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窦娥到底有多冤?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均有历史原型

窦娥到底有多冤?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均有历史原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秀权 访问量:623 更新时间:2024/1/27 4:16:43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杂剧在戏剧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多部经典作品里的人物形象,也塑造得十分成功。

关汉卿所著《窦娥冤》中的女主人公窦娥,更是成为了冤屈的代名词。

“比窦娥还冤”也成了人们在受委屈和误解后,最常说的话。

▲《窦娥冤》剧照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借鉴而来的,窦娥也不例外。

学者们一般认为,窦娥的原型人物为东海孝妇周青,但其背后的故事,其实还有更加复杂的文化沉淀。

一、东汉孝妇的故事

窦娥的主要原型为汉代东海孝妇周青的说法,是学界所公认的,在《窦娥冤》第四折中,窦娥之父窦天章就说过:

昔日汉朝有一孝妇守寡,其姑自缢身死,其姑女告孝妇杀姑。东海太守将孝妇斩了,只为一妇含冤,致令三年不雨。后于公治狱,仿佛见孝妇抱卷哭于厅前。于公将文卷改正,亲祭孝妇之墓,天乃大雨。

这段内容也印证了窦娥和汉代孝妇之间的关系,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刘向所著的《说苑》中,讲述的是西汉名相于定国的父亲于公的故事。

当年东海县有一名寡妇在丈夫去世后赡养婆婆多年,两人感情十分深厚,乡亲们也十分赞许孝妇的行为。

▲《窦娥冤》剧照

但后来老妇突然去世,其女儿诬告是孝妇杀死了自己的婆婆,衙门小吏乱用刑罚,致使屈打成招。

于公看到卷宗后,认为孝妇没有杀害婆婆的理由,希望太守能够重新断案,但太守还是处死了孝妇,导致当地大旱三年。

▲西汉名臣于定国

太守无奈只得找到于公,让他帮忙占卜一下大旱的原因。

最终,于公说这是因为孝妇蒙冤而死才导致的,并让太守到其坟茔前杀牛祭拜,之后果然天降大雨。

而后这个故事,又被收录进入了《汉书·于定国传》中。

这令东海孝妇故事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但直到此时,东海孝妇的故事还只是用来表明于公的贤明,其本人的形象还并不突出。

直到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一书中,才将东海孝妇的故事补全。

在《搜神记》中,这名孝妇不但有了自己的名字周青,而且其故事也被进一步完善。

据《搜神记》描述,在周青行刑的当天,刑场边上有几根插着幡旗的竹竿。

周青说自己如果是冤死的,那么自己死后流的血,就会先顺着旗杆逆流到顶,然后再流到地面上,最终这一异象也确实发生了。

这一故事也被认为是窦娥死后,血溅白练这一誓愿的由来。

关汉卿之所以对内容进行了更改,可能是血染白练这一场景,在舞台上更容易实现也更具表现力。

▲如今的孝妇冢

从《搜神记》开始,周青刑场发誓赌咒的内容,被正式确立,这种添加了猎奇内容的版本,显然更符合大众的胃口。

自此之后,周青的故事便逐渐传播开来,其婆婆的死因,乃至其刑场上的赌咒内容,也被不断完善。

这让东海孝妇的故事,在民间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孝妇冢也成为了当地的著名景点。

二、窦娥的其他原型

除了周青之外,在元代之前的文学作品中,还有一些类似的故事,也为《窦娥冤》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比如在宋代洪迈的《夷坚丁志》中,也描写了一个类似的孝妇故事。

▲《窦娥冤》书影

在这个故事中,儿媳妇也是在丈夫去世后对婆婆甚为恭敬,但是在婆婆不幸去世后,她的邻居却诬告她,说是其毒死了自己的婆婆。

在行刑前这名孝妇请狱卒为她折了一枝石榴花,并当作发簪插在了头上。

临刑时她赌咒说,如果自己是冤死的,那么这枝石榴花就会在石缝中长成石榴树,否则其第二天就会枯萎。

而这根枝条在落地之后,第二天便生根发芽,验证了这名孝妇所蒙受的不白之冤。

除了孝妇的故事之外,关汉卿还对其他历史故事进行了借鉴。

在《窦娥冤》第三折中就有“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以及“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的唱词。

邹衍的故事,更是为窦娥六月飞雪的咒言提供了灵感。

▲苌弘塑像

苌弘是东周时期周王室的大臣,在其帮助下,周王室有了复兴的迹象。

但这随后招来了诸侯们的嫉恨,他们在周敬王面前进谗言,挑拨君臣之间的关系。

最终迫于诸侯们的压力,周敬王不得不将苌弘贬到偏远的蜀地。

在到达蜀地之后,苌弘万念俱灰,便在蜀地自杀了(或被人所杀)。

蜀人感念他的忠心,为其收尸后,又将其鲜血装在玉匣中一同埋葬。

三年后,蜀人为苌弘迁葬时意外发现,玉匣中的鲜血凝结成了宝石,这也被当作苌弘忠心感天动地的象征。

邹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阴阳学家,其本是齐国人,但因为后来在燕国受到了燕惠王的礼遇而在燕国发展。

