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明白后:贫道去也,梁山从此无真情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明白后:贫道去也,梁山从此无真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孤舟独钓夜相思 访问量:255 更新时间:2024/4/16 6:27:36

在《水浒传》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刀剑如梦,我们也能够看到每一个小人物内心的纠结挣扎。每一个人都充满了侠气,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无奈和不甘。书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将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十分鲜明。

英雄好汉,聚义堂上坐

各路英雄好汉们抱着共同的抱负聚集在一起,希望为百姓谋福利,为苍生带去安宁。

这样的情形被江打破了,

宋江上山之后,英雄好汉们之间的义气逐渐变质。

从宋江在聚义厅中要求排座次就可以看出来,公孙胜看明白了这一切之后,说出了贫道去也四个字,他知道梁山从此再无真性情。那么事情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

宋江是水浒传中一个重要的人物角色,是梁山好汉的领袖

,在108将中稳坐梁山第一把交椅,星号为天魁星。宋江上山之后,成为梁山的第二把手,在晁盖之后。后来在讨伐敌人的时候,宋江数次带领梁山人马出征,取得数次胜利,于是他的威望逐渐地增加。

晁盖被毒箭射死之后,

宋江成功坐上第一把交椅,并誓死为晁盖报仇

。为了将梁山事业发扬光大,他将梁山主事厅由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在宋江的主持之下,梁山事业在那个时期发展到了鼎盛。

宋江先前只不过是朝廷下的一个小小官吏,地位微小,他心中一直都有着鸿鹄大志,企图得到朝廷的重用,之前他所处的地位,显然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

后来的宋江虽然广泛结交江湖好友,也在水泊梁山拥有了自己的地位,他仍然排在晁盖的后头,

晁盖的实力要远比宋江雄厚

。宋江虽然为人善良忠义,也十分的傲然自大,他不甘心在晁盖的后面。所以他势必要拉拢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后来宋江确实得到了不少人的拥护

,加上自己背后使用了一些小伎俩,他成功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在梁山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成为领头军的他,更是采用了一些手段,试图保住自己的地位。

聚义堂上排座次,高低一目了然

聚义堂上众多的好汉本来是随意就坐,没有什么主次之分,自从宋江将聚义堂改为忠义堂之后,

宋江要求要按功劳大小地位的高低去排座次,

地位高的坐到左边,而地位低的坐到右边,以后还要继续按照功劳的大小来做定夺。

当时宋江和晁盖互相推脱,都让对方做首位,宋江拿出的理由是晁盖年长,应当做第一位,但是却没有提及晁盖的能力以及功劳,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宋江心里的想法。他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

晁盖的能力,不如他宋江

而且宋江还提议了另一个想法,将各位好汉分为新派和旧派,这显然就是在给自己划分势力范围。

很多读者也不能了解宋江的这个举动,大多数读者都觉得英雄好汉之间的故事都应该是热血沸腾,斗志昂扬,不计较这些所谓地位高低的。

但孰不知梁山上不仅有热血豪情,背地里也有不少的小心思。

其实仔细了解了宋江的性格以及他的成长环境,对于他这一举动也不难理解。他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圣人,他做不到完全为别人着想,他内心最关心的还是自己,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安身之所。所以在别人触及到他利益的时候,他就化成了一个自私的角色,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维护自己的利益是人的本能,

很多人在权力面前迷失了自己,深陷入权力的漩涡当中。宋江这个人谨小慎微,他不可能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利益,只顾及梁山的发展。所以他一定要给自己留好退路,以便自己能够退身。

聪明人一眼识破,快意恩仇

他这样的举动招致了许多的不满,

看似十分公平合理,仔细一想,其实就是对梁山内部的势力做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和划分,也有拉拢自己人的嫌疑。这样一来,梁山的势力就被分割成了两派,左边是晁盖的人,右边是宋江的人,这样拉拢人员的行为,聪明人一看就看出来了。

其中一眼就看出的一个人就是公孙胜,公孙胜是一个看淡世俗名利的道士,他都不在乎世俗上的物质和利益,从来不过分看重地位的高低。自己无法左右宋江的想法,如果梁山内部真的起了内讧,仅凭他一个人更不可能拯救整个梁山。

在宋江做出这一举动的时候,他立马就看出了梁山好汉兄弟之间的感情已经变质了,而他一心为民,心怀天下苍生,一心只想救济百姓,

他不想掺和这些兄弟之间的斗争,

加上他本就无心参与权力的抢夺

看出了这一点之后,他众人请辞,以回乡为由离开了梁山,同时也离开了这明争暗斗的局面,一句''贫道去也'',自然就摆脱了后来的悲惨命运。

不知道公孙胜看穿排座次的情况,再回想起之前梁山兄弟们之间的快意恩仇,心中将是怎样一番滋味。倘若公孙胜没有离开梁山,而是继续发挥他的作用,梁山兄弟们的结局是否又会发生变化?

