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帝刚死,弘皙为何能轻易拉笼众多旧臣谋反乾隆帝?

雍正帝刚死,弘皙为何能轻易拉笼众多旧臣谋反乾隆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956 更新时间:2024/1/25 6:50:10

“九子夺嫡”的不良政治影响太大了,直接影响到国家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雍正为了防范类似事件的再发生,特地发明了“密建皇储”制度,将选定接班人的遗照置入匣盒内锁好,放到乾清宫正中,“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待皇帝大行之后,由王工大臣打开匣盒宣读遗照,接班人克成大统。

这个制度确实大大完善了皇储的选定与交接,不得不说这是雍正皇帝的一大贡献!乾隆皇帝就是被这一制度选定的第一位皇帝。随着雍正皇帝的驾崩以及乾隆皇帝的顺利继位,是否“九子夺嫡”的所有政治影响都彻底消散了呢?到底“九子夺嫡”的最后终结时间点在哪呢?本文将为读者们阐述清楚。

应该说雍正皇帝是一名有作为的君主,他通过一些列的制度改革,使国家昌盛,国库殷实,不但如此,雍正皇帝在其地位稳固之后,便肃清所有的政敌,不惜背负“千古骂名”,为自己后代的帝王们扫清政治障碍。所以说乾隆皇帝承接的绝对是“好摊子”,真的是让幸运群体皇帝老儿们还要羡慕不已的“幸运儿”。

就在这原本应该风平浪静的政治环境,却因为新皇帝的一项改变祖制的政策,而激起了一丝波澜。虽说波澜不大且很快便被消除,但还是反映出满清宗室为争夺权利不惜铤而走险,同时也给“九子夺嫡”画上了句号。这一事件就是“弘皙逆案”。

弘皙逆案是乾隆初年,以废太子胤礽之长子弘皙为首,“团结”了一批皇室宗亲,妄想篡夺皇位的一场政治夺权事件。

乾隆四年,阴谋败露,乾隆皇帝仅用了不到四个月时间就将打掉了“犯罪团伙”。应该说,这一事件过程并不复杂,但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的是,弘皙凭什么能够团结一批皇室宗亲跟他一起谋逆?而更让人匪夷所思和难以理解的是,这些窜通谋逆的宗室们很多都是得到雍正皇帝“恩惠”的,甚至还是朝廷“有头有脸”的人物,是什么让他们“上了贼船”的呢?笔者认为,弄清这两个实质问题才能搞清楚这个事件的实质。下文将围绕着这两个问题,与读者一同来发掘问题的答案。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涉及本事件的几位主要皇室宗亲,

主谋人:爱新觉罗•弘晳,其他有:庄亲王胤禄,康熙皇帝第十六子;弘昇,康熙皇帝第五子恒亲王胤祺长子;贝子弘普,庄亲王胤禄次子(长子早夭,实际即为长子);贝勒弘昌,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亲王胤祥长子;宁郡王弘晈,怡亲王胤祥嫡长子。

我们先简单看一下,其中胤祥的两个儿子都参与其中,读过我前面所写文章的朋友一定知道,胤祥可是雍正皇帝的铁哥们儿啊,胤祥可是无底线的支持雍正皇帝,为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雍正皇帝更是对他的十三弟不薄,双王爵位世袭罔替,各种荣恩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怎么到了儿子辈就开始拆台了呢?

再看庄亲王胤禄,能够承袭“铁帽子”庄王,雍正皇帝也是“功不可没”(将来我们两胤禄的时候再细说),并在雍正时期位居首辅,乾隆元年,任总理事务大臣,兼管工部事务,食亲王双俸。

胤禄“待遇”如此优厚,他又怎么和儿子一起参与其中?目前一种说法是因为雍正皇帝对其兄弟的残害,导致这些宗室皇亲极度不满,从而团结起来向乾隆皇帝发难,笔者并不认同这一说法,对于这些出身帝王之家,身处政治中心的皇亲贵胄们,怎能不了解皇权争夺的“游戏规则”呢?难道八阿哥胤禩当了皇帝就不会打压其对立政治集团?在笔者看来这一切渊源还是离不开“权利”二字!

