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纸上谈兵这个词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

纸上谈兵这个词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180 更新时间:2024/1/31 5:59:03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赵括的故事。

纸上谈兵一直是人们对于战国时期赵国人赵括的第一印象,仿佛这个词语就是这个名字这个人物的代名词,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谈到这个事情,那就是一个十足十的笑话。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去探究一下真实的历史情况,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出的?在这个词诞生之前,那一段久远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赵括因长平之战而让他变成纸上谈兵的代名词,但是翻看史料发现,在南宋之前的史书很少有骂赵括的,南宋后特别是明一代对赵括持贬低态度的特多,可能是宋以后统治者为了压制武将而特意制造这个状况。但是分析长平之战的经过过程,不难发现,赵括的性格虽然有缺陷,但他仍然不失为战国的名将之一。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对峙,当时赵括的父亲赵奢已经去世,赵相蔺相如也身患重病,赵孝成王派廉颇带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孝成王急于求胜,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国间谍说:“秦军最忌讳、最害怕的,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赵军的将帅。”赵孝成王因此就让赵括当将军,以代替廉颇。蔺相如说:“大王仅凭虚名而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死调弦柱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罢了,并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主将。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有一次与他的父亲赵奢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

等到赵括所率领的大军就要起程时,他母亲上书给赵孝成王说:“不可以让赵括做将军。”赵孝成王问:“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饭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认作朋友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财物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从接受军令的当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你看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孝成王答道:“您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日后一旦他不称职,老身能不受株连吗?”赵孝成王答应了她的请求。

当初换将,虽然说有秦国的离间计。但是赵王是问过乐毅的,乐毅推荐的也是赵括。说赵括少年就在军中,有丰富的军事经验,而且他治军严整。在阏与和父亲赵奢大破秦军名将胡阳,军中都敬畏他,愿意听从他的调遣。而且长平之战拖到后面赵国撑不下去(缺粮),赵王举行御前会议,商议更换前线主帅廉颇,到场的赵国全体精英,一致同意,唯一表示反对是蔺相只是认为赵括也不能担此重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二点:

第一、赵括,至少他的治军素养是得到赵国上下一致认可的。

第二、在当时的那种条件下,赵括是赵国前线主帅的不二人选。

因此说,把长平之战失败的罪责扣在他的头上,确实有失公道,至少这些在后面一手谋划的赵国君臣也要承担责任。

而赵括的出击也是没有问题的——当时的赵国军队善攻,秦国善守。但是廉颇,却是擅长守城之将,从后面邯郸之战可以看出,廉颇确实很会守城,硬是用十万老弱残兵抵挡秦军四十万精锐而且足足撑了三个月,直到合纵联军赶来增援。如果一开始赵国就用赵括为将,长平之战的结局绝不会这样的。

而且秦国经过商鞅的变法,经济实力比赵强大太多了。廉颇的坚守让秦吃不消,而让赵差点崩溃。如果秦军占有赵上党,则完全控制了河东这个战略重地。北上可取赵旧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向西越过太行山可直接威胁赵国的都城邯郸,而且秦国占据了韩国的上党地区,赵的上党地区也是守不住的,不出击不行。

赵括到达前线后,史记中很多记载说他更换前线将领,更换战地守则,但是却没有记载他除了做以上的工作以外还做另外一件事就是他曾多次亲自勘查地形。战国时期的一本魏国史书名叫《广成子》,它侥幸逃过秦始皇焚书坑儒把历史真相告诉后人,可见一个会亲自去勘查地形的将军他怎么可能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呢?

而且赵括出长平迎战战神白起,两个人使用的战法是一样的——都是迂回敌后,切断后路。只不过他运气不好,白起成功了,他失败了。

赵括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下雨丹河河道变宽而打道回营。这就是长平一战最关键的地方了,而在长平被围的46天里(记住他出营时只带了3天的口粮),粮断援绝下却每每带头冲锋最前,杀伤秦军一半以上的人数而自家军队不乱,这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所能做到的。如果赵括不死,而赵军绝对不会投降。一个在粮断援绝46天而让军队不乱的将领,绝对不会是一个庸才。

如果赵括突围出去,那么失败的那个绝对是白起,当然,运气没在他那边,我一直不清楚,为什么40万大军竟然冲不动2万5千秦军防守的后防线,由于缺少史料,这个问题可能要有待后人去解决了。

