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两个儿子,为什么一个逼死了皇帝,一个被皇帝逼死

朱元璋两个儿子,为什么一个逼死了皇帝,一个被皇帝逼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558 更新时间:2024/1/17 8:55:23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自古以来,开国皇帝都需要身经百战,饱经战火洗礼才能得天下,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想当年他起家之初,就是从红巾军的小卒做起,每天拿着大刀冲锋陷阵,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才得以成为一代帝。朱元璋勇猛尚武之风,也传给了儿子。他的儿子之中,有两人都继承了他的这个特点。

要论起武艺之高强、军事才能之出众,燕王朱棣首屈一指。很多史书中都提到,朱棣“文武全才,宽严并济”,“雄武之略,同符高祖”,称赞他勇武剽悍,颇有朱元璋的遗风。朱棣之所以如此威猛,首先是他性格使然。朱棣生性豪爽果断,魄力胆识超出群侪,为人行事富有冒险精神,言行之间根本不像一个养尊处优的贵族子弟,反而更像一个敢作敢当的草莽英雄。

建文帝继位之后,为了巩固皇权,防止各地藩王尾大不掉,对他们痛下杀手,百般排挤打击。烜赫一时的藩王们死的死,坐牢的坐牢,下场十分凄凉。虽然建文帝为了争权不惜残害亲人骨肉,但他毕竟是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且身为大明朝皇帝,独掌天下大权,所以绝大多数藩王们,都选择了逆来顺受,任人宰割,在哀叹与无奈中,接受残酷的命运安排。

但燕王朱棣却不肯引颈待戮,而是选择了起兵造反,掀起靖难之役,以一州之地对抗全天下兵马,胆量之大可谓石破天惊。在对抗建文帝的战争中,朱棣没有像建文帝一样,缩在宫城中遥控指挥,而是身临前线,直接担任前敌总指挥。在整个“靖难之役”中,关于朱棣亲自冲锋陷阵、上阵杀敌的记载,几乎贯穿始终,其武艺高强程度可见一斑。他甚至因为过于靠前,还险些被明军猛将平安一枪刺中。

不过,朱棣身先士卒不要命的作风,最终使得他创造了奇迹,以燕京一隅之力,却击败了拥有一国之力的建文帝,并使得建文帝最终葬身于浓烟烈焰之中。他也因此成为藩王中最为幸运的一个,建文帝不但没能干掉他,反而被他逼死。不过,并非所有藩王,都能有朱棣这样的能力与运气。

朱元璋的第十二个儿子,名叫朱柏,被朱元璋封为湘献王,封地在湖北荆州。朱柏也是个武艺高强之人。《明史》记载,朱柏喜爱谈论兵法,膂力过人,擅长使用弓矢、大刀、长槊等武器,骑术精湛走马如飞。诸王中除了朱棣的军事才能最为出众,其次就要数他了,明朝初年,他也有过多次领兵出征的记录。

不幸的是,他在朱棣造反之前,就被建文帝列为清除对象。除了因为他有一定军事才能,还与头号打击目标燕王朱棣关系密切,被建文帝视为朱棣的羽翼。其实这纯属冤枉,史书记载,这个朱柏毫无犯上作乱之心,年纪轻轻还特别崇信道家的清静无为之道,不仅苦心研读道家经典,还给自己娶了个道号“紫虚子”,甚至还专程上武当山,寻访高人张三丰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建文帝眼中,他们这些藩王,无一例外都是皇权的潜在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只想安安静静做个王爷安享富贵的朱柏,最终在劫难逃。在处理其他藩王的“谋逆案”之时,朱柏莫名其妙被安上了谋反的罪名,建文帝派来使者,要捉拿他进京。

朱柏虽没有朱棣那样铤而走险的勇气,但也不愿无辜被害。在建文帝的逼迫下,他选择了自尽。他关闭自己的王府然后点燃大火,自己与家人和所有财富,统统付之一炬。朱元璋的子孙们,最终沦为皇权之争的牺牲品。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崇祯的三儿子为什么这么钟情于他的老师,难道他们之间是那种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崇祯,朱慈炯,明朝,

    大家在看明末历史的时候,对于崇祯皇帝的遭遇十分关注,然而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崇祯皇帝的皇子,以及崇祯皇帝与皇子关系,很大程度上都被人们所忽略了。重新拾起对崇祯皇帝皇子的成长情况的研究,可能会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明朝的皇室内情。崇祯与皇子剧照崇祯皇帝第三子——定王朱慈炯曾经向他的老师刘明翰请教关于其父亲的情况

