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被误会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真是比窦娥还冤!窦娥冤死的形象十分深入人心,使得很多人在遭受不白之冤的时候都会拿窦娥出来比对。然而,虽然窦娥被官府欺压,以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但是她在临刑前许的3个誓愿却使“上天显灵”,很多百姓都诧异不已。可是就在她沉冤昭雪时,却遭到了百姓的痛骂,这是为何?
窦娥出自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她是在古代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典型,在她遭受不白之冤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她,在那个女子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的时代,窦娥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牺牲品。窦娥本是一个普通妇女,由于家境贫穷,父亲窦天章为了进京赶考,就把她卖给放高利贷的蔡婆婆当童养媳,可是没过两年,丈夫却患病去世。
丈夫去世后的窦娥只好和蔡婆婆相依为命,她经常为蔡婆婆打扫家里,清洗衣物,家里的脏活累活都是自己干,然而窦娥的不幸才刚刚开始。当地恶霸张驴儿看上了窦娥的美貌,于是便逼迫她下嫁,蔡婆婆也不敢得罪张驴儿,不但对张驴儿对窦娥的死缠烂打不加以阻拦,反而让窦娥快些嫁过去,省得张驴儿总来找麻烦。
窦娥孤苦无依,身边一个帮助自己的人都没有,她只能壮着胆子拒绝张驴儿的无理请求和调戏,并婉拒了蔡婆婆的“好意”。张驴儿身为一名恶霸,怎么会轻易放过窦娥?在他的设计陷害之下,窦娥成为了杀害公公的“凶手”。窦娥面对如此离奇的罪名,自然是不能承认,可是官府为了强行让她“认罪”,就对她进行严刑拷打。
窦娥是一个硬骨头,怎么都不肯招认“罪行”,于是县老爷威胁她,如果不招认,他就要严刑拷打蔡婆婆。窦娥是善良之人,为了不让蔡婆婆受酷刑,就承认了罪行。在窦娥被押赴刑场当天,她为了不让蔡婆婆看到自己的样子而难过伤心,还要求从后街走。善良的窦娥被行刑前,看着围观的百姓,心若死灰地许下了三个愿望:一,血溅白练;二,六月飞雪;三,楚州大旱三年。
大家都知道,窦娥的三个誓言均一一实现,百姓们也得知了窦娥的冤屈,可是都对她许下的第三个誓言痛骂不已。百姓痛骂窦娥一事,既可以反映出窦娥的冤屈,又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漠,自私自利,他们也许早就知道窦娥是冤枉的,只是不敢管;也许他们都在等待某个人会来解决这件事。可是,虽然窦娥的父亲回来翻案了,但是窦娥永远都不会回来了,想必在她心里纷飞的大雪,比刑场上的还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