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起临死前,想出一计,成功拉着仇人陪葬

吴起临死前,想出一计,成功拉着仇人陪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记史惜今 访问量:2559 更新时间:2023/12/15 21:24:18

战国时期,当谈到著名将领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战国时期的四位伟大将领,即白起、王翦、李牧、廉颇。然而,除了白起、王翦、李牧、廉颇这四位著名将领外,战国时期还有许多顶级武将,如本文所说的吴起,是完全没有输给战国四大将领的存在的。

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记载,吴起(公元前440—公元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吴起的生平有鲁,魏,楚三国之史,熟悉兵家,法家,儒家三种思想,除了统领战局未败,吴起也是一位执政的人才。例如,来到楚国后,吴起推动了楚国的改革。然而,吴起在楚国的改革也埋葬了自杀的灾难。而临死前,吴起想出了一个计划,成功地拉着敌人陪葬。

吴起的一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也曾任宰相,实行改革。军事政治上,吴起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精通儒学和战争艺术,但为了名利杀了自己的妻子,母亲不跑,也对士兵好,但吴起对士兵和士兵的母亲害怕。可以合理地说,吴起的仕途应该很辉煌甚至很顺利,但吴起为什么一直是三国,但不是由三国,猜测应该与吴起的性格有关。

吴起,是一个在乡下长大的小混混,吴起出生的家庭比较富裕,从小就好勇敢,村里出了小混混的名字,最致命的是吴起不是普通的小混混,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人。战国初期,魏文侯任命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强士兵,约束赵国,摧毁中山,打败秦、齐、楚国,开辟了大片领土,使魏国跃居中原霸权。

不过,在魏文侯死后,魏武侯即位,魏惠王的用人能力,却远远比不上魏文侯。在此基础上,由于魏国的排斥,吴起选择离开魏国,转向楚国。吴起到楚国后,楚丧王任命吴起为万城太守,一年后晋升为灵隐。在楚国,灵隐相当于丞相的官职。而这,无疑是吴起的重用。吴起,曾任灵隐,在楚实行了彻底的改革。

即历史上的“吴起改革。对于“吴起变法”,借鉴了魏国的“李悝变法”,客观上促进了楚国国力的增强。同时,与商鞅的变法一样,吴起变法也主张限制各诸侯贵族家族和宗族的权力。在此基础上,吴起的改革引起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埋下了自杀的灾难。不过,说到底,吴起和商鞅,还是不同的。

公元前381年,大力支持吴起改革的楚王去世。而这意味着吴起对楚国的依赖下降了。对此,楚贵人趁机发动兵变,将矛头指向吴起。楚国贵族用箭射吴奇,箭射后,吴起不会保命。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后,吴起还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基于此,楚国贵族虽然继续射杀了吴起,但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些射出来的箭,也到了楚悼王的身上,正因如此,群臣开始不满了。吴起这么做,不是拉着楚悼王垫背,而是希望借着楚悼王的尸体,以此让这些射杀自己的楚国贵族付出相对应的代价。之后的结果,确实如吴起生前所预料地一样。在楚悼王、吴起死后,楚肃王这位君主即位。楚肃王即位后。

立即下令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吴起的这个办法,让自己的仇人成为了陪葬品。因为箭射到了楚悼王的遗体上,由此受牵连的楚国贵族达到了七十多家。这些人都给吴起陪葬了。经过这一事件,楚国贵族势力遭到削弱,从而有助于楚肃王等之后即位的君主掌握楚国大权。

韩非子·难言》中记载:“吴起收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秦,卒枝解于楚”。《淮南子·卷十·缪称训》中记载:“故商鞅立法而支解,吴起刻削而车裂”。对于吴起的这一行为,客观上损坏到楚悼王的尸体,因此吴起也受到了惩罚。吴起死后,被楚肃王处以车裂解之刑。总的来说,对于战国名将,不仅在战场料敌制胜,比如在河西之战的战场上多次击败秦国大军,在治国上,也是周公、管仲之才。并且,在临死之前,吴起依然能临危不乱,想出计策来让射杀自己的仇家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标签: 吴起

更多文章

  • 像吴起这样家境富裕起点高的文武全才为何还要如此拼命折腾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吴起

