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唐朝:唐玄宗李隆基极端人性的功过两面

揭秘唐朝:唐玄宗李隆基极端人性的功过两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79 更新时间:2023/12/30 4:21:00

唐玄宗的历史评鉴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纵览唐玄宗的一生,一般的历史定位是前清后昏,前勤后惰。这是大众比较普遍的看法。但是关于他的生平,笔者有一些自己的观点。

唐玄宗登上政治的历史大舞台是一个漫长、一波三折并且充满机遇巧合性的过程。

首先说漫长:从唐玄宗正式登上政治历史大舞台到登基称帝有多长时间呢?从武则天长寿二年被降为临淄王到先天元年接父王帝位登基前后共计十九年。有可能会有人说十九年当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时间较有些皇帝已经算是相当少了,比如玄宗的太子,后来登基称帝的唐肃宗李亨。年至知天命的年龄才急急渴渴地登上皇位。但是我们要看到这一般所认为的“漫长”的过程可是在当时老皇帝创造的和平稳定时期中度过的。而唐玄宗这十九年是在充满血腥的政治斗争、宫廷政变中度过的。

我们经常是在舒适安逸的生活中看待历史中的艰难险阻,没有经历过那种书上看似以文字表达的清淡然而却是以鲜血来铺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煎熬。在我们今天人的眼中,通过纵观横比这十九年是短暂的,但放在唐玄宗的历史性背景上,这是相当漫长的。

其次说一波三折:说他一波三折是因为在他登上皇位的道路上反复上下,这种上下不仅体现在他当临淄王时,他在最高统治阶级心中权重的上下,还体现在其帮助发动神龙政变以及先天政变期间,其在父王李旦心中权重的反复上下。再次说他的登基充满机遇巧合是因为这个皇帝他不应该当但是只能由他当。从武则天退位到拥立中宗李显称帝再到拥立睿宗李旦登基,这本就是一连串的巧合,但巧合当中又充满了必然。

虽然父李旦当上皇帝,但这个皇帝仍然不该他李隆基当。按照中国宗法制的立嫡立长原则,李隆基这个五子行三的儿子是跟皇位没有半点关系的。但历史有时就是不按历史规律出牌,卓越的政治才能,突出的政治业绩把他推上了历史的最前沿。

可以说,唐玄宗登上皇位之前正是所谓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虽然唐玄宗的经历没有如此夸张,但在那种今天出头明日落头的血腥生活中也与韬光养晦的精神大体相当了。

十九年的腥风血雨塑造了唐玄宗明察、稳重、睿智的思想性格,从而间接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一个盛世的出现是有其必然性历史因素与必备条件的。在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出现盛世的首要一点就是最高统治者要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俗话说:“先有伯仲后有千里马。”光有唐玄宗一个人不可能出现开元盛世。然而正是因为有了他,我们今天才会在贤臣的册子里看到姚崇、宋璟、张嘉贞张九龄等人。当年正是因为有唐太宗的赏识与包容,才会有魏征的耿直。所以没有唐玄宗的个人因素基础,就不会有一大批贤臣能相的云集。可以说,是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

开元初年,刚刚登上皇位的唐玄宗,意气风发,励精图治,经历了前后三十年宫廷风雨的大唐王朝急需一位有绝对意志,绝对权威,绝对能力的统治者来指挥运行。可以看出在开元期间,这种绝对权威下的指挥艺术在唐玄宗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开元初年,大唐王朝需要内外彻底大治的时候,他用思想敏锐,方法独特的姚崇为相。当一切制度已基本建立,需要有人去坚定地维护执行的时候,他任用刚正不阿的宋璟为相。当太平盛世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大力开拓人文精神,建立盛世人治的时候,他任用文采飞扬的张说为相,可以说他因世而变,对每一位宰相的特点把握的非常到位,但同时又以自身的魅力与绝对的权力而完美驾驭。

整个开元年间,我们总体可以把唐玄宗位成明君。这种明,不仅体现在他的知人善用,心系苍生,更体现在其业精于勤,励精图治。正因为此,我们今天才会听到二相的历史佳话。可以说整个开元的历史就是一部唐玄宗通宵达旦的勤政史。

