,预定计策,故千人能抵万人,所以并不是特别使用什么流的军法。经常对士兵不偏袒,慈悲以对,对触犯国法的人就以相关处罚对之,因此到了作战时刻,所有士兵皆抛开性命奋力作战,因为有他们的支持才造就敝人的战功,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方法。普通的大将对士兵通常只是

  • 立花宗茂有着哪些轶事典故?有着怎样的趣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立花宗茂,日本

    1.宗茂7岁某日和侍童外出猎鹰时,突然遭到一只野狗袭击,侍童们皆惊慌逃散,宗茂见状快速的把老鹰放在左手并右手持刀以刀柄打击野狗背部,野狗因而逃走,此时父亲绍运见状说:“为什么不用刀斩杀野狗?”宗茂回答说:“刀是用来杀敌的,不是用来杀猫狗的,战争已经夺去许多人的性命,不必要在牺牲无谓的生命’绍运因此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