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强大的袁绍为什么在曹操面前总是不堪一击?

强大的袁绍为什么在曹操面前总是不堪一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140 更新时间:2023/12/21 22:21:41

“袁绍和曹操都是汉末三国风云一时的人物,据载二人年少时即相识。《世说新语•假谲篇》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

有一次,曹操与袁绍看到有人新婚,就偷偷潜入主人家中,等天黑后喊道“有偷儿贼”,主人家听说有贼人来都出来察看,曹操和袁绍趁空进入新房劫走了新娘。二人不小心迷了路,袁绍掉入枳棘从中不能动弹,曹操这时又大喊“有偷儿贼”,把袁绍吓得一头冷汗,奋力从枳棘从中挣脱,得以脱险。

《世说新语》多记载逸闻轶事,属于野史范畴,例如“望梅止渴”的故事也出自此书,发生在曹操的一次行军过程中,但由于史书没有记载,让人无法确定具体发生在什么时候。

同样,袁绍和曹操少年的故事史书也很少涉及,只是在《三国志•卷六•袁绍传》中说“(袁)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卷七•张邈传》中称“太祖、袁绍皆与(张)邈友”,可以得知二人从小私交深厚。

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朝廷设置西门八校尉,其中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这时两人的关系应该还是很好的。

后来外戚何进掌权,计划诛杀宦官,对袁绍非常倚重。何进为了逼迫自己的妹妹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采纳了袁绍的建议征召边关守将入京震慑何太后和宦官,其中董卓就在征召的人之内。

曹操听说后讥笑道:“惩治宦官,诛杀祸国的元凶就可以了,一名狱卒就能办到,又何必征召这么多边关守将呢?如果非要赶尽杀绝,计划肯定会泄露的,我已经预料到一定会失败的。”

后来也果如曹操所料,何进因为计谋泄露被宦官张让等人先发制人杀死,被何进征召而来的董卓也成了祸国殃民的权臣。

从这里可以看出,袁绍的地位虽比曹操高,但在见识上却远逊于曹操。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袁绍被各地握有兵权的州牧、太守们遥推为反董卓联军的盟主,袁绍由渤海郡进军至河内郡(司隶校尉辖区)。河内郡的治所在今天的河南省武陟县,辖区在黄河以北,从现在的地图上看,武陟县与东汉的首都洛阳隔着黄河,直线距离只有一百多公里。曹操听说后也带着自己的人马打算跟随这位少时的朋友做一番大事业,袁绍推举他为奋威将军。可以说,此时曹操对袁绍还是抱有希望的。

然而作为盟主的袁绍不仅没有能领导诸侯推翻董卓的暴政,反而让联盟内部同室操戈,“关东州郡,务相兼并以自强大”(《三国志•卷四十六•孙破虏讨逆传》),而曹操与袁绍的关系也急剧恶化了:

先是袁绍刚被推举为盟主时面露骄色,遭到陈留太守张邈的责备,袁绍于是就派曹操去杀害张邈。张邈与袁绍、曹操都是好朋友,曹操责备袁绍说:“孟卓(张邈,字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三国志•卷七•张邈传》)这是曹操第一次与袁绍的正面冲突。

后是袁绍不承认汉献帝的合法帝位,与另一位诸侯冀州牧韩馥商议拥立汉朝宗室、幽州牧刘虞为帝,但遭到曹操的反对,曹操直言“吾不听汝也”。袁绍于是派人恐吓曹操,曹操坚决不答应,甚至起了谋杀袁绍的念头,裴注版《武帝纪》称“由是益不直(袁)绍,图诛灭之”。

袁绍与曹操从少时的好友,到官场的同僚,最终走向敌对,到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月董卓退保长安,关东诸侯作鸟兽散。此后曹操平定了兖州,并将其作为发展的根据地;袁绍兼并了公孙瓒等势力,雄踞四州之地,两人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建安元年九月,曹操将汉朝的都城迁到许昌,曹操被拜为大将军。

