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顺治帝为何重用外籍大臣汤若望?

清朝顺治帝为何重用外籍大臣汤若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521 更新时间:2023/12/15 17:15:26

汤若望,字“道未”(出典于《孟子》的“望道而未见之”),生于1592年(壬辰年)5月1日——1666年8月15日逝世,德国人,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逝世后安葬于北京利马窦墓左侧,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一级正品)。在科隆有他的故居,塑有雕像。

汤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以虔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出众的才能,奠定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继承了利马窦通过科学传教的策略,在明清朝廷历法修订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贡献,中国今天的农历是汤若望在明朝前沿用的农历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的”现代农历“。他还着有《主制群徵》、《主教缘起》等宗教着述。他以孜孜不倦的努力,在西学东渐之中成就了一番不可磨灭的成绩。

对于清政府来说,老汤背景特别复杂,首先他是个异教徒,清廷对基督教并不感冒,态度上敬而远之。其次,他有严重的历史问题。1630(崇祯三年),由礼部尚书徐光疏荐,回京供职于钦天监,译着历书,推步天文,制作仪器。1634(崇祯七年),协助徐光启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一百三十七卷。又受明廷之命以西法督造战炮,并口述有关大炮冶铸、制造、保管、运输、演放以及火药配制、炮弹制造等原理和技术,由焦勖整理成《火攻挈要》二卷和《火攻秘要》一卷,为当时介绍西洋火枪技术的权威着作。1636(崇祯九年),汤奉旨设厂铸炮,两年中铸造大炮20门。这第二点问题严重,曾经事敌,并且铸大炮20门,打谁呢?当然是要用来打清人的。

然而,当汤若望踏着明朝废墟走进清朝大殿的时候,他却受到了非凡的礼遇,顺治帝居然放下九五之尊,称他为老师,甚至称他为”玛法“满语”祖父“之意,并且授他二品高官,并请他参政议政,甚至可以批评教育自己,逝世后追赠一品。这难道还厉害吗?

年轻的顺治皇帝勤奋好学,也是造就汤若望特殊地位的原因之一。顺治14岁亲政,在他看来,汤若望无疑是一位值得格外敬重的老人,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精通历算,身怀绝技“,而且身为一名外国传教士却能熟谙中国文化。对于汤若望介绍给他的西方科学和文化,顺治感到非常新奇,就连汤若望的生活方式也使他好奇,为此他曾派人暗查汤若望的生活起居。

顺治尊称汤若望为”玛法“,即满语中”爷爷“之意。事实上,顺治和汤若望的关系,不仅是一定意义上的”祖孙“关系,更像师生关系。顺治免除了汤若望进宫的所有繁缛礼节,汤若望就座时,他把自己的貂皮褥子给汤若望当坐垫,并多次将汤若望接到宫中畅谈,甚至晚上入睡前也要让汤若望陪他谈话。一年之中,顺治竟有24次到访汤若望的教堂。

顺治帝对汤若望的信任、尊重和宠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这突出表现在对汤若望的官爵加封上。顺治八年(1652),顺治在一天之内加封汤若望能议大夫、太仆寺卿、太常寺卿三个官衔,使他从原来的四品晋升为三品。顺治十年(1654)三月,因汤若望完成了《大清时宪历》,顺治特赐汤若望”通玄教师“。次年三月,汤若望希望将利玛窦墓旁的地赏予他作为将来的墓地,顺治同意。顺治十四年(1658)二月,顺治在城中巡视路经宣武门汤若望的天主堂时,赏赐亲笔所写”通玄佳境“堂额一方和御制《天主堂碑记》一篇。次年,汤若望任职到时,吏部认为他是二品官,可考虑诰赠其两代,汤若望认为自己已经是”二品顶带加一级“,希望能按一品的待遇对待,赠及三代。他的这一要求获顺治恩准,但这个诰命到康熙元年(1662)才正式颁赐。”汤若望在此一诰命中获授光禄大夫阶,其曾祖笃瑑、祖父玉函以及父亲利因亦因此被赠为光禄大夫、通政使司通政使,用二品顶带加一级,曾祖母赵氏、祖母郎氏以及母亲谢氏则均获赠为一品夫人。“这样,汤若望成为在中国历史上担任官衔最高的欧洲人之一。

