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吴汉是怎样的?他为东汉的建设做了什么贡献?

历史上真实的吴汉是怎样的?他为东汉的建设做了什么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516 更新时间:2024/1/15 19:43:12

吴汉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京剧中有一出著名的麒派老戏《斩经堂》,讲的是新莽年间,刘秀逃出长安,被潼关守将兼驸马吴汉拿获,然后吴母为了国仇家恨,责令吴汉杀死公主反莽归汉,引得公主自刎,吴母自缢,吴汉随刘秀投军而去。

那么历史上的吴汉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出身贫苦

长篇评书《东汉演义》和京剧《斩经堂》中,对吴汉的描写都是箭术拔群,武艺高强,教军场一箭解双危,气走贾君文,然后被王莽招为东床驸马,后来潼关杀妻斩经堂,归顺刘秀。

而历史上的吴汉自然是没有这么波澜壮阔的经历。

吴汉出身南阳宛城,少时家贫,后来做了县里的亭长。

王莽末年,吴汉因为自己家中的宾客犯了法而受到牵连,逃亡到渔阳,资金短缺,就贩马为业,往来于燕赵之地,结交了不少豪杰侠客。

后来王莽渐台被斩,更始帝刘玄即位,派使者韩鸿去河北招揽侠士。吴汉的某位朋友,便向韩鸿举荐吴汉,说这人是一位奇士,可以让他为您效力。

韩鸿便找来了吴汉,相谈甚欢,便以帝命任吴汉为安乐县令。

此时河北王郎兴兵作乱,假称汉成帝遗子刘子舆,河北大乱。

而持节询河北,代表汉兵过来平定王郎的,就是日后的光武帝刘秀。

刘秀素有贤名,吴汉听说刘秀来了,便想归顺光武就对自己的上司—北州太守彭宠说,渔阳、上谷的骑兵天下闻名,您要是集合二郡的精锐归顺刘秀攻击邯郸,岂不是大功一件。

此时天下大事未定,刘秀与王郎的胜败还不可知,而北州离王郎较近,且王郎诈称刘子舆的事情有赵王世子作保,极为可信,彭宠的大部分属下便都想归顺王郎。

众口难违,吴汉便想诈他们一手。

吴汉便出门相辙,正巧遇见一个儒生打扮的人,叫来请他吃饭,谈了几句,问及刘秀。这人便说刘秀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各郡县都归心于他,而邯郸王郎不过是诈称汉室,不值一提。

吴汉大喜,便以刘秀的名义起草了一片檄文,让这儒生带着,跟自己回渔阳,如此一来,彭宠麾下的众人便决心归顺光武,彭宠便派吴汉率兵南下,王郎的兵将望风披靡,最后武汉在广阿追上了刘秀。

