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太极捡来的一件兵器,把明朝逼上绝路

皇太极捡来的一件兵器,把明朝逼上绝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256 更新时间:2024/1/19 18:23:12

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四月,辽东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带领4万精兵,对明朝辽东重镇抚顺关发起突袭,并一举破城,逼降明朝守将李永芳。抚顺关之战,是清朝崛起过程中与明朝爆发的第一次战斗,也标志着持续二十六年的明清战争全面打响。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的努尔哈赤,无论控制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实力,都远远无法与明朝相提并论。但努尔哈赤却有一件赖以克敌制胜、击败明朝的“法宝”。这件法宝,就是骁勇善战、彪悍勇猛的八旗铁骑。八旗铁骑的人数虽然远不如明朝军队,但其战斗力对比明军,几乎可以达到以一敌十的效果。

八旗铁骑的士兵,自幼成长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深山老林,以渔猎游牧为生,个个练就了一身精湛无比的骑术和箭术,士气旺盛斗志昂扬,在军事奇才努尔哈赤、皇太极等指挥下,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强大武力集团。而反观此时的明朝军队,数百年来积弊丛生,暮气沉沉,内部矛盾重重,衰朽不堪,战斗力极为低下。

结果在明清战争中,出现了这样一幕奇观:号称天朝大国的明朝军队,在辽东战场上连连败退,丧师失地,甚至到了不敢与八旗兵野战交锋、只能凭城固守的局面,几乎完全丧失战场主动权。

万幸的是,明朝还有最后一个“杀手锏”:火器。明朝军队中历来重视火器研发与配备,到明朝末年,各类火枪、火铳、大型火炮已经普遍列装部队。火器比之传统的弓箭,无论射程、杀伤力、威慑力都有了飞跃式提升,结果火器成为明军阻挡八旗铁骑进攻的最后一道屏障。

在天六年的宁远之战中,袁崇焕指挥明军,用11门红夷大炮对八旗铁骑狂轰滥炸,“循环飞击,杀其贵人,每发糜烂数重”,给八旗兵造城重大伤亡,取得了多年罕见的一次大胜仗,据说清太祖努尔哈赤就在此战中被炮火击成重伤而死。火炮的威力赢得了崇祯极大重视,在崇祯大力扶持下,明朝对火炮的引进、制造进入一个高峰期。

面对明朝的火炮优势,皇太极忧心如焚。八旗兵骑射再厉害,终究抵不过火炮的轰炸。要想打破僵局,唯一的办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清朝方面也必须组建自己的炮兵部队,大量列装火枪火炮,惟其如此才能抵消明军的火器优势。

问题是火炮制造技术,在当时而言也是一项高精尖技术,僻处关外的清朝方面对此一无所知。而明朝方面对此也进行了严密技术封锁,清朝休想从常规渠道获知。皇太极为此愁肠百结,无计可施。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火炮或许会成为清朝入关的“瓶颈”。

然而历史的发展有时出人意料。一件意外之事的发生,使得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清朝史料《铸造红衣炮金火拜唐阿铜工功绩总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天聪初年的一天,辽东滨海一带的渔民前来报告,说是发现“海中潮出铜炮一位”,海水落潮后居然在岸边发现一门铜炮。

皇太极急忙前去查看,果不其然,一门大铜炮赫然浸泡在海水中,上面还刻着字:“镇国龙尾大将军”。皇太极兴奋不已,简直是天助我也,没想到火炮问题就这样被轻松解决。他利用这门从海边捡来的铜炮为模型,公开招募铁匠技师,让他们比葫芦画瓢,自行铸造火炮。

最后果然招到了王天相、金世祥、刘承爱、窦守位等十个工匠,他们以这尊捡来的大炮为蓝本,经过数年辛苦,终于在天聪五年完全摸索掌握了制炮技术,并造出了清朝第一批火炮,“重自三千斤至五千斤,长自七尺七寸五分至一丈五寸”,“用火药自四斤至八斤,铁子自八斤至十六斤”,经试放后,完全可用于实战。

皇太极大喜过望,给大炮赐名“天佑助威大将军”,对所有参与研制的工匠予以重赏,全部“转正”成为清朝的专职制炮技师,授予“世袭罔替拜他喇布勒哈番”、“世代金火拜唐阿”等职衔,“每月食钱粮银二两,每季米领五石三斗,特恩赐房间、地亩,又每户赐官人二口,以示优恤”。