汤若望和顺治帝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又被加封如此高的官爵,他对顺治的影响到何种程度呢?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由于顺治帝对汤若望的信任,当时吏部等部门对于汤若望的建议一般都会采纳。据《汤若望传》的作者德国人魏特(AlfonsVathSJ)研究,汤若望曾多次写奏疏希望给钦天监的监生们增加薪俸。1652年,汤若望奏请将监生们的薪俸从二百零八两八钱增加到四百一十七两六钱,提高一倍,吏部照准。1655年,他又上奏吏部,认为观象台上只有4名观察人员,编制太少,他希望加到16名,经过多次协商,吏部也同意了这个意见。后来他又要求给在观象台工作的观察人员每人加件羊皮大衣,以便晚上御寒,也得到了批准。从这些材料中,不仅能看出汤若望对下属的体贴,也可以看出他在朝中的影响。

汤若望和顺治帝的关系十分特殊。顺治结婚以前,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汤若望得知后当面批评了他。顺治恼怒起来,但片刻之后,就向汤若望道歉,并希望汤若望继续对他进谏。1655年,因京城闹瘟疫,顺治较长时间住在城外,他半夜派骑兵将汤若望从教堂接到他的住处,让汤如实向他反映城中的各种情况,由此可见顺治对汤若望的信任。

正是由于顺治的信任,汤若望敢于在顺治面前直言进谏,当时在朝中敢这亲说真话和对顺治有如此影响力的也只有汤若望。

1652年,一位亲王战死疆场,但他的部下却打了胜仗,按清入关前定下的规矩,二百多名部下都将被处死。汤若望大胆上疏,希望皇帝宽恕他们。顺治对这种旧规也不太满意,有了汤若望的奏疏,他便可以放心施恩,免除这些人的死罪了。1654年,顺治想归省祭祖谒陵。当时清刚入关,全国局势不稳,又逢灾荒,显然此时归省不是时机。但年轻气盛的顺治执意要去,此时,又是汤若望出面加以劝阻,最终顺治听从了”汤玛法“的意见,放弃了原定的东北之行。

顺治任性闹得最厉害的一次是在1659年。当时郑成功(1624—1662)反清大获全胜,几十尤人马北伐,顺治坐不住了,他要亲自率兵往前线征讨郑成功。从大局来看,这显然是盲动的行为,但顺治性格倔强,一旦发起脾气无人可挡。当众臣劝他冷静从事,万不可冒险时,他竟拔出宝剑,劈下御座一角,声称如果谁再阻拦,他就将谁刺死。大臣们找来孝庄皇太后,仍然没有效果。在这种局面下,大家想起了汤若望,认为只有他可以劝服顺治。汤若望赶到宫中,苦心劝说,并说自己宁可粉身碎骨,也不愿放弃职守,有所见而不言,使国家陷于危险。汤若望的赤诚打动了顺治,他终于冷静下来,宣布不再率兵亲往前线。

汤若望对清朝的忠心,对顺治的关怀,使顺治深为感动。他把汤若望的奏疏编辑成册,带在身边,经常阅读。他甚至说,读了汤若望的奏疏禀贴,自己会被感动得几乎要流泪。

历史学家陈垣(1880—1971)认为,汤若望和顺治帝的关系,犹如唐朝(618—907)勇于直谏的名牙魏征(580—642)和善于纳谏的唐太宗(627—649在位)。汤若望对顺治朝的贡献,正如汤七十大寿时,文人龚鼎孽在贺文中所说,”睹时政之得失,必手疏以秘陈。于凡修身事天,展亲笃旧,恤兵勤民,用贤纳谏。下宽大之令,慎刑狱之威。磐固人心,镞厉士气,随时匡建,知无不言。“

应该说,无论是顺治从统治的角度,还是汤若望从传教的角度,他们所遵守的这种君臣关系原则,给双方都带来了好处。汤若望以老臣的身份参与顺治朝的政治事务,对于帮助顺治治理国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顺治对汤若望的褒奖,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天主教在华的影响。

标签: 汤若望

更多文章

  • 雍正与年羹尧:最残酷的君臣爱恨实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雍正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汉军镶黄旗人,生年不详(一说生于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其父年遐龄官至工部侍郎、湖北巡抚,其兄年希尧亦曾任工部侍郎。他的妹妹是胤禛的侧福晋,雍正即位后封为贵妃。年羹尧的妻子是宗室辅国公苏燕之女。所以,年家可谓是地位显贵的皇亲国戚、官宦之家。虽然年羹尧后来建功沙场,以武功着

