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松:他是晚唐诗人,70岁还中了进士

曹松:他是晚唐诗人,70岁还中了进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22 更新时间:2023/12/30 2:43:41

与今天的高考相比,古代科举考试的难度也不小。因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很单调,既没有数学也没有英语,单纯侧重考察士子们对四书五经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主要形式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命题作文。这就使得科举考试难度大大增加。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篇文章的好与坏,除去错别字、用词不当、文理不通等硬伤外,很难有具体衡量标准,完全凭主考官们的一念之差和个人好恶而定,这就给士子们科举考试的成绩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同一个人的同一篇文章,让不同的考官来看,你认为通俗易懂,我可能认为文辞浅陋,你认为义理深奥,我却觉得不知所云,你觉得通篇是治国安民的大道理,我却认为是闭门造车的书生之见。因此士子们能够一路通关,获得所有考官的一致首肯,最后金榜题名,实在是难上加难。个别时乖命蹇者,甚至到了“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的地步,从风华正茂的毛头小伙,整整考试一辈子,直到变成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唐朝就有一个这样的诗人。他就是晚唐诗人曹松。曹松是淮南道舒州人,大致相当于如今的安徽桐城、潜山一带。曹松生于平民家庭,一生都在梦想通过科举应试出人头地,然而可悲的是,他属于最不幸的那批人之一。曹松生于唐文宗大和四年,一生经历唐文宗、唐武宗唐懿宗唐宣宗唐僖宗唐昭宗六个皇帝,整整参加了半个多世纪的科举考试,却一直名落孙山。他的少年同学,很多人考中进士,做了一辈子官,都光荣退休了,曹松还没考上。曹松由于一生埋头读书,靠家人种地为生,生活清贫艰苦,温饱都成问题,然而他硬是这么苦熬了一辈子。

直到唐昭宗天复元年,曹松才时来运转高中进士,然而这次中进士也是来之不易。曹松当年本来已经再度落选,《唐摭言》记载,当年唐朝皇帝唐昭宗,刚刚经历了宦官韩全诲的谋反风波,死里逃生,心情大好,特地开恩,从落榜士子中选择了一批“孤贫屈人,特敕授官”,曹松和几个白发苍苍的高龄士子都被挑选出来,作为朝廷惜老怜贫的榜样,被录入当年进士名额,号称“五老榜”。而此时的曹松已经整整七十岁了。

朝廷授予曹松一个“校书郎”的小官,《唐会要》记载,“校书郎”属于秘书省的属吏,属于九品官,一个名副其实的九品芝麻官,低的不能再低。校书郎的职责范围,是在朝廷编纂史书典籍时,负责校对修正,是个不入流的微末职位。寒窗苦读五六十年,大好青春付诸流水,换来这么个地位卑微、薪水微薄的小官,令人一声长叹。搞得后人不知该如何评价曹松,是为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点个赞?还是该批判他的迂腐与固执?

然而就连这么点收获,苦命的曹松也无福消受。曹松中进士时期,唐朝已经到了奄奄一息、油尽灯枯的残灯末庙,内有宦官擅权,外有藩镇割据,农民起义遍地开花,各路军阀混战不休,唐昭宗完全沦为有名无实的傀儡,今天被宦官囚禁,明天被军阀挟持,整个朝廷机构也名存实亡,陷于瓦解瘫痪状态。就当时的混乱局势而言,曹松连薪水都未必领得到。仅仅几年之后,唐朝彻底灭亡。曹松在唐末战乱中下落不明。纵观他的一生,大好时光在艰难困苦中挣扎,几乎耗尽一生精力,熬到七十岁才中了进士,却只混了个九品官,芝麻绿豆般的前程。这还不算,劈头又赶上唐朝灭亡,在战乱中了此残生。

曹松一生酷爱写诗,《全唐诗》中收录他的诗作一共一百四十六首。但曹松的诗绝大部分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寂寞无闻,一百四十六首诗,几乎都知者甚少。但其中有一句诗流传天下,脍炙人口。这就是著名的《己亥岁》中的一句:“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诗人亲身经历了唐末战乱给天下百姓带来的深重灾祸,眼看万千军民沦为王侯将相争权夺利的牺牲品,悲从中来,有感而发,写成这首诗。诗的最后一句,从问世以来就深入人心,被视为历代诗歌战争题材的代表名句,火了千百年依旧传诵不衰,几乎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可惜的是别的诗人只要留下名句,诗人也能得以名传天下。但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人很多很多,能背全这首诗的人却少之又少,知道这句诗作者是曹松的,更是凤毛麟角,十人九不知。不信你可以在身边人中做个测试,看看有几个人能回答出这句诗的作者是谁?