清朝从此完全掌握了火炮制造技术,并且也开始分批列装八旗铁骑。明朝对抗清朝的唯一优势也就此丧失,从此彻底被逼上绝路。令人困惑不解的是,那门在海边捡来的“镇国龙尾大将军”炮,到底是哪儿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在海边?唯一可能的解释,可能是明军战船遇难搁浅导致的后果,但由于缺乏史料佐证,成了一个千古谜团。

标签: 皇太极清朝

更多文章

  • 曹松:他是晚唐诗人,70岁还中了进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松,唐朝

    与今天的高考相比,古代科举考试的难度也不小。因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很单调,既没有数学也没有英语,单纯侧重考察士子们对四书五经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主要形式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命题作文。这就使得科举考试难度大大增加。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篇文章的好与坏,除去错别字、用词不当、文理不通等硬伤外,很难

  • 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的哥舒翰,为何还能被安禄山攻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哥舒翰,唐朝

    每当一提起哥舒翰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潼关是关中与中原之间的通道,极难攻克,失之则关中必危。而哥舒翰又是一代名将,他本来可以守住潼关,却因为政治斗争而败给了安禄山,从此陨落。哥舒翰与安禄山等人的恩怨哥舒翰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非常励志的。他本是一位富二代,父亲是安

  • 曹操的女儿各个都年轻貌美 曹操为什么都把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女儿

    对曹操嫁女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纳兰性德这首诗最为人称道的就是第一句,现在人也非常羡慕一生一代一双人这样的说法,但是在古代是完全不存在的

  • 如何正确评价宋仁宗?他是否过于平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仁宗,北宋

    宋仁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对于同样的一个人的评价,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个人有不同的感受的,因此会造成评价不一。而对于历史上以仁出名的宋仁宗赵祯,虽然说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仁君,但也有很多人觉得,宋仁宗的一生其实

  • 潼关之战时,如何唐玄宗不干涉,唐军能挡住安禄山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潼关之战,唐朝

    潼关之战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如果说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的转折点,那么潼关之战则可以称为安史之乱的转折点。在这次大败之前,唐王朝虽然在叛军的围攻下左支右绌,但是由于盛唐积累的丰厚底蕴,安禄山未必真能谋反成功。但可惜的是,这种均衡而清晰的局势,却因为潼关之战的惨败

  • 安彦威:石敬瑭手下的重臣,位高权重却十分低调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彦威,五代十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安彦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01后晋高祖石敬瑭有一名非常得力的节度使,名叫安彦威。石敬瑭对他非常信任,不仅让他担任北京留守,还给他加了宰相的头衔,当然只是头衔,真正的宰相是桑维翰。对于石敬瑭来说,处理国家大事还不是他的第一要务,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 历史上对太子之位的争夺都是屡见不鲜 朱标的太子之位为何那么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朱标

    很多人都不了解XXX,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前言:在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中,太子这个位置从来就不是一个安稳的位置,可以说处在风口浪尖的最前端,无论做什么事上有皇帝看着,下有满朝文武监督,另外还有别的皇子虎视眈眈,因此自古以来,废立太子一事屡见不鲜。但明朝的懿文太子朱标是个例外,在他当太子

  • 慈禧太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究竟是病死的还是被吓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清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慈禧太后之死,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作为执掌晚晴政权半个多世纪的慈禧太后,她在光绪帝死后的第二天相继去世,让这位女性的死因备受关注。有人说是正常老死病死的,有的说是被毒死的,还有的说法是被老虎吓死的,到底哪一种更符合历史的真相呢?慈禧天后临终前的安排1908年11月14

  • 李成器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享尽一生荣华,死后追封为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成器,唐朝

    大家好,说起李成器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皇位之争都极其残酷,不少皇子们为了继承天下霸主的地位不惜弑父母杀兄弟。而在唐朝,李世民主导的”玄武门之变“使得李家后代在近百年中都因此瑟瑟发抖,不敢随便造次,使得当时的皇位可以相对平稳的交接。其中最平和的父子、兄弟就是唐睿宗李旦和他

  • 为何说石达开是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曾让曾国藩兵败投水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石达开,少年英雄

    清道光十一年(1831),石达开出生在贵县北山里一个比较富裕农民的家庭里。他的始祖原居广东省和平县,到了他的高曾祖石永旺(石永旺有胞兄石永兴、石永发,为石家十二世)便落籍桂平县白沙。后来石永旺的儿子石风椭(石达开曾祖父,有三个胞兄,为石家十三世)又从桂平迁居贵县北山里。凤佑生三子,曰润才、润贵、润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