所以吴汉投奔刘秀不是只身投奔,他自带着一州的人马和精锐,而吴汉归顺之后,北州也算是是归服了。

带着人马地盘来归顺的吴汉自然是不同于其他只身投奔的将军,入了伙便直接被拜为偏将军。

吴汉人寡言少语,秉性忠厚而文采不足,所以这倒是与戏曲舞台上他的形象一致。但是邓禹等人知道吴汉的能耐,便向光武举荐吴汉。

正好光武想发动幽州的兵来北拒敌军,便又拜吴汉为大将军,让他去幽州征兵。

横扫河北,平定蜀地

当时幽州牧是还是更始帝麾下的牧苗,此人早已看出光武的二心,便暗中调兵,传令各郡,让他们不要发兵给光武。

但是虽然暗地里有一系列的操作,但是明面上还是要走个过场。所以吴汉到了幽州,牧苗便出城迎接。

牧苗以为吴汉不知道自己的计划,且吴汉只带了二十轻骑,不足为据。但是一见面,吴汉便指挥自己手下兵将,逮捕了牧苗直接斩首示众,也一举夺了他全部的兵马。

此时传出,幽州诸郡大为震动,纷纷望风服从。

河北作乱的主要匪首是便邯郸的王郎,最开始的时候,更始派尚书令谢躬先去讨伐王郎,久攻不下不说,谢躬的部将还四处抢掠,不予以报告。

光武很厌恶他们,虽然都在邯郸也免不了有所交集,但是彼此之间都住的很远。

但是对谢躬这个人,光武还是有所忌惮的,这人勤勉而忠心,如若不除则必为大患。

所以光武便于谢躬约定分兵两处,光武追击敌兵于射犬,而谢躬作为伏兵追击散寇,必能得胜。

谢躬少于心计,便听了光武的话。

光武便派吴汉和岑彭袭击谢躬后方的邺城。

谢躬安排了自己麾下的魏郡太守陈康守城,但是兵临城下,吴汉派说客进城劝反了陈康,陈康便开关献城。

穷寇反扑,谢躬交战失利,退回邺城,但是他不知道此时陈康已反,便被伏兵轻松拿下,枭首示众。

之后吴汉又随刘秀北上进攻铜马、高湖、重连等各路农民军,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

平定河北之后,吴汉手捧地图和书册,敬上皇帝尊号,光武这才即位,拜武汉为大司马,封舞阳侯。

建武十一年,征南大将军岑彭率军从荆州入蜀讨伐公孙述,半路遇刺身亡,吴汉本来留守夷陵,但是岑彭死后他便兼领岑彭的人马,率部与公孙述的大将魏克、公孙永大战于鱼涪津,吴汉大胜,又攻下武阳和广都,进兵直取成都。

入蜀之前,刘秀曾告诫吴汉,成都有十几万人马,以逸待劳,不可轻敌,只要吴汉坚守广都,转营迫战,等敌军筋疲力尽,才可发动进攻。

光武诸将在讨伐隗嚣和公孙述这两股比邻而居的势力时,都以为这是平定天下的最后一次大战,而犯贪功冒进的错误。

邓禹到马援,众多名将都在蜀地都栽了跟头,吴汉也不例外。

吴汉求胜心切,此时平定天下这一遥不可及的大业就在自己面前触手可及,便率军两万直逼成都,自驻江北,留副将刘尚屯兵江南,相距二十余里。

刘秀闻之大惊,遣使责问吴汉为什么不听他的话,分兵扎营,贪功冒进,都是兵家大忌。但是信使尚未赶到,战事便已经开打了。

公孙述派谢丰率十万大军围攻吴汉,另派万余人进攻刘尚,使其两头受困,首尾不能兼顾。

吴汉与谢丰大战一日,不能得胜。回营后,召见诸将,说自己现如今被围困两处,首尾不能相接,要想取胜只能秘密潜行,与刘尚会师江南。

诸将皆点头称诺。

于是犒赏士卒,喂饱马匹,坚闭营门,在营中树立旗幡,点燃灯火,佯装还在营中。

而大军趁着夜色,悄悄从营中离开,与刘尚会师江南,谢丰等人毫无察觉。

第二天,谢丰仍旧想往常一样分兵围困江北而自己进攻江南,吴汉率全部大军杀出,谢丰兵败被斩,汉军斩首五千余级,大获全胜。

获胜后,吴汉留刘尚继续围困公孙述,引兵回广都修整,并向光武上书,引咎自责。光武对吴汉大加赞赏。

因为吴汉和刘尚分兵两处,公孙述若是进攻刘尚则后方空虚吴汉就趁虚而入,这就是围魏救赵的主动版,如此来来来回回打了八次战斗,汉军全胜。

吴汉进逼成都,公孙述出城迎战,汉派护军高午、唐邯迎战,公孙述败走,高午催马疾奔,刺杀公孙述与马下,西南便平定了。

第二年正月,吴汉奉旨还乡祭祖,赐谷二万斛。

建武二十年,吴汉病重,光武亲临看望,后来病逝,谥号忠侯。

总结:

无论是戏曲舞台上经过艺术加工的吴汉,还是历史上真实的吴汉,都是以质朴忠诚而见信与光武,历代的名臣,足智多谋的总是常常被皇上怀疑,而这些质朴老实的却往往可得善终,如陈平韩信多遭猜忌,周勃樊哙却多得信任。

