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的表侄李景隆:靖难第一功臣,最后结局悲惨

朱棣的表侄李景隆:靖难第一功臣,最后结局悲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799 更新时间:2023/12/20 18:38:48

在历史长河中,李景隆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称帝,李景隆以靖难第一功臣自诩,而朱棣也确实把他当作第一功臣对待。

朱棣称帝不久,便以李景隆有“默相事机之功”,授他为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不仅如此,朝廷每议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

这让靖难诸功臣颇为愤愤不平,李景隆凭什么位居第一功臣?

朱棣以李景隆为第一功臣,自有其理由:

首先,李景隆和朱棣关系非同一般。李景隆的父亲是李文忠,李文忠的母亲是曹国长公主——明太祖朱元璋的姐姐,也就是说,李景隆是朱棣姑妈的孙子,那么,他自然就是朱棣的表侄。

其次,李景隆对靖难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兵至金川门,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门投降,迎燕军入城,这一举动直接导致建文帝的败亡,促成了朱棣的登基。

那么,如果李景隆没有开门投降,朱棣能否攻破京城?

或许能,但也有可能是,京城城高墙坚,朱棣一时半会根本攻不下,而在攻城期间,建文帝的勤王兵马正在源源不断赶到,到时,朱棣便会面临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失败便在所难免。

李景隆的开门投降便显得尤其重要。正因如此,靖难之役平定后,朱棣对李景隆非常感激,屡加赏赐。

其实,朱棣重赏李景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安抚勋贵之后。事实上,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造反,虽然获得了藩王的支持,但多数开国勋贵却支持建文帝,比如徐达之子徐寿辉,便是建文帝的铁杆忠臣。

朱棣称帝后,那些支持建文帝的勋贵之后难免担心遭到清算,忧患之下,他们很可能

做出过激的举动。所以,重赏李景隆这位曾效忠建文帝、攻打朱棣的靖难功臣,无疑可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然而,李景隆的风光并没有持续多久,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突然变脸,褫夺李景隆的爵位,将他与兄弟李增枝以及妻、子数十人一同软禁于家中,并抄没其家产。

把李景隆视若恩人感激不已的朱棣,为何突然像与他有深仇大恨似的,要将他罢官抄家,且软禁其全家老少?

表面上看,是因为朝臣弹劾李景隆,说他图谋叛乱。朱棣将李景隆罢官后,又有大臣弹劾他“在家中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礼,大逆不道;其兄弟李增枝多立庄田,蓄养数百奴仆,意怀叵测”。

其实,稍动脑子想想就知道,这极可能是诬告。李景隆一个纨绔子弟,而且还是朱棣的手下败将,靖难之役爆发之初,他替建文帝带兵征讨朱棣,被燕军按在地上摩擦,试问,他怎么可能还有胆量造朱棣的反?

尤其是李景隆被罢官,赋闲在家,这时候,他必然是战战兢兢、忧心忡忡,自保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做大逆不道之举?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既然如此,朱棣为何还要相信大臣们的弹劾?

原因很简单,朱棣早就想对李景隆下手。靖难之役结束之初,朱棣对李景隆恩赐非常,固然是因为感激,但朱棣是何等雄才大略且性格多疑的君主,事后他肯定会重新审视李景隆这个另类的功臣。

李景隆对朱棣而言,固然有功,但对建文帝而言,那可谓是忘恩负义、无耻之尤。

建文帝对李景隆一直信任有加,视为心腹,予以重任,曾让他率领数十万大军征讨朱棣,便是最好的证明。李景隆兵败后,朝臣们纷纷请求建文帝诛杀李景隆以谢天下,但建文帝硬是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保全了李景隆。

朱棣攻入南京前,建文帝忧惧不已,方孝孺再次上疏,请诛李景隆。方孝孺可是建文帝的老师,与建文帝亦师亦友,建文帝一向对他言听计从。可这一次,建文帝没有听从方孝孺,坚决不肯诛杀李景隆。

可以说,建文帝对李景隆有恩有情有义,李景隆但凡有点良心,都不应该背叛建文帝。可李景隆,却在建文帝最需要他的时候,打开城门,向燕军投降。

朱棣能瞧得上李景隆的为人?想到方孝孺忠于建文帝,宁可十族被杀也不愿屈膝投降,朱棣就更不耻李景隆的为人。

李景隆连对他恩重如山、义深似海的建文帝都能背叛,谁知他将来不会背叛自己?所以,朱棣绝不能让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得志!最后,李景隆被朱棣圈禁了近二十年,至死也没有获得自由。

