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当了39年皇子的朱常洛,为何只做了30天皇帝?

当了39年皇子的朱常洛,为何只做了30天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342 更新时间:2023/12/13 18:17:2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常洛:当了39年皇子,只做了30天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如果你问中国古代最悲催的皇帝是谁?明光宗朱常洛肯定会是其中之一。这个打小就不被父亲喜爱的太子,战战兢兢做了39年,等他好不容易当了皇帝,却只在位30天,便莫名其妙地撒手西去了。但说到底,没有心机才是主要原因。

朱常洛的生母不是哪个皇后妃子,只是一个宫女,长得十分漂亮。在皇宫,宫女长得漂亮是个大麻烦,对于朱常洛生母而言,便是如此。在某个晚上,明神宗不经意间发现后,便临幸了她。

和很多故事情节不同,这个可怜的宫女并没有因为被临幸了一次便可攀上高枝。宫女只能是宫女,当上贵人这种念头也就想想罢了。后宫谁知道有多少个宫女被临幸过呢?但朱常洛生母又和很多宫女不同,公元1582年8月28日,朱常洛出生了。也得亏他出生了,明神宗被迫册封为恭妃。

但这并没有让朱常洛及生母生活有所改变。出身低微的他,打小就不受明神宗待见。对于明神宗来讲,郑贵妃才是佳丽三千中的最佳佳人,所以,郑贵妃可谓是独宠一身,富贵无人能及。

公元1584年,郑贵妃生下了明神宗的第二子,但不久夭折。1586年正月,郑贵妃生下明神宗第三个龙子朱常洵。自那后,朱常洛的日子更是难过,理由也很简单,明神宗更加不待见他。

既然有了龙子,自是要定下太子的。虽说郑贵妃很想让自己的儿子朱常洵荣登太子宝座,但,自古一直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所以,朱常洵是没办法当上太子的,哪怕明神宗有这个心思,也要考虑群臣的态度。

终于,公元1601年10月,朱常洛被封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也从那一刻起,朱常洛开始了战战兢兢的一生。一方面,他要防止郑贵妃发难,另一方面,他处处谨慎,就怕做错了什么,从而被明神宗罢黜太子一职。

皇室的斗争是不会停下来的。对于朱常洵也是一样,很快的,举国震惊的梃击之案就在他当太子没5年,就发生了。

看着二十岁的卑微的朱常洛得到群臣力挺,当上了太子,郑贵妃只要一想到以后太子就成了皇帝,而自己的儿子只能成为封王,心中是五味俱翻了个遍。看成着自己设计多年的计划落空,她终于忍不住了,她就像毒蛇一般,朝朱常洛伸出了恶毒的舌信子。

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的中午,朱常洛正常在家中休息。突然听到门外一阵嘈杂之声响起,还听到家丁大喊刺客。还未待他反应过来,一个三十多岁的庄稼挥舞着大棍就要往他的头上砸去。他大惊,就在他呆住的同时,赶过来的内侍韩本一手抓住大棍,一脚就把大汉踹倒在地。

朱常洛拍着惊魂未定的心胸,定定地看着那庄稼汉。有惊无险,但他深深地知道,郑贵妃开始动手了。想到自己从小受到的委屈,他的心里不禁有些凄凉。

这一次刺杀,让整个朝廷都震惊一片。毕竟,刺杀太子,不是小事。明神宗便将此案交给了御史刘延元审理。但当刘延元问了下情况后,才发现那个歹徒居然是个庄稼汉。幕后主谋,果然是郑贵纪。

原来,郑贵妃为了扳倒朱常洛,在市场上找了这个缺钱的庄稼汉,把他带回京城,并好吃好喝地供着。

就在那一天,郑贵妃知道朱常洛在家,守卫不严,便指使一个老太监,让他叫张差对朱常洛进行行刺,哪怕打不死朱常洛,说不定一受惊,朱常洛就出问题了呢。于是就有了之前那一幕。

惊天阴谋一旦传开,朝野上下顿时议

论纷纷,有朝臣进言,要求明神宗治郑贵妇谋害太子之罪。正在明神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朱常洛却主动站出来化解这场危机,提出只要张差一人来承担罪责即可。

就这样,举国震惊的挺击案就这样落幕了。

万历四十八年(1620),受尽磨难的朱常洛总算是登上了皇位,等到了主宰自己命运的一天。登基之后,朱常洛马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系列改革,上至士丈夫,下至平头老百姓,深得人心。

