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人们只记得朱元璋,他却被人们忘了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人们只记得朱元璋,他却被人们忘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朗文史阁 访问量:3870 更新时间:2024/1/14 5:28:47

我国古代经历了许多战乱时期,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每逢动荡年代总会诞生出一批英雄,他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战绩青史留名,为无数后人瞻仰。不过任何人成功的背后都蕴含着许多故事,正如诗中所写:“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元朝末年是一个乱世,由于蒙古人在国内的混乱统治,各地百姓生活十分艰难,再加上元朝本身也逐渐衰弱,许多地方都掀起农民起义运动。朱元璋由乞丐迅速崛起为一方军阀,随后横扫群雄,建立大明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不过元末还有一人,他起兵十年便拥兵百万,许多人只记得朱元璋,却忘记了他的伟大之处,那么他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此人名叫徐寿辉,最早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一次农民起义中,徐寿辉彭莹玉等人的拥立之下成为起义军领袖,同时打着红巾军的旗号,希望能创立一番大业。和其他的农民起义运动类似,徐寿辉起兵的时候并不顺利,他的手下人才匮乏,几乎都是乌合之众,他本人也缺乏谋略,因此发展速度较慢。

不过得益于元朝末期混乱的局势,朝廷没有重视徐寿辉,一直在讨伐其他起义军,这才给了他发展的机会。就这样徐寿辉在当地攻城略地,先是打下罗田县作为根基,随后又正面击败了元朝的镇压部队。此时的元朝部队人心涣散,战斗力更是远不如当年,徐寿辉也凭借这些战斗名声大噪,吸引更多人前来投奔。而后徐寿辉的地盘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开始膨胀,最后在众人的拥护下选择称帝,成就霸业。

称帝之后徐寿辉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起兵之初就是为了推翻大元,这一点从他所立的国号上就可以看出,天完和大元相比就多了两横,意思是要从上方将大元盖住。称帝后徐寿辉也明白人才的重要性,虽说他发展势头不错,但和大元相比还是稍逊一筹,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持,于是他四处广纳贤才,陈友谅就在此时加入了他的阵营。

徐寿辉对于军队也有严格的管理,其他义军往往军纪涣散,每打下一个地方都会纵容士兵烧杀抢掠,以此来稳固军心,但徐寿辉完全杜绝这种行为发生,他甚至还帮忙安置当地的百姓。正是由于这些行为,徐寿辉在百姓口中是一位真正的明君,许多地方的人甚至直接开城迎接他的到来,天下英雄更是纷纷前来投靠,最巅峰时完全掌控了两湖、江南地区,手下兵力超过百万之多,是长江地区最强的一股势力。

然而徐寿辉的风光引起了元朝的注意,他们终于意识到这才是最强的敌人,于是从各地调集重兵进攻徐寿辉。这是一场极为惨烈的战争,徐寿辉阵营死伤无数,就连最重要的亲信彭莹玉都死在战乱中,幸好徐寿辉在军中威望颇高,手下许多人都愿意为其战死,这才帮他逃过一劫。此次战役过后许多人都认为徐寿辉大势已成,发展下去必然会开辟出大一统的王朝。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人们所料,徐寿辉作为一个将领十分优秀,但作为皇帝他却有着致命的缺点。首先他太过重视兄弟义气,这一点放在普通人身上是绝对的优点,但是对于皇帝来说却十分致命,重视义气会让皇权被身边的人分走,甚至导致自己被架空。这一点从他的丞相倪文俊身上即可看出,到了迁都的时候他已经掌控朝政,徐寿辉完全只是一个空架子。

更为悲惨的是陈友谅又迅速崛起,他和倪文俊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权力争夺,两者你来我往,最后陈友谅击败倪文俊,成为天完政权的头号人物。虽说此时徐寿辉仍然在世,但他已经成为类似于汉献帝的人物,手中不仅没有任何的权力,还随时有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事实也是如此,而后陈友谅彻底消化了政权,徐寿辉便再也没有利用价值,他随便找了个理由便将其残忍杀害,徐寿辉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实际上徐寿辉可以说是元末时期朱元璋最强大的一个对手,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交锋,徐寿辉政权反而是内部瓦解,让许多人感到惋惜。不过无论怎样徐寿辉都是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值得铭记。

参考资料: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标签: 徐寿辉

更多文章

  • 胡虏无百年国运?刘福通、徐寿辉双雄并起,明教起义KO黄金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徐寿辉

    公元1351年4月,元丞相脱脱征发民夫15万,调集安丰戍十八翼军2万,以水利学家贾鲁为工部尚书,全面治理黄河水患。贾鲁到任后,亲临黄河之畔,190余日不离治水前线。风雨无阻、夙兴夜寐,前后耗资184万5千6百30锭纹银,终于完成了黄河复归故道的壮举。但就在黄河治水大功告成的时候,韩山童、刘福通散布民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最终却被自己的手下敲碎了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孙北京标签:徐寿辉