大清王朝能够夺得天下,是全体满洲贵族们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所以自太祖努尔哈赤到世宗雍正皇帝,宗室贵族们一直参与朝政且掌管大权的。雍正皇帝继位,便晋封胤禩为廉亲王,胤祥为怡亲王与隆科多、马齐总理朝政,后胤禩被“打倒”,胤祥去世,则由庄亲王胤禄和果亲王胤礼与鄂尔泰、张廷玉总理朝政。

到了乾隆朝,乾隆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为削弱宗室皇亲权利,将宗室们排挤在朝廷政局之外,他先是提升鄂尔泰和张廷玉为中枢首辅,将胤禄和胤礼两个托孤亲王排除在中枢之外,让他们二人仅挂名总理大臣,权利被大大削弱,乾隆三年,果亲王胤礼病逝,胤禄更觉得孤立无援,同时也没有掣肘之人,于是他便开始和弘皙关系“暧昧”。胤禄是政治“老油条”滑头得很,所以他也仅是保持在“暧昧”这一程度上。

说完胤禄,我们再来说说“弘”字辈的这哥几个,首先说一下弘昇,弘昇本是恒亲王胤祺世子(受封于康熙五十九年),雍正四年,因办理旗务时“并不实力效力”,被革去世子,交付其父胤祺,“在家严加训诲”,也许是此事让弘昇“耿耿于怀”。但是乾隆皇帝继位便用了弘昇,监管火器营事务。但看来弘昇并不满足于此,也许他还惦记他的“恒亲王爵”。

再说说胤祥的两个儿子弘昌和弘晈,乾隆皇帝对弘昌的评价很低“秉性愚蠢,向来不知率教”,弘昌早年就被其父胤祥圈禁在家,胤祥死后才被雍正皇帝释放。某种程度可以反映出弘昌此人性格直爽,当年很可能因为有“反动”倾向,胤祥怕其惹事生非而将其圈禁的。

乾隆皇帝继位后,将其爵位由贝子晋升为贝勒,但是看来这些恩惠并没有“感化”弘昌那颗“反动的心”。弘晈在其父胤祥死后三个月被晋封为多罗宁郡王,而其幼弟弘晓承袭怡亲王爵,这是胤祥的刻意安排,也许弘晈心有不甘。而且乾隆皇帝排挤宗室,使得这些人对皇帝十分不满,在这种“共同利益”的驱使下,他们有意无意的便结为了“同盟”。

最后我们说一下此案件的主谋人弘皙,弘皙何许人?乃废太子胤礽的次子,胤礽长子早亡,所以弘皙实际上就是胤礽的长子。弘皙生于康熙三十三年七月,生母是胤礽的侧福晋李佳氏。子凭父贵,弘皙早年很受皇祖康熙皇帝的喜爱,可以说假如胤礽没有被废黜,弘皙很可能继承大统。

▲乾隆岁朝图

雍正皇帝继位后,对废太子一家施行怀柔政策,仅施行政治限制并不予以打击。雍正元年,封弘皙为多罗理郡王。

雍正二年,胤礽病逝,雍正皇帝追封胤礽为理亲王,并以李佳氏常年侍奉胤礽,善良谨慎,著封理亲王侧妃。

雍正六年,晋封弘皙为和硕理亲王,成为同辈爵位最高之人,可以说雍正皇帝对待他们一家还是很够意思的。而弘皙似乎也很“感激”他的皇叔父,称雍正皇帝为“皇父”,然而弘皙并没有因此就放弃了他的皇帝梦。

雍正皇帝驾崩,他便开始蠢蠢欲动。刚好乾隆皇帝这一削弱宗室权利的政策,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培养阴谋的温床”,同时乾隆对宗室的仁义优待也给了这些人搞“小动作”的机会。

弘皙则常以旧东宫嫡长子自称,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企图拉拢那些政坛失意的那些宗室皇亲来帮助自己上位,只可惜事情很快败露,被乾隆皇帝“三拳两脚”就给拿下了。

乾隆皇帝对这一事件的处理,可谓是“快刀斩乱麻”并且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一名出色政治家的应有的政治手腕。

乾隆三年,乾隆皇帝已经对这个“组织”有所察觉,但是他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在稳固自己的政治力量的同时搜集他们逆行的证据。

翌年九月,有一位名叫福宁的人,向皇帝揭发此案(福宁到底是什么人没有详细记载,但我个人认为此人很可能是乾隆皇帝指使所为),乾隆皇帝先是以“诸处夤缘,肆行无耻”的含混罪名,拿下他们组织的“排头兵”弘昇(此时弘昇正在外办差,被押解回京),这一手可谓是敲山震虎,让阴谋组织阵脚自乱而漏出马脚。同时命宗人府审查弘昇,通过这一突破口搜寻更多证据。

为了稳住胤禄、弘皙等宗室,乾隆皇帝一直保持谨慎态度,特地强调宗室待遇并没有变化,还是以宽容优待为主。但胤禄、弘皙等人岂能被这简单的“定心丸”蒙蔽糊弄,只是他们也无计可施,只能寄希望于弘昇“牢住嘴”。

