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宋宫词》的刘娥:晋升之路为何如此困难?和她的“贱籍”有关

《大宋宫词》的刘娥:晋升之路为何如此困难?和她的“贱籍”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汪家兵 访问量:1934 更新时间:2024/2/1 4:16:36

最近热播的《大宋宫词》,让历史上的另一位传奇女性——刘娥,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作为历史上的传奇女性,刘娥的事迹无疑是与“大女主剧”十分契合的。后期有多牛,前期便有多坎坷,便是刘娥一生的真实写照。

而《大宋宫词》的前几集,也体现出了这一点:元侃虽然对刘娥爱护有加,但碍于父皇、臣子以及其他势力,导致刘娥前期的晋升之路,可谓是坎坷无比。

在第8集中,元侃终于晋升为皇帝,本想着刘娥也能封妃,不料却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这段描写,是基本符合历史的。按《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刘娥,到了35岁才有一个正当名分,但也不过是个四品美人,而这,还是宋真宗(即元侃)在老宰相李沆去世后,经过一番“抗争”才争取到的。

不过,这也怪不得宋真宗。毕竟,按照刘娥的身份问题,倘若不是有一个君王对她死心塌地,估计她将来的日子也是暗无天日。那么,刘娥的身份,到底给她带来了哪些阻碍呢?

一、地狱开局:宋人对于“孤女”的满满恶意

按《宋史》:刘娥籍贯为太原人氏,因故迁徙到了成都。这里还提到了刘娥的父祖,称其祖为南朝名将刘延庆,其父也是一方封疆大吏。只不过,刘娥在刚出生后不久,便沦为了父母双亡的“孤女”,遂被送到了外祖家生存。一段时间后,刘娥便被送去做歌女了。

从刘娥早期经历来看,其父祖的事迹,恐怕是后人故意为其贴金。倘若刘娥的家世果真如《宋史》所说,刘娥年幼时何必寄人篱下?其父祖就算身故,难道也没留下些财富或人脉吗?

可见,刘娥极有可能只是普通人家出身。只是在她日后临朝执政之后,史书才有这曲笔之描写。古代的统治阶级,都是善于此道的。这是西周宗法制在后世的遗存,当时的人们都相信“根正苗红”这一说。就连曹操,为了提高自己的出身,不也是称自己为西汉名相曹参的后裔吗?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便不难理解刘娥早期的孤苦了。在大家印象中:古代歌女的出身,总是有些不清不楚的;即便宋代的女伎与妓女有所区分,但在世人眼中,歌女依旧不是“良民”,而是“贱籍”。

问题来了:刘娥的外祖家,为何要将刘娥这个“良家妇女”推到一个“火坑”里呢?

答案有些意外,刘娥的“孤女”身份,比“歌女”还要可怕一些。导致这种现象的,是宋人当时的婚恋观。

谈到古人的婚恋观,或许很多人会说,不就是“门当户对”吗?这个说法虽然正确,但又不完全对。至少在宋代之前,它是通用的。但宋代以后,人们的婚恋观便慢慢发生变化了。

这种变化,来自于时代变革下的推动作用。自周朝到两汉,男女结亲,都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契约关系;到魏晋时期,由于门阀世族的强大,导致男女之间结亲,更看重门第,其背后的政治意义更多。

但随着唐末藩镇割据与农民起义的接连爆发,“故唐公卿之族,遭乱丧亡且尽”,即便如崔氏、王氏、卢氏这样的望族,也倒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不复当年的辉煌之景。

再加上宋代科举制的兴盛,大批寒门子弟纷纷入仕,完成了人生逆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门第观念也就不再这么强求,从而产生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跃”的社会现象。

既然如此,宋人娶亲又看重什么呢?无非两方面:权和钱。

权很好理解,当时的达官贵人在择婿时,无不喜欢“长线投资”,他们会优先选择进士出身的才子做女婿。久而久之,宋代社会还诞生了“榜下捉婿”的奇葩传统。显然,只有男性拥有这种优势。

反观女性,在婚姻中的唯一优势,便是“财”了。正因如此,“不顾门户,直求资财”便成了宋人婚恋观中主导性因素。在当时的社会中,无论是嫁女,还是娶妇,都要准备很高的彩礼,其规模总数要远胜于唐朝。