    他本不过一个小商贩,如何能在这大争之世夺得一席之地,又如何使得百万大军在他手中如臂使指,就连朱元璋都曾经是他的手下之将。他叫徐寿辉,一个元朝末年的草莽皇帝。徐寿辉原先是卖布的小商贩,虽然生的平凡,但是身材魁梧,相貌非凡,更是一副侠义心肠,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在当时的群众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就这样,徐

  • 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最终却被自己的部下敲碎了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徐寿辉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高度总结了封建社会的政权更迭,新的政权在建立之初,也许有着勃勃生机。但是,毕竟是换汤不换药,还是那老旧的一套封建体制,以不公的等级制度积蓄矛盾,等到矛盾爆发那一天,也就是政权灭亡的那一天。老百姓是封建社会中最受压迫的,也就经常掀起农民起义来反抗。元朝末年,在统治

  • 徐寿辉为何用“天完”当国号?一老者如此奉劝,他却置之不理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徐寿辉

    朱元璋也叫朱重八,“元璋”这个名字是他后来改的,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元”指的当然是元朝,而“璋”则是一种外形似刀的玉器,古代生了男娃叫弄璋之喜,朱元璋给自己改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要成为推翻元朝的那个人。朱元璋早年间曾是“小明王”韩林儿的部下,是红巾军的一个首领。红巾军是明教,白莲教等宗教组织结合后形

  • 天完皇帝徐寿辉:沦为傀儡,最终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弋尘读书标签:徐寿辉

    徐寿辉是元末蕲州人,比朱元璋大八岁,他是一名商人,以贩卖土布为生。元至正十一年八月,被彭莹玉、邹普胜等人拥戴为首领,不久,建立天完政权,称皇帝即位,邹普胜为太师。关于徐寿辉被推举为首领的原因,《明太祖实录》这样记载,“以寿辉相貌异,众乃推以为主,举红巾为号”。身材魁梧、相貌不凡,靠颜值成为皇帝,表面

  • 朱元璋修元史的时候也会夹带私货?浅论徐寿辉政权国名是否为天完

    历史人物编辑:杰杰哥标签:徐寿辉

    前言:在某本明朝历史的科普读物中,开篇第一章就讲到了一个看上去非常奇怪的国名:“天完”。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湖广罗田人徐寿辉率先称帝,改年号为治平,然而国号却是不伦不类的“天完”。该书作者不无嘲笑地指出:“我每次看到这个国号总觉得是过几天就完蛋的意思”。是啊,天完天完,到底是今天完蛋,还是明天完蛋呢

  • 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原来是这样的死的,真实原因跌破眼镜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郭子兴

    书接前文:然而,郭子兴的这种美妙感觉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就被一个爆炸式的新闻给搅没了。这个新闻便是朱元璋被孙德崖的弟弟生擒起来了。朱元璋既是他的女婿,更是他的左膀右臂,不能失去这根顶梁柱啊!于是,他急忙派徐达等人去和孙德崖的弟弟谈交换人质的问题。其实这很容易理解,你们生擒朱元璋,我手中有你们的孙德崖

  • 郭子兴在濠州受到排挤,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为何还要分他兵马?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郭子兴

    郭子兴在濠州受到排挤,来到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不仅接待了郭子兴,还把自己三万人马的指挥权也交给了郭子兴,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1:报恩:朱元璋在投奔郭子兴的起义军之前,是个一无所有的人,父母饿死了,连个埋葬的地方都没有,朱元璋靠讨饭为生,后来为了有口饭吃,当了和尚,从事的工作和唐僧师徒差不多,但他比

  • 朱元璋深得郭子兴信赖,还娶了其养女,为何最后要离开他?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郭子兴

    朱元璋一生做过很多让人匪夷所思之事,最让人难以理解的,便是在郭子兴得势之时主动离开。在郭子兴的阵营里,朱元璋并不是挥之即去的无名小辈,相反,他不仅地位高,还拥有实权,郭子兴对他也很信任,颇有将他当继承人培养的态势。而且郭子兴主动将养女嫁予朱元璋,在这层关系下,朱元璋即使当不上继承人,他的地位也不容小

  • 郭子兴后代怎么样了?有一个被朱元璋给斩了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郭子兴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嗜杀,“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一共就杀了近十万人。当年朱元璋是依靠郭子兴起家的,那么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他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老丈人郭子兴的后代的呢?其实朱元璋虽然嗜杀,但他还没有残暴到草菅人命的地步,换句话说他杀的都是那些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或者触怒他的人,朱元璋固然是一个暴君,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