标签: 赵括赵国

更多文章

  • 当了39年皇子的朱常洛,为何只做了30天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常洛,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常洛:当了39年皇子,只做了30天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你问中国古代最悲催的皇帝是谁?明光宗朱常洛肯定会是其中之一。这个打小就不被父亲喜爱的太子,战战兢兢做了39年,等他好不容易当了皇帝,却只在位30天,便莫名其妙地撒手西去了。但说到底,没有

  • 吴家将:南宋第一武将世家,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家将,南宋

    说起南宋武将,名望最高的当属“中兴四将”,比如岳飞、韩世忠等,不过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后裔大多弃武从文,所以并没有形成武将世家。而在南宋统治时期,地位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吴家将!他们世代为将,声名显赫,不过的结局却很悲凉,落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

  • 诸葛亮是因为疾病才导致死亡的 诸葛亮到底得了什么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疾病

    对诸葛亮得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一生活了54岁,前27年在南阳种地读书,后27年在巴蜀辅佐刘备父子。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诸葛亮一直忙于伐魏,最终倒在了北伐的路上。对于诸葛亮的死,劳累固然是其中一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他自身的疾病,那到底是什么病,导致了诸

  • 面对忠心耿耿的赵云,刘备为何至死没有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三国

    赵云一生忠心耿耿,为何刘备却到死都没有给赵云封侯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蜀汉五虎上将中,赵云实际上是具有争议的一位,也即在一些人看来,赵云在蜀汉的地位,实际上和关羽、张飞、黄忠、马超不是一个档次的。其中,有一个理由就是刘备到死都没有给赵云封侯。在蜀汉五虎上

  • 五子良将中存在感最低的乐进,实力真不如其他四人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乐进,三国

    乐进是“小透明”?非也,只是比较早去世而已,并且陈寿也说了,乐进很多事迹是不如张辽,徐晃等人详备的,详见对《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的总结。所以,乐进相对其他四人确实有些低调,但是说他是小透明,不见得吧,否则乐进如何进得了“五子良将”?那么,可以说乐进不如其他四人张辽,于禁,徐晃,张郃吗?感兴趣的读者

  •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两人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诸葛亮

    对诸葛亮和庞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在那汉末,一代隐士有着"水镜先生"美称的司马徽先生就曾对先主玄德如此这般道:"卧龙凤雏都乃难得的大才,二人若能得其一者,便可安定天下!",从此“卧龙凤雏”之名千古家喻户晓,刘备尽将二才招到蜀汉的麾下。他能就此“安天下”

  • 高力士为何能娶妻,还能得到朝廷的认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高力士,唐朝

    唐朝历史上有名的宦官高力士娶妻不仅确有其事,而且高力士的妻子吕氏长的貌美如花。《新唐书》记载:“女国姝,力士娶之。”大致的意思是:“高力士娶的妻子长的天姿国色,堪称大唐的国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对于古代人还是对于现代人来讲,娶媳生子是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男子娶妻,女子嫁

  • 看看北齐胡皇后飘零的一生:前半生母仪天下,后半生沦落风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胡皇后,南北朝

    看看北齐胡皇后飘零的一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面,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那时的人们似乎都认为女人的存在只是为了相夫教子,传宗接代,除此之外一无是处。而且还会有一大堆的封建陋习束缚着她们的身体和心理,例如封建礼教所谓的“三从四德

  • 雍正上位之后 雍正为什么会被鳌拜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鳌拜

    很多人都不了解雍正平反鳌拜,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后来晚年的康熙评价鳌拜,“忆及数事,朕若不言,无敢言之人,非朕亦无知此事者……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鳌拜是历经清朝三代的臣子,年轻的时候,鳌拜就跟随着皇太极打赢了很多战争,并且帮助皇太极成

  • 朱棣因削藩而造反,登上帝位后他有没有继续削藩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朱棣

    首先朱允文在朱元璋面前是装孝顺,初登大宝就对他的各个叔叔痛下杀手,流放的,死的,自焚的,朱棣就两个儿子,都拉进南京当人质,兵权也交出去了,还能怎么造反,但是朱允文不肯啊,“勿使朕背负杀叔罪名”意思是不要活捉回南京,不然我不好处置,阵前格杀是最好的。再者,黄子澄,方孝孺,齐泰这些人就只会夸夸其谈,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