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水浒里的打打杀杀,快意恩仇,对血气方刚的少年来说,的确容易带来不好的影响,但并不是绝对的。《水浒传》中的108人当中,没有几个人不带着人命官司,透着冷血,如果说有一个例外的话,那就是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一出场就行侠仗义,拳打欺压金家妇女的屠户郑关西,他本来没有想打死郑屠,只是失手而已,到后来他大闹野猪林,从两个黑心解差手中救下林冲的性命,一路散发着一种嫉恶如仇的仗义和骨子里的率真。他喝酒吃肉,但智真长老独具慧眼,看到了他的心地刚正,也料定了他正果非凡。
虽然鲁智深在书中也曾伤人性命,但这个世界上一直行善而不犯错的人,又从哪里找呢?鲁智深打死郑屠,是因为郑屠仗势欺人,火烧瓦官寺,无非是悲天悯人,希望死去的人早登极乐,也是为了让那个藏污纳垢的地方消失,避免为非作歹的人继续作恶。
鲁智深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憨憨的大老粗,但光明磊落,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如赤子般的真诚,这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是不常有的。如他不论惹了多大的祸,如何违反了寺规,对智真长老总是像个孩子一样毫不保留地坦白过失。如他和金翠莲相对坐着,自然而又不避讳什么。如到了梁山上见了林冲就问嫂子的情况,这些都是武松做不到,和李逵想不到的。
在渭州为了等候金老父女安全远去,他足足坐守了两个时辰;在桃花村痛打了欺男霸女的小霸王周通后,他劝周通要为刘太公养老送终,承祀香火,不要“教他老人家失所”,换作李逵,早就一斧头下去,哪有耐心教育?在瓦官寺,面对一群破衣烂衫,举止让人生厌的老和尚,虽然自己已经饿得不行了,但听说他们三天没有吃东西以后,就立刻放下那一锅热粥,自己再也不吃了。
正是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到鲁智深离我们如此之近!他有粗有细,有血有肉,远非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江湖侠客,更不是宋江式的虚伪小人,所以水浒塑造人物的丰满,鲁智深功不可没。少了鲁智深,这本书的人物形象,甚至整本书的艺术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所以水浒中,作者把最真的感情倾注在了鲁智深身上,虽然他并不是书中灵魂人物,却是最鲜活可人的一个人。在书中,鲁智深是“大踏步”出场的,这种大踏步,便预示了鲁智深的率真豁达和洒脱。每当他“大踏步”而来时,仿佛有一种希望和力量,带着对人间正义的追寻,保护着他周边的一切。“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水浒108人里最配得上这歌词的就是鲁智深,他可以说,是书中“唯一真正给了我们光明和温暖的人物”(乐衡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