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辛弃疾的词总是如此悲愤?

为什么辛弃疾的词总是如此悲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迪 访问量:669 更新时间:2024/1/20 22:55:35

辛弃疾的词大家可能就会发现这人就像一个愤青一样,他的词在豪迈中有一种愤怒,有一种愤世嫉俗,有一种想要爆发但是却又无处使力的悲愤,你几乎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辛弃疾在创作这些词的时候,就像一匹躁动不安的野马。

他想要狂奔,想要自由,但是无奈被一条缰绳给拴住了,他只好从嘶鸣中、从跺来跺去的脚步中发泄内心的焦虑、愤怒和感伤。

不过就是这么一位忧愤交加的爱国人士,却也能写出充满宁静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词句,其实这可能反而照应的是他内心那激荡涌动的爱国热情。

“靖康之耻”以后,整个宋朝除了少部分政治人士以外,国家所蒙受的巨大耻辱一直笼罩在宋朝民众和文人团体中,这种复杂的耻辱感既表现为对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遭到敌人凌辱的羞耻。

也表现为对高层政治集团不作为的妥协态度而衍生的愤怒,以及忠臣良将无法在政治上立足的黑暗现实。当这种耻辱无法得到有效的宣泄时,文人们就只好在他们的作品中抒发自己的痛苦和愤怒,以及内心深处的耻辱,由此形成宋朝独特的“伤痕文学”。

譬如岳飞在他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又譬如朱敦儒在《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中就抒发了渴望收复北方的悲痛心情: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李清照就是一位受到“靖康之耻”影响较大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在“靖康之耻”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其个人的细腻敏感的情感中又增添了许多面对国恨家仇的痛苦和失望,在“靖康之耻”以前,她的词作大抵总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女性意识情感。

但是在“靖康之耻”以后,她的词作明显由于自身经历了“靖康之耻”的动荡和混乱,由此逐渐开始抒发由于这场国难所带来的个人痛苦。

譬如这首大家都耳目能详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就是李清照在“靖康之耻”以后的岁月里写下的宋朝“伤痕文学”的代表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而和李清照这种女性文人天性中柔弱的情感意识相比,辛弃疾、岳飞这些肩负着收复河山的武将则表现出更为悲壮和愤怒的情感力量,所以岳飞在他的《满江红》中抒发了自己因为政治原因无法完成收复北方的愤怒心情。

譬如这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就表达辛弃疾感到自己年华老去,而政治理想却始终没有得到实现的失意情感。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如果要推选一位最能够代表宋朝“伤痕文学”的文人,那么我认为非辛弃疾不可,这位文武双全,并且坚定支持收复北方的主战派在现实生活中却遭遇了非常矛盾的痛苦,由于整个宋朝政治上被孱弱的文人阶层把持,主战派因而难以有所作为。

尤其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冤杀后,南宋的政治现实更加黑暗,更加难以改变,这就促成了悲愤的情感在南宋内部形成。

而在北方金人统治下成长起来的辛弃疾目睹了汉人遭到残暴统治和对待的现实后,坚定了要收复北方的决心,他年轻时曾经率领五十多人闯入数万人的敌营中捉拿叛徒,由此声名大震。

尽管得到宋高宗的赏识,原本以为自己能够带领军队杀回北方的辛弃疾却在他此后的仕途中几经沉浮,始终没有完成自己收复失地的心愿,这种残酷的现实给辛弃疾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失落,“靖康之耻”就像一根刺时刻刺痛着像他这类渴望收复北方的人。

满腔的爱国之心和政治理想难以在现实中得到施展,辛弃疾只好把渴望国家统一,收复北方,一雪前耻的愿望付诸于自己的词作之中,因此在他的词作中不可避免的弥漫着高亢的个人情绪以及浓重的情感意识。

譬如他在《兰陵王·恨之极》中写“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排挤的愤恨心情,所以,他的这些情感意识都是极为炽烈的豪放,不过他的这种豪放和李清照把“靖康之耻”带来的痛苦局限在个人身世和遭遇上不同,而是升华到一种民族和国家意识上来。

这种痛苦和失落的情感基础当然是渴望国家统一,雪洗国耻的愿望破灭后的表现,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辛弃疾的词作中为什么总是弥漫着一股悲愤的情感意识。而作为坚定的主战派,这几乎也让辛弃疾难以在宋朝政治中有所发展前景。

这也就不难怪辛弃疾为什么只能无奈的在《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中写“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就像宋高宗问岳飞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飞回答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如今来看,这竟然也是一种理想主义,辛弃疾又何以能够不悲愤呢?

