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聚义厅排座次,公孙胜看玄机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

聚义厅排座次,公孙胜看玄机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殿力 访问量:962 更新时间:2024/1/9 7:11:30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不仅是一部反抗贪官污吏的小说,也是一部管理学著作。

从宋江的领导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要进行改制,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偏偏有一人,身在局中,却又能置身事外。每次都能在波折到来之前,成功地隐退。

此人并非智多星吴用,而是有着入云龙之称的公孙胜

公孙胜出场

公孙胜出场的时候是一身道士的装扮,道家往往身具秘术行走世间。其次,道家人物在小说世界里极受百姓的喜爱,一旦家中有病魔侵害,他们就会请道士做法。

假道士应运而生,以此为生坑蒙拐骗百姓们的血汗钱。公孙胜不是不屑于做这样的人物,他是一位入世极深的道士,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

梁中书搜刮大量民脂民膏,金银珠宝不计其数,决定送往京都老岳父的家中为其祝寿,来路不正的金钱摇身一变成为了生辰纲,一种合理合法的收入。

消息传到公孙胜的耳朵,他决定动用个人的力量惩罚一下这些贪官污吏们,可是一个人势单力薄,根本无法对抗看押生辰纲的武士镖师。

于是他想到了托塔天王晁盖,晁盖生性重情重义,朋友有难,必定两肋插刀,因而身旁聚集了一帮兄弟,大家过着大口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

偶尔的小打小闹,不触犯大宋王朝的律法倒也无妨。而公孙胜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走向。

公孙胜安排他们抢夺生辰纲,当代著名的史学家吴思先生提出一个新型的历史名词,叫做血酬定律。

即一个人所冒的风险和他的收获往往成正比,好比孟夫子所提到的一句话:窃国者侯,窃钩者贼。然而真正能博得最后胜利的人少之又少。

社会的资源不是一块无限增长的蛋糕,每年所产生的资源就那么多,社会的规定的条条款款又摆在那里,怎么做?一个两手空空,又被限制在规则之外的人,只能不停地沦落。

或者就此冻死街头,像诗圣杜甫所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或者如马革裹尸的武将们所言:置之死地而后生。

公孙胜带领晁盖一伙走向的正是武将们的路,他们提前做好筹谋,成功地得到普通人数辈都赚不来的财富。

本以为事情做得密不透风,却不想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传到官府。幸得及时雨宋江提前告知消息,才救下一干人的性命。

晁盖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物,就此欠松江一个天大的恩情。

而这份恩情间接地为晁盖的人生埋下一个悲剧的因子,命运的玄妙之处经常性体现在为人所忽略的事件上,当事人不知,局外人有时也不知。

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完全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因此,我们喜欢称呼那些,能提前预知事物走向的人为神。

宋江的上位

晁盖还不具备这样的本领,后来他带领兄弟们投向梁山,林冲火并了王伦后,晁天王成为梁山名副其实的领袖。

像极了一个企业的初创阶段,那时候大家一心谋的是发展,论秤分金,彼此之间毫无嫌隙。

后来宋江出现了,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梁山的发展路线。

宋江和晁盖不同,从他的称呼“及时雨”中就看出,此人善于揣摩人心,在旁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必然会出现,这种事情对度的拿捏要求极高,一不小心就会出错。

宋江几乎没有出过大错,他既不会让人难堪,同时也会让人心怀感恩,俗称就是收买人心。

晁天王破格提拔救命恩人为二把手,他的做法仅仅是出于报恩的需要,是性情的使然,难道他人都会心服口服吗?

换一种我们耳熟能详的环境,一所公司直接从外面聘任一位二把手,而辛辛苦苦打拼的元老们直接排到后面,难道不会生出丝毫的怨言吗?

事事都往人性上靠拢,就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差错,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趋利避害。

晁盖的举动无疑是动摇了个人管理的根基,而宋江凭借二把手的位置和出色的驭人之道直接收获一大批人心。

公孙胜身在局,早早地看出了端倪,因此在提前离开梁山,理由是自己志不在此,欲跟随师傅罗真人继续修习道法。

《水浒传》不是一部宣扬权谋诈变的小说,因而没有将笔墨着重放到晁盖和宋江的争斗上,这样的写作方式不适应在民间流传。

百姓们憎恨的对象是贪官污吏,而梁山是他们心目当中的英雄,是英雄,就必须将矛头对准这些人,而不是自己的兄弟。

施耐庵先生为了给宋江一个合理的安排,接下来就必须安排晁天王去死。这不是他要安排,而是规律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

后来史文恭出现,一支冷箭结束了晁天王的性命。晁天王在临死前留下遗言,安排宋江坐梁山上的第一把交椅。

事实果真如此吗?想一想清朝雍正年间九子夺嫡的事件。

公孙胜再次离开

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后,梁山的英雄好汉发展到了108位,他们手下的将士们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初级化的管理方式不适应此刻的梁山。

108好汉被分成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公孙胜因为奇谋迭出,又有功业加身,因而被封天闲星,在梁山排名第四。

