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辛弃疾与党怀英:家国面前无情谊

辛弃疾与党怀英:家国面前无情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有得观史 访问量:4976 更新时间:2024/1/20 8:02:39

齐鲁之地多才俊,圣人之乡,历来文人雅士辈出。然大宋朝重文轻武,北朝大金屡屡南下攻宋,宋不可挡。

绍兴二十六年,山东已尽归大金二十余载。齐鲁大学士刘瞻于毫州柳湖边开设柳湖书院,门下青年才俊众多,他们或堂上论道,或湖边纵马,屡屡引得世人称道。

这其中以世杰,幼安二人最为人们所推崇。那年世杰二十,幼安十六。世杰年长,志存高远,善评讲论道,常以“读书人当为天下用,当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悬于口边。

01

时常在人群中看年长的世杰在人们目光的焦点中慷慨陈词,评天下大事。每每此时,年少的幼安都会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就是自己的人生榜样啊,长大后我也一定要成为这样的人。”因此,幼安日常说话行事,时常模仿的世杰的模样,俨然一副少年老成的小大人。

每每此时,总不免引的众人哄笑,而世杰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幼安年龄虽小,却是周围所有人里面最懂自己的那个知己。因此世杰把幼安视为兄弟,幼安也在心底里非常敬佩和认同这个大哥。

一日清晨,幼安洗漱完毕后像往常一样去大哥世杰房间找他一同游湖论道,到了房间却发现世杰床上空空如也,只有世杰留给自己的书信一封。幼安拆开来看,只见里面是一首杜甫的诗《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幼安经过一番推敲,猜测世杰定是邀自己同游毫州的魁星楼。因为在李白回杜甫的这首诗里面写到“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意思是李白邀请杜甫一起登附近的楼台。

幼安丢下书信后急匆匆赶到魁星楼,发现大哥世杰果然在那里等候自己。而世杰看到幼安顺利赴约,也欣喜异常,他开心的邀请幼安一同登上了魁星楼。当他们登顶魁星楼后,视野极为开阔,楼下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麦田在微风下翻滚着层层麦浪,再远处,星罗棋布的房屋和蜿蜒流转的小河也尽收眼底,颇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

02

见此情此景,世杰异常兴奋地感慨道:“江山如画,尽收眼底,此情此景,与往日所见大不相同。然如今天下分离,百姓疾苦,正是我等读书人报效朝廷,为天下疾苦的百姓出一份力的时候啊!”幼安听世杰这样说,正是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于是大声附和道:“世杰兄所言极是,说出了弟心中所想,我们的确应该奋起反之,驱除鞑虏,为大宋朝廷分忧,为大宋黎民谋利啊!”

世杰听后大惊,急忙语重心长的对幼安说道:“如今大金鼎定天下,天子英明神武,正是我们为大金朝廷效力的好时候啊,贤弟切勿再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

幼安听后默然,身为汉人,如今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岳武穆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呐喊仍如滴血的利剑一样刺痛着每一个稍微有点骨气的汉人学子的心,自己做梦也想实现岳武穆那句“愿踏破贺兰山缺,收复旧山河”的宏梦。而如今,这个自己视为人生榜样,知己一样的大哥,却心心念着出仕金朝,站在国家民族的对立面,那一刻,他隐约有种信仰崩塌的感觉,眼前这个被自己视为知己的人,仿佛从未真正认识过一样。原来那个自己心中完美的世杰大哥,只是自己幻想出来的而已,现在眼前这个人,和身边那些追逐功名利禄的同学们,又有什么两样。

世杰认为只要能替天下黎民谋利,跟在哪里致仕又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造福黎民,既然现在身在金朝,就应该替大金朝廷效力,幼安却深深不能够认同。

虽然双方的根本立场相反,但都不甘心就这样失去一位挚友,于是二人都试图说服对方改变想法,他们就仕金和收复山河争论不止,直至天黑也谁都不能说服谁。最后二人决定以蓍草起卦决定两人的仕途,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世杰卦相为“坎”,幼安则为“离”,八卦之中,“坎”居北,“离”在南。自此,曾经互相视为手足的二人,从此分道扬镳,踏上了截然相反的人生道路。

03

绍兴三十年,世杰高中金朝进士,成功致仕,自此开了自己在金朝的仕途生涯。次年,金军集结大军准备再次南下伐宋,宋金边境汉族百姓纷纷起义抗击金兵,幼安也集结了一支人马加入了起义部队,后因作战勇猛得到了宋高宗的赏识,成功在南朝朝廷出任要职,至此,一生再无返回北境。

多年以后,世杰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受到金朝皇帝重用,主修《辽史》。成为了北朝文坛领袖,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家里,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文人墨客无不对他推崇备至敬仰有加,可他却时常挂念着曾经的那位小老弟在南朝过的好不好。当他得知幼安在南朝过的并不好,屡次受到朝廷猜疑打压,所提政见也得不到朝廷采纳,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总是捶胸顿足,后悔当初没能说服幼安留在北朝。

而每当他又拿到幼安新写的词时,无不欢欣雀跃,总是会视与左右:“看,幼安所做新词,何等豪迈,堪比东坡也!”