  • 连裤子破了都要打补丁的道光皇帝,节约的程度还能更节约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道光,节约,补丁,

    作为大清帝国掌握实权,在位长达30年的皇帝,道光皇帝一生似乎并没有什么重大的政绩。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爆发在他的任上,即使清王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大权在握的道光皇帝依然是无所作为。就是这样一位极其平庸的皇帝,道光皇帝一生却极为节俭,节俭到什么地步,就连裤子破了,都要让嫔妃给裤子打上补丁,然后自己接着

  • 为什么汉朝有名的皇帝大多集中在西汉呢?东汉的一些帝王常常被人遗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汉,汉和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对于中国历史上的走向,汉朝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且,相对于其他朝代,汉朝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皇帝。不过,对于汉朝有名的皇帝,比如刘邦、汉武帝、汉文帝、汉景帝、汉宣帝等,主要来自于西

  • 朱棣靖难成功最大的功臣是谁?一个和尚三个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

    燕王朱棣在建文四年1402年通过靖难成功升职成为皇帝,朱棣能在短短四年内击败数倍于自己的男军,除了自身条件出色外,更重要的是有一批文臣武将拼死效命,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谁的功劳最大。姚广孝是一个和尚、一个不一般的和尚,其他和尚吃斋念佛,而他却和老道学习阴阳术数,积极劝说朱棣起兵,并帮助训练军马,在朱

  • 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踪困扰了明成祖朱棣十六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朱棣

    我们知道,明朝的建文帝是朱元璋的皇太孙,其父是皇太子朱标。在建文帝继承皇位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开始大肆削藩,这一做法引起藩王的不满。尤其是燕王朱棣,其势力相当强大,对侄儿建文帝的这种做法极为不满。后来燕王朱棣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要为君主清除身边的奸臣,围攻京城,发生叛乱,史称“靖难之役”。下

  • 本是封疆大吏,立下很大功劳,却被皇帝贬到西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末年,关天培,虎门销烟

    对于中国历史而言,鸦片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闭塞已久的中国,被英国以坚船利炮撞开了大门。外面的新世界仿佛潮水一般,涌入中国。而林则徐则夹杂在新旧时代之间,苦苦思索。林则徐是传统科举培养的人才。他是那个时代最典型的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科考场上的顺利,换来了官运亨通。19岁那年,林则徐便中了举人。26

  • 中国历史上无法抹黑的3个皇帝,能力出众人品完美,还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汉宣帝,汉光武帝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永远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提及皇帝必言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等等,但是,尽管这些皇帝雄才大略,功在千秋,但多数都有被诋毁之处。唯有以下三位,从来没有被贬低和诋毁。一、刘询汉宣帝是历史上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贤君之一,他为了让百姓方便,把本来的名字刘病已改为刘询,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汉朝在

  • 长平之战,一个被腹黑了2000多年的人,其实他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战国,秦国

    长平之战,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大规模的歼灭包围战,造就了两个著名的将军,一个是白起,一个是赵括。当然,一个是正面形象,一个是反面形象。作为胜方的白起,其军事才能和作战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反方的赵括,历来被认为是纸上谈兵,空有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的代表。但是,仔细扒一扒那段历史,我们会发现,赵括

  • 13岁皇帝看上权臣儿媳,这个美艳女人成了皇后,统治帝国近20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西夏

    历史上有许多的强势的女人,她们以一介女流之资,凭借强悍的手腕,聪明的头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成为一个帝国的实际掌控者。这其中,最出名的三个,就是吕雉、武则天和慈禧了。当然,武则天最有魄力,直接当了女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能够成为这种人,除了先天就有优势外,还需要靠机遇,下面说的这个

  • 明朝大将徐达,是如何用25万军队灭亡元朝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徐达

    中国古代,从北至南征伐胜利比较多,而从南至北征伐取得胜利的例子凤毛麟角。1367年11月,明朝第一名将徐达奉朱元璋之令,率部打响北伐之战,最终灭掉了强大的元朝,堪称从南至北征伐最成功的例子。徐达率领的北伐军数量并不多,只有25万。那时候,元朝的精锐部队还没有遭到大的打击,战斗力还很强。那么,徐达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