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被父亲遗弃到建立帝国,辛弃疾无不感怀

从被父亲遗弃到建立帝国,辛弃疾无不感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艳爱历史 访问量:2298 更新时间:2024/1/19 5:10:52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代晋建宋,拥有半壁江山的东晋王朝就此灭亡,代之而起的是国力强盛的宋朝。

刘裕想不到的是他建立的国号竟然这么受欢迎,540年后一个姓赵的武将也建立起一个宋朝,而且后人比较认可的是赵氏王朝。提及宋朝,人们首先会想起“刑不上大夫”的两宋王朝,而不是占据半壁江山的南国宋朝。

巧合的是赵匡胤也是武将出身,借着一出“陈桥驿兵变”的闹剧取代了日薄西山的后周王朝。假如把刘裕和赵匡胤放到一起,不知他们是惺惺相惜,一幅英雄惜英雄的画面,还是两人大打出手,刘裕嘴里不停喊着“叫你学我”之类的话。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刘裕的出身和经历,探讨一个命如草芥的贫民是怎么成为手握半壁天下的一国之君的。

刘裕的家境贫苦到因买不起灯油以至于家里晚上总是黑漆漆的地步,民间有句“狗不嫌家贫”的俗话,对于刘裕家养没养狗,因年代久远无从考证。

刘裕的出生给刘家带来不小的负担,屋漏偏逢连夜雨,刘裕的母亲因产后疾病撒手人寰,在这种情况下,刘裕父亲刘翘狠心地将年幼的刘裕抛弃到稻草堆边,任其自生自灭。

万幸的是这件事传到刘裕的姨母耳朵里,疼爱外甥的她毅然决然地将刘裕抱了回来,刚刚产子的她以母乳喂养刘裕。父亲刘翘因儿子寄养在姨母的家里,便给刘裕起了个“寄奴”的贱名。大难之后必有后福,刘裕经历了起死回生,他的命运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年轻力壮的刘裕带着一番想要惊天动地的志向,前往东晋北府军参军报国,从最开始的小兵做起,慢慢地升为下级军官。

公元399年,36岁的刘裕受举荐进入东晋前将军刘牢之的帐下,跟随大军讨伐起兵叛乱的孙恩。在这次战役中刘裕展现了强悍的战斗力,原本奉命侦察敌情的刘裕却遇到叛乱军的几千部队,而刘裕的随从只有几十人。敌我悬殊的情况下,刘裕手握弯刀奋起抵抗,等到东晋军队前来支援,军心涣散的叛军溃败而逃,叛军首领孙恩逃到海上。

401年,孙恩再次攻克东晋管辖的会稽郡,卫将军谢琰不幸被杀,同奉皇命的刘牢之带着刘裕领兵东征,身先士卒的刘裕再一次表现出惊人的军事能力。

402年,刘裕一路追击孙恩部队到海盐,三次创造以少胜多的战争神话,立下作战勇猛、指挥有方的赫赫战功。一路南下的刘裕步步紧追,最终迫使祸乱三年的孙恩投海自尽,至此震动朝野的晋安之乱彻底平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眼见东晋为讨伐孙恩耗费大量国力,京城兵力空虚,伺机而动的东晋军阀桓玄趁机入京把持朝政,403年取代东晋建立“桓楚政权”。404年,假装臣服的刘裕聚集北府兵再一次起义,许多官兵曾是刘裕的部下,声望颇高的刘裕势如破竹,迫使桓玄逃离建康。第二年,刘裕在收复江陵后,率军迎回禅位的晋安帝,至此刘裕的权势地位一步登天。

一生渴望建立功勋的辛弃疾对刘裕也赞叹不已,写下一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连普通的街景因刘裕的居住,也变得不同寻常起来。

刘裕凭战功起家,起于北府军,兴于北府军,也正由于他在北府军的威望,让他能够击败实力雄厚、盘根交错数十年的桓氏势力。为了清除内部军阀势力、防御北方戎敌,刘裕付出了数十年的戎马生涯。晋灭南燕之战,征讨割据一方的刘毅、西征地势险要的巴蜀,北灭后秦,数不尽的战功足以让刘裕名垂青史,封为军神也不为过。

是个人都有野心,更何况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刘裕,是他解决了东晋的内忧外患,还扩大了东晋的疆域。

有的人渴望封王拜相,比如淮阴侯韩信、变法丞相王安石。有的人渴望建功立业,比如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可刘裕不这么想,他觉得东晋已经形同朽木,大限将至。摆在他眼前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鞠躬尽瘁的东晋名将,恩荫子孙,不过也有可能功高盖主被皇帝猜忌,晚年落得个悲惨下场。另一条路是取代晋安帝,建立自己的王朝,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刘裕选择了后一条,一条野心勃勃的篡位道路,不同于王莽篡汉的外戚夺位,刘裕的地位是自己在尸体堆积如山的战场里换来的,死人堆里拱出来的功勋权贵。无论是声望还是威信,征战沙场多年的刘裕都要比整日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得民心。

