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窦娥3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为何要连累百姓?

窦娥3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为何要连累百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戴从鑫 访问量:2716 更新时间:2024/1/22 18:28:57

现实中我们时用“比窦娥还冤”,来形容自己受到的委屈,却很少有人深究窦娥到底遭受了种冤屈?窦娥被贪官污吏陷害含冤而死,当时发了三桩毒誓,其中有一桩是大旱三年。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农耕是百姓赖以生存的根本,窦娥的毒誓使得庄稼颗粒无收,哀鸿遍野,但是被牵连的百姓,是真的无辜吗?

身世悲苦的童养媳

窦娥并不是不知人间疾苦的大家闺秀,相反,是被命运狠狠捉弄的底层百姓。她三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父亲是个书生,两人过着清贫简单的生活。

在她七岁那年,父亲想要进京求取功名,把她卖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才凑够了进京的盘缠。不成想,窦娥两年等不到父亲归来,却等来了丈夫的病逝。她成了寡妇,和蔡婆婆相依为命。

蔡婆婆尚有些本钱,两人就以收高利贷为生。有一日蔡婆婆按时去收债,却差点被赖账的人家勒死,还好张驴儿父子出手相救,才捡回来一条命。不成想,这才是悲剧的开始。

被迫招供

本以为张驴儿父子俩是善类,却不想是披着羊皮的狼。两人很快本性暴露,看上了婆媳的姿色,想要强娶蔡婆婆和窦娥。蔡婆婆无奈,答应嫁给张驴儿的父亲,但窦娥却誓死不从。

张驴儿便想要毒死蔡婆婆,嫁祸给窦娥,一来窦娥失去了靠山,二来有了窦娥的把柄,不怕她不从。

他在窦娥给蔡婆婆的汤里下了药,却正好遇上蔡婆婆没有胃口,阴差阳错毒死了他的父亲。

张驴儿以此做要挟,窦娥相信官府会给她公道,便不怕跟他对簿公堂。张驴儿暗地里收买了贪官污吏,对窦娥严刑逼供。

窦娥虽然是一介女流,却不畏身体上的折磨。他们看窦娥不吃这套,便把魔抓伸了蔡婆婆。窦娥本就孝顺,深知蔡婆婆经受不起刑罚,选择了认罪。

三桩誓愿

杀人便要偿命,窦娥跪在了刑场,彼时正是六月,天气燥热难耐,那把行刑的刀下,也不知葬送了多少冤魂。

为了保全婆婆,这是唯一的选择,她也不后悔。窦娥深知无人会理会她的冤屈,便只好用誓言来证明自己的青白。

她望着白练,说自己的血会全部溅在白练之上,面对苍天,她等待着六月飞雪,最后面对依然耻笑她的贪官污吏,她祈愿大旱三年。

人们自然没有当一回事,只等着她被就地正法。她的头被刽子手砍下,诡异的一幕却发生了,没有一滴血溅在了地上,两丈的白练之上是刺眼的红。

很快,在炎热的六月天里,飘起了白雪,洁白美丽,是上天的眼泪,感天动地。在一片凄美的大雪里,惊愕不已的楚州老百姓和官员,不久就会意识到,这将是三年里最后一次降水。

小人物与大环境

这当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元杂剧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之作《感天动地窦娥冤》,浪漫色彩之中却包裹着现实主义的内核。

如果说朝是人的天堂,那元朝便是汉文明的地狱。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窦娥的困苦,没有六月飞雪,只有沉默之中的灭亡。

在这一个封建迷信的敬畏鬼神的故事里,血溅白练是极致的诡异与悲壮,六月飞雪是极致的凄美与浪漫,谁人不晓窦娥的冤屈?却依旧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

是百姓面对强权的怯懦,是事不关己的漠然,是麻木不仁,是愚昧,三年的干旱是对贪官污吏的惩罚,也是对所有袖手旁观之人的惩罚。

故事的最后,楚州城即便承受了三年的干旱,窦娥的罪状也依旧记录在官府文卷里。如果不是窦娥的爹衣锦还乡,如果不是窦娥夜里托梦和父亲告知一切,窦娥的案子就永远无法平反。

这不仅仅是窦娥一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标签: 窦娥

更多文章

  • 他比窦娥还冤,明明只是从犯,却成主犯,写到史书上被骂上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窦娥

    今天和大家一起聊的是发生在郑国的事情,而事情的开始这得要追溯到当初的春秋时期。郑国有两位大夫,他们分别是公子宋与公子归生,两人一同上朝。而等两人到了宫里的时候,公子宋他的第二根手指头自己就动了一下。我们知道,在那个时候,人们对于不同的指头有着不同的叫法,分别为巨指、食指、将指,还有无名指与小指。这也