在“议婚先议财”的大环境下,即便如王安石、范仲淹这样的大文豪,也颇为苦恼,甚至遭遇过无钱嫁妹的窘境。不仅如此,这种传统除了存在于官僚士大夫阶层中,也广泛流行在民间。

因此,孤女或贫女出身的人,便成了一个“累赘”。当时的男子结婚,是极为“功利性”的,这种欲念甚至超过了色欲,哪怕一个女子再漂亮,当迎娶她时得不到丰厚“回报”时,多数男子都会选择放弃。

而根据史料中的记载:孤女或贫女出身的人,大多遭逢不幸。在当时妇女被“商品化”的背景下,她们成年后面临的选择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出卖自己,成为富商官僚中的妾室;二是进入瓦舍勾栏,接受严苛训练,成为歌女;三是投身庙庵,青灯为伴。

刘娥的遭遇,显然是第二种。因为自身出身孤女的原因,导致芳龄待嫁之时,却无一人前来求亲。无奈之下,其外祖家只好将其送入到勾栏瓦舍之中,成为一个歌女。但歌女的生活,真的只是每天唱唱歌这么简单吗?

二、女伎经历:刘娥的锻炼与成长

每种职业都不轻松。但宋代女伎的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首先要明确的是,宋代的女伎,是区别于妓女的职业。她们主要从事歌舞、杂技等活动,是清清白白的“手艺人”。而想要成为女伎,也要经过艰难训练,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从史书记载来看:女伎不仅有较高的入门要求,还要精通各项技能。除了会唱歌跳舞之外,一些女伎还要长期从事于一些竞技类活动,比如杂耍、驴球等。宋代的驴球运动,可谓独树一帜,除了这项运动本身的奇葩之外,也与参赛人员大多是女伎有关。

不仅如此,部分女伎还是精通诗词曲赋的。毕竟,一部分婉约词之所以被创作出来,就是给勾栏瓦舍中的歌女吟唱的。如“奉旨填词柳三变”,虽然终身不得入仕,但也因为其过人的填词功底,受到了歌女们的敬重与追捧,这才有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传说。

有一次,宋真宗在举办宴会时,与群臣谈论起《庄子》,谁知席间一女伎上前,竟在众目睽睽之下,神态自若地将《秋水》背诵完毕,引来朝臣一阵惊叹。由此可见,女伎的文艺素养,还是非常高的。

综上所述,刘娥虽然不幸成为了女伎中的一员,但也很有可能是因为这段艰苦的经历,才造就了日后那位手段极其高明的刘太后。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将其与吕后、武则天等传奇女性并列,便是对其极高的赞美。

可凡是都有两面性,刘娥虽然在女伎生涯中得到了一定成长,但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连累。

最显著的,自然就是户籍的变化。刘娥从一介良家女子,转变成“贱籍”,倘若没有意外,她就要终身背负。按照宋代的户籍制度,除了有特权的官籍之外,良民也能生活地很幸福,唯有贱籍,不仅会蒙受世俗的白眼,而且还无法享受到普通百姓应有的权利。

当宋真宗打算立刘娥为妃子时,以李沆为首的文官极力反对,便是因为后者的身份问题。毕竟在当时,世俗对于拥有贱籍的人,还是抱有鄙夷态度的。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倾向反而愈演愈烈,在理学兴起之后,“贞洁”二字让女伎的发展陷入了倒退地步,不仅丧失了其自主性与文艺性,更是沦为了社会中的下九流。

也许,这便是刘娥早年被第一任丈夫随意抛弃的原因。

三、遇人不淑:再婚时的窘境

据司马光《涑水记闻》记载:

“龚美以锻银为业,纳邻倡妇刘氏为妻,善播鼗。既而家贫,复售之。张耆时为襄王宫指使,言于王,得召入宫,大有宠。”

不难看出:刘娥的歌女生活,并非持续很久,便被一个叫做龚美的银匠取走了。司马光在这里提到刘娥时,也用“倡妇”二字形容,虽不是“娼妇”之意,但足见刘娥社会地位的低下。

