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沫若为何揪着明皇陵不放?记得培养朱元璋的郭子兴吗

郭沫若为何揪着明皇陵不放?记得培养朱元璋的郭子兴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逸凌人物集 访问量:364 更新时间:2023/12/19 17:36:29

我们在中学都学过郭沫若的作品,在近代诗人的文坛上,郭沫若确实排的上名,郭沫若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他在考古方面也有着不俗的成就,特别是在挖掘明皇陵方面郭沫若更是不遗余力的进行着。

致力于明皇陵挖掘的郭沫若

我国历史悠久,历史遗留古迹有很多,留下的古物有很多,但是这些好像都不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人们开始将目光放到了皇陵上。古代君权大于天,每朝每代皇帝死后,其陵墓内都会有大量的陪葬品,这些古代工艺品技术一流,现代工业很难仿造,出于保护文物的心理,人们开始了挖掘皇陵的工作。但是那个时候,知识分子很少,对于历史这一块熟悉的人才就更稀缺了。

郭沫若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在考古学这一块,郭沫若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当时他在研究甲骨文上的成就是无人能及的。建国以后,郭沫若参加了考古工作,主要是对于明皇陵的挖掘,当时他向上级递交了一份文件,主要内容就是申请挖掘明皇陵,虽然说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但是最终这个方案还是通过了。

在经过上级许可之后,郭沫若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随后开始挖掘皇陵,如大家所想,明皇陵里面确实有大量的珍贵文物,但是由于当时的考古技术不成熟,人们对于文物的保护也缺乏认知,所以这些文物有的一出土就没有被保护好,氧化了,像丝织品之类的直接一碰就碎。

上级得知这个现象之后,立马下令停止考古队的挖掘工作,大家都知道文物受到了损坏,工作必须停止,而且以后明皇陵应该如何挖掘得经过商讨才知道。但是那时候的郭沫若非常偏执,前面的明皇陵被他挖掘的文物损失了一大半,他不仅没有吸收教训,反而向上级申请想要挖明成祖的陵墓。当然,这个方案最终被驳回了,国家还是优先考虑了文物的保护问题,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郭沫若的做法。

郭沫若为何致力于明皇陵挖掘?

首先,郭沫若一直想要一本书《永乐大典》,而这本书就埋在明成祖的陵墓里面,只有挖掘明成祖的陵墓,这本书才有重见天日的可能。其次,郭沫若可能是朱元璋老丈人郭子兴的后代,虽然说这个猜测很荒谬,但是也不无道理。

郭子兴一直将朱元璋视为己出,极力培养他,但是最后朱元璋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利,不得不将郭子仪的两个儿子全都杀害了,这样一来,郭家只剩下一个私生子,传宗接代的任务就落到了他身上。

一直以来,郭家都是一脉单传,到了郭沫若这一代,也只有他一个,所以当时大家都猜测郭沫若执着于挖掘明成祖的陵墓就是想一探究竟,想知道自己的祖先到底是不是郭子兴。

最后,虽然说当年挖掘明皇陵损失了不少文物,不过这三千多件文物的出土,对于当时研究明朝的历史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标签: 郭子兴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称帝后,追封郭子兴,其实对郭家并没有实际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郭子兴

    朱元璋称帝后,追封郭子兴,其实对郭家并没有实际意义大明江山,始于郭子兴。《明史》记载,元之末季,群雄蜂起。子兴据有濠州,地偏势弱。然有明基业,实肇于滁阳一旅。元末,濠州红巾军领袖郭子兴慧眼识英雄,不但授予朱元璋兵权,还许配以义女马秀英。郭子兴膝下有三子二女,其中长子早夭,次子郭天叙、三子郭天爵,女儿

  • 朱元璋继承郭子兴的势力之后,如何对待他的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扶夷江月标签:郭子兴

    明太祖朱元璋能够剪除江南割据势力,推翻暴元残酷统治,开创一代帝业,除了与其自身的雄才大略有关之外,还不得不说郭子兴对于他的帮助。郭子兴是安徽定远人,是元朝末年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是明太祖朱元璋得以崛起的关键人物。当郭子兴起兵攻占濠州之际,还在四处游荡的朱元璋经过同乡汤和的举荐,投奔到了郭子兴的帐下

