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策划洪武四大案的主谋是明太祖朱元璋吗

策划洪武四大案的主谋是明太祖朱元璋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453 更新时间:2024/1/18 22:42:18

洪武四大案又称明初四大案,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整顿吏治和经济秩序,策划了著名的“明初四大案”,即经济领域的“空印案”和“郭桓案”,政治领域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因四案而死者至少十万人,但朱元璋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明朝初年,每年布政司、各府州县官吏前往户部核对钱粮、军需供给等事,账目十分详细,稍有不符便要被驳回重填重报。而布政使司离京大多是数千里之遥,一旦被驳回重填重报,特别是要重新一册册地加盖官印,往返要一月甚至数月。为了避免往返奔波,官吏们按照习惯,准备了事先盖过官印的空白文册,一旦被户部驳回重新填报,便可把它拿来使用。此事在当时习以为常,已成惯例。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知道此事后大怒,认为这是严重的贪赃枉法案件,下旨交刑部严加查办。刑部经过审讯,发现这并不是什么大弊病,因为计吏所携带的空印文册盖的全是骑缝印,这种文册除了做临时补报之用外,根本不能派其他用场,有人上书对此事作了详细解释,但朱元璋根本不听任何分辩,下旨将凡是与此案有关的部门及地方官员一律处以死刑,助理官员处以杖一百,戍边。受牵连者达万人以上。这其实是一桩查无实据的全国性的“惩治贪官污吏”大案,冤杀了一大批无辜的人,著名的廉吏济宁知府方克勤)方孝孺的父亲)就冤死在这场劫难中,史称“空印案”。

“郭桓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当年3月,御史状告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赵全德等与户部侍郎郭桓、胡益、王道亨等共同舞弊。尤其是郭桓,在收缴浙西秋粮时,和地方官黄文通、奸吏边源等勾结,合伙贪污,甚至把军用粮库里的三年积蓄盗卖一空,还利用职权和12个布政使司的官吏勾结起来,盗卖仓库里的粮食,还和管理储存金银钱钞的府库官员合伙偷盗金银和钱钞。明太祖令审刑司拷讯,牵涉礼部尚书赵瑁等人,发现除侵吞宝钞金银外,仅贪污税粮及鱼盐等即折精米2400余万石,这个数字几乎与当时全国秋粮的实征总数相等。于是,赵瑁等皆弃市,并处死从户部左右侍郎以下到各布政使司官吏共3万余人,追赃粮700万石。此案牵连到全国各地无数富户豪绅,特别是江苏、浙江一带的豪门大族,因受此案牵连而遭杀身大祸和破产的不计其数。

郭桓案发生后,朱元璋制定了严厉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在全国财政管理上实行了一些有效的措施,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记账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后来又把“陌”和“阡”改写成“佰”和“仟”。数字大写的诞生,竟然源于这么一段历史典故!

胡惟庸党案与蓝玉党案其实是明初朝廷高层权力较量的必然结果。明朝开国元勋们的特殊贡献和地位,势必形成相权与将权分割皇权的局面,而那些文臣武将居功自傲,如果不加以制服,那么朱氏后代继位之后,局面将会不可收拾。尤其是朱元璋看到太子朱标生性懦弱,更是放心不下。朱元璋抓住两个有把柄的实权人物――左丞相胡惟庸和大将军蓝玉――开刀,逐步蔓延株连,把那些威胁、削弱皇权的开国元勋,统统处死。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顺朱元璋于和州(今安徽和县),为元帅府奏差。后历任主簿、知县、通判、太常寺卿、中书省参知政事等。洪武六年(1370年)起,任左丞相,专权树党,威胁皇权。由于胡惟庸逢迎有术,深得朱元璋宠信,形成一人独相的局面。大将军徐达对其行径深恶痛绝,把他的劣迹上告皇帝。胡惟庸得知后,引诱徐达府上的门房,企图加害徐达,未遂。由于他和另一位开国元勋李善长有姻亲关系,胡惟庸更加胆大妄为,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了“淮人”集团。这对朱氏政权的延续无疑是一大挑战。胡惟庸为相七年,大权独揽,使朱元璋颇觉大权旁落,除了翦除别无选择。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有人状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人处死。“胡惟庸谋反案”很有戏剧性:一天,胡惟庸禀报朱元璋说他自己家的井中突然涌出甘甜的泉水,请皇帝去观赏。朱元璋欣然同意。车驾刚出西华门,就被宦官云奇拦住,云奇紧张地手指胡宅。朱元璋幡然醒悟,登城望去,见胡府藏甲树刀。结果,胡惟庸反状败露,被立马处死。

《明律集解附例》卷十八“胡惟庸案”在事实上成了朱元璋镇压功臣的政治工具和借口。凡是对朱氏统治构成威胁的文武官员、大族地主,都被冠以“胡党”的罪名而被剪除。甚至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即胡惟庸被杀十年之后,罪状又升级为“谋反”。朱元璋让亲信精心策划,唆使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无中生有地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往来勾结,串通谋反。77岁的李善长及其一门70余人被杀。

“胡惟庸案”前后持续长达10年之久,株连杀戮者达3万余人,朱元璋并作《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因“胡党案”而受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禄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叶垧等一公、二十一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这样,秦汉以来运行了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胡惟庸案是对“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古训的最佳注脚。朱元璋把开国功臣几乎都杀光了,各级官吏人人自危,当时的京官每天早上入朝之前,总要与妻儿诀别,交代后事,傍晚回家时便合家欢庆,因为他们又多活了一天。“蓝玉案”是“胡惟庸案”的继续。“蓝玉案”发生在洪武二十二年(1393年)。蓝玉,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人,开平王常遇春之内弟。早年随朱元璋起兵,出生入死,勇敢善战,功绩显赫。洪武十四年(1381年)封永昌侯。二十年任大将军,封凉国公。

