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明开国勋戚梅思祖与梅殷的异路人生:一忠一奸

大明开国勋戚梅思祖与梅殷的异路人生:一忠一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733 更新时间:2024/1/10 14:46:51

天下第一扫把星梅思祖

说起明初的勋戚功臣,两手攥的,唯有一把伤心泪。

今儿俺给看官讲一讲大明开国功臣梅氏叔侄忠奸异路的“别样”人生。这位叔叔,名叫梅思祖,功封汝南侯;侄儿梅殷,官授驸马都尉,他是朱元璋的二女婿。

首先当说明,“勋”指封有爵位的功臣,“戚”指皇帝太太或女儿家的亲戚,也就是皇亲。皇亲而兼有爵,或有爵而兼为亲,便是“勋戚”了。我们说的梅氏叔侄,便是皇上家的外戚功臣。

梅思祖在明初功臣中,不是特别有名,但绝对是特色鲜明的一位。他的特点是善变,是一只修炼成了人形的变色龙;而妖精幻变为人,必然给其他人带来无穷尽的灾祸,梅思祖的近亲属没有不被他祸害的,又令我怀疑他是扫把星下凡,尾巴扫到谁谁倒霉。

我们来看他的履历:

他最初是效忠元朝的义兵元帅,后来叛了朝廷,改投到“红巾贼”龙凤政权刘福通的门下。梅思祖的叛变行为导致他的老父亲被元朝大将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剁成肉泥(醢刑)。

梅思祖的选择可是他亲爹的骨肉化泥换来的,总要信守几天吧?可是不然。他依附龙凤政权没多久,又转换门庭,投靠了张士诚,做了张的中书左丞,替“吴国”镇守淮上重地淮安。

这样一个投降派,一来就让他做大官,张士诚算是对得起他了。那时张士诚与朱元璋交兵正急,可梅思祖不“思”报答,反而很快辜负了张氏的信任,献出所守四州之地,投降了朱元璋。为此,张士诚杀了他兄弟数人。

从梅思祖的“移动轨迹”来看,此人是一个泥鳅般滑溜易变而不讲信义之人,是天生的政客,他永远只向强者输诚,以至他的亲爹和兄弟们,都受了他的牵累,不得好死。

驸马梅殷大概就是被梅思祖害死的某个兄弟的儿子,由梅思祖抚养长大。

梅思祖在洪武十五年卒于云南,所谓死的早,升天快,然而不幸的是,到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再兴故丞相胡惟庸党案时,这位作古已经八年的侯仍然受到追究,一家人都被杀死——梅思祖生时害人,死了还要连累家人,难道不足以称天下第一的扫把星么!

梅殷作为驸马,唯独他幸免于难。

忠孝双全的驸马爷梅殷

话说梅氏叔侄中的叔叔梅思祖,此人可称是天下第一号的扫把星和不忠不孝之人,而他的侄子梅殷,却是大明忠孝双全的好驸马爷。

有一句俗话,叫做“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句话放在梅氏叔侄身上,却失效了。小梅虽然也姓梅,但在情操与人格上与他叔叔梅思祖大异,他是个很忠实的人。

梅殷在洪武十一年“尚主”,娶了朱元璋的第二个女儿,即马皇后所生的宁国公主为妻。据说,朱元璋在众多女婿中,最喜欢梅殷,晚年因“诸王强盛”,还秘密地命他辅佐皇太孙朱允炆

不料朱允炆即位未久,皇叔燕王朱棣就反了,朝廷作战不利,淮河以北大片土地沦陷。当燕师日逼日近时,梅殷受命充总兵官,镇守淮安。

淮安对于梅家可谓故地,当年梅思祖就曾替张士诚守过淮安,结果他拿淮安做了降顺朱元璋的见面礼。如今,面临燕军的猛烈攻击,淮安在梅殷的坚守下,坚如磐石。燕军兵力有限,也不敢拿生力军往这座坚城上硬撞。