历史的年轮总是圆的,这种规律正是通过历史人物来体现。

人性总有阴暗的两个方面,汉武帝穷兵黩武与晚年的悔罪己诏;隋文帝登基前的血性暴戾与登基后的简仁温恤;唐太宗前生的谦谨仁义与晚年的傲慢自大;乾隆皇帝前半生的亲力亲为与晚年的穷奢极欲等等。帝王亦非所谓的圣贤,明君亦有几分过错,唐玄宗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上升,盛世的太平让唐玄宗的仁政盛世开始褪色。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即所谓的“登极而世衰也”。如果我们定位这个“极”,那么这个“极”就是玄宗一朝最后一颗闪烁贤相光芒的张九龄。

张九龄为相贤明正直,敢于谏诤,推行一系列国安民策,他的上台对维护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他的上台与罢相正是玄宗对朝政心态变化的隐形体现。表面上看,张九龄是被李林甫的陷害排挤而下台的。但换相是关系到国家是否稳定,社稷是否安泰的大事件。唐代的宰相并不像宋代的宰相那样只是皇帝的参谋与秘书,而是真真正正的朝政掌门人。这种联系兴衰的换位大事如果没有玄宗的认可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李林甫正是用其小人心智揣摩到了玄宗的心思而对张九龄下手继而登上相位。

不管李林甫还是之后的杨国忠,他们都是在玄宗的包庇纵容之下,把弄朝政,管控官职任用,排除异己,迎奉供养玄宗的贪图享乐,使李唐朝政乌烟瘴气,社稷江河日下。唐玄宗难道不知道吗?

绝对不是,从之后其与太子李亨的皇权争夺中,我们可以看到玄宗在政治上仍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审时夺度的大局观。所以说着并不是因为玄宗的老庸昏花,而是其心理上的惰性使然。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先仁的超群智慧,将生前一千多年的统治经验做了高度总结。玄宗生于忧患而败于安乐。虽然晚年以太上皇自居,但幽囚在铁索深宫当中,最后孤单没落而死亦同于死于安乐矣。安禄山早应斩于张九龄的笔下,但玄宗在刀下留了他的头。安禄山忌惮李林甫,而李林甫与杨国忠不和,杨国忠挤下李林甫与安禄山争夺既得利益最终逼得安禄山造反。这一环扣一环的事件,最终使得安史之乱爆发,盛唐之势不复存矣。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恰恰就是唐玄宗,他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又是在他的默许下一手将开元成果付之东流。这个车轮终究是要踏踏实实地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个深沉的碾痕,这也才有了今人评说之趣味。每个人对唐玄宗有几分功过心里都有一把尺度,但关键的是要保持一颗公正谦允的心去正视历史,用看到的历史来展望今生。历史的车轮不会停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先人已逝,事犹常在。

标签: 唐朝唐玄宗李隆基

更多文章

  • 张良是什么样的人 放得下才能保得住是何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张良,刘邦

    放得下才能保得住!据说,他是中国最后一个贵族读一部兵书、灭一个王朝、开一代盛世,这个人就是张良。他是中国最后一个敢以“王者师”身份自居的文人。很多人说张良是刘邦的谋士,但王安石说,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当此每从容。人言高祖用张良,非也,张良用高祖耳。秦灭韩,张良为韩报仇,故送高祖入关;既灭秦矣,故辞去

  • 岳飞只一招大破金人的不败神话铁浮屠 拐子马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岳飞,秦桧

    金人的铁浮屠、拐子马挺牛,南下打大宋,这个必杀技发挥了重要作用。铁浮屠、拐子马就是金人南下扫荡大宋的大buff,没这个大buff金人不过是在草原上牧羊的蛮夷。不过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明,往往野蛮人总是能打的你文明人满地找牙,因为野蛮人手里端着大狼牙棒子,而文明人手里捧着的是之乎者也的圣贤书。谁痛揍谁,

