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淮阴侯的命运: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

淮阴侯的命运: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70 更新时间:2024/2/13 8:15:13

刘邦可不会因为这颗人头而放了韩信,当韩信拎着钟离昧的人头去云梦见刘邦时,刘邦逮捕了韩信,遂不再南巡,而是直接回京城了。可见,会用兵的人,不一定会玩政治;在玩政治上,韩信真不是刘邦的对手。

刘邦这次没有杀韩信,因为谋反没有确实的证据,被人诬告的可能性很大。但刘邦很聪明,先把韩信关起来,杀杀他的威风,再宣布大赦天下,借大赦的名头又把韩信给放了。不是你韩信没有罪,而是我大赦将你赦免了。楚王是不能再当了,降级当个淮阴侯吧!

在韩信降为淮阴侯被变相软禁在京城的那些日子里,刘邦经常找韩信聊天。有一次,说起诸将带兵的话题,刘邦问,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不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你怎么样?韩信答,我是多多益善。刘邦笑了起来,你多多益善,那怎么被我抓起来了?韩信说,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之所以斗不过陛下的原因。再说,陛下是天才,不是人才可比的。这话里虽然有奉承的成分,但却是韩信的真心话,因为刘邦确有领袖的天分。这说明韩信并不糊涂,可惜,韩信始终为其自以为是的性格所累,并没有由此而多少检点自己。

他经常称病不上朝,在家里也是没精打彩、牢骚满腹,即使上朝也不耻与武阳侯樊哙、颍阴侯灌婴同列。所有这些言行都表现出韩信对刘邦的处置不服、不满,有怨、有懑。这于韩信,是因为受了委屈而发泄;但于刘邦,则是“不臣之心”的泄露,凡“不臣”者,就要被翦除,这是最高统治者的不二法则。但政治嗅觉迟钝的韩信,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他正处在刘邦杀与不杀的犹豫之中。

阳夏侯陈豨被任命为赵相国,据守钜鹿(今河北钜鹿县北),并监管赵、代国的边防军。临行前,陈豨来向韩信辞行,韩信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在庭院中一边散步,一边仰天长叹,说:“你会听从我的话吗?我有话要对你说。”

陈豨说:“唯将军的命令是从。”韩信说:“你现在所去的地方,是天下精兵所在地,而你又是陛下的宠信之臣,根据我的经验,你去以后一定会有人告你谋反。第一次告你,陛下必然不信;第二次告你,陛下会将信将疑;第三次再有人告你,陛下一定会勃然大怒,并会亲自带兵去打你。所以你要早作准备,如果你决计在钜鹿造反,我会从京城起兵策应你,这样,天下便可以图谋。”

陈豨说:“好!我听从您的教诲。”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陈豨果然在钜鹿造反了,攻城取邑,自称代王。刘邦一怒之下,便亲自带兵去讨伐陈豨,留下吕后、太子刘盈、丞相萧何镇守京城。而韩信不但称病不随刘邦出征,还暗中与陈豨联络,准备与家臣一起,用假诏书放出监狱中的囚徒,用以袭击吕后和太子,策应陈豨。部署己定,正在等候陈豨的消息时,因为一个门客不知何事得罪了韩信,被韩信关了起来,并准备杀掉。这个人的弟弟知道情况后,立刻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谋反之事。吕后本想直接把韩信召进宫来抓捕,又怕韩信借口生病不应召,便找来萧何商量。商量后,决定以前方传来捷报,陈豨被擒获处死,召群臣进宫庆贺为名,由萧何将韩信诓进宫来。萧何对韩信说:“你虽然有病,但这样的大事,群臣都去庆祝,你就是勉强,也要进宫去庆祝一下。”韩信听从了这位曾经成就了他的萧何的劝告,跟着萧何走进皇宫。刚入宫,就被武士拿下,最后被吕后斩于长乐宫钟室,并被诛三族。为什么会在长乐宫钟室杀韩信呢?《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正史都没说,但有稗史记载,因为韩信灭楚兴汉功劳大,刘邦曾与韩信有约定:对韩信“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所以,吕后就用布袋将韩信套装起来,并悬在长乐宫钟室的大钟下,让韩信上不见天,下不着地,不用铁器而用竹杆尖将韩信刺死。

刘邦从平定陈豨的前线回京后,知道韩信己被吕后处死,便问吕后,韩信临死前还留下什么话没有?吕后答道,韩信说非常后悔没有听从蒯通的话。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准确地说出了当时刘邦的心情是“且喜且怜之”。喜的是,吕后为自己除掉了一块一直犹豫不决、难以下手的心病,还不用自己承担杀戮功臣的恶名;怜的是,韩信毕竟曾与自己一同出生入死,为自己得天下立有大功,尽管当初对韩信“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是为了拢络韩信,多少有些作秀的成分,但,要是就此便说刘邦对韩信没有一点感情,那也是说不过去的。因此,当刘邦闻知韩信的死讯后,心情非常复杂。

其实,韩信之死,也是死于他复杂多变和自以为是的性格。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始终没有摆正和老板的主从关系。这在古代皇权至上的情况下,不死才怪呢?