建文四年,燕军取得军事上的重大突破,兵锋南下,直逼淮上,但欲渡淮,则惧淮安拊其背,淮安成为必须拔除的背上芒刺。

朱棣以为挟战胜之威,定能动摇梅殷,就遣使来向妹夫“借道”,说是要给凤阳的祖陵上香。梅殷的答复不卑不亢,他说:“进香,皇考(朱元璋)有禁,不遵者为不孝。”他没有说君臣大义,说的是亲戚间的话。

朱棣知道妹夫是不可轻易劝降的,于是亲笔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警告信,称“我兴兵诛君侧之恶,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暗示梅殷螳臂当车,希望用气势慑服、警醒这位不识趣的驸马爷。

不料梅殷回复得干脆决绝,他命人将燕使的耳朵和鼻子割去,然后将其纵归,并对他说:“本帅留下你的嘴巴,好给你家殿下讲讲君臣大义。”朱棣气得要死,可是没有办法,只好向南越出泗州,出天长,取道扬州,遂攻破了京师南京。建文帝自杀身亡。

朱棣篡登大宝后,梅殷仍然拥兵淮上,拒绝改旗易帜。朱棣迫令宁国公主写血书去召。梅殷见到公主血糊糊的家书,知事已不可为,恸哭一场,罢兵还京。

在入见时,朱棣勉强接见慰劳,说了一句:“驸马劳苦。”这本是一句客气话,不料梅殷竟回道:“劳而无功耳!”差点把新任的圣天子呛翻。

永乐二年,朱棣的江山已经坐稳,与当年的对手秋后算总账的时机已到,耿炳文、李景隆等勋戚之家,都在这一年遭到严厉的参劾,纷纷败覆,梅殷自不例外(只有魏国公徐辉祖,群臣知他有徐皇后作后台,没敢随意向他开炮)。

永乐朝有名的酷吏,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率先上奏,指责驸马梅殷“蓄养亡命”,其心叵测,又与女秀才刘氏“朋邪诅咒”。

女秀才刘氏不知何许人也,女子在明代并无考取秀才者,大概是一位女才子吧。梅殷是个多才之人,弓马娴熟,精通经史,在洪武时,曾以“戚臣”的身份视山东学政,与皇外甥曹国公李文忠以“勋臣上公”典国子监,为双璧美谈。朱元璋赐敕褒美,推许这位爱婿“堪为儒宗”。

梅殷在政治上失意,闲来只以诗酒唱和为事,朝廷要兴冤狱,他结交的这些文友,自然成了他故意蓄养、助其谋逆的“亡命”;他们酬答的诗篇,其中不满于时政的内容,辄成为他们“诅咒”的铁证。历来如此,并无稀罕。所以一般失意且为君主所忌恨者,都会选择闭门谢客,关起门来吃几杯苦酒,做个影只的隐士,既为自己好,也为朋友们好。大概梅殷仗着自己是驸马,朱棣不会拿他怎样,以为只是政治上寂寞些,官不做了而已。

果不其然,他邀朋聚友、谈文论艺的行为,成为政敌攻击他的口实。

但朱棣接到劾疏后,并未拨草寻蛇,趁机将梅殷一棍子打死,只是说:“朕自处之。”仅仅谕令户部重新考定公、侯、驸马、伯的仪仗从人之数,又命锦衣卫抓了梅家几名家人,送辽东充军了事。

由此来看,酷吏陈瑛的指控还包括驸马家仪从太盛,超过应有的礼仪(即逾制、逾礼),及家人有违法行为。朱棣抓小放大,没有揪住梅殷“诅咒”的情节不放,似乎对这位妹夫还有优容保存之意。

可是,那些得罪过皇上的“罪人”,许多人都瞪大眼孔盯着呢,只等合适时机,扑上来咬上一口,以博取主上特别的赏识。自陈瑛一告不准之后,很快又有人行动了:永乐三年十月一天的凌晨,梅殷上朝,经过笪桥(在今南京白下区),突然都督佥事谭深和锦衣卫指挥赵曦一齐拥上来,趁其不备,将他挤下桥去。梅殷不会游泳,扑通落水,只抢了几下,就沉到水底。

