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朝八柱国既然心怀鬼胎 隋文帝为什么不处理他们

隋朝八柱国既然心怀鬼胎 隋文帝为什么不处理他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703 更新时间:2024/1/17 7:35:3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隋朝八柱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封建社会君与臣的关系想要处理好,就需要找到一个精确的平衡点。“伴君如伴虎”,那些有能力的臣子在帝身边工作,不仅需要把工作做好,而且还不能让君主感到压迫与威胁的气息。

隋朝时李渊等八柱国势力强大,但是隋帝没有在王朝强大之时打压他们,换句话说,难道杨坚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吗?其实和打压大势力相比,当时的朝廷更需要借助这些势力来巩固根基,这个时候时机不够成熟,不适合做这样的事情。

八柱国势力是组成国家大厦的基础,打压容易造成大厦倒塌

1.隋的建立与大势力相辅相成

早在魏晋时期,国家内部的稳定就已经离不开柱国的支持了。隋在建立前后,人们都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乱世,而且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从建立开始,国家为了不断巩固地位,需要不停地和外面的力量交战。对当时的世界而言,武力是唯一的通路,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它的军事实力。抛开这些谈强大,不会给人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

这些柱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它们以家族的形式存在各个地方,势力非常强。来自武将家庭的各个孩子,从小习武,接受先进的理论知识,对带兵打仗颇有研究。

刚诞生的国家就是在这些人员的支持之下诞生的,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一个新的时代。在功名的记录薄上永远有他们的名字。当年轻的国家步入正轨之后,这些势力像大柱子一样起着支撑的作用。

外面的敌人虎视眈眈,他们眼馋中原这片宝地,随时都能动用强悍的兵马来侵袭。这个时候,国家需要久经沙场的战士来作为后备,如果重新培养新的人马,需要漫长的时间,外敌可能乘机来搞突袭,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历史上多个开国者都是在众多可靠力量的帮助之下取得成功的,在逐步稳定之后,为了加强集权,君主会用强硬或者柔和的手段把分散在武将手中的权力集中起来。为此君主往往处心积虑,不惜以刀光剑影的局面收场。当集权的条件越充分,这种行为就越突出。

宋明时期这样的行为最为明显,他们的开创者分别使用各种手段将权力的大旗在一方飘扬。

此时集权专制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为达到顶峰提供了很好的缓冲道路。隋之前的中原大地上,长时期处于战乱状态。实现统一是人们的呼声,结束分散需要强硬的势力来与混乱的局面进行较量。柱国是当时杨坚所能利用的力量。

对于杨帝来说,防止这些势力独占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第一步要做的应该是拉拢和安抚这些家族,让他们尽可能地享有更好的福利,让他们成为忠诚的拥护者,这样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2.隋时期外敌较多,需要家族支持

在隋最强大的时候,周围的势力依然对这块大肥肉垂涎不已。杨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人,他在皇后的帮助下,对时态有着清醒的认识。

在两人的共同治理下,国的根基越来越稳固。他在位的一段时间内,国家整体发展较为平稳,为其他继承者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后继者在治国上远远不如先辈,铺张浪费,只顾贪享,最终国家面分崩离析的局面。

这样的结局不是势力分割造成的,而是统治者的治理方针导致的。从这一方面来看,当时的各大势力并没有直接威胁隋的统治,他们更大程度上是和国家捆绑在一起的,有着同荣辱的关系。

后来新时代的气息全面铺来,时代的脚步已经阻挡不住,这时有先明之见的李家人,暗中编网布局,在关键时刻抓住了机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朝代。

隋发展阶段需要多方面的治国人才

1.李渊等人有被帝赏识的才能

在一个国家的任何阶段,都需要有才能的人来帮助治理,仅靠帝王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一个新朝代来说,不管是在初期还是上升期,都需要优秀的人才。

像李这样的人物,他不仅家世好,有着不错的背景,祖辈们曾经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家业,这些都可以成为帮助帝国稳固的优势。除此之外,他本人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从小接受比较好的教育,身体素质很强,性情比较温和,和人相处的十分融洽。