为了稳住袁绍,冬十月,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拜袁绍为太尉。东汉的太尉虽然位居在三公之首,但大将军一职却常常凌驾在三公之上,另一个武职“大司马”本属加官,到了董卓时代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位了,而且还在大将军和太尉之上。

袁绍看曹操被封为大将军,耻于居曹操之下,不肯接受太尉一职。曹操于是就把大将军一职让给了袁绍,自己担任三公中地位最低的司空,并且暂时代领车骑将军职务。

从这可以看出,袁绍在气度方面也不如曹操。

袁绍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听从谋士沮授的建议迎立汉献帝到邺城,这一方面跟他对汉献帝一贯的态度即不承认其合法的帝位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其见识不如曹操。

在刚刚得到冀州时,沮授建议他先消灭公孙瓒,再将汉献帝从长安迎回洛阳,借此号令天下,当他听到这样数年便可安定天下时颇为欢喜;而当他占有四州之地后,天下局势发生了变化,沮授又建议他将汉献帝直接迎到邺城,达到“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效果,他却犹豫不决,因为郭图、淳于琼告诉他如果把皇帝放在身边,做什么事都要去请示皇帝,这样反而被束缚住了手脚,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等到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昌,又以皇帝的名义收复了京畿——河南郡等地时,关中的势力也纷纷依附曹操,此时袁绍后悔了。袁绍要求曹操把汉献帝迁徙到鄄城县,鄄城县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汉时属于兖州的东郡辖区,相比于许昌它离袁绍的势力范围更近,但遭到了拒绝。

袁绍看到曹操实力逐渐壮大,认为这是汉献帝的影响力造成的,在一番交涉下曹操又不肯交出汉献帝,所以才采用战争的手段,这才有了后来的官渡之战,袁绍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想从曹操那里把汉献帝抢夺过来。

曹操实力虽然远不如袁绍,但也并不畏惧,他认为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武帝纪》),拥有的土地和虽然多,但也迟早为自己所有。为了做好后方的防御事务,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他派大将臧霸攻占了青州齐国、北海国和徐州琅琊国东安县(建安四年置东安郡)等地,控制了东面的局势;又任命刘馥为扬州刺史,治于合肥专务于东南面的防御,以此防范江南的孙策。

没有了东、南两面的后顾之忧,曹操于是先派大将于禁北上驻军在黄河沿岸,之后又分兵把守官渡(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不久自己也亲率大军抵达官渡。可以说,曹操与袁绍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了。

标签: 袁绍三国

更多文章

  • 乾隆的身世之谜, 其生母究竟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清朝

    (图)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后世人对他的传说和研究,也几乎停留在他所创立的丰功伟绩上,很少涉及到诸如其出生和身世、家庭之类的琐碎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对乾隆皇帝的身世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乾隆并非纯正的“龙种”。那么, 乾隆的生

  • 宣懿太妃活在明朝动乱的时期,为什么还能躲过魏忠贤等人的谋害,笑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宣懿太妃,明朝

    明朝后期,从那些大大小小的疑案发生之后,皇权就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位的皇帝基本上都很难活得长久,也导致了各种权利相互交杂,党派丛生,皇帝的实权被分化得很厉害。而后宫,更是斗得不可开交,然而,却有这样一个女人的存在。她既没有君王的宠爱,也没有子女稳固地位,但是却神奇地笑到了最后,成功执掌太后印玺。她是

  • 木曾义仲:日本传统的悲剧英雄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木曾义仲,日本

    早期生平源义仲出生在河内源氏家族,是担任东宫带刀先生一职的源义贤的次子。幼名驹王丸,为一个名叫小枝御前的游女所生。义仲早期的生平史料记载匮乏,相传他出生在武藏国的大藏馆(今埼玉县岚山町),也有可能出生在义贤居住的上野国多胡郡(今群马县多野郡)。根据《平治物语》、《源平盛衰记》记载,义仲的父亲义贤奉祖

