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雍正继位的时候八爷为什么不拼一把,就乖乖认命了?

清雍正继位的时候八爷为什么不拼一把,就乖乖认命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360 更新时间:2024/1/16 23:15:23

雍正即位大统的过程中,总感觉八爷其实是很有机会的,声望比较高,捧他的人也多,但是后来雍正顺利上位,八爷似乎就束手就擒,甘拜下风了,败得还有些窝囊。那他为什么不能像当年的秦王李世民一样来个致命一击?他有胜算吗?要发动宫廷政变,有一枚最关键的棋子,就是隆科多,此人当时是步军统领,深受康熙信任,五十九年又意味深长地任命隆科多为理籓院尚书,仍署理步军统领。

在九王夺嫡的最波谲云诡的时段,及至康熙在畅春园的生命落幕,他几乎是把自己的那把老骨头都交到了这个隆科多的手里。隆科多是一等公佟国维儿子,孝懿仁皇后的弟弟,所以他是胤禛的舅舅,这没毛病。有意思的是,小编的前一篇文章《九王夺嫡的关键人物隆科多,为什么说他比亲王还牛?》不少看官都是受了《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影响,认为小编瞎BB,说佟国维的隆科多的六叔,小编也只有唯唯呵呵而已。

步军统领负责京师的警卫、治安,其统率的部队长期保持在3万人左右,且都是精兵,装备当然也是最好的。步军统领衙门除本部外,还下设八旗步军营、巡捕五营、内外城十六门管理机构和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门。所以,在康熙的弥留时刻,隆科多当机立断,让胤禛“先定大事”,再办丧仪。为避免发生变故,隆科多立命铁骑四出,自十四日至十九日封闭京师九门,全城实施戒严,直至二十日胤禛正式即皇帝位,戒严才逐步解除。

八爷既动不了丰台大营的几万人马,老十四的十万人马被年羹阻断在西北,那以八爷府中所养的死士和九爷十爷的人加起来,怎么就不敢学学李世民来个孤注一掷呢?李世民当初突然发难,他也没有执掌京城兵权,只有他的部下及亲兵,号称“八百勇士”。原来一直有这个疑问,近期看到了福格所著的《听雨丛谈》,才知道此事也几乎没可能,老谋深算的康熙在制度上已经扼杀了这种可能性。

康熙二十五年规定“汉督抚准带家人五十名,藩臬准带四十人,道府准带三十人,同通州县准带二十人,州同以下杂职准带十人,妇女亦不得过此。”就是说,每个大臣家里有多少家丁那是有明文规定的,超过这个数就是欺君,莫非你想谋逆不成?康熙既然对臣子的家丁人数这么上心,那王公贵族家里的家丁数目应该也有详细的规定,卧榻之侧,他不会让他的那些有异动的儿子们有可乘之机。

其实从皇太极开始就对宗族内部人员户口有详细规定。康熙二十六年又规定:“新丁年十六以上者增入,旧丁年七十以上者开除。”说明每个宗族人员家丁的数量是固定的,有增补则必有开除,所以总人数在康熙眼里是一目了然。而最关键的是,清廷规定有详尽的“比丁”制度,就是每三年对所有人员进行人口普查登记,想在家里蓄养一些武装力量并藏匿起来,除了对手们的监督之外,还有一个最直接的监督者那就是理藩院。

现在终于明白康熙又让隆科多兼任理藩院尚书是多么有深意的举动了。就是说,每个王公大臣家里有多少人,能不能掀起什么风浪,隆科多一清二楚。所以,八爷失去了隆科多的支持,那就会处处受制,他还是理智的,他没有李世民的胆魄和战斗经验,只能打落牙咽在自己肚子里了。

标签: 雍正吗,清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竟有爱做贼的皇帝,他把京城里大臣家全都偷遍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桓帝,汉朝

    历史上有一位皇帝,沉迷偷盗,特别喜欢偷大臣家的东西,让人十分不解。你说你一个皇帝,全天下都是你的了,还有什么要偷的?然而这个皇帝也不是傻子,沉迷偷盗的背后另有其因。这位皇帝就是汉桓帝刘志。汉桓帝刘志本初元年(146),汉质帝崩,刘志被梁太后兄大将军梁冀迎入南宫即位。梁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