明太祖朱元璋比之为汉代卫青、唐代李靖。但蓝玉却恃功骄横,夺占民田,多行不法,蓄庄奴假子达数千人之多。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告其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朱元璋还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为《逆臣录》。列名《逆臣录》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致死者达15000余人。

经胡惟庸、蓝玉两案,明朝开国勋臣被诛杀殆尽。洪武年间封侯的有50人左右,两案即除去30多人。在连续十几年的诛杀中,功臣宿将相继被诛。太子朱标看到大批功臣被诛,向朱元璋劝谏说:“陛下杀人太滥,恐怕会伤和气。”第二天,朱元璋为了讽喻太子,故意丢一根棘杖在地,要朱标把棘杖拿起来。朱标看着棘杖不肯下手。朱元璋说:“你怕刺不敢拿,我替你把这些刺拔掉,然后再交给你,不是更好吗?”

标签: 明太祖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周培公的三进三退:奠基了康乾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培公

    康熙十三年(公园1674年)十二月初四,陕西提督、“西路马鹞子”王辅臣驻平凉城,响应吴三桂起兵反清,势力扩展到几省区。清朝四面楚歌、损兵折将,一时平定不了王辅臣之叛乱。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二月初十,起用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统兵赴西部围剿。图海奉诏受命,调兵遣将,急急忙忙向西北进军。网络配图大军

  • 崇祯皇帝为什么要在那么关键的时候杀了袁崇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崇祯

    导语:清入关的时候,正是崇祯皇帝坐镇的时候。在这个时期,有一名大将名叫袁崇焕,在明朝军队与后金大军的战争中占了很大的位置。在这个时期,崇祯选择杀掉袁崇焕,这是为什么?在如此关键的时候,袁崇焕到底犯了什么错,让皇帝连这么危急的时刻都不考虑了呢?网络配图袁崇焕是明朝比较有名的一个人,原本他只是一个小小的

  • 雍正是因为改遗诏成为九子夺嫡的大赢家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

    史上九子夺嫡惊动中原大地,其实从另一个层面说的是雍正夺嫡,因为他是这次夺嫡的最后赢家。雍正一直隐晦,却在关键时刻夺走皇位,成为唯一笑到最后的一个人。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雍正夺嫡。夺嫡之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朝野内外都被波及。大臣们各自立主,民间风波四起,为此出现的打斗血腥洒满大地。康熙为此大动

  • 埃及艳后做了什么被称为旷世的性感妖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埃及艳后

    埃及艳后出生于公元前69年,是当时统治埃及的马其顿王国的后裔。她是古埃及克罗狄斯·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女法老。而对于这位女法老是怎么死的,一直成为了一个谜,埃及艳后之谜究竟是怎样的呢?在历史上,埃及艳后的死是被毒蛇咬死的,这是大家普遍性认为的,尽管这个故事让人感伤,但是在感伤的同时我们也怀疑它的真实

  • 揭秘明朝开国功臣冯胜为何会被朱元璋毒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冯胜

    朱元璋手下有一员得力大将叫冯胜,他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大将军徐达和早死的大将常遇春。他跟随明太祖南征北战几十年,纵横沙场,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全国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朱元璋不再需要这些功臣了,于是把毒手伸向了这些跟随他几十年的功臣宿将,冯胜也在劫难逃。那么朱元璋为何也不放

  • 明太祖朱元璋祖训为何把日本列为永不攻打之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

    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跟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情仇。如果当初朱元璋攻打日本的计划付诸实施,也许……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带水

  • 揭开大清朝嘉庆皇帝当年圆明园遇刺案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嘉庆

    红潮导语:嘉庆皇帝并不想牵连太多的人,于是草草结案,将陈德凌迟处死,甚至将其两个未成年的儿子也处死。公元19世纪初发生的嘉庆皇帝遇刺案,虽然嘉庆无恙,刺客伏法,但是凶手的真实身份和作案动机,一直是个谜。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起驾从圆明园回紫禁城,坐轿子过了神武门,正往顺贞门赶时,忽

  • 一个穷孩子的发家史:雷履泰创立票号的过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雷履泰创立票号的过程

    雷履泰是清朝著名的票号商人,他最初只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但是最后却成为全国最大的票号商人,他的人生就是一个传奇。雷履泰创立票号的过程非常具有传奇性,到现在,有很多历史学者在研究雷履泰这个人,也有很多经济学者也在研究雷履泰这个人。雷履泰最早是在一家染布作坊内当伙计,他在做伙计的时候勤勤恳恳,很得掌柜

  • 雷履泰与毛鸿翙在票号上竞争了多长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雷履泰与毛鸿翙在票号上竞争了多长时间?

    雷履泰与毛鸿翙都是票号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二人在票号的发展上,最早曾经是老朋友,最后却成为了敌人。这其中,二人有着很多的恩怨纠葛。雷履泰与毛鸿翙都是山西人,在清朝时,山西的晋商在全国很有名气,二人都是在给晋商打工的。像在清朝时候,随着商业的发展,钱财的运输越来越不方便,中间很容易遭到盗贼的抢劫,因此

  • 汉文帝和宠妃不爱听到的两个字 听到就心惊胆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文帝

    说到历史上那些没生过孩子,却一直非常得宠的女人,是绝对少不了汉文帝的慎夫人的。慎夫人,邯郸人,她的家世出生年月,史书上可没写清楚。不过,这不影响汉文帝对她的宠爱。慎夫人长得很美,这是自然,哪个得宠的妃子是丑八怪啊。真正丑又得势的晋惠帝皇后贾南风那是例外,因为晋惠帝是小白,另当别论。美人不外乎皮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