虽然刘裕已经有了夺位的野心,但他觉得东晋“气数未尽,理应二帝”,于是他缢杀晋安帝,转而扶持司马德文为晋恭帝。420年,预感时日不多的刘裕废掉晋恭帝,建立南朝宋,他吸取司马氏强藩乱政的教训,极力加强中央集权。422年,戎马一生的刘裕病逝,临终前他曾计划出兵北伐,一统江山的计划。

按照刘裕往年的军功来看,这次北伐未必不能成功,可惜因为身体的原因,刘裕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带着这个遗憾猝然离世。

参考资料:《晋书》等

标签: 辛弃疾

更多文章

  • 文武全才辛弃疾:历史上最牛的落榜生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辛弃疾

    这一天,在金国的都城中都(北京)。此刻,有一个少年显示出一脸的落寞与气愤。他刚刚得知消息,自己参加金国的科举考试落榜了!巨大的失落感,让这个少年做了一件旁人意想不到的事,他参军了。20岁参军不算什么坏事。问题的关键是他参加的是抗金义军。基于这股恨意,他亲自率两千义军参加了反金斗争。又过了一年,他21

  • 辛弃疾遥望北方,回忆那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少年郎

    历史人物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辛弃疾

    公元1207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又一次登上他经常站立的山峰,遥望北方。此时的他即将走到他人生的尽头,驰骋疆场,恢复中原,是他一生未了的夙愿。回光之中,他仿佛回到了二十三岁。那一年,他手持金戈,足跨铁马,气吞万里。公元1162年,距离靖康之祸已经过去了35年。这一年闰二月的一个晚上,在金人占领区的山

  • 康熙曾经参加科举考试,辛弃疾打仗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张成涛历史标签:辛弃疾

    科举考试是古代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平民百姓和有钱有势的子弟都可以参加,摒弃了古代地位决定一切的习惯,因此出身寒门的都十年苦读,只盼着有朝一日可以高中,金榜题名,再也不用过以前过得这么清贫的生活了。康熙皇帝曾想试试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改名换姓前去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摘得了探花的头衔,虽然不是第一名,

  •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历史人物编辑:耿金涛标签: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故楼”,伴随着辛弃疾的名句,这座包含着历史兴衰与无限情怀的被鼓楼跃然纸上。北固楼位于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北固山横枕大江,地势险峻,风景奇秀。在古代,它是沟通南北的桥梁,亦是分裂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正是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秀丽的自感受着属于他们的师弟印记,也在这里谱写下一篇篇回

  • 辛弃疾一首《鹧鸪天》,道尽了离别之苦,也让人看透了世事的艰难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辛弃疾

    自古以来,离别之情总是让人伤感不已,眼看着亲朋好友挥手告别,渐行渐远,总会令我们的心中充满了辛酸。在古代有许多文人,都把这种感情转化成了文字,写就了一首又一首催人泪下的诗词。辛弃疾这一首《鹧鸪天》就是如此,不仅道尽了离别之苦,也让人看透了世事的艰难。这首宋词写的非常有水平,将文字用到了无比精炼的地步

  • 金戈铁马辛弃疾,豪情万丈宋词人!一代“词坛飞将”!

    历史人物编辑:张少方标签: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集英雄色彩和文学天才于一身的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词坛飞将”,同时他也是南

  • 辛弃疾一心想要北伐,南宋皇帝为何不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从保瑞标签:辛弃疾

    宋朝自从靖康之变之后就进入了一个衰弱的阶段,北宋灭亡而南宋迟迟没有建立。当时的康王赵构跑到南方建立的南宋,但是他却没有心思北伐,把最后光复北宋的机会都给错过了,岳飞成为了他和金国议和的牺牲品。而到了50年之后,重新出现的一位和岳飞相似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辛弃疾,却一直没有受到宋朝皇帝的待见,这是为什

  • 最美元宵节宋词,千古流传,辛弃疾唯美古诗词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辛弃疾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记得点赞←《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白话】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

  • 此人得到了辛弃疾最有名的一首词,中了状元,却还告诉皇帝要复仇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辛弃疾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豪放词。要说最出名的一首,恐怕就是下面这首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其中的“醉里挑灯看剑”可以说是辛弃疾留下的最经典形象,何其霸

  • 辛弃疾的词,为何如此动人心魄?只因他与众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辛弃疾

    说起我国古代文化鼎盛的时期,莫过于唐朝和宋朝了,唐朝鼓励写诗,出了许多有名的诗人。为后人所赞扬流传。相比起诗句,我相信更多的人更喜欢词,因为词给人感觉更委婉,回味无穷。说起宋词,很多人就会提到自己比较欣赏的词人,比如李清照,辛弃疾等等。而辛弃疾身份有所不同,他既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豪放派代表词人,更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