在君主看来他是一个可靠的人才,各方面的建设都需要这种英年才俊来完成,是很厉害的臂膀。最重要的是,李的品行深得君主的喜欢,认为他是一个忠诚的人,所以更是把重要的职位交给他来担任。

即使在国家最强大的时候,他依然是君主信任的人。强盛时期的社会各方面都需要充分的补充,人才会变成稀缺的事物。对于杨帝来说,把这些人牢牢把握好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

2.除了各大势力外,国家其他能成为工作人员的候选者有限

李一样的优秀人才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有不错的家庭背景。对于常年动荡的社会来说,普通人参与教育的机会非常少,世家子弟相对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能在帝王面前工作的人,不仅要有高超的武力,还要有不错的学识。

氏族们更容易做到这一点,其他阶层的人在这个时期根本没有多大的机会。为了稳固政权当中的工作人员,杨帝不敢轻易地对这些人打压,因为失去了他们,整个国家将会变得更加摇摆。在唐以后,君主越来越意识到这个问题,想通过考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工作的队伍当中。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当低下阶层的人们进入这个队伍当中之后,氏族的权利会不断被稀释,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当时隋帝所面临的问题。后来的国家是在各方面稳定统一的基础上,才开始发展普遍的教育,这种政策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社会背景。

科举制很好地帮助当时的社会解决了来自各大势力的威胁。隋时期在这方面虽然有一定的探索,但是开发之路需要漫长的等待,工作队伍中的人阶层比较高,成为了不得已的选择。

帝王与柱国们的感情比较紧密

1.亲上加亲,杨帝只好留住柱国们

各大势力们在新纪元中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对待这片土地的感情很深,并且愿意继续为国效劳。能维护君臣之间的感情一直流畅的,除了生死之间的交易之外,还有亲情上面的牵绊。就拿李渊来说,君主看重的不仅是他的实力和能力,还有他的出身。

他的母亲和当时君主的母亲是姐妹关系,所以他们两个人有一定的血缘。因为有这一层关系的存在,君主对他更加信任,愿意把他当作自己人看待,把更加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来管理。其他人和君主虽然没有最直接的亲情关系,但是从祖辈们的沟通来看,这些子孙们是一脉相承的。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古人比较看重根源,它是神圣的,不能轻易违背的。不管是君还是臣,他们都不愿意做最先违背信义的一方。

在君主看来,这些人只要没有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都是可以被原谅的。表面上他可以一直享有荣耀,其他人对他恭恭敬敬,只要家底没有被掀翻的那一天,这种关系就能一直维系。

2.君主缺少合适的理由去打压各大势力

事出必有因,对于君主来说,他的一举一动更需要对天下人有所交待。当时的集权性质并不是很强烈,各大势力,每一个单独拎出来都有着很高的权威性,比正统的大官员们位置要高很多。杨帝在处理工作的时候,没有绝对的控制权,他的权利是各方面制衡之下的结果,并不能做到独断。

当他需要打压这些势力的时候,需要从一方来进行,如果同时对抗,全部家底都不能起到效果。当针对一方进行打压的时候,他必须向其他势力做出合理的交待。被打压的一方和其他剩余的势力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甚至有时候为了生存需要互相帮助。

除非是犯下了谋反的罪,他才有最正当的理由发起攻击,而其他势力在这一过程中也不会任凭事态发展。除此之外,其他事宜上面,杨帝不会轻易地对这些人进行攻击,因为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结语:

加强君权是帝王极其重要的任务,有的人一生都在干这一件事情,对于庞大复杂的国家来说,集权集中需要千年的时间,后来的朝代就是在每个帝国的基础上实现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对于隋帝来说,同样面临这样的难题,但是就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集权其实是次要的,维护好大国不倒才是最重要的。由此可见,每个时代的主次矛盾是有很大不同的,只有分清主次才能有好的发展道路。

参考资料:

