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水浒传》,道尽江湖儿女的侠骨柔肠。而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们在水泊梁山“替天行道”的义薄云天,也着实令人热血沸腾。
虽说梁山好汉们都是忠义之士,为何在宋江死后,武松、关胜、呼延灼等人竟无一替他报仇?难道他们的义气都是假的吗?其实,这中间的道理很简单。
号称聚义,各怀鬼胎
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从《水浒传》整本书的内容和主旨说起。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以北宋末年为历史背景,通过聚焦山东梁山泊的一群农民起义军的兴衰史,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机智、勇敢和崇高的道德情怀,传达了“四海一家”的人文理想。
其中,由一百零八位来自五湖四海的“英雄好汉”组成的“水泊梁山”自然就是小说情节的舞台。这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各自有不同的身世、背景和经历。
比如,被“逼上梁山”的“豹子头林冲”,原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为不堪奸臣高俅的迫害而愤而起义;曾经号称“镇关西”的“花和尚鲁智深”,一生行侠仗义却无立锥之地;还有打虎杀嫂、除暴安良的武松,惯偷燕青……
最终,他们一一齐聚梁山泊,占山为王。
当年将这些各有神通的好汉们团结起来的,是一个“替天行道”的美好理想:饱经磨难的他们,认为当时的社会充满了不公和黑暗,他们就要代替上天伸张正义,打倒一切不公与黑暗!
为了维持梁山泊内部的秩序,当时的梁山泊头领宋江开始鼓吹“忠义”,试图以结合实际情况的“江湖义气”作为约束各位好汉的纲领。因此,在梁山泊鼎盛之时,连他们的“基地”都叫做“聚义厅”。
可是,在忠义的崇高理想之下,梁山泊也依旧暗流涌动。并非每一个好汉,都坚信自己的使命是除暴安良、劫富济贫,而是各有各的小算盘。在梁山泊草创之时他们还不敢有所图谋,慢慢地个人的私欲就战胜了理想信念的约束。
这就表现在梁山泊内部的“派系斗争”上,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梁山泊三次“排座次”的顺序上,这三次排座次表面上是选择座位,实际上暗藏玄机。
第一次排座次,众英雄齐聚东溪村,那时候大家的理想信念还未褪色,推举王伦坐了头把交椅,老二杜迁,老三宋万。可惜王伦软弱无能,被后来加入的林冲杀死,统领成了晁盖、吴用和公孙胜。
直到此时,这座次和权力的分配还是能让好汉们心服口服的,梁山泊内部也还是坚决反抗的人占了大多数。
座次变动,理想变质
然而,宋江的到来,打破了梁山泊的平衡。宋江是何许人也?如果按照出身来划分,他和林冲、鲁智深几乎属于同类人,也就是“前体制内人士”,之所以放弃了高官厚禄来到梁山泊“落草”,几乎都是由于官场的黑暗与强权的压迫。
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对朝廷,及朝廷所代表的“正统”、“权力”与“官方认可”已经毫无指望,鲁智深等人虽然逐渐死了这条心,但宋江却依然执着于被“招安”。
说起来,这个趋势从他一开始来到梁山,就已经初现端倪:由于是文官出身,他的许多生活习惯还带有官僚的特点。
他不像其他草莽出身的好汉那样大碗吃肉饮酒,反而偏爱清淡的鱼汤,甚至酒后还会在酒楼的墙壁上写“反诗”,隐约流露出对权力的渴望。
这并非只是生活习惯的差异,更深层次上体现了他对政治规矩的认同:
在内心深处,他并不认为自己会是那些“草寇”,无法接受自己变得和他们一样无法无天,连吃饭都还墨守士大夫对于饮食的规矩:不吃耕牛(北宋严禁宰杀耕牛),为的就是有一天重新被朝廷接纳。
这样的宋江上了梁山,用他的过人心机和手段,成功地取得了大多数好汉的信任,并一手策划了“劫法场”事件,使得自己很快就变成好汉们认同的领袖。
于是,梁山泊第三次排座次,宋江变成了“及时雨”,位居群英之首!掌握了梁山泊最高权力的宋江,就开始着手“改造”梁山泊内部的意识形态。
他不顾公孙胜等人的反对,将象征梁山好汉们理想的“聚义厅”,改为了向朝廷低头的“忠义堂”。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公孙胜的离开,这个仙风道骨的世外高人看穿了宋江的官僚嘴脸,也预见了梁山泊的变质与毁灭,提前退出。
日后,由于宋江极力拉拢人心和培植自己的势力,梁山泊内部很快就开始分裂,以宋江和李逵等人为首的“招安派”占据主导地位,曾经怀抱正义理想的武松、呼延灼等人就被排挤到了边缘。梁山好汉的理想已经变质,梁山泊今时已不同于往日。
分崩离析,作鸟兽散
经过宋江等“招安派”的不懈努力之下,梁山泊终于迎来了他们盼望已久的“招安”。一纸诏书宣布,梁山泊从此不再是割据一方的“草寇”,它已经成为了朝廷用来斩杀其他农民起义的一把快刀。
然而,为了得到这个结果,宋江等人的做法也很龌龊:他们就像当年未“落草”之时一样,买通了名妓李师师,借用不光彩的“枕头风”来换取朝廷一个勉为其难的认可。
这一切令那些不忘初心的好汉们十分失望,他们发现自己曾经信任爱戴的“及时雨”,已经变成了权力的哈巴狗。背叛梁山理想的宋江开始无情利用曾经的兄弟,让他们为自己南征北战,却将他们的功劳据为己有。
而曾经对宋江死心塌地的“忠臣”李逵,也仗着宋江的喜爱四处挑衅,偏偏李逵还权欲熏心,连封官加爵都满足不了他,他要让宋江“夺了那鸟位”,让他成为大将军!
“招安派”的所作所为严重伤害了梁山好汉们的感情,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最后,宋江的苦心经营依旧没有获得回报。
尽管他费尽心思展现自己对朝廷的忠诚,但朝廷依旧对他这个“污点人物”抱有戒心,用一杯毒酒结束了他们的生命。可叹宋江一生机关算尽太聪明,却忘记了韩信那句老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什么也得不到。
宋江一死,原本就离心离德的梁山泊立即分崩离析,剩余好汉作鸟兽散,大家都对他和“忠义”的梁山泊失望透顶。因此,在得知宋江被暗杀时,再也没有人愿意为他报仇,尽哥们儿的义气。
至于在他生前早就被架空、被冷落、被打压的武松、关胜、呼延灼等“逍遥派”,更是不闻不问,各自寻到了自己的去处。梁山好汉们快意恩仇的江湖,也就此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北宋在内忧外患中逐渐倒下,走向灭亡。
梁山泊的兴衰,体现了理想信念在成就事业、团结群众中发挥得至高无上的作用。一旦理想信念变质,队伍就不再团结,就会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