吴汉也是这样,由此看来,忠厚质朴方是为人正道。

标签: 吴汉东汉

更多文章

  • 纸上谈兵这个词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括,赵国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赵括的故事。纸上谈兵一直是人们对于战国时期赵国人赵括的第一印象,仿佛这个词语就是这个名字这个人物的代名词,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谈到这个事情,那就是一个十足十的笑话。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去探究一下真

  • 当了39年皇子的朱常洛,为何只做了30天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常洛,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常洛:当了39年皇子,只做了30天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你问中国古代最悲催的皇帝是谁?明光宗朱常洛肯定会是其中之一。这个打小就不被父亲喜爱的太子,战战兢兢做了39年,等他好不容易当了皇帝,却只在位30天,便莫名其妙地撒手西去了。但说到底,没有

  • 吴家将:南宋第一武将世家,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家将,南宋

    说起南宋武将,名望最高的当属“中兴四将”,比如岳飞、韩世忠等,不过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后裔大多弃武从文,所以并没有形成武将世家。而在南宋统治时期,地位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吴家将!他们世代为将,声名显赫,不过的结局却很悲凉,落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

  • 诸葛亮是因为疾病才导致死亡的 诸葛亮到底得了什么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疾病

    对诸葛亮得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一生活了54岁,前27年在南阳种地读书,后27年在巴蜀辅佐刘备父子。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诸葛亮一直忙于伐魏,最终倒在了北伐的路上。对于诸葛亮的死,劳累固然是其中一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他自身的疾病,那到底是什么病,导致了诸

  • 面对忠心耿耿的赵云,刘备为何至死没有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三国

    赵云一生忠心耿耿,为何刘备却到死都没有给赵云封侯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蜀汉五虎上将中,赵云实际上是具有争议的一位,也即在一些人看来,赵云在蜀汉的地位,实际上和关羽、张飞、黄忠、马超不是一个档次的。其中,有一个理由就是刘备到死都没有给赵云封侯。在蜀汉五虎上

  • 五子良将中存在感最低的乐进,实力真不如其他四人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乐进,三国

    乐进是“小透明”?非也,只是比较早去世而已,并且陈寿也说了,乐进很多事迹是不如张辽,徐晃等人详备的,详见对《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的总结。所以,乐进相对其他四人确实有些低调,但是说他是小透明,不见得吧,否则乐进如何进得了“五子良将”?那么,可以说乐进不如其他四人张辽,于禁,徐晃,张郃吗?感兴趣的读者

  •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两人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诸葛亮

    对诸葛亮和庞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在那汉末,一代隐士有着"水镜先生"美称的司马徽先生就曾对先主玄德如此这般道:"卧龙凤雏都乃难得的大才,二人若能得其一者,便可安定天下!",从此“卧龙凤雏”之名千古家喻户晓,刘备尽将二才招到蜀汉的麾下。他能就此“安天下”

  • 高力士为何能娶妻,还能得到朝廷的认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高力士,唐朝

    唐朝历史上有名的宦官高力士娶妻不仅确有其事,而且高力士的妻子吕氏长的貌美如花。《新唐书》记载:“女国姝,力士娶之。”大致的意思是:“高力士娶的妻子长的天姿国色,堪称大唐的国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对于古代人还是对于现代人来讲,娶媳生子是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男子娶妻,女子嫁

  • 看看北齐胡皇后飘零的一生:前半生母仪天下,后半生沦落风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胡皇后,南北朝

    看看北齐胡皇后飘零的一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面,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那时的人们似乎都认为女人的存在只是为了相夫教子,传宗接代,除此之外一无是处。而且还会有一大堆的封建陋习束缚着她们的身体和心理,例如封建礼教所谓的“三从四德

  • 雍正上位之后 雍正为什么会被鳌拜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鳌拜

    很多人都不了解雍正平反鳌拜,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后来晚年的康熙评价鳌拜,“忆及数事,朕若不言,无敢言之人,非朕亦无知此事者……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鳌拜是历经清朝三代的臣子,年轻的时候,鳌拜就跟随着皇太极打赢了很多战争,并且帮助皇太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