此时的弘昇哪里还敢拒不交代,十月,宗人府仪奏,弘皙等人与庄亲王“结党营私。往来诡秘”,议请分别予以惩处。

但是乾隆皇帝并没有对这些人给予严厉惩处,甚至有意为胤禄“开脱”罪名,他强调胤禄“惟务取悦于人,遇事模棱两可”,这是对胤禄为人为事的评价,对于参与“谋逆”的评价就更“微妙”了,“朕上年即已闻知,冀其悔悟,渐次散解,不意至今仍然固结”,又说“朕看王乃一庸碌之辈,若谓其胸有他念,此时尚无可料其必无”。

这种“模棱两可”的评价是有意开脱胤禄,但也起到对胤禄的警告作用。乾隆皇帝特地指出“宗室皇亲利用自己对他们的优厚政策,搞自己的政治团体,渐有尾大不掉之势,需要惩处涉及此案件的宗室皇亲”,同时乾隆皇帝首次披露“弘晳‘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本年遇朕诞辰,‘乃制鹅黄肩舆一乘以进,朕若不受,伊即将留以自用矣’。”

这段话是是关键的,他反映出乾隆皇帝对弘皙罪名性质的定位,其实已经“昭示”出弘皙的最终下场。乾隆帝决定,胤禄免革亲王,但革去亲王双俸及议政大臣等职;弘晳革去亲王,仍准于郑家庄居住,不许出城;弘升“永远圈禁”;贝勒弘昌、贝子弘普革爵,弘晈“宁郡王”乃雍正皇帝所封,不好革除,仍留王号但是“永远住俸”。事情至此仅是告一段落,并没有结束,这不是弘皙“应有的”下场。

不久,宗人府又有重大发现,在审理邪术巫师安泰时供出,弘皙曾向他询问“准噶尔能否到京,天下太平与否,皇上寿算如何,将来我还升腾与否等语”,这使弘晳所犯事情的性质,有了改变。乾隆皇帝震怒,“其所询问妖人之语俱非臣下所宜出诸口,所忍萌诸心者,拟以大逆重典,以彰国法,洵属允当”。下令宗人府继续严查,居然查出弘皙在自己府内设立内务府等办事机构,与朝廷分庭抗礼,这一下就将弘皙谋逆彻底定性。

乾隆皇帝认为弘皙罪恶较胤禩、胤禟有过之而无不及,决定加重对弘皙的惩处,将弘皙圈禁地由原郑家庄府邸改于毗邻皇宫的景山东果园内;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

但是对于胤禄等从犯维持原判并没有进一步打击,乾隆皇帝在打掉弘皙谋逆团体同时,还是在尽力“拉拢”宗室皇亲,维护宗室贵族的颜面,其政治手段之高明可见一斑。

这就是“弘皙逆案”的全部始末,也为“九子夺嫡”画上了大大的句号。从此之后,乾隆皇帝的统治地位再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即使晚年禅位嘉庆皇帝,他还是牢牢的将权利攥在手里,直到他咽气的那一刻。

可怜胤礽、弘皙两父子,为了那个“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的皇帝梦,都落了个圈禁而终的悲惨下场,乾隆七年弘皙死于禁所,年仅49岁。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下令恢复胤禩、胤禟和弘皙原名,重入宗籍。

最后简单说一下,于本案件有关的一个人,他就是平郡王彭福,此人为多罗克勤郡王岳托之子孙,母亲曹佳氏乃曹寅之女,曹雪芹之姑母也。彭福被任命本案主审官仅4天,便不在继续审理此案。彭福本在雍正时期便得以重任,政治前途本一片光明,然而他也是乾隆皇帝限制宗室权利政策的受害者,失去“政治生命”的他,年仅40岁便郁郁而终。乾隆皇帝特地安排自己的大阿哥前去吊唁,并辍朝两日以表哀悼。这对一位郡王来说已经是极大的“荣恩”了。然而这是乾隆皇帝对于这位昔日好友兼“同学”的内疚,唯一能做的事情。

标签: 弘皙清朝

更多文章

  • 强大的袁绍为什么在曹操面前总是不堪一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袁绍,三国

    “袁绍和曹操都是汉末三国风云一时的人物,据载二人年少时即相识。《世说新语•假谲篇》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有一次,曹操与袁绍看到有人新婚,就偷偷潜入主人家中,等天黑后喊道“有偷儿贼”,主人家听说有贼人来都出来察看,曹操和袁绍趁空进入新房劫走了新娘。二人不小心迷了路,袁绍掉入枳棘从中不能动弹