  • 和坤最大的靠山为什么是他的弟弟和琳 而不是乾隆皇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和珅,乾隆,贪官

    在历史上,很多学子努力学习,最后却成为了人人唾骂的贪官。这样的例子很多,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污泥中,保持自己干净的。历史上很有名的和坤,小时候就很努力的学习,最后却成为了一个贪官,也算是这种例子的一个典型吧。很多学子最开始都是希望自己能让这个国家更好,最后却因为那些权利和钱财忘记了最初的梦想。当初

  • 他是麦克阿瑟最崇拜的中国统帅,戎马一生打下了蒙古帝国的版图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吉思汗,宋朝,军事家,政治家

    说起成吉思汗这个人,我们想到的可能不是他一生打了多少胜仗,而是他为中国打下了多少土地,他戎马一生打下了蒙古帝国的版图,西边打到欧洲,南边打到淮河流域,北边竟然到了北极圈附近,这个亚洲板块几乎全让他给占领完了,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孩子们还在继续开拓疆土,最后达到了恐怖的4400多万平方公里。他有一个称号—

  • 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挣了多少钱?带回多少宝物?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

    历时近三十年,往来三十余国,郑和七下西洋从事的海外贸易,成果无疑是惊人的。郑和取回的宝物,大概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先看一笔收入账。明王世贞(1526-1590)《弇山堂别集》载:“其次则内官监太监郑和,以永乐四年率师二万七千人驾海舶斋敕谕金帛行馈西洋,琐里,暹罗等三十余国皆随使入朝,所奉献及互市采取未

  • 中国古代泰和科举史上的三状元 “五朝壮老”陈循 “偶然状元”曾鹤龄以及老成状元曾彦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泰和

    泰和民间有“龙洲过县前,泰和出状元”的传说。龙洲位于县城西南约一公里的赣江北岸。洲名来历传说有二:一为南北朝时,陈霸先由南康屯兵西昌白口城,有龙现于水滨,高四五丈,五彩缤纷,军民观看者数万,因名;另说宋朝圣僧定光经过此地,适遇江水暴涨,人言有孽龙,定光用佛偈投入潭中,翌日已沙壅为洲,故称。泰和在封建

  • 孙綝三国时期孙吴宗室生平简介,孙綝为何死后被改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

    孙綝是三国时期东吴的皇族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的曾孙,与东吴权臣孙峻为同一祖父的从兄弟。太平元年(256年),孙峻在率军北伐曹魏途中过世,将后事托付给年仅26岁的偏将军孙綝。朝廷任命孙綝为侍中兼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受命代理主持朝政,接替孙峻掌控了东吴最高的权力。此前,孙峻的专政及恶行已经引起东吴豪族

  • 朱元璋为何生生鞭打死朱亮祖?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亮祖,明朝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社会阶层分明。人手中的权力越大,越是可以为所欲为。一位手握大权,位列公爵之人,害死一个小官,有的是手段遮掩。在朱元璋时期,就发生过一起类似的案件。一位侯爵害死一位七品芝麻官,但最后朱元璋却为了七品芝麻官生生鞭打死了侯爵父子,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故事里面的侯爵,便是明朝开国将领朱亮祖,

  • 山中幸盛:尼子十勇士笔头,山阴的麒麟儿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山中幸盛,日本

    继任家督鹿之介出生的时候,其父山中满幸当时正随同尼子晴久在备后国小早川领内作战,不幸死于和来援的毛利军的战斗中。由于父亲早亡,他由母亲独自一人抚养成人。九岁的时候,因为他长兄身体病弱,有一次被别人侮辱,他居然拿起太刀就斩杀了那个侮辱他兄长的家伙,尚在如此年幼之时,就体现出了血性。十六岁时,山中鹿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