  • 马皇后和郭惠妃皆是郭子兴之女,嫁给朱元璋后为何结局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郭子兴

    明朝的马皇后和朱元璋鹣鲽情深,是封建社会帝王夫妻的典范,这也让很多人误以为是朱元璋对爱情忠贞,后宫只有马皇后一人。其实,朱元璋除了马皇后外,还有郭惠妃、胡顺妃、达定妃等人。但值得一提的是,马皇后和郭惠妃都属于郭子兴之女,可这一对姐妹在嫁给朱元璋后,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深思。马皇后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 朱元璋靠郭子兴起家,他成功之后,是怎么对待郭子兴后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郭子兴

    中国历史上“得国最正者,莫过汉与明”,这句话只得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草根皇帝刘邦和朱元璋,因为他们完完全全是真正的打天下,而不是如同李渊、赵匡胤等人靠着欺负别人孤儿寡母起家的。而且相比起刘邦,朱元璋的身世可谓更加凄惨:刘邦在之前还给秦朝当过泗水亭长,要不是刘邦整天在乡里不着调,其实以刘邦的本事至少可

  • 郭子兴死去,元末的形势发生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小手会生活标签:郭子兴

    至正十五年三月,旧恨未报,又加新仇,郭子兴实在是想不开,在郁闷中死去。他的死去,让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客观来说,从郭子兴濠州起义,虽然也和元军打过一些仗,但是根据元朝那看起来一根筋的围剿策略,濠州起义军这段时间,承受的元军的压力,相对来说,还不算太大,像张士诚的高邮之战那样的苦战,这种强度的还真没遇

  • 朱元璋离开郭子兴,后来怎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郭子兴

    PS:这是明史连载,喜欢的朋友点点关注,每天尽量更新。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刚开始是蜜月期,实际情况也是比较复杂。郭子兴和孙德崖等五个人都是元帅,权力都差不多,刚开始起义的时候,这个弊端还显示不出来,后来有了一定的权力和地位之后,都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那个,所以郭子兴和孙德崖之间常常有矛盾。孙德崖等四个

  • 为何朱元璋救老丈人郭子兴没事,而郭子兴救完朱元璋却气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郭子兴

    元朝时期,有一位姓郭的人,他是一名占卜人士,在那个年代,他四处给人家占卜。由于他看得准,说的很多东西后来都实现了,因此慢慢的也小有名声,所以也就有了很多的钱。因为当时很多人都花钱找他算一下,还能活多久?后来这位姓郭的到了一个县城的富人家门口就不走了,他不是来给人家算卦的,他是来娶媳妇儿的。这位富人家

  • 朱元璋曾受郭子兴厚恩,他当上皇帝后,如何对待郭子兴的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郭子兴

    朱元璋能够从一个乞丐和尚一路打拼成为一代帝王,绝对离不开郭子兴的赏识和提携,朱元璋之所以能够积累实力,老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时候,濠州城中有好几股势力,他之所以选择郭部实则是因为汤和当时也在郭部,促使他决定离开皇觉寺去投军的也是汤和给他写的一封信,并且汤和已经成了郭部的一个不

  • 颇受郭子兴器重的朱元璋,最后选择离开时,为何只带走了24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郭子兴

    元朝,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统治中国98年。这个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短。如夏商周那般长治久安的在中国历史中并不多见,但如秦隋那般短命的也实属少见。都说创业难,实际上守业更难,少数民族想要统一全国,所要面对的困难比其他的朝代更多,也更复杂。文化间的差异成了所有问题的源头。蒙古是典型的游牧文化,而中原地区

  •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郭子兴后人待遇如何?报恩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东观校书郎标签:郭子兴

    一个人能否成事,除了自身能力之外,很大程度上需要贵人相助,而对于朱元璋来说,郭子兴便是那个贵人,那么事后郭子兴得到了朱元璋的报恩了吗?(一)朱元璋和郭子兴郭子兴是定远的富户,家中财产丰厚,在当地也颇有地位。而郭子兴这个人平时也喜爱结交能人异士,声望颇高。时值元末,朝廷统治愈发昏暗,百姓民不聊生,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