也正因如此,龚美可以随意抛弃刘娥,并将其“卖”到了彼时还是三皇子的宋真宗赵元休手中。这里同样能看出:刘娥在龚美眼里的“商品化”性质,当不再需要她时,便可以随意抛弃。

只是这么一来,便苦了刘娥,毕竟龚美是将她明媒正娶回家的。这么一番操作下来,刘娥便成了离婚再嫁。而士大夫阶层对于离婚的女性,又是极为苛刻的。

司马光曾说:“夫妇以义合,义绝则离之。今士大夫有出妻者,众则非之,以为无行。故士大夫难之。”理学家程颐的观点更为刻薄:“妻不贤,出之何害?如子思亦尝出妻。今世俗以出妻为丑,遂不敢为。”

这里提到的“出妻”,就是“休妻”之意,指丈夫主动提出离婚,并将妻子赶出家门。因此这两句话的大意就是:丈夫一旦主动提出离婚,那肯定是因为妻子不贤,而妻子在此之后,也不能再嫁。

尽管这种错误的观点让人咂舌,但它却反映了宋人(尤其是士大夫阶层)对于出妻的否定态度。

尽管有欧阳修这样的正直之人,曾为弃妇而发声,甚至写过类似于《代鸩妇言》、《鸣鸩》这样的诗歌,但当时社会的总体价值趋向(即对离婚女性持有全面否定态度),还是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此外,从欧阳修多次发声来看,这种现象不仅无法改变,而且还是愈演愈烈的。

结合这一点,便不难发现刘娥当时的艰难处境了。士大夫阶层对其异常抵制,不仅是因为她的贱籍身份,也同样是因为她曾被“出妻”过。在这群大儒眼中,这似乎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但对刘娥,对其他相同命运的女子,何其冤枉?

四、小结

刘娥早年的坎坷经历,源自于其孤女身份,为了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她不得不接受现实,任由外祖将其送到勾栏瓦舍,成为了歌女。然而,正是在这种地狱般的开局模式下,刘娥却能“逆风翻盘”,成为宋真宗心中的“白月光”。

此时的刘娥,尽管备受恩宠,但也始终把握住分寸。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凡处置宫闱事,多引援故实,无不适当者。帝朝退,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之。周谨恭密,益为帝所倚信焉。”

正是因为刘娥知得失、懂进退,才能让真宗对其愈发依赖。如果说,当年的真宗喜爱刘娥,尚且是因她年轻貌美;但到二人都年老色衰之时,真宗还一如既往地宠爱刘娥,并为此不惜与寇准等人撕破脸皮,也要将刘娥晋为皇后(公元1012年),足见后者的手段与能力了。

待真宗去世后,刘娥更是手握朝政大权多年,朝政上下莫不相从,成为了堪比吕后、武则天的传奇女性。

参考文献:《宋史》、《涑水记闻》、《东京梦华录》、《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代市民生活》、《中国风俗通史》

标签: 刘娥

更多文章

  • 新平郡王赵宗保:宋太宗曾孙,刘娥选择的备胎,仁宗亲政后赶出宫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刘娥

    提到宋真宗、宋仁宗爷俩选择宗室子侄进宫招弟的事,就会让人想起宋英宗爷俩当备胎的悲催经历。世人都知道真宗选择侄子赵允让当备胎,仁宗又选择允让儿子赵宗实当备胎,但其实,在英宗赵宗实进宫前,章献太后刘娥就曾选择过二个备胎,先进宫的那一位,就是本文主角——新平郡王赵宗保。01,宋太宗的皇曾孙赠靖难节度使、追

  • “狸猫换太子”原型刘娥:从歌女到垂帘听政的太后,她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刘娥

    1033年3月,宋仁宗的母亲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刚刚病逝,宋仁宗突然下令派兵包围刘娥家族宅邸,欲灭刘氏全族,但是很快宋仁宗就改变主意撤兵了。紧接着,于当年10月,宋仁宗率群臣将刘娥下葬在永定陵,陪伴宋真宗,继续做她的章献明肃皇后。这位刘皇后到底做了什么恶事,竟然让自己的儿子想要灭了她全族,又用了什么手段