有一幅对联形容韩信的一生,很贴切:“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两妇人:一个是漂母(即在河边漂洗东西的妇女),在韩信饥寒交迫时,漂母曾经数十日施舍饭给韩信吃,活韩信一命。韩信为楚王后,曾以千金报答漂母,也是知恩图报;另一个则是吕后,是她处死了韩信,韩信临死前十分懊悔,说:“悔不用蒯通之计,今日被一个小女子所计算,岂非天意?”可惜世上无后悔之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妇孺皆知,无需解释。萧何对韩信的态度前后表现不一致,这不能怪他,前者,他是为大汉江山,也是为老板的事业网罗人才;后者,他还是为大汉江山,也还是为老板的利益消除隐患;于朋友有亏,于公德无碍,萧何很具备职业素质。只是可惜了淮阴侯韩信,生时,百战百胜、所向披靡;死时,糊里糊涂、悔之莫及。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埃提乌斯参与了哪些战役?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埃提乌斯,罗马,阿提拉

    公元5世纪的西罗马帝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就在不久前,永恒之城罗马刚刚被哥特人毁于一旦,整个意大利都生灵涂地、民不聊生。就在这绝望之际,一位枭雄在这片大地上脱颖而出,他拥有旷世之才,将蛮族玩弄于股掌之间,连上帝之鞭阿提拉都沦为他的手下败将,但却因皇帝的猜疑而死于非命。他到最后,依然没能实现复兴罗马

  •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是谁?五星上将布莱德雷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巴顿,麦克阿瑟

    1915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获陆军少尉衔。1918-1924年先后在南达科他州立大学和西点军校任教,后在步兵学校、指挥和参谋学校进修。1934年毕业于华盛顿陆军作战学院。1939-1943年先后任作战部助理部长、步兵学校校长、第28装甲师师长、第二兵团司令兼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战地顾问,曾参加北非战役

  •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是谁?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尼米兹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巴顿,布莱德雷,麦克阿瑟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Chester William Nimitz,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斯堡,美国海军名将、十大五星上将之一,二战时任太平洋战区的盟军总司令。尼米兹早期以研究潜艇为主,而后成为美军中柴油引擎技术的专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尼米兹担

  • “本末倒置”背后曲沃代晋,历时多久发生了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曲沃代晋

    末倒置释义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根本的和非根本的关系弄颠倒了。(一) 桐叶封弟的典故公元前1042年,周都镐京。偌大的宫殿中,两个小孩子在做游戏。大孩子拾起一片梧桐叶,撕成圭形(圭:礼器,多为玉制,常用于祭祀

  • 康熙早已册立胤礽为皇太子,为何还会形成“九子夺嫡”的局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清朝

    历史上帝位之争最激烈的朝代是哪个?答案一定是清朝。那么清朝最激烈的皇位之争是哪两位皇帝之间?答案一定是康雍之间。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九子夺嫡,正是这一时期。那么清朝为什么会出现史上激烈的皇位之争呢?这与清朝的祖制有关。当年,太祖皇帝努尔哈赤两立太子,结果一位被自己杀死(褚英),一位被自己废掉

  • 朝鲜废妃尹氏是怎么死的?引起了怎样的腥风血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废妃尹氏,朝鲜

    废妃尹氏(폐비윤씨,1445年-1482年),朝鲜成宗的第一继妃,本籍咸安尹氏,尹起畎之女。尹氏出身於贫穷的两班家庭,父亲死后被母亲申氏送进宫中参加「后宫捡择」,因为容姿美丽而得到成宗宠爱,封为淑仪。1474年成宗元配恭惠王后死,在1476年生下长子燕山君后,淑仪尹氏在多人包括成宗生母仁粹大妃的反对

  • 出身没落的皇上生母尹氏,为什么因为宫斗惨遭废妃还留下千古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废妃尹氏,朝鲜

    废妃尹氏( )出身于贫穷的两班家庭,是判封常寺事尹起畝的女儿,母亲是高灵申氏,父亲死后被母亲申氏送进宫中参加“后宫拣择”。在1473年3月19日被册封为从2品的淑仪。根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尹氏入宫后因朴素温和的性情得到了成宗的宠爱。当时王室之中有三位大妃(),即贞熹王后、安顺王后和昭惠王后,当时

  • 沈惟敬是如何忽悠小西行长?为什么要忽悠小西行长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小西行长,日本

    沈惟敬是明朝嘉靖年间生人,做过当时平倭的总督胡宗宪的幕僚,和当代著名狂生才子徐渭徐文长是同事,后来万历年间就开始跟人一起炼金制丹,忽悠人玩。虽然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胜在见多识广,胆大包天。诸君切记,身为忽悠,不在乎学识高低,不在于思维高度,就在上述八个字,见多识广,胆大包天。日本刚刚经历战国,丰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帐下十大猛将 征服世界的大业离不开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朝,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伟业,除了与自身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他手下的10大将领。一、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

  • 太田道灌:被少年怼到无言以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太田道灌,日本

    创建日本东京的太田道灌,被一个二十岁的少年怼到无言以对一提到日本战国,最热门的就是战国三杰,也就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这三个人都曾经是战国时期呼风唤雨的人物,相关的故事也很多,也最为人津津乐道。其实,在战国三杰还没出生之前,乱世天下就已经很热闹了,而且喜欢日本战国历史的人也都知道,能力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