标签: 曹松唐朝

更多文章

  • 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的哥舒翰,为何还能被安禄山攻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哥舒翰,唐朝

    每当一提起哥舒翰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潼关是关中与中原之间的通道,极难攻克,失之则关中必危。而哥舒翰又是一代名将,他本来可以守住潼关,却因为政治斗争而败给了安禄山,从此陨落。哥舒翰与安禄山等人的恩怨哥舒翰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非常励志的。他本是一位富二代,父亲是安

  • 曹操的女儿各个都年轻貌美 曹操为什么都把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女儿

    对曹操嫁女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纳兰性德这首诗最为人称道的就是第一句,现在人也非常羡慕一生一代一双人这样的说法,但是在古代是完全不存在的

  • 如何正确评价宋仁宗?他是否过于平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仁宗,北宋

    宋仁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对于同样的一个人的评价,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个人有不同的感受的,因此会造成评价不一。而对于历史上以仁出名的宋仁宗赵祯,虽然说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仁君,但也有很多人觉得,宋仁宗的一生其实

  • 潼关之战时,如何唐玄宗不干涉,唐军能挡住安禄山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潼关之战,唐朝

    潼关之战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如果说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的转折点,那么潼关之战则可以称为安史之乱的转折点。在这次大败之前,唐王朝虽然在叛军的围攻下左支右绌,但是由于盛唐积累的丰厚底蕴,安禄山未必真能谋反成功。但可惜的是,这种均衡而清晰的局势,却因为潼关之战的惨败

  • 安彦威:石敬瑭手下的重臣,位高权重却十分低调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彦威,五代十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安彦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01后晋高祖石敬瑭有一名非常得力的节度使,名叫安彦威。石敬瑭对他非常信任,不仅让他担任北京留守,还给他加了宰相的头衔,当然只是头衔,真正的宰相是桑维翰。对于石敬瑭来说,处理国家大事还不是他的第一要务,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 历史上对太子之位的争夺都是屡见不鲜 朱标的太子之位为何那么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朱标

    很多人都不了解XXX,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前言:在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中,太子这个位置从来就不是一个安稳的位置,可以说处在风口浪尖的最前端,无论做什么事上有皇帝看着,下有满朝文武监督,另外还有别的皇子虎视眈眈,因此自古以来,废立太子一事屡见不鲜。但明朝的懿文太子朱标是个例外,在他当太子

  • 慈禧太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究竟是病死的还是被吓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清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慈禧太后之死,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作为执掌晚晴政权半个多世纪的慈禧太后,她在光绪帝死后的第二天相继去世,让这位女性的死因备受关注。有人说是正常老死病死的,有的说是被毒死的,还有的说法是被老虎吓死的,到底哪一种更符合历史的真相呢?慈禧天后临终前的安排1908年11月14

  • 李成器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享尽一生荣华,死后追封为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成器,唐朝

    大家好,说起李成器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皇位之争都极其残酷,不少皇子们为了继承天下霸主的地位不惜弑父母杀兄弟。而在唐朝,李世民主导的”玄武门之变“使得李家后代在近百年中都因此瑟瑟发抖,不敢随便造次,使得当时的皇位可以相对平稳的交接。其中最平和的父子、兄弟就是唐睿宗李旦和他

  • 为何说石达开是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曾让曾国藩兵败投水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石达开,少年英雄

    清道光十一年(1831),石达开出生在贵县北山里一个比较富裕农民的家庭里。他的始祖原居广东省和平县,到了他的高曾祖石永旺(石永旺有胞兄石永兴、石永发,为石家十二世)便落籍桂平县白沙。后来石永旺的儿子石风椭(石达开曾祖父,有三个胞兄,为石家十三世)又从桂平迁居贵县北山里。凤佑生三子,曰润才、润贵、润禄

  • 胡以晃在太平天国的财富位列第一,为何他还会选择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胡以晃,太平天国

    胡以晃,清朝末年人氏,约1816年出生,1856年去世,为太平天国将领,早年跟随洪秀全和冯云山起义,此后为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胡以晃在广西平南罗文村出生没护甲早期大多数都是江西临府人,家族渊源不错,大多数都是些官宦富绅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