    吴起是战国初期卫国曹县人,他父亲相当有钱,是个大财主真正的土豪,可是吴起这个人热衷于功名,到处求官,花了很多冤枉钱,还把老父的家产败得倾家荡产,结果也没弄到一个像模像样的官职,还受到了周边邻里的讥笑。吴起一怒之下,就杀了好几个嘲讽他的乡人,于是就开始出门逃亡,临走前发誓说今生若不成名,决不再回故乡。

  • 吴起:顺应社会形势改学兵法,连郭沫若也这样赞誉他!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吴起

    吴起(约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山东定陶西)人。曾任鲁国将军、魏国西河郡守及楚国令尹。著有《吴起兵法》。他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军事将领和军事理论家,与孙武齐名。史称“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禽(擒)敌立胜,垂著篇籍”。郭沫若也誉他为“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

  • 吴起是举世无双的人才,为什么事业却总是碰壁?教训值得后人借鉴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吴起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他在军事方面的成就与“兵圣”孙武齐名,后世将二人合称为“孙吴”。除了在军事上有卓越表现外,吴起在内政治理方面也作出过重大贡献,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在楚国推行的“吴起变法”。短短几年时间,他就让楚国脱胎换骨,取代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的第一强国。作为文武双

  • 兵圣吴起,锻魏武卒威震天下;楚国变法续不败神话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吴起

    在魏文侯魏斯的带领,魏国成为战国时代第一个崛起的国家。魏文侯用人不疑,大力重用军事奇才吴起,锻造了名扬天下的“魏武卒”,让大魏成为在那个时代最靓的的风采。魏武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全面职业化的军队,从此军人脱胎于市农工商,正式成为一种职业。入选魏武卒的条件非常苛刻,选的都是全国精英,待遇也非常高,一旦

  • 白起的死因,2000多年被揭晓,难怪秦王会赐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瞳尔爱宠物标签:白起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几乎每一天都在打仗,当时在各国之中,最强大的一个诸侯国当属秦国,秦国之所以强大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其军队战斗力强悍,堪称是虎狼之师,第二个原因是秦国有一位战神,也就是后来的杀神白起。白起一生的战绩可谓是辉煌至极,因为这位大将军竟没有打过败仗,可是这样一位英雄,最后却落得

  • 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白起,最后谁会赢?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白起

    至少可以保持相持,最终达到“不战而降”的目的!想必了解战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从小就喜欢阅读兵书。因此,赵括逐渐养成了一种自负的风度和气质,就好像他真的是一位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将军。以至于赵奢见儿子天天会吹牛皮,不免有

  • 震惊,号称不败战神的白起居然有多次败仗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白起

    自从司马迁写史记作白起列传之后,白起的强大和武功历代公认。甚至梁启超还提出战国时期白起一人就杀200多万兵卒的说法。使得白起获得杀神称号。不过细细考究史记的话,其实我们会发现一点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都知道,战国史料缺少,六国国史被秦焚毁,唯一留下的只有秦国国史秦记。而国史一般都会讲究避讳,所以我们经常

  • 长平之战时,白起围赵括长达2个多月,其他国为什么没来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白起

    长平之战,赵括大军被围。当时,无论是赵,还是其他诸侯,都有可能发兵影响战局的发展。不过,秦王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惊人的魄力,牢牢把握战局的发展,最终赢得胜利。长平之战时列国态度长平之战前,尽管山东各国都已过巅峰期,但他们仍然有不容小觑的实力,对于未来,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算盘。1、齐国:突然隐身的盟友。

  • 白起不准战士吃羊肉,士兵无法理解,白起:你走50步试试?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白起

    一部《芈月传》让观众记住了秦国一位大将,白起。剧里,白起是个没人要的孤儿,要不是芈月相救并培养他,白起不会有将来的作为。实际上,白起并不是芈月在外面捡到的外族孤儿,他是陕西眉县人。他的确跟魏冉的关系好,但也不是因为芈月的关系。白起有“战神”之称,不过,他除了能打,更加是个有智慧有谋略的军事家,他熟知

  • 赵匡胤把白起赶出武庙,政治意图太明显了,不信你看新入选的名单

    历史人物编辑:读书悟道君标签:白起

    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赵匡胤去参观武庙,只见他仔细地审视着走廊两边的名将画像,忽然他的脸沉了下来。他指着廊壁上的一位武将画像,厉声说:“此人斩杀降兵,胜之不武,为何会在此?把他给我撤出武庙!”赵匡胤发怒要“请”出去的武将,就是大名鼎鼎,为人熟知,又无一败绩的秦国大将--白起。这边赵匡胤话一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