这一切我们都不得而知。

那些快意恩仇,刀剑如梦都已经留在了过去

,故事走向了结局,只留后人评说。

标签: 公孙胜

更多文章

  •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明白后,贫道去也,梁山从此无真情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公孙胜

    一首《好汉歌》红遍大江南北,《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单八将更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经典的人物群像,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描绘人物最多的小说之一。《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一直广为流传,其中不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都深入人心。一百单八将之间的兄弟情谊一度叫人格外羡慕,可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梁山兄弟之间的感情

  • 《水浒传》中的公孙胜,为什么始终不愿意加入宋江的朋友圈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公孙胜

    文:风林秀《水浒传》中有一个人,平时性格恬淡,处事闲散,不与谁亲近,也不与谁疏远。远离热闹喧嚣之处,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他就是入云龙公孙胜。梁山是典型的江湖。若想在江湖立足,不能没有朋友。水浒中大大小小的朋友圈简直数不胜数。最原始的朋友圈包括:白衣秀士王伦系,托塔天王晁盖系,及时雨宋江系,鲁达二龙山

  • 同样仗义疏财,为何劫取生辰纲前,公孙胜找晁盖而非宋江?

    历史人物编辑:小鑫观史标签:公孙胜

    《浅说水浒》第166期(文/焦目)在原著中,与宋江一样仗义疏财的人,至少还有三位,分别是朱仝、柴进、晁盖。从后来的故事来看,显然晁盖和宋江更厉害一些,梁山好汉都对他们礼敬有加。而且,有趣的是,朱仝、宋江和晁盖三人都是山东郓城县人氏。众所周知,杨志押送生辰纲前,有两人提前知道了消息,那就是公孙胜和刘唐

  • 公孙胜和他不死,征方腊时,108将至少多活16人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公孙胜

    众所周知,梁山好汉在征方腊前可以说是所向无敌,基本上没打过败仗,更没有折损过任何将领。招安之后,宋江等108位好汉,不但打败了辽国,还收降了一批猛人猛将,比如孙安,乔道清,卞祥等人。可以说,在征方腊之前,好汉们一直处于事业巅峰期。不过,自从征方腊后,好汉们不打败仗,不折损将领的“神话”,就此被打破。

  • 为何宋江一上梁山,公孙胜就急着离开,原来他看清了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新料标签:公孙胜

    本来为什么宋江一上梁山公孙胜就匆匆离去。原来他在《水浒传》看清了公孙胜是半人半仙。帝君》,可见当时道士盛行,但令人意外的是,公孙胜如此本事,却甘愿上梁山为寇,这是为什么呢?公孙胜第一次登场,就是劫持生辰贺卡的时候。他找到晁盖,说要给晁盖发财。终于,所有人都被感动了。可能有人会觉得,公孙胜要钱不容易。

  • 梁山好汉中城府可以媲美宋江的好汉,结局完美,不是吴用、公孙胜

    历史人物编辑:杨宗辉标签:公孙胜

    在整个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很多人都认为宋江、吴用、公孙胜等人是城府最深的,其实在梁山的众多大佬中,很多人都看透了及时雨宋公明,也看清楚了梁山招安后的悲惨命运,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一个城府可以和宋江相媲美的梁山好汉。今天要说的好汉就是梁山水军头领第一位混江龙李俊。李俊作为一方大佬,虽然上梁山后平时并非很显眼

  • 梁山上最尴尬的五个好汉,公孙胜居然上榜,第一名是他实至名归

    历史人物编辑:老蔡搞笑集标签:公孙胜

    入云龙公孙胜,此人本是一个皇家的道士,后来和晁盖等六人一起参与了劫取了生辰纲的行动,后来由于躲避官府的追捕,不得已上了梁山,晁盖当老大的时候,公孙胜一直是梁山上的实际掌权人物之一,后来晁盖死后,宋江主政梁山之后,虽然公孙胜的地位依然很高,在梁山做第四把交椅,但是却没有多少实权,此时的梁山被宋江以及其

  • 水浒后传:齐名公孙胜的魔法师是谁?他曾在梁山排行六十一!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公孙胜

    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水浒后传》第五回,杜兴为横死的管营李焕报了仇,最终与孙立、裴宣、杨林等在饮马川重新聚义,今天我们以地默星樊瑞(梁山排行六十一位)为主线,继续品读第六回,看看后续发展如何。情节简介:李应等在饮马川重新聚义,劝蔡庆也一同入伙,但蔡庆不愿留下,于是众人相

  • 公孙胜早就预见梁山的结局,识破宋江的腹黑,果然是世外高人

    历史人物编辑:阅微文史堂标签:公孙胜

    《水浒传》中的结局是被许多人不看好的,众人非常不理解最后的招安结局。梁山一百零八将在征方腊之后,就只剩下27个人活着回来,然后朝廷也没有善待活下来的宋江和卢俊义,众人的结局可以说是非常惨。而有一个人初见宋江的时候,就已经预见了最后这样的结局,识破了他腹黑的真面目。没错,他就是如云龙公孙胜。公孙胜是个

  • 公孙胜为何会二离梁山?因为他早就看透了宋江是个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威史解读标签:公孙胜

    要说到水浒,那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吧,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各个都是好汉,不会认全,但是大家肯定都能够聊上那么几个。不过在水浒中最惹人非议的就属宋江了。很多人都觉得水浒的结局很悲伤,如果宋江不要求诏安,那是不是就会是另一副结局了呢?但其实不然,结局是怎么样都不会有变化,从宋江上了梁山那一刻起,他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