  • 《清平乐》刘娥为何非要穿天子衮服?荒唐的背后藏着太多委屈

    历史人物编辑:果果实话实说标签:刘娥

    正午阳光出品,王凯、江疏影等主演的《清平乐》正在热映,在剧中由演员吴越饰演的皇太后刘娥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历史上对刘娥的评价很高,她性情机敏、通书史、熟知朝政,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皇太后,常与汉朝吕后,唐朝武则天并称,史书上说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而在剧中,刘娥的性格也比较还原她的历史形象,她遵

  • 宰相寇准:为什么斗不过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反倒罢相被逐出京城?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刘娥

    从古至今的朝堂官场总是少不了派系之争,就像现在许多公司中老板夫人也会插手公司事务甚至会在公司之中安排自己的娘家人,这些老板娘出于什么想法做出此事我们不得而知,每个人的想法自然是有许多不同的。 在古代的皇宫之中这样的事情也是随处可见,历朝历代的皇室中,除了皇宫贵族之外,身份最

  • 刘娥:辅佐宋仁宗,临朝听政11年掌握大权,为何不学武则天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刘娥

    随着古装电视剧《清平乐》和《大宋宫词》的播出,北宋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传奇的一生再次地浮现在世人眼前,并且成为津津乐道的热门人物。刘娥成为北宋皇(太)后的十多年中,以其高超的权谋手腕辅佐儿子平稳度过主少国疑的阶段,又以稳重的执政风格消除宋真宗末年的种种弊政,为北宋此后的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就是这么一位

  • 《开封府》太后刘娥是大赢家?太妃才是博弈心机婊!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刘娥

    近期,在央视八套和网络平台上热播的古装电视剧《开封府》一路领跑,成为与同档期古装电视剧《扶摇》比肩的一匹黑马,其收视率甚至大有碾压《扶摇》之势。就演员而言,电视剧《开封府》中演员阵容的确不敢恭维,除了展昭和皇帝看起来还符合观众的传统审美观外,包拯和王朝、马汉的人物形象的确让观众茶余饭后当众呕吐。该剧

  • 《清平乐》:愚蠢嚣张的郭皇后,她就是刘娥死活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刘娥

    郭皇后是刘娥强行逼迫赵祯娶得原配妻子,本来被强迫就让赵祯对这个皇后有些许排斥,但是碍于刘娥的面子,赵祯对郭皇后总归还能做到以礼相待。可惜郭皇后自己的品行却实在是配不上刘娥的抬举,她性子嚣张跋扈且无才无德,身为一国之母却总是和底下妃嫔争风吃醋,使得赵祯对她愈发的厌恶。郭皇后在剧中第一次出场,便当着赵祯

  • 《清平乐》:大娘娘刘娥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真这么无私吗?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刘娥

    文 | 简姝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编辑 | 谦钟素电视剧《清平乐》开播一周以来,人气爆棚,豆瓣评分一直在8分以上。众口一致的评价就是精致,服饰、场景等各方面都很好地还原了一个鲜活的宋朝。同时,在剧情设计,人物塑造上,《清平乐》也基本尊重历史,在各种古装剧泛滥演绎的当下,成为一股清流。今天要说的就是前期剧

  • 大宋宫词:皇上欲追封婉儿为太后,事关先帝声誉,刘娥出言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刘娥

    电视剧《大宋宫词》中,赵祯亲政后,刘娥便不再辅政,将朝政交还赵祯。因迎娶郭皇后一事,皇上与太后生了嫌隙,等他知道生母是婉儿之后,彻底和刘娥反目。皇上感念李婉儿的生育之恩,欲追封生母为皇太后,却遭到刘娥反对。 刘娥为进宫她受尽委屈,还牺牲了自己孩子的性命。赵吉被当作质子送到大辽,牺牲后却不能入皇陵,刘

  • 宋代的武则天刘娥最传奇的一生简直就是当代灰姑娘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刘娥

    提起明肃皇后刘娥也许大家有些陌生,但提起狸猫换太子,遇皇后,打龙袍。大家都耳熟能详。大家同情含冤瞎眼的李太后, 愤恨残忍的刘妃,感谢断案如神的包公,而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小说家的虚构。刘妃却有其人,但和小说家的描写的阴谋家恰恰相反,却是第一个北宋临朝听政的太后,是一代女政治家。一个典型的而真实的灰姑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