  • 窦娥临死前立下三个毒誓,后来一一应验,第三个毒誓最狠毒!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窦娥

    窦娥冤是由元代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这出戏演绎出了当时底层人民任人宰割,没有尊严,更没有可以鸣冤叫屈的地方。关汉卿把这种现象用窦娥冤的戏剧中表达了出来,更加表达了当时贪官可以草菅人命的事实。历史上并没有窦娥一人,但是可以找到关汉卿创作窦娥的原型。窦娥的原型来源于《烈女传》中的《东海孝妇》,这件事同样记

  • 窦娥临死前发了3个毒誓,后来全部应验,第三个毒誓让人费解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窦娥

    窦娥临死前发了3个毒誓,后来全部应验,第三个毒誓让人费解文/观心通史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因为官场腐败造成的冤假错案,大都是贫民百姓蒙冤受害,权贵富绅从中作梗获利。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清白之人蒙冤而死,其中,最著名的冤案当属窦娥案了。窦娥蒙冤而死,临死前发下3个毒誓,后来居然一一应验,其中第三个毒誓令人

  • 窦娥在行刑发下3个毒誓,全部应验,唯独大旱三年令人不解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窦娥

    提起窦娥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吧,到现在还有关于她的一句形容自己受到了愿望的话就是“我比窦娥还冤”,虽然是关汉卿戏剧中的一个角色,但是她的故事和她的性格却常常让人觉得是真正发生过的一样。窦娥起初只是一个信守孝顺、相夫教子的传统封建社会妇女,将她打入了地狱。窦娥在行刑发下3个毒誓,全部应验,唯独大旱三年令人

  • 这国军上将真比窦娥还冤,只因老婆长得太漂亮,遭到人家蓄意暗杀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窦娥

    常言道,色字头上一把刀,意思是大家要注意,千万不能好色,否则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这事情历史上都有教训,可谓是举不胜数,因为好色很可能会惹祸上身,原因是自己不检点,导致的祸从色来,应该说是咎由自取。然而,也有这样一种人,是非常正派的一个人,却因为自己娶了一个老婆太漂亮,被人惦记上了,也引来杀身之祸。古

  • 窦娥临刑前发三大毒誓,现在全部应验,唯独最后一个千古不解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窦娥

    窦娥临刑前发三大毒誓,现在全部应验,唯独最后一个千古不解在中国历史上不乏一些人物传记,而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更是对中国文学有着巨大的贡献。虽然小编的阅读知识量有限,但是在中国的四大悲剧之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窦娥。现在我们也总是会时不时的说出已经“我比窦娥还冤”的话来显示我们所受到的委屈。今天就让我们

  • 诅咒三年大旱六月飞雪,祸害百姓的窦娥,为什么会“感天动地”

    历史人物编辑:史飞卿标签:窦娥

    前言“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这句话出自我国著名的悲剧《窦娥冤》,它的作者是元代著名的戏曲家关汉卿,关汉卿出生于1234年,当年元朝刚刚统一,关汉卿的家族被编为医户,之后很可能成为一名医生。但是元朝的统治非常严苛,就算成为了一名医生,生活也并不会过得很好。无奈之下,他就找了个兼职,就是编写一些杂剧

  • 千古奇冤:窦娥被冤,死后3桩毒誓全部应验,一切都是因果报应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窦娥

    日头早早地搁在街头牌坊高挑的檐角上,亮得刺眼。大把大把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撒在三尺高台上,明晃晃的台央,跪了一位女子。她着囚服,双手缚于后背,一个“斩”字头悬,她叫窦娥,从近两千年的斑斓光影里走来。作为当时生活在封建底层的妇女,在“一仗下,一道血,一层皮”里含冤而逝。她临死之前曾发下3条毒誓,在她死后

  • 妲己到底是个啥样的人?河南人、美人、狐狸精、红颜祸水还是窦娥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窦娥

    受《封神演义》的影响,一提到苏妲己,人们总是想起她是妲己是千年狐精附体,怂恿纣王干了不少祸国殃民的事。比如说,兴造酒池肉林,实施炮烙之刑,敲断人的双腿研究不怕寒冻的原因,将比干剖腹挖心印证“圣人之心有七窍”,等等。这些传说,随着电视剧的热播,更是变得家喻户晓,其实历史上,妲己真不是这样一个人。首先,

  • 窦娥原型:冤死后流出白血,天降大雪大旱三年,坟墓如今成为景点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窦娥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全剧四折,写弱小窦娥,在诬赖陷害和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在临死前窦娥发出誓愿:她的鲜血要溅在刑场的白绫上,六月天飘起漫天大雪,当地亢旱三年。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