  • 恃功骄横:清朝权臣年羹尧之败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年羹尧

    清初曾出现过两位着名的权臣,一是鳌拜,另一是年羹尧。两人都因积累战功获封一等公,位高显爵,又都因狂妄骄恣、罔作威福而遭皇帝降咎,被下狱或赐死。号称“年大将军”的年羹尧虽然武功卓着,仕进之路却是由文臣开始。他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中进士,九年后即以未满而立之龄任四川巡抚,仕途可谓通达得志。但这也并

  • 溥仪的那些事:虐待鞭打太监 畸形恋母情节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溥仪

    末代皇帝溥仪一生三次称“帝”,最终在新中国成了普通公民。然而他的传奇人生又有多少隐秘?哪些故事才更接近历史真相?溥仪身上还有哪些闻所未闻的历史细节?基于多年来采访三百多历史当事人的口碑史料、罕见历史秘档,以及多年来收藏的多件溥仪文物,如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各种未定稿版本、溥仪的病历档案、溥仪的九封实

  • 一日吃肉数十斤 纪晓岚到底有多能吃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纪晓岚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数千年来,人们饮食变化其实不是很大。从饮食来讲,清代饮食主要有三个差异:民族差异,地区差异,贫富差异。就其主要情形而言,主要包括主食、副食和饮料三大类。这里,来说说清人饮食的趣闻。网络配图先从纪晓岚的吃说起。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通过近年影视剧

  • 同治皇帝死亡真相:被慈禧逼急去找妓女染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同治

    说起皇帝嫖娼,大家可能都不信,皇帝后宫有那么多美女,还需要去外面找女人?那你就错了!在历史上,偏偏就有一位皇帝因为嫖娼而导致下部溃烂而死。嫖娼不说,还因为性病而死亡,可以说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慈禧的儿子载淳,也就是同治皇帝在挑老婆时,有人给他介绍了两个对象,都是侍郎的女儿,只不过凤秀的女儿虽然漂亮

  • 南宋最有能力最有作为的皇帝居然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孝宗赵昚

    赵昚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已经在皇宫里苦熬了30年。时隔多年以后,宋孝宗赵昚都会清晰地想起他第一次进皇宫的情形。那时候,他才6岁。当他被父亲牵着手,慢慢的走进森严壮观的皇宫时,心里涌上的,除了恐惧,就是孤独。那么多那么高大的房子,不管是谁走进去,也会像一滴水溶进海洋、一片树叶飘入森林一样,无影无踪。宋

  • 中国古代史上最勤奋博学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康熙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当中,清朝的康熙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个,他在位时间最久,以其雄才大略、勤政躬为、励精图治,开创了一段封建时代的太平盛世;同时,他又是一个学习型的、学者型的君主,谦虚好学、博学多才、文武皆擅,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真正的百科全书式学者,受到中外敬仰,是其他所有明君圣主、伟大帝王,如“秦皇汉

  • 诸葛瑾与弟弟诸葛亮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儿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瑾,诸葛亮

    很多人对三国中的诸葛亮耳熟能详,但是对于诸葛瑾却比较陌生!那么诸葛瑾到底是谁呢?纯良正直的诸葛瑾诸葛瑾其实是诸葛亮的哥哥,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十分宠信的一位大臣。而他一生的政治传奇色彩确实不如诸葛亮如此浓厚。诸葛瑾被后人最为称赞的也不像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或者是有显著成绩的政治,而是他在乱世中的温和纯良的

  • 拓跋宏的光辉事迹 革俗汉化和御驾南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拓跋宏的光辉事迹

    拓跋宏的光辉事迹,大家所熟悉的南北朝的历史有哪些呢,关于拓跋宏的故事有哪些呢,他的光辉事迹包括哪一些呢,这里讲到的有拓跋宏的掌握大权,还有南迁洛都,革俗汉化,平定反叛等事件,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们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网络配图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拓跋宏年满二十三岁,这时,他已成长为一个具有卓越

  • 神经质的乾隆:多少文人死在其刀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

    乾隆死了,但中国的文字冤案并未随他而消亡。回首中国文人的生存环境,一言以蔽之:艰难与险恶。网络配图乾隆作为承业皇帝,算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他手下的盛世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其父雍正。可父子二人相比,儿子的威名远在老子之上。同样的酷治江山,父子二人“酷”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儿子酷政“酷”得刁,玩得妙,帝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