04

幼安自二十岁离开家乡山东历县,背金朝南下,自此余生四十多年里再也没回去过家乡。不是他不想回去,他做梦都想着回去家乡看一眼,只不过他所想的,不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偷偷回去看看,他是想像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样,将鞑虏驱逐于千里之外,带领王师收复山河衣锦还乡。然而大宋朝廷并无此大志,他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次又一次的被扎的粉碎。

读遍圣贤书的他,醉酒后却在挑灯看剑,睡梦里全是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是他这辈子最为期待的一件事,却也只能是他这一辈都没有实现过的一个美好的梦罢了。

05

又过了很多年后,已是耄耋老人的世杰独自一人坐在院中品尝由南朝进贡而来的茶饼,下人带来了最后一条关于幼安的消息,一封书信。

第一页,写着幼安离世的消息。第二页,是幼安又作的一首词。

《青玉案.元夕》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世杰提笔研磨。

《青玉案.红莎绿蒻春风饼》

“佳人却恨,等闲分破,飘渺双鸾影。”

辛弃疾,字幼安,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称词中之龙,青年求学时与党怀英合成“辛党”,后在词作方面大放异彩,与苏轼合称“苏辛”。

党怀英,字世杰,金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擅长文章,工画篆籀,称当时第一,金朝文坛领袖。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一颗螺丝钉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辛弃疾

更多文章

  • 苏轼PK辛弃疾,2首《西江月》,背景相似,谁的境界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历史标签:辛弃疾

    要是在宋朝的词坛中,挑选一位能够和苏轼相提并论的词人,小编觉得非辛弃疾莫属。对苏轼来讲,写文是他的毕生所爱,他所创作的诗有将近3000首,词有350多首;于辛弃疾而言,闲居时最大的乐趣是写词,他一生所创作的词有600多首。他们两个也是既能婉约又可以豪放的词人,世人对两个人各有喜爱。这次小编要和大家聊

  • 辛弃疾:想报国?少生孩子多种树!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南宋诗人,一首“醉里挑灯看剑”迷昏了一代轻狂少年,也更是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成为了一代狂妄少年的经典座右铭,而他自己也是至始至终想要收复北方,不仅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更是智勇双全的一员大将军。可不管如何,他到死都没有成功实现这个梦想,同陆游一样只得一声叹息。但是辛将军就算知道

  • 辛弃疾写下戒酒词,不久反悔,又写下一首破戒词,拯救了千年笑点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辛弃疾

    酒是个好东西,能催生风花雪月,能诞下诗词歌赋,能消磨失意情愁。可同时,酒又是消极人生不可或缺的奢侈品,如若不能诗酒趁年华,那么就会被酒精支配,不知何处是他乡。诗词界嗜酒的文人骚客数不胜数,唐有李白,宋有苏轼,但今天的主角是词中之龙辛弃疾。对于稼轩兄来说,酒也是把双刃剑,既有“醉里挑灯看剑”的万丈豪情

  • 辛弃疾的一首心情说说,开篇就是千古名句,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历史人物编辑:小话同学话诗词标签:辛弃疾

    有读者问:你最喜欢辛弃疾的哪首词,可以分享一下吗?小话诗词:我承认,这个问题get到我了。辛弃疾的很多豪放词读来都让人热血沸腾,但我却喜欢他的这一首写在石壁上的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话说回来,这首词其实是辛弃疾的一首牢骚之作。之所以称之为牢骚之作,因为就是一首写愁的词作。说得文艺一些,就是

  • 辛弃疾这首爱情词,隐藏一个“密码”,代表一座他从未去过的城市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辛弃疾

    一代豪杰词人辛弃疾,写了大量的豪放词,比起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增加了不少家国情怀。当然了,他也写下了很多婉约动人的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首《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 辛弃疾的一首西江月,醉愁笑骂,遣兴抒怀,看似悠闲却实有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辛弃疾

    南宋抗金英雄辛弃疾是读者非常喜爱的词人,他年轻时就满腔热血地组织队伍杀敌报国,并身先士卒地冲锋陷阵。后来虽壮志未酬,却用诗词表达了自己的家国情怀,让无数的读者为之动容和感伤。辛弃疾的诗词风格多样,但以豪放为主,沉雄豪迈,而又不乏细腻柔媚。他创作的很多诗词我们都很熟悉,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 辛弃疾,一个失路的时代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辛弃疾

    公元1207年9月10日,一位满怀壮志丶渴望恢复中原的抗金英雄,终因一生壮志难酬忧愤而终,据说临死前还连连高呼"杀贼!杀贼!杀贼!",然后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他,就是南宋有着"词中之龙"美誉的辛弃疾。说起辛弃疾,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印像是,一位与"词仙"苏轼齐名的爱国词人,一位将豪放词推向另一巅峰

  • 为什么辛弃疾的词总是如此悲愤?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辛弃疾

    读辛弃疾的词大家可能就会发现这人就像一个愤青一样,他的词在豪迈中有一种愤怒,有一种愤世嫉俗,有一种想要爆发但是却又无处使力的悲愤,你几乎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辛弃疾在创作这些词的时候,就像一匹躁动不安的野马。他想要狂奔,想要自由,但是无奈被一条缰绳给拴住了,他只好从嘶鸣中、从跺来跺去的脚步中发泄内心的焦

  • 辛弃疾有一首词,一共十句,句句用典,您知道是哪首吗?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辛弃疾

    最近的自媒体平台上,辛弃疾又莫名其妙火了起来,大家在谈及辛弃疾时,第一印象大多是宋词豪放派领军人物,第二印象则是古今“用典”第一高手。对此,六甲番人深以为然,辛弃疾确实是著名的用典高手,他的词作很少不用典的,而且用典浑然天成,毫无堆砌之感,虽说不熟悉其词中典故的读者也能领略到那雄放的气势,但知晓了其

  • 被人戏称为“大宋第一古惑仔”,这样文武双全的辛弃疾你了解吗?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山东大汉。他为人大方、十分豪爽,对待朋友热情仗义,一生胸襟坦荡、光明磊落。有次见陆游的住处太过简陋,稼轩准备出资让他建个稍微大点的院子,最后被陆游婉拒了,陆游还把这事写下来了,其文如下“辛幼安每欲为予筑舍,予辞之,乃止。”另外朱熹的学生得病了没钱看病,他就出钱请医生,直接给小伙子把病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