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比窦娥还冤,明明只是从犯,却成主犯,写到史书上被骂上千年

他比窦娥还冤,明明只是从犯,却成主犯,写到史书上被骂上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付寒寒 访问量:1230 更新时间:2024/2/1 16:21:01

今天和大家一起聊的是发生在郑国的事情,而事情的开始这得要追溯到当初的春秋时期。

郑国有两位大夫,他们分别是公子与公子归生,两人一同上朝。而等两人到了宫里的时候,公子宋他的第二根手指头自己就动了一下。

我们知道,在那个时候,人们对于不同的指头有着不同的叫法,分别为巨指、食指、将指,还有无名指与小指。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巨指嘛,就是现在的大拇指,而将指就是中指,因为人的中指一般都是最长的,起到“将领”的作用。

人们之所以称自己的第二根手指头为将指,就是由于大家时用它来品尝汤品的咸淡程度。

这时候公子宋有些激动,他赶紧把自己的手伸到公子归生面前。

他告诉公子归,自己以前食指动的时候,就意味自己能够品尝到非常美味的东西。

公子归生最初当然是不相信的,这有些荒谬了,而公子宋却异常肯定,并且让他等着看,自己说的觉得是对的。

不久,两个人都有些激动,原来,他们发现宫里的厨子正在斩切一只大鳖。

而这只鳖,其实是楚庄送过来的,他是楚国的君主,送这只鳖来祝贺郑灵公,郑灵公是他们的大王。

不过楚庄王选这么一只王八做成贺礼,确实也很让人感叹脑回路清奇。

一般来说,这种别国祝贺的礼品,那可是代表着两国邦交的见证,贸然斩切吃肉也是有些少见的。

但是既然郑灵公都斩切了,那一定是要做了分给大家一起吃的。两位大夫相视一笑,有肉吃谁不乐呵呀。不过也巧得很,他们笑的时候被另一个看见了,恰恰就是郑灵公,大王就很奇怪,问他们为什么笑。

公子归生将刚刚两人进宫后发生的时候大王复述了一边。大王倒也没说什么,不过看向公子宋的眼神还是有些微妙的,很快离开。

中午吃饭的时间很快就到了,上菜果然多了一道,正是鳖肉。

诸位大臣都非常激动,这可不是常见的菜肴。然而这时候,郑灵公说话了,大家都能吃,你公子宋不能吃。

郑灵公还是有些恶劣的,他偏要让这个食指动动就能品尝美食的人今天吃不到。

郑灵公的想法也还是很简单的,这鳖本来就是他的东西,他决定分给大家是一件事情,但是你不能在他分给别人之前就打它的主意,这可是藐视他尊严的问题。

大家都开始吃了,公子宋有些馋,不停地在咽口水。众人吃得正起劲,只见公子宋突然走到鼎锅旁。这与我们现在的火锅很相似,但是大很多。

大家只见公子宋伸出那一根手指,放到鼎锅之中,又伸到自己的嘴里吮了一口。众人瞠目结舌和,谁也没有想到公子宋居然如此大胆,而郑灵公更是对他怒目而视。

唯独公子宋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没事人一般回去了。后人常说的“染指”,其实也从这之中来。

当然,东西还是不能够乱吃的。有人偷偷报信对公子宋报信,说这大王对于这次的事情非常生气,甚至还打算找机会把他杀了、

如此看来这大王还是没有什么心胸的,臣子不过尝了一口汤,就要被他杀了,想必他还是由于尊严受到侵犯的原因吧。

而公子宋自然也不能够坐以待毙,他要做些准备。他很快找到了公子归生,毕竟这位才是一切事情的见证人。此外,公子归生在当朝的势力不小,更是把握执政的人物。

知道公子宋要杀君主,他最初并不想干。然而由于他的不配合,他发现公子宋逐渐在大王面前编排自己,净说些污蔑他的话。

于是没有办法,公子归生只能够和他一起谋划。很快两个人就搞定了郑灵公。在史记中也能够找到这一事件,正是“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很多人对于这样的记述感到疑惑,毕竟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情虽然公子归生参与了,但是他是被逼的也是无奈的,为主要参与人员公子宋却没有什么记载呢?