  • 北宋鲜为人知的抗金名将,在敌后坚守城池3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宋,靖康之耻,抗金

    北宋末年,金太宗完颜晟(吴乞买)发动侵略战争,大举南下攻宋,宋朝皇帝虽然昏庸无能,但多个地方的军民却在地方官和将领的带领下,与金兵浴血奋战,保卫家园,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悲壮乐章,其中,河北中山府(今河北定州)军民更是在知府率领下于敌后坚守了三年,成为插入金国后方的一把利剑,使其无法倾尽全力南下。

  • 此人因为做对了一件事,虽然青年早逝,但被封为凌烟阁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房玄龄,李世民

    在唐太宗钦点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殷开山是比较特殊的一位,首先是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其次是死得太早,第三是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还有严重的失败史。仅凭这三点,无论如何都上不了“凌烟阁”啊?其实殷开山的最大功绩,在于他入行早。这还得从他的生平说起。殷峤,字开山,雍州人。殷开山很多凌烟阁功臣一样出身官宦世

  • 曾经他是最牛君王,不料却被活活饿死,但是他却不值得同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齐桓公,公子小白,鲍叔牙,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小白击击败了与他争夺王位的公子纠,成为了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史称齐桓公。在大臣鲍叔牙的建议下,齐桓公重用曾经公子纠的谋臣管仲,并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管仲也不负众望,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使齐国国力大为增强,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曾经雄才大略的齐桓公,到晚

  • 朱元璋微服私访,老农夫叹了一口气,县令就被斩首示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一向关心老百姓日子的朱元璋再一次走出宫门,到田间地头去看望辛苦劳作的农民。这一次,朱元璋去的是苏州府的嘉定县,距离南京不远。朱元璋轻装简行,没有带大队的护卫人员,为的就是掩藏身份,体察真实的民情。朱元璋是不相信官员的奏折的,或者说不相信官员,这与他的出身和经历有着莫大的关

  • 齐桓公的三步战略,从此走出春秋巅峰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齐桓公,周天子,

    郑庄公吹响了春秋争霸的号角,齐桓公第一个跟进,他的霸主之路是这样走的。第一步,搞改革。齐桓公上岗之后做了一个极其正确的决定,就是采纳鲍叔牙的建议,用曾经的仇敌管仲治理齐国。管仲做了一件叫改革的事情,原本被齐襄公整得混乱不堪的齐国,经他这么一鼓捣,顿时是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国力一下就跨上了好几个台阶

  •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统治下的老旧照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照片,

    1909年,承德,正在吃饭的百姓。这一年,正是小皇帝溥仪称帝的第一个年头,他的父亲载沣摄政。1909年初夏,承德的村民。大部分还留着辫子。1909年7月,承德围场,脖子上长瘤的妇女。1909年8月, 承德围场,“木兰秋狝”大典时,蒙古大力士。1909年,承德,正在修建的城防。1909年,承德避暑山庄

  • 康熙晚年时期的皇子们大都下场很惨,为什么唯独他能寿寝正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苏麻喇姑,乾隆,

    康熙的皇子中,因为参与夺嫡之争,大都下场很惨。不过这个皇子却能得善终,并且一直活到79高龄。他有什么秘诀能做到这一点呢?这位独善其身的皇子,是皇十二子胤裪,在历史和清宫剧中,他的存在感并不高。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在文韬武略上逊于其他皇子。(影视中的胤裪)胤裪生于康熙二十四年,他的生母是庶妃万琉哈氏。按

  • 石达开死前的两大遗憾,一个为国,另一个为了自己的部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石达开,李鸿章,太平天国,洪秀全,

    翻开太平天国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即:对于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骂声一片,但对悍将石达开,却几乎众口一词的赞扬!为什么有这种区别呢?或许和石达开的两大遗憾有关!在石达开的一生之中,有两大遗憾,一个是不能废除卖国条约,一个是决定投降之前,想要保住部下性命,最终却不能如愿。从这两点上看,一是

  • 因一件小事朱元璋却将常遇春的老婆,给大卸八块熬成汤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常遇春,

    在现实生活中活见鬼的事情好像并不少,大多是心理反应。然而在古代就有发生,而且还是发生在皇帝的身上。朱元璋白天“活见鬼”。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原名重八,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 天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