  • 三国史上刘备为什么被称之为枭雄?刘备的辉煌史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刘备

    曹操被称之为奸雄而刘备被称之为枭雄,这二人的称谓,在《三国演义》里面众人皆知。奸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意思是奸诈、狡猾的意思。而这个枭字又作何解释呢?笔者认为,枭字具有盛气凌人的霸气,且兼有雄心壮志,还能屈能伸,这也是枭雄与英雄的区别,英雄体现的是大义凛然、不怕死、大无畏的精神。那么这个枭雄的枭字,在刘

  • 揭秘:唐明皇李隆基为何在一日之间废三位皇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李隆基,皇帝

    开元二十五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以有异谋的罪名,被皇帝李隆基废斥为庶,监于宫中东城。事过不足半月,李隆基又将三个儿子赐死。这个有“异谋”的罪名,真是无法尽释,这三位皇子且有太子在内,他们到底犯了什么罪,惹恼皇帝父亲下了杀子的狠心呢?事发突然,李隆基也感到很意外。当

  • 抗倭名将胡宗宪为什么要自拟圣旨招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胡宗宪,明朝

    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人,明朝抗倭名将。万历十七年(1589年),因为严党失势而下狱并且最终自缢而死,但他忠义的形象依然深入民间,故御赐归葬故里天马山,谥号襄懋。消灭嘉靖年间两个最大的倭寇集团,胡宗宪迎来了事业的最高峰。与胡宗宪多年抗倭斗争相伴的,是他多次遭到弹劾,但因其抗倭有功,每次他都

  • 隋炀帝历史上被妖魔化 建设开拓之功被人忽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炀帝,萧皇后,考古,

    日前,江苏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在一场讲座中,介绍了隋炀帝墓发掘和研究的最新成果。自2013年扬州曹庄隋炀帝墓被发现以来,考古人员共完成勘探面积109000平方米。隋炀帝墓里埋藏着什么奇珍异宝?价值几何?如何评价隋炀帝其人?带着疑惑,记者采访了束家平。残存砖墓发现惊人2013年3月,考古人员

  • 董氏是一介贫妇因缘巧合成为国母最后被儿媳毒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汉,董氏,刘苌,刘宏

    董氏,河间(今属河北)人,东汉末年解渎亭侯刘苌的妻子,汉灵帝刘宏的生母。本来,董氏只是个普通贵妇,是没有机会进入权力中心的。不过永康元年,当时的汉桓帝驾崩,膝下无子,皇后窦妙被与大将军窦武为了控制大权,选了作为远房宗室,且还是儿童的刘宏为帝,这就是后来的汉灵帝。汉灵帝虽然继位,但为了控制他,窦太后对

  • 祝枝山擅长自我炒作:写诗炒政绩 写草书斥礼教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祝枝山,江南四大才子,草书,

    古代没有报纸、电台、电视台,不能在报纸上留字、在电台上留声、电视上留相,要流芳百世困难重重,炒作起来比现代人不知要艰难多少倍,但中国人自有炒作的办法。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齐名,并被誉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授任兴宁知县。在兴宁任职6年期间,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洁,卓有政

  • 文人也需社会“富养” :欧阳修在洛阳生活奢华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欧阳修,文人,北宋,

    人们常说:“女孩要富养。”其实文人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富养”。北宋就是一个“富养”文人的社会,文人不但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尊重,在物质资源上也得到了优先的保障。因此,北宋的文坛群星璀璨。其中有那么几位“全能型”的人物,严肃起来可以为整个民族修撰史书,担当国家的政治决策;休闲下来可以去写流行歌词,琢磨一下

  • 揭秘:北汉皇帝刘继恩引来杀身之祸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汉,刘继恩,真相

    北汉少主刘继恩为北汉睿宗的养子,后继帝位,在位仅两个月便被人杀死。刘继恩继位前,因郭无为没有助其在刘承钧面前多讲好话,刘继恩犹是嫉恨郭无为,又因郭无为大权在握,影响朝政,因而刘继恩登基后,逐步将郭无为的权力架空。同年9月,刘继恩设宴大会群臣,宴罢,刘继恩在勤政阁中休息,供奉官侯霸荣领数十人将其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