(完)

标签: 辛弃疾

更多文章

  • 辛弃疾有一首词,一共十句,句句用典,您知道是哪首吗?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辛弃疾

    最近的自媒体平台上,辛弃疾又莫名其妙火了起来,大家在谈及辛弃疾时,第一印象大多是宋词豪放派领军人物,第二印象则是古今“用典”第一高手。对此,六甲番人深以为然,辛弃疾确实是著名的用典高手,他的词作很少不用典的,而且用典浑然天成,毫无堆砌之感,虽说不熟悉其词中典故的读者也能领略到那雄放的气势,但知晓了其

  • 被人戏称为“大宋第一古惑仔”,这样文武双全的辛弃疾你了解吗?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山东大汉。他为人大方、十分豪爽,对待朋友热情仗义,一生胸襟坦荡、光明磊落。有次见陆游的住处太过简陋,稼轩准备出资让他建个稍微大点的院子,最后被陆游婉拒了,陆游还把这事写下来了,其文如下“辛幼安每欲为予筑舍,予辞之,乃止。”另外朱熹的学生得病了没钱看病,他就出钱请医生,直接给小伙子把病治好了。

  • 堂堂男儿辛弃疾,写下一首唯美的词,你向往的生活就在这!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的手中。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

  • 原创冠绝千古词,豪侠辛弃疾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辛弃疾

    古代文学,常说唐诗宋词,唐诗讲究韵律,精炼有气势。相比之下,宋词的文学形式更为多样化,施展空间更大,能容纳更多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宋词按照表达风格有两个流派,一为柳永、李清照为首的婉约派,用词华丽婉转,单论艺术性欣赏性那是很高的,说到格局、气魄、意境那自是以苏轼辛弃疾领军的豪放派胜出。读来悲壮大气,

  • 斗罗:白虎斗罗戴沐白,直接被封“战神”,用辛弃疾的词最好形容

    历史人物编辑:ACG残念君标签:辛弃疾

    在斗罗大陆动画中,史莱克七怪的实力都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 唐三马上就要成神新的海神,罗刹神比比东、天使神千仞雪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海神唐三的对手,她们也只能选择联手。至于史莱克六怪,也都全员实现了封号斗罗的转变。唐三已经和大家不是一个级别的了,他要和两个神战斗,至于六怪,则是需要着手于对付武

  • 辛弃疾杀人如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辛弃疾

    在810年的今天,也就是1207年的10月3号,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逝世。初中,高中课本都学习过他的词,风格简单明了就是豪放派。不过我们今天不谈文学,不讨论他的才华,来讲讲他是怎样杀人如麻的。 辛弃疾从小就在战争的笼罩家长大,又受他爷爷耳濡目染的影响,辛弃疾就被训练成了一个战争狂热分子,随时等待着一个

  • 这一生,老子就是要收拾旧山河——辛弃疾(执着之人,成就伟业)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辛弃疾

    这老爷子,叹个气,吐个槽,都是诗。张爱玲当年那句,出名要趁早,害了多少人。看看辛老爷子(当然,张爱玲害不着他老人家),出名得有多早,二十三岁起兵抗金,手刃异端,并且只带了五十个壮士,冲进敌方万人营帐,生擒主谋,一路闯关南下,回归南宋杭州。这意气风发的毛头小伙子,浑身是胆,当时那呼声,怎么说来着,“懦

  • 辛弃疾不被重用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辛弃疾

    我觉得吧,大概性格不是很好,但是更多不被重视是因为很巧当时宋孝宗给岳飞平反,就想着是主战,奈何打了一次,招到金人的反扑宋军惨败,签了丧权辱国的隆兴和议(维持40年),错过了主战的时机,可惜当时皇帝身边的人出的馊主意,明明一开始就收复了陕西,后来竟然放弃了之后的宋孝宗内向政策转向平稳1.太不会说话了在

  • 辛弃疾的这首词,为何把自己姓氏出现了6次?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写过一首《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里面竟然有6个“辛”字,也就是他自己的姓氏。其中写道“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辛弃疾的辛苦之处了。他虽然那时候在湖南做着安抚使之类的官员,还组建了一些

  • 辛弃疾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辛赞在金国占领

    历史人物编辑:玺哥串串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辛赞在金国占领区济南任职,一心期盼南宋收复中原,“家本秦人真将种”,祖上就是尚武有过军功的。辛赞每次下班以后就带子孙去爬山,登高望远指点江山,甚至带辛弃疾以考科举为名去燕京考察地形。辛赞为什么给孙子取名辛弃疾,想必霍去病作为抗击匈奴的少年英雄,是辛赞的偶像。辛弃疾在《永遇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