《隋书》

《旧唐书》

《唐国史补》

《隋唐演义》

标签: 隋朝隋文帝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乳母?为什么后面又放过了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武帝,汉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乳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封建社会时期,最高统治者就是皇帝,皇权对人们的思想有着严谨的约束,不论皇帝说什么做什么,下面的人就听吩咐办事就行,不然就是违抗圣命,不听号令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不过皇帝也是人生父母养的,但是古代的时候,只

  • 一直被后世污名阉人的赵高,他是什么身份?他为什么一定要亡秦?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高,秦朝

    一直被后世污名阉人的赵高,他是什么身份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秦国争霸中原500多年,终于在秦始皇时代一统霸业,却在横扫六合15年之后迅速灭亡,究竟是谁让秦国灭亡?史书上的标准答案是陈胜、吴广、项羽、刘邦,但实际上,若非赵高一人之力,凭借沙丘政变、指鹿为马、篡权擅政

  • 清朝有多看重骑射技术?连皇帝都精通骑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顺治

    清朝历代帝王降骑射看的非常重要,并将“国语骑射”作为八旗之根本。其太祖努尔哈赤以先祖遗甲13副,兵百余人开始进行统一女真各部,虽力量单薄,但其强悍英勇,精于骑射,每战身先士卒、舍生忘死,以英雄的气概和精湛的弓矢技艺率领军士创建“大金”,改元天命,成为清朝时代崇尚骑射武功的奠基人。今天的嘉德日历就来跟

  • 明英宗复辟后,为什么会对一个锦衣卫职位的袁彬言听计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袁彬,明朝

    大家好,说起袁彬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皇帝重用和信任一个人,可能性有很多种。或许此人非常有才能,可以向皇帝提出有用的建议;或许此人非常能打,可以为国家出征立功;或许此人有很多鬼主意,可以和皇帝玩到一块去等等。众所周知,明英宗朱祁镇十分宠信宦官王振,甚至称呼其为“王伴伴”。这是因为明英宗自儿时起

  • “明末第一廉吏”杨涟死的有多惨?他的死给明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涟,明朝

    说到杨涟,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明末第一廉吏”叫杨涟,著名的谏臣,1572年7月10日-1625年8月28日,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广应山(今属湖北)。东林党人,"东林六君子"之一。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杨涟登进士第,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

  • 17岁嫁给乾隆惇妃是怎么上位的?为65岁乾隆生下女儿后宠冠后宫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惇妃,清朝

    对惇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帝三宫六院实属非常正常的事情,作为皇帝,对任何一个女人都有可能多情,但对任何一个女人也有可能绝情,因为皇帝的身边总是围绕着各种各样的女人,对一个女人的宠爱不可能永远长久下去,总会有另外一个女人让他动心,从而忘却了身边的旧人。像乾

  • 历史上第一个被灭十族的忠臣,此人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方孝孺,明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方孝孺,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方孝孺,自希直,元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生于浙江台州宁海,明朝初年著名的儒者,自幼“性资精敏绝伦”,十余岁的时候便已经是好学成癖,“读书十行俱下,目积寸许”。明清两代的儒生都尊其为“正学”和“读书种子”。关于明

  • 朱棣的表侄李景隆:靖难第一功臣,最后结局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景隆,明朝

    在历史长河中,李景隆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称帝,李景隆以靖难第一功臣自诩,而朱棣也确实把他当作第一功臣对待。朱棣称帝不久,便以李景隆有“默相事机之功”,授他为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不仅如此,朝廷每

  • 朱棣喜欢朱高炽吗?朱高炽为何能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高炽,明朝

    在历史长河中,朱高炽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朱允炆在继位之后因为削藩的问题被朱棣取而代之,朱棣在继位之后快速的恢复全国的经历,开创了盛世,可是朱棣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时候有些犹豫,为何会这么说呢?朱棣的嫡长子为朱高炽,但是朱高炽因为肥胖导致体弱多病,

  • 赵氏孤儿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从复仇的光辉到丑陋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氏孤儿,春秋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赵氏孤儿的故事。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2010年陈凯歌导演拍摄的电影《赵氏孤儿》上映,广大观众通过这场跌宕起伏的影视作品了解了“赵氏孤儿”。影视作品中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取自《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