标签: 李景隆明朝

更多文章

  • 朱棣喜欢朱高炽吗?朱高炽为何能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高炽,明朝

    在历史长河中,朱高炽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朱允炆在继位之后因为削藩的问题被朱棣取而代之,朱棣在继位之后快速的恢复全国的经历,开创了盛世,可是朱棣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时候有些犹豫,为何会这么说呢?朱棣的嫡长子为朱高炽,但是朱高炽因为肥胖导致体弱多病,

  • 赵氏孤儿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从复仇的光辉到丑陋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氏孤儿,春秋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赵氏孤儿的故事。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2010年陈凯歌导演拍摄的电影《赵氏孤儿》上映,广大观众通过这场跌宕起伏的影视作品了解了“赵氏孤儿”。影视作品中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取自《史记

  • 坐拥西南大地的“平西王”吴三桂为什么会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吴三桂,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吴三桂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作为清王朝的“开国功臣”,坐拥西南大地的大清“平西王”吴三桂,造反前就是西南的土皇帝,以他为首的“三藩”,不但垄断了西南地区的金银铜矿盐井生产,把西南各省压榨得“富室空虚,中产沦亡,穷民无所为赖”。更每年消耗清王朝大量饷银,以

  • 嘉靖帝朱厚熜是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权术,玩转无数人于股掌之中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嘉靖帝,明朝

    嘉靖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嘉靖帝从成为皇帝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利用自己对权术的天才理解,玩弄无数人于股掌之间。公元1521 年,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突然死亡,并且没有留下继承皇位的太子。太后和大臣们几经斟酌,决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明武宗的堂弟———兴献王世子

  • 齐王朱榑:出身尊贵的皇子,也是一生两次被废的亲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榑,朱棣,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他第七子朱榑的生平故事,这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您感兴趣的话就接着往下看吧!朱榑出生于1364年,他是朱元璋的第七子,母亲为达定妃。虽然不是嫡出,但朱元璋对皇子龙脉肯定是十分重视的,在朱榑六岁的时候朱元璋就封他为齐王,到了18岁朱榑正式就任藩王,前往封地

  • 曹丕三次拒绝登基的原因是什么?他是真的不想当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曹丕,三国

    每当一提起曹丕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汉献帝刘协算是我国历史上最可怜的皇帝之一了,溥仪跟刘禅也同为末代皇帝,但也好歹正儿八经的当过皇帝。汉献帝一登基,就成了董卓的傀儡,好不容易赶走了董卓,又弄来了更老奸巨猾的曹操。汉献帝的一生都没有当过真正的皇帝,他没有享受过皇

  • 当了30多年皇帝生了7个儿子的汉献帝,为什么之中没有立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献帝,汉朝

    汉献帝当了30多年皇帝生了7个儿子,为什么没有立太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在中国的历史上,汉献帝可以说是东汉时期的最后一个皇帝了。在公元189年时期,董卓废掉了当时的皇帝刘辩,封刘协为新皇帝。但是董卓再被吕布杀害以后,董卓的余部下李傕攻进了

  • 唐睿宗为什么会三让天下 唐睿宗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唐睿宗

    你真的了解唐睿宗李旦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轮,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为其兄长。睿宗一生,两次登基,三让天下,堪称传奇。李旦作为武则天的小儿子,有机会登基称帝,本身就说明他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

  • 彭越是如何发明“游击战”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彭越,西汉

    彭越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到游击战,大家都很熟悉,以小股兵力跟敌军周旋,通过灵活多变的战术来消耗敌军有生力量,达到扰敌的作用。虽然不是在正面战场上与敌军对抗,但不可否认,游击战的灵活多变给正面战场上的友军提供了莫大的帮助。那么,问题来了,最初发明游击战的

  • 李自成杀朱常洵煮成汤是真的吗 李自成最后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自成,朱常洵

    对李自成杀朱常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本是明朝一位驿卒,驿站被整改,而他也光荣地下岗了。失业在家,肚子经常饿,老婆又出轨(后来第二任也出轨,李自成好惨),于是李自成心一横就开始走向了叛乱之路。崇祯九年,他被推为闯王,成为领袖,再加上善于用兵,他经常打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