按理说他应该开心,但是他的内心非常忧虑,建立之初跟随晁天王的兄弟,没有显赫的排名,没有优越的封赏。

这个时候的梁山不再是当初的铁板一块,而是分裂成众多的小团体,唯有宋江可以像润滑剂般协调各方关系。

这样的团队无疑蕴含着危险的因素,一旦遭遇狂风暴雨的袭击,很快就会分裂,直到最后完全消失。

他不忍亲眼看到这样的场景,留下一句珍重,永远地离开了梁山。

标签: 公孙胜

更多文章

  • 入云龙公孙胜的悲惨结局:诓骗师父罗真人,遭克星生擒活捉

    历史人物编辑:带着老伴去旅游标签:公孙胜

    活捉在《水浒传》中,云龙公孙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自幼习武,又师从罗真人学习魔法,法力十分强大。梁山聚义时,公孙胜排名第四。无论是在招揽梁山之前还是之后,公孙胜都用自己的神通帮助梁山打赢了战争。同时,他也是最早撤出梁山的好汉之一。与王庆之战结束后,公孙胜悄然离去,回到九宫郡二仙山,安享晚年。他是

  • 《水浒传》是一部大戏,吴用、公孙胜乃主演兼总导演!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公孙胜

    大凡一本书,一部戏,都要有一条主线,有一两位穿针引线之人。而纵观《水浒传》,智多星吴用及入云龙公孙胜给我感觉都属化外之人,他二人不求名、不图利,绝顶聪明之人却非要来搅梁山这一趟浑水,也许他们的使命就是要帮助施耐庵演完这一步《水浒》大戏。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此人不异于《水浒传》中的诸葛亮。应

  • 公孙胜法术那么高,为何从不主动使用,非让梁山108将去拼命?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公孙胜

    《水浒传》中的公孙胜,是位非常值得关注的梁山好汉。恐怕许多人都有这种疑问:既然公孙胜能呼风唤雨,法术那么高,为啥不主动使用?非要让梁山108将去拼命?故而有不少人,正是因这个问题没法解答,便认为公孙胜是《水浒传》中的败笔,就因施耐庵自己都不知如何处理公孙胜,所以动不动就让他下山回家。其实,公孙胜从不

  • 如果林冲联手公孙胜,宋江根本没机会当梁山老大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公孙胜

    文/主任在梁山108将中排行前10的好汉中,有两个人对于在梁山当官的野心和欲望最低,他们就是公孙胜和林冲。如果按资历来算,梁山第一代上山创业者王伦带领杜迁、宋万和朱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而随着王伦被林冲火并之后,剩下的几个人虽然还是留在梁山,但是他们的地位却一落千丈,从排行前列的头领直接成为打酱油的角

  • 水浒中,鲁智深能圆寂成佛,公孙胜却为何还要修炼,不能成仙?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公孙胜

    水浒传鲁智深成佛了吗?当然成了佛,且鲁智深的成佛,一直是有人在“引渡”,比如刚落发出家五台山,智真长老就道:“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且随后又两次点化鲁智深,留下了两段判词: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第二次是征讨方腊前,又道: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信而圆,见潮而寂。不但智真长老点化,

  • 神机军师朱武:虐惨吴用、架空公孙胜,结局也相当完美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公孙胜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为四大名著中唯一的一部描写民间普通老百姓的小说,水浒传不仅文学造诣极高,而且有着非常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也因此水浒传在四大名著中一直是人气最高的一个。说到水浒传不得不提的就是这本书里面描写的108个梁山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下,这108将可以说给当时的宋朝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 身为梁山最高统领之一的公孙胜,为何会两度离开梁山?

    历史人物编辑:醉轻弦V标签:公孙胜

    在《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是有排名的。当然,排名越前的人理论上权力最大,自然剧情也多。这其中,权力最大的实际是前四名:总督兵马大元帅、总督兵马副元帅、掌管机密正军师、掌管机密副军师。这四个人分别是:宋江、卢俊义、吴用与公孙胜,属于梁山的“中央决策层”。可是,这其中有一个人是有些特殊的,这就是第四

  • 108将中,哪些人最后回到了原点?除了公孙胜还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公孙胜

    《浅说水浒》第503期(文/焦目)说水浒108将,他们反抗奸臣,与朝廷多次交手,小到一州一县,大到对抗童贯和高俅的十余万大军,基本没有失过手。尽管如此,他们后来还是接受了招安,并参与了攻打辽国,以及平定田虎、王庆和方腊的战役。最后,好汉们死去大半,仅有三四十人活着回来。在活着的这些人中,鲁智深坐化,

  • 聚义厅排座次,公孙胜看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公孙胜

    在108位梁山好汉中,“入云龙”公孙胜绝对是一个神出鬼没的人物。在《水浒》这部历史长篇小说中,他的出现为后续的故事奠定了基础。他借着星宿之说,获得了晁盖等人的信任,跟着他们劫了梁中书送给太师蔡京的生辰纲,然后又跟着晁盖上了梁山。等到宋江上山之后,他又立刻选择了回归庙宇,跟着自己的师傅寻仙悟道去了。虽

  • 公孙胜助力宋江成为大哥,为何抛弃梁山?原有这层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公孙胜

    对于宋江来说,公孙胜可谓是他的一个强有力的帮手。晁盖曾经说谁杀死了史文恭谁才能够接手梁山。按照晁盖的这番言论,武功平平的宋江绝对没有可能接手梁山,而事实上也是人家玉麒麟卢俊义杀死了史文恭,按照晁盖临终之时的遗言卢俊义理应接管整个梁山。所以说宋江如果真的想接管梁山通过正常的手段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