这条河是南京城内的水,上跨石桥,应该水面不宽,水势不大,又在十月,并不甚寒,梅殷落水后,完全有机会获救。但他还是淹死了。

我怀疑谭、赵二人做了充分的预谋,当时现场无人敢救,或许旁人大惊之下,马上想到,梅殷早就是皇上的眼中钉,谭、赵二人敢公然对他下手,定是得到皇上的授意,哪个下河救人,不就是跟皇上过不去?将来说不得有性命之。所以大家只好眼睁睁看着梅殷在水中挣扎溺亡,竟无一人出手相助。

驸马好端端的上朝,不想淹死在一条小河里,宁国公主不干了。她闯进宫去,牵住朱棣的衣袖,放声大哭,问兄要人。朱棣推说,是驸马自己落水的。公主不信,只管要皇兄交出凶手。朱棣被她逼得无法,只好说:“请节哀,无自苦。我一定为妹妹做主,缉拿凶徒。”

朱棣也很恼火,他就是要杀掉梅殷,也一定要先正其罪,可梅殷这么不明不白死了,还让世人怀疑是朕躬所为,岂不冤哉!于是下令,命锦衣卫彻查。

马上,有都督同知许成出首告发,说梅驸马是被谭、赵二人谋害。事情至此,真相大白,朱棣遂将二人处斩,没收其家产,而封许成为永新伯。

许成因为告密而封伯,真乃望外之重赏。我由此推测,谭、赵二人的行动,不是出自朱棣的授意,而是他们为讨好皇上而策划的一条奇计,结果反令皇上蒙受不白之冤,不仅公主、朝臣,就是万世之后,说起此事,都会怀疑是朱棣下令害死了自己亲妹夫。所以许成得伯爵之赏,不仅因为告人之罪,也还有“还帝清白”之功。

谭深、赵曦二位是一对倒霉鬼,死得极惨。有个叫瓦剌灰的蒙古降人,过去是梅殷的部下,他怀念旧主,而恨极了凶手,上疏请求为驸马报仇。朱棣居然准了。于是瓦剌灰手执利刃,来到谭、赵二人受刑的现场,亲手砍断他们的手脚,又剖开肚皮,掏出肠子,一大堆鲜血淋漓的人下水,堆起来,祭他冤死的故主。事毕,他也不活了,当场抹了脖子,追随旧主而去——此为殉葬!梅殷在阴间,有这位壮士的保护,恶人休想再将他挤下奈何桥。

朱棣为了安抚公主妹妹,用酷刑处死了凶手,还亲自赐书解释,又给梅殷两个儿子加官,同时进封公主为宁国长公主。

照理说,朱棣对公主两口儿应是极为痛恨的,他刚起兵时,公主就给他写信,以君臣大义责备他。后来他进兵至淮北,驸马又坚决抵抗。他给公主下书,让她迁居太平门外避兵,公主也不答复。《明史》对此的解释是:“成祖故重(公)主”,所以对其夫妇的忤逆,并不深怪,即位后,岁时赐与无算,连诸王都不敢望。

如果这确是朱棣的本心,那么梅驸马不幸的命运,只好怪小鬼难缠了——而阎王殿上的小鬼,亦实在太多!

标签: 梅思祖梅殷明朝

更多文章

  • 解读李鸿章:身高一米八三为满清外交形象加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鸿章,外交,

    濮兰德记载了74岁李鸿章的形象:“我从议院出来时,突然与李鸿章打了个照面,他被领入听取辩论。他像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异乡人。他的蓝色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和举止端庄,向他看到的每个人投以感激优雅的微笑。”洋人说到大清国总绕不开李鸿章。1896年,李鸿章欧美八国行,《纽约时报》日夜跟踪,

  •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最具有女人缘的古代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吕布,名将,貂蝉,