  • 乾隆的身世之谜, 其生母究竟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清朝

    (图)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后世人对他的传说和研究,也几乎停留在他所创立的丰功伟绩上,很少涉及到诸如其出生和身世、家庭之类的琐碎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对乾隆皇帝的身世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乾隆并非纯正的“龙种”。那么, 乾隆的生

  • 宣懿太妃活在明朝动乱的时期,为什么还能躲过魏忠贤等人的谋害,笑到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宣懿太妃,明朝

    明朝后期,从那些大大小小的疑案发生之后,皇权就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位的皇帝基本上都很难活得长久,也导致了各种权利相互交杂,党派丛生,皇帝的实权被分化得很厉害。而后宫,更是斗得不可开交,然而,却有这样一个女人的存在。她既没有君王的宠爱,也没有子女稳固地位,但是却神奇地笑到了最后,成功执掌太后印玺。她是

  • 木曾义仲:日本传统的悲剧英雄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木曾义仲,日本

    早期生平源义仲出生在河内源氏家族,是担任东宫带刀先生一职的源义贤的次子。幼名驹王丸,为一个名叫小枝御前的游女所生。义仲早期的生平史料记载匮乏,相传他出生在武藏国的大藏馆(今埼玉县岚山町),也有可能出生在义贤居住的上野国多胡郡(今群马县多野郡)。根据《平治物语》、《源平盛衰记》记载,义仲的父亲义贤奉祖

  • 和坤最大的靠山为什么是他的弟弟和琳 而不是乾隆皇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和珅,乾隆,贪官

    在历史上,很多学子努力学习,最后却成为了人人唾骂的贪官。这样的例子很多,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污泥中,保持自己干净的。历史上很有名的和坤,小时候就很努力的学习,最后却成为了一个贪官,也算是这种例子的一个典型吧。很多学子最开始都是希望自己能让这个国家更好,最后却因为那些权利和钱财忘记了最初的梦想。当初

  • 他是麦克阿瑟最崇拜的中国统帅,戎马一生打下了蒙古帝国的版图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吉思汗,宋朝,军事家,政治家

    说起成吉思汗这个人,我们想到的可能不是他一生打了多少胜仗,而是他为中国打下了多少土地,他戎马一生打下了蒙古帝国的版图,西边打到欧洲,南边打到淮河流域,北边竟然到了北极圈附近,这个亚洲板块几乎全让他给占领完了,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孩子们还在继续开拓疆土,最后达到了恐怖的4400多万平方公里。他有一个称号—

  • 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挣了多少钱?带回多少宝物?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

    历时近三十年,往来三十余国,郑和七下西洋从事的海外贸易,成果无疑是惊人的。郑和取回的宝物,大概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先看一笔收入账。明王世贞(1526-1590)《弇山堂别集》载:“其次则内官监太监郑和,以永乐四年率师二万七千人驾海舶斋敕谕金帛行馈西洋,琐里,暹罗等三十余国皆随使入朝,所奉献及互市采取未

  • 中国古代泰和科举史上的三状元 “五朝壮老”陈循 “偶然状元”曾鹤龄以及老成状元曾彦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泰和

    泰和民间有“龙洲过县前,泰和出状元”的传说。龙洲位于县城西南约一公里的赣江北岸。洲名来历传说有二:一为南北朝时,陈霸先由南康屯兵西昌白口城,有龙现于水滨,高四五丈,五彩缤纷,军民观看者数万,因名;另说宋朝圣僧定光经过此地,适遇江水暴涨,人言有孽龙,定光用佛偈投入潭中,翌日已沙壅为洲,故称。泰和在封建

  • 孙綝三国时期孙吴宗室生平简介,孙綝为何死后被改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

    孙綝是三国时期东吴的皇族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的曾孙,与东吴权臣孙峻为同一祖父的从兄弟。太平元年(256年),孙峻在率军北伐曹魏途中过世,将后事托付给年仅26岁的偏将军孙綝。朝廷任命孙綝为侍中兼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受命代理主持朝政,接替孙峻掌控了东吴最高的权力。此前,孙峻的专政及恶行已经引起东吴豪族

  • 朱元璋为何生生鞭打死朱亮祖?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亮祖,明朝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社会阶层分明。人手中的权力越大,越是可以为所欲为。一位手握大权,位列公爵之人,害死一个小官,有的是手段遮掩。在朱元璋时期,就发生过一起类似的案件。一位侯爵害死一位七品芝麻官,但最后朱元璋却为了七品芝麻官生生鞭打死了侯爵父子,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故事里面的侯爵,便是明朝开国将领朱亮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