首先,他主动要求,对所有边关将士进行犒劳。虽然犒劳的物资不多,但起码,让将士心里很感恩朝庭。

其次,他废除了万历年间的大部分矿税,这样一来,贫苦老百姓的负担减轻了,百姓一致叫好。

还有,他给所有因为直言的言臣进行了平反,重新提拔重用,让那些臣子很感激他。

但相比于郑贵妃,他还是太年轻了。年轻最怕的一点,就是美人。而朱常洛也避免不了。

郑贵妃给朱常洛准备了很多美女,个个国色天香。而朱常洛呢,也不爱惜自己身体,白天劳累政事,晚上还夜夜笙歌,终于病了下来。

随后,郑贵妃让御膳房给朱常洛下了泻药,这样一来,朱常洛身子更虚了。

更狠的一招,就是让人给朱常洛进贡丹药。而谁也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成份,两颗丹药之下,朱常洛再也起不来了。

当了39年皇子的朱常洛,终于因为心机没有郑贵妃深,只坐了30天皇帝,就驾崩了。

标签: 朱常洛明朝

更多文章

  • 吴家将:南宋第一武将世家,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家将,南宋

    说起南宋武将,名望最高的当属“中兴四将”,比如岳飞、韩世忠等,不过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后裔大多弃武从文,所以并没有形成武将世家。而在南宋统治时期,地位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吴家将!他们世代为将,声名显赫,不过的结局却很悲凉,落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

  • 诸葛亮是因为疾病才导致死亡的 诸葛亮到底得了什么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疾病

    对诸葛亮得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一生活了54岁,前27年在南阳种地读书,后27年在巴蜀辅佐刘备父子。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诸葛亮一直忙于伐魏,最终倒在了北伐的路上。对于诸葛亮的死,劳累固然是其中一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他自身的疾病,那到底是什么病,导致了诸

  • 面对忠心耿耿的赵云,刘备为何至死没有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三国

    赵云一生忠心耿耿,为何刘备却到死都没有给赵云封侯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蜀汉五虎上将中,赵云实际上是具有争议的一位,也即在一些人看来,赵云在蜀汉的地位,实际上和关羽、张飞、黄忠、马超不是一个档次的。其中,有一个理由就是刘备到死都没有给赵云封侯。在蜀汉五虎上

  • 五子良将中存在感最低的乐进,实力真不如其他四人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乐进,三国

    乐进是“小透明”?非也,只是比较早去世而已,并且陈寿也说了,乐进很多事迹是不如张辽,徐晃等人详备的,详见对《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的总结。所以,乐进相对其他四人确实有些低调,但是说他是小透明,不见得吧,否则乐进如何进得了“五子良将”?那么,可以说乐进不如其他四人张辽,于禁,徐晃,张郃吗?感兴趣的读者

  •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两人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诸葛亮

    对诸葛亮和庞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在那汉末,一代隐士有着"水镜先生"美称的司马徽先生就曾对先主玄德如此这般道:"卧龙凤雏都乃难得的大才,二人若能得其一者,便可安定天下!",从此“卧龙凤雏”之名千古家喻户晓,刘备尽将二才招到蜀汉的麾下。他能就此“安天下”

  • 高力士为何能娶妻,还能得到朝廷的认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高力士,唐朝

    唐朝历史上有名的宦官高力士娶妻不仅确有其事,而且高力士的妻子吕氏长的貌美如花。《新唐书》记载:“女国姝,力士娶之。”大致的意思是:“高力士娶的妻子长的天姿国色,堪称大唐的国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对于古代人还是对于现代人来讲,娶媳生子是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男子娶妻,女子嫁

  • 看看北齐胡皇后飘零的一生:前半生母仪天下,后半生沦落风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胡皇后,南北朝

    看看北齐胡皇后飘零的一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面,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那时的人们似乎都认为女人的存在只是为了相夫教子,传宗接代,除此之外一无是处。而且还会有一大堆的封建陋习束缚着她们的身体和心理,例如封建礼教所谓的“三从四德

  • 雍正上位之后 雍正为什么会被鳌拜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鳌拜

    很多人都不了解雍正平反鳌拜,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后来晚年的康熙评价鳌拜,“忆及数事,朕若不言,无敢言之人,非朕亦无知此事者……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鳌拜是历经清朝三代的臣子,年轻的时候,鳌拜就跟随着皇太极打赢了很多战争,并且帮助皇太极成

  • 朱棣因削藩而造反,登上帝位后他有没有继续削藩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朱棣

    首先朱允文在朱元璋面前是装孝顺,初登大宝就对他的各个叔叔痛下杀手,流放的,死的,自焚的,朱棣就两个儿子,都拉进南京当人质,兵权也交出去了,还能怎么造反,但是朱允文不肯啊,“勿使朕背负杀叔罪名”意思是不要活捉回南京,不然我不好处置,阵前格杀是最好的。再者,黄子澄,方孝孺,齐泰这些人就只会夸夸其谈,最后

  • 颜良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他只是徒有虚名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颜良,三国

    颜良作为袁绍手下名将,被誉为“河北四庭柱”之首,能力方面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在《三国演义》之中,颜良却变成了关羽口中的“插标卖首”之徒,更是在此后交战中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那么颜良真的是徒有虚名吗?实际上并非如此,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颜良死的其实都有些冤枉,不同之处在于,《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