其实这与当时的“春秋笔法”还有着一定的联系,我们知道公子归生他可是当朝的执政者,这样大的身份他只想着自己谋生,却不举报一个逆谋的人,这本就是错的,所以才会被放到被批判的第一线。

标签: 窦娥

更多文章

  • 窦娥临死前立下三个毒誓,后来一一应验,第三个毒誓最狠毒!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窦娥

    窦娥冤是由元代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这出戏演绎出了当时底层人民任人宰割,没有尊严,更没有可以鸣冤叫屈的地方。关汉卿把这种现象用窦娥冤的戏剧中表达了出来,更加表达了当时贪官可以草菅人命的事实。历史上并没有窦娥一人,但是可以找到关汉卿创作窦娥的原型。窦娥的原型来源于《烈女传》中的《东海孝妇》,这件事同样记

  • 窦娥临死前发了3个毒誓,后来全部应验,第三个毒誓让人费解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窦娥

    窦娥临死前发了3个毒誓,后来全部应验,第三个毒誓让人费解文/观心通史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因为官场腐败造成的冤假错案,大都是贫民百姓蒙冤受害,权贵富绅从中作梗获利。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清白之人蒙冤而死,其中,最著名的冤案当属窦娥案了。窦娥蒙冤而死,临死前发下3个毒誓,后来居然一一应验,其中第三个毒誓令人

  • 窦娥在行刑发下3个毒誓,全部应验,唯独大旱三年令人不解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窦娥

    提起窦娥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吧,到现在还有关于她的一句形容自己受到了愿望的话就是“我比窦娥还冤”,虽然是关汉卿戏剧中的一个角色,但是她的故事和她的性格却常常让人觉得是真正发生过的一样。窦娥起初只是一个信守孝顺、相夫教子的传统封建社会妇女,将她打入了地狱。窦娥在行刑发下3个毒誓,全部应验,唯独大旱三年令人

  • 这国军上将真比窦娥还冤,只因老婆长得太漂亮,遭到人家蓄意暗杀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窦娥

    常言道,色字头上一把刀,意思是大家要注意,千万不能好色,否则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这事情历史上都有教训,可谓是举不胜数,因为好色很可能会惹祸上身,原因是自己不检点,导致的祸从色来,应该说是咎由自取。然而,也有这样一种人,是非常正派的一个人,却因为自己娶了一个老婆太漂亮,被人惦记上了,也引来杀身之祸。古

  • 窦娥临刑前发三大毒誓,现在全部应验,唯独最后一个千古不解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窦娥

    窦娥临刑前发三大毒誓,现在全部应验,唯独最后一个千古不解在中国历史上不乏一些人物传记,而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更是对中国文学有着巨大的贡献。虽然小编的阅读知识量有限,但是在中国的四大悲剧之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窦娥。现在我们也总是会时不时的说出已经“我比窦娥还冤”的话来显示我们所受到的委屈。今天就让我们

  • 诅咒三年大旱六月飞雪,祸害百姓的窦娥,为什么会“感天动地”

    历史人物编辑:史飞卿标签:窦娥

    前言“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这句话出自我国著名的悲剧《窦娥冤》,它的作者是元代著名的戏曲家关汉卿,关汉卿出生于1234年,当年元朝刚刚统一,关汉卿的家族被编为医户,之后很可能成为一名医生。但是元朝的统治非常严苛,就算成为了一名医生,生活也并不会过得很好。无奈之下,他就找了个兼职,就是编写一些杂剧

  • 千古奇冤:窦娥被冤,死后3桩毒誓全部应验,一切都是因果报应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窦娥

    日头早早地搁在街头牌坊高挑的檐角上,亮得刺眼。大把大把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撒在三尺高台上,明晃晃的台央,跪了一位女子。她着囚服,双手缚于后背,一个“斩”字头悬,她叫窦娥,从近两千年的斑斓光影里走来。作为当时生活在封建底层的妇女,在“一仗下,一道血,一层皮”里含冤而逝。她临死之前曾发下3条毒誓,在她死后

  • 妲己到底是个啥样的人?河南人、美人、狐狸精、红颜祸水还是窦娥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窦娥

    受《封神演义》的影响,一提到苏妲己,人们总是想起她是妲己是千年狐精附体,怂恿纣王干了不少祸国殃民的事。比如说,兴造酒池肉林,实施炮烙之刑,敲断人的双腿研究不怕寒冻的原因,将比干剖腹挖心印证“圣人之心有七窍”,等等。这些传说,随着电视剧的热播,更是变得家喻户晓,其实历史上,妲己真不是这样一个人。首先,

  • 窦娥原型:冤死后流出白血,天降大雪大旱三年,坟墓如今成为景点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窦娥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全剧四折,写弱小窦娥,在诬赖陷害和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在临死前窦娥发出誓愿:她的鲜血要溅在刑场的白绫上,六月天飘起漫天大雪,当地亢旱三年。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

  • 陶慧敏:比窦娥还冤,嫁初恋老公恩爱几十年生一漂亮女,幸福美满

    历史人物编辑:华落娱乐标签:窦娥

    上世纪八十年代爆红的陶慧敏,被称为“江南第一美女”,一点不冤。她饰演的“林黛玉”最像林黛玉,她饰演的“崔莺莺”是大家闺秀的天花板。如今已55岁的她仍然活跃在荧幕之上,虽不再出演主角,但各类角色她都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尤其在家庭剧中饰演“真善美”的传统母亲形象更是深得观众的喜爱,被称为“母亲专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