邹衍在燕惠王跟前的走红,让燕国其他贵族十分嫉妒,于是他们就在燕惠王面前说邹衍的坏话,诬陷他是齐国派来的奸细。

▲邹衍画像

燕惠王在开始的时候很信任邹衍,但是他经不住燕国王公贵族们的轮番轰炸,最终下令将邹衍关入监狱。

在入狱之后,邹衍心情悲愤放声痛哭,谁料与此同时六月的燕国,竟然飘起了雪花。

燕惠王这才意识到,自己错怪了邹衍,便赶忙将其释放出来。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窦娥冤》中,窦娥希望六月飞雪掩盖其尸身一愿的灵感来源。

三、古人对公正的追求

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在《窦娥冤》成书之前,中国便流传着大量以超自然现象来为受害者鸣冤的故事。

这其实源于中国古人,对于“神判”的坚信不疑。

在司法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的时候,一旦发生纠纷,先人们一般会将审判的权力交给上天,或者其他超自然力量,这也是占卜的起源原因之一。

在远古时期,类似的做法被学者们分类为占卜判、神兽判、捞沸判、铁火判、起誓判等等。

窦娥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起誓判”。

▲关于巫术的壁画

在《窦娥冤》中由于贪官污吏的存在,令窦娥的冤屈无法申诉。

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相信头顶的“湛湛青天”,这一意象也在剧本中多次被提及。

之后《窦娥冤》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则说明了元朝民众对于窦娥的遭遇有着强烈的共鸣。

这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来说,也是一种十分直接的反映。

在元朝时,由于蒙古统治者采取的分级管理政策,许多汉族百姓都遭遇了严重的迫害,但地方官员显然是站在当朝权贵一边,这让百姓们没有地方诉说冤情。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上天帮自己主持正义,这也是《窦娥冤》在元朝备受追捧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且相比于原版东汉孝妇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窦娥冤》中的唱词在叙述上和前作,有一定的出入。

在《说苑》和《汉书》中,于公一直都不是当地官员,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占卜,令当地太守意识到办错了案,最终为周青洗脱冤情。

▲窦天章扮相

但到了窦天章的口中,却成了于公在上任后因为看到冤魂的幻影,才检查了昔日卷宗,最终为冤死的孝妇,伸张了正义。

《窦娥冤》后续的剧情发展,也和东汉孝妇的故事走向十分类似,但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还加上了窦天章惩治昏官的桥段,这让观众出尽了心底的恶气,而大呼过瘾。

因此《窦娥冤》,虽然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故事,并结合了邹衍等人的传说,但其精神内核,其实是要比这些典故更加进步的。

相比于原案例,止步于对死者清白的验证,《窦娥冤》的剧情中,还加入了对现世恶人的制裁。

▲窦娥临刑前起誓

这里面其实体现出了古人对于公正的追求,和心底的抗争精神,这相较于一味顺从天命的传统观念,无疑是巨大的突破。

《窦娥冤》作为一部悲剧,其结局却可以给观众们带来更大的希望,让人们对于正义和公平有更坚定的信心。

与此同时,这种观念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给那些作恶多端的人一些心理压力,这都是《窦娥冤》在文学价值之外的巨大作用。

当然作为中国古代戏剧的里程碑,《窦娥冤》对于国人的生活习惯也产生了一定的改变。

现在人们在进行约定的时候,除了白纸黑字的合约之外,恐怕“我发誓”是最常见的说法了。

起誓判能够超越其他的“神判”形式,拥有如此超然的地位,《窦娥冤》也是功不可没的。

▲关汉卿画像

东海孝妇的故事,让古人坚定地相信了天人感应的概念,这对于人的行为自然有规劝作用。

但《窦娥冤》将天人感应的理论发展到了“青天在上,善恶有报!”的层面,这让人们在接受向善概念的同时,也有了和黑暗势力对抗的底气。

这也是窦娥这一形象能够超越其历史原型,甚至邹衍等名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标志性符号的原因。

注:

本文关于窦娥原型及历史发展的相关内容,参考自:

1.《三桩誓愿的原型追索》,刊登于《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5月刊

2.《窦娥冤》,关汉卿著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钧儒说史

标签: 窦娥

更多文章

  • 古代刑场“刀下留人”真能救命吗?窦娥:原谅我生错了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小马姑娘标签:窦娥

    导读:大家好,百晓生又带着精彩的故事来与大家分享了。今天我们要讲什么呢?大家可曾记得,几乎在所有的古装剧中,但凡涉及到有人犯罪的,都会有午时三刻开刀问斩的桥段,然后又总会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有一个声音从天而降:刀下留人,然后这个犯人就被成功免于一死。那么历史上这种“刀下留人”之语真能救命吗?下面就由百晓