    熟读三国的人不难发现,吕布每次出战、转移,都要细细的安排好家眷。军队可以不要,妻妾不能丢下。不管在外面打赢打输,家总是要的,回到家里吕布决不会虐待妻妾。即使打进别人的巢,他也不轻易伤害别人的家眷(如刘备)。这种思想在吕布身上十分突出。因为盖世无双的温候吕布坚信:战争是男人之间的战争,不要把妇女同志扯

  • 揭秘:三国历史上曹操时代曹魏第一名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曹操,名将

    曹操身边谋臣如云,良将如林,文有荀彧、郭嘉、贾诩之辈,武有许褚、典韦、夏侯兄弟等。曹仁似乎并没有多少战绩。其实,曹仁不仅作战勇猛,而且是统帅之才,绝对算得上曹操时代第一名将。眼光谋略太祖与袁绍久相持於官渡,绍遣刘备徇强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仁曰:“南方以大军方有目前急,其

  • 胡宗宪的轶事典故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胡宗宪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胡宗宪

    胡宗宪(?—1565年),字汝贞,徽州绩溪(今属安徽绩溪)人,明朝名将。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初任知县,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总督浙江、福建、南畿军务的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

  • 中国历史上最强悍的女人竟是慈禧 曾向全世界宣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慈禧,义和团,八国联军

    1900年,面对西方列强拥立光绪帝的传闻,慈禧太后大怒。当时,慈禧认为民气可用,洋人虽然厉害,但是义和团有百万之众,胜负未可定;再次慈禧深知,若不满足义和团扶清灭洋,义和团定然变为“反清灭洋”。所以,面对各国的压力,慈禧太后毅然向八国宣战。5月28日(清光绪26年),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

  • 揭秘唐朝:唐玄宗李隆基极端人性的功过两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的历史评鉴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纵览唐玄宗的一生,一般的历史定位是前清后昏,前勤后惰。这是大众比较普遍的看法。但是关于他的生平,笔者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唐玄宗登上政治的历史大舞台是一个漫长、一波三折并且充满机遇巧合性的过程。首先说漫长:从唐玄宗正式登上政治历史大舞台到登基称帝有多长时间呢?从武则

  • 张良是什么样的人 放得下才能保得住是何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张良,刘邦

    放得下才能保得住!据说,他是中国最后一个贵族读一部兵书、灭一个王朝、开一代盛世,这个人就是张良。他是中国最后一个敢以“王者师”身份自居的文人。很多人说张良是刘邦的谋士,但王安石说,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当此每从容。人言高祖用张良,非也,张良用高祖耳。秦灭韩,张良为韩报仇,故送高祖入关;既灭秦矣,故辞去

  • 岳飞只一招大破金人的不败神话铁浮屠 拐子马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岳飞,秦桧

    金人的铁浮屠、拐子马挺牛,南下打大宋,这个必杀技发挥了重要作用。铁浮屠、拐子马就是金人南下扫荡大宋的大buff,没这个大buff金人不过是在草原上牧羊的蛮夷。不过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明,往往野蛮人总是能打的你文明人满地找牙,因为野蛮人手里端着大狼牙棒子,而文明人手里捧着的是之乎者也的圣贤书。谁痛揍谁,

  • 三国史上刘备为什么被称之为枭雄?刘备的辉煌史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刘备

    曹操被称之为奸雄而刘备被称之为枭雄,这二人的称谓,在《三国演义》里面众人皆知。奸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意思是奸诈、狡猾的意思。而这个枭字又作何解释呢?笔者认为,枭字具有盛气凌人的霸气,且兼有雄心壮志,还能屈能伸,这也是枭雄与英雄的区别,英雄体现的是大义凛然、不怕死、大无畏的精神。那么这个枭雄的枭字,在刘

  • 揭秘:唐明皇李隆基为何在一日之间废三位皇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李隆基,皇帝

    开元二十五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以有异谋的罪名,被皇帝李隆基废斥为庶,监于宫中东城。事过不足半月,李隆基又将三个儿子赐死。这个有“异谋”的罪名,真是无法尽释,这三位皇子且有太子在内,他们到底犯了什么罪,惹恼皇帝父亲下了杀子的狠心呢?事发突然,李隆基也感到很意外。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