  • VAR抢戏!裁判点球吹罚充满争议 大巴黎出局比窦娥还冤枉

    历史人物编辑:抬头阳阳光标签:窦娥

    欧冠1/8决赛次回合,曼联客场3:1击败大巴黎,总比分3:3凭借客场进球优势淘汰对手进入到了欧冠8强,本场比赛曼联完成了不可能的逆转奇迹,在这个伟大的壮举背后,是大巴黎憋屈的淘汰了,对于这支法甲土豪球队来说,这个失利的背后有人为因素,也有var因素!毫无疑问,本场比赛最后一个点球势必会是媒体球迷探讨

  • 童养媳在古代到底有多惨?窦娥竟也是其中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窦娥

    在中国的清代,有不少童养媳出身于贫穷人家。没有能力养育子女的家长会将4、5岁左右的女童带到“婆家”,让其在未来的公婆家里生活,等她们长大后,就会与其子成亲。这样的做法在古代很普遍。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制定了婚姻法,废除了这些延续许多年的陋习,让女性获得了自由。童养媳来到男方的家里,一般都不会送到学校学

  • 五问我们篮协,历史级罚单的背后,春江比窦娥还冤

    历史人物编辑:祝晟标签:窦娥

    3月17日,喧嚣了一个周末之后,我们篮协终于对上周末上海男篮和江苏男篮的争议事情公布了处理结果,两队被取消本赛季比赛成绩和参赛资格,罚款500万,李楠和李春江分别被处以5年和3年的禁赛,同时,两队总经理蒋育生和史琳杰分别被禁赛3年和5年。重磅罚单的出炉暂时平息了球迷的的怒火和对于假球的质疑,在如今,

  • 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其冤堪比窦娥

    历史人物编辑:家家小厨房标签:窦娥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究竟是怎样的形象?现代的人无法知道,现代的人对于曹操的理解和认知,大多来源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这两本古典书籍。可从这两本古典书籍里,也只能窥到对曹操的知其然,而不能窥到对曹操的知其所以然。读罗贯中著作的《三国演义》,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能够感受到,罗贯中无限的美化蜀国的军师诸葛亮,

  • 娱乐圈比“窦娥”还冤屈的五大女星

    历史人物编辑:黄昏黄美景标签:窦娥

    1、张柏芝。都知道她曾是娱乐圈叱咤风云的“玉女掌门”,凭借着完美的长相和精湛的演技红极一时,然而在事业巅峰为了谢霆锋甘愿退出,宁愿呆家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女人,原本以为生活就此幸福下去,岂料到被前男友陈冠希拉下水,沾惹上臭名一世的艳照门,结果被很多人骂的狗血淋头险些自杀。其实想想,谁能保证第一次恋爱就能

  • 比窦娥还冤,除了发“言”没有什么用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豪说生活标签:窦娥

    除了发炎好像没什么用,你有同感吗?是不是也有要切除它的冲动?它就是我们身体内免疫系统的成员之一,扁桃体。位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汇处,此处的粘膜内含有大量淋巴组织,是经常接触抗原引起局部免疫应答的部位。当我们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病毒就会趁虚而入,在我们身体内部无限制的复制和繁殖。扁桃体作为身体的第一

  • 窦娥死后,为啥楚州百姓纷纷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老瓜摄友标签:窦娥

    窦娥在刑场上被砍头时,看热闹的,鼓掌叫好的,围的那是人山人海。窦娥死前面对刽子手面对着四周的吃瓜群众,向老天爷许下的了三桩愿望。第一,如果我是冤枉的,老天爷就让刽子手砍我头时,一滴血都不往下洒,要全部溅到旗上的白布上。第二,现在虽然是六月伏天,要狂降大雪,雪厚三尺后,大雪要完全盖住我的尸身。第三,我

  • 窦娥为何要发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3大毒誓,连累百姓?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窦娥

    元朝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的时代,社会上的各种恶劣现象比比皆是。窦娥,这个善良无辜的女子,在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遭受了极大的冤屈。关汉卿通过《窦娥冤》这部戏曲,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的悲哀和人性的丑恶。窦娥,一个出生在贫苦家庭的女子,她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无奈。为了父亲能够进京赶考,她被卖给了蔡家当童养

  • 窦娥死前的三桩毒誓,大旱三年仅仅是发泄自己的不满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窦娥

    与其说感天动地,不如说惊天动地。x先来看看故事的来龙去脉:《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所写,内容关于当时的黑暗时代所造成的悲剧结局。一位善良、忠贞、孝顺的良家妇女最终无奈被迫冤死在刽子手的刀下,就连天地都为之动容。《窦娥冤》一文大致内容为:窦娥从小因家境贫穷而被迫卖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而蔡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