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像吴起这样家境富裕起点高的文武全才为何还要如此拼命折腾

像吴起这样家境富裕起点高的文武全才为何还要如此拼命折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 访问量:1875 更新时间:2024/2/14 22:32:13

吴起是战国初期卫国曹县人,他父亲相当有钱,是个大财主真正的土豪,可是吴起这个人热衷于功名,到处求官,花了很多冤枉钱,还把老父的家产败得倾家荡产,结果也没弄到一个像模像样的官职,还受到了周边邻里的讥笑。吴起一怒之下,就杀了好几个嘲讽他的乡人,于是就开始出门逃亡,临走前发誓说今生若不成名,决不再回故乡。

一开始他拜在了大儒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礼教,准备学成之后到哪个诸侯府上当个主持祭典的礼官,就像孔子在鲁国做大司寇那样。没想到吴起老母去世,吴起却没有回家奔丧,曾申认为他为人子大不孝,不配成为儒家弟子,就把他给赶走了。吴起于是跑到鲁国,在鲁国娶了个邻近齐国的老婆,后来齐鲁两国交战,鲁公知道吴起是个人才,就想用他为将来抵抗齐国,可是犹豫再三,就因为吴起妻子是齐国人,怕吴起受他老婆影响不能一心一意为鲁国作战。吴起为了得到鲁国的重用,一狠心就把老婆给杀了,于是得到了鲁国的将印,为鲁公击退了齐军。吴起本以为会得到更大的重用和封赏,不想鲁公却说鲁国是宗周的礼义之邦,不能任用像吴起这样杀妻不仁的亡命之徒。

吴起自知在鲁国已无前途,当然鲁国也失去了一位可以使之强国称霸的大才,后来鲁国不久就被楚国吞并了,这当然和鲁国崇尚礼义的国风也有莫大的关系。于是,吴起又流浪到了魏国,魏武侯得知吴起的才干,立马将吴起作为魏国的统兵大将军。当时魏国和秦国正在争夺富饶肥沃的河西之地,吴起领兵出战,大败秦兵,使秦兵数十年不敢东向河西,以顾魏国寸土。魏武侯十分高兴,与吴起一同乘船下黄河巡视河西之地,见了河西的山川如此壮丽险要,忍不住赞叹道:“老吴,你替寡人打下了这块肥土,今天一看这样险峻的山河,简直固若金汤,就是我大魏的宝地呀!”吴起却说:“夏商纣都富有四海的山川险地,也没见他们能守得住所谓固若金汤的天下,治国守土还得靠君王的德行泽被万民,使万民归心,才是江山永固之宝啊,不然的话我们这一船的人都很有可能成为大王您的敌国啊,正所谓在德而不在险也!”魏武侯很欣赏吴起的话,又准备委以更大的重任。

于是吴起就为魏国量身定制了一套练兵作战制度,也就是闻名天下的武卒制,靠将领亲自选拔一支思想忠诚、体格强壮、久经训练和战阵,又配备了超出常规部队的重铠及各种短长兵刃的重装轻步兵,号称“大魏武卒”。而且吴起带兵总是能身先士卒,与士兵们同甘共苦,魏国有个老太太谈起吴起都说,他的丈夫前些年从军随吴起出战,在军中得病背上生疮流脓,作为三军统帅的吴起居然替他丈夫吮吸脓疮,后来他丈夫为报吴起之恩,战死在了战场之上。后来老太太的儿子也参加了吴起的军队,前些时候也生了背疮之疾,吴起又为其子吮脓医疾,老太太哭道,看来他儿子最终也会死在战场上了。吴起就是靠着“大魏武卒”这么一支精锐特种部队,又连接带兵击败了西面秦国,东面齐国的侵犯,使得魏国的国威大涨,成为了战国初期三晋分家后的天下第一霸主。

后来魏武侯要在文武大臣当中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臣子任命为魏国的丞相,吴起满怀信心认为非自己莫属了,结果却被资历陈旧,功绩平平的田文获得了百官之首的丞相一职。吴起很不服气,就找到田文理论,问他战功是否比他大,安抚百姓博取人心是否比他强,威震天下使诸侯臣服大魏是否比他做得更出色,田文连连摇头回答说这些都不如吴起。吴起傲慢地笑道,既然都不如我,那为什么你可以出任丞相,而我却不行。田文说,大王即位没多长时间,任用你一个外人就打服了这么多诸侯国,你觉得国内的人才们会怎么想?他们会觉得大王年轻没主见,任用外人到处惹事扬威,你觉得现在让你做丞相,能帮助大王稳定人心,提高威望吗?在这种时候,你觉得是你来做丞相合适,还是让我这样碌碌平庸的老官僚来做丞相合适呢?吴起这么一听,立马懂事了许多,连连称是,心服口服。于是,又经常跑到孔子弟子子夏那,学习儒术,以备将来还有机会入主相位做准备,可以说吴起不但是工作狂,更是学习狂。

后来田文老头去世,魏武侯掌政多年,魏国政局也相对趋于平稳,武侯对吴起在魏国的各项工作也都相当满意,就想着是不是有必要让吴起来继任丞相一职。这时候魏国的另一个大臣公叔痤找到魏武侯说,吴起在魏国为将为官多年,但是这个人之前有失孝道,和杀妻不仁的前科,怕就怕他还不能真心为我们魏国效力,如果大王把亲女许配给他,他肯接受,说明此人已经对魏国死心塌地,如果不能接受,说明他还是有所顾忌,心怀异心不可重用啊。魏武侯认为可以拿公主来试探一下。

而公叔痤又找到吴起,请他到家里做客,公叔痤的妻子正好也是公主出身,他为了争取到魏国丞相的职位,便把心中的计谋告诉了妻子,并要求妻子依计行事,于是公叔痤之妻就在吴起来家做客的时候,当着客人的面百般羞辱和打骂公叔痤,甚至出言讥讽宾客,导致吴起十分尴尬而去。这时候,魏武侯就找到吴起,跟他谈起了婚配公主之事,吴起想起公叔痤之妻如此凶悍,不敢应承武侯的要求,致使武侯十分不高兴,认为吴起还不是一个绝对的忠臣,于是慢慢就对吴起冷落了起来,没过多久,吴起见魏武侯任用公叔痤做了丞相,一气之下就离开了魏国,而前往南方的楚国了。

而魏相公叔痤在魏武侯死后,却向魏武侯之子魏惠王举荐了一个与吴起同为卫人,又能与之媲美的千古奇才公孙鞅,却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视,导致魏国痛失如此大才,而使西秦做大,最终一统天下。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秦相吕不韦也是卫人,卫人可谓人才辈出,而魏国却是一而再,再而三错失人才。

吴起到了楚国之后,楚悼王如获至宝,直接就任命他为楚国的令尹(相国),统管楚国的一切军政事务,吴起的才干才得以充分地发挥,他一面练兵备战,一面打击楚国豪强,集中王权,将楚国政局治理得井井有条,没过几年,楚国国力大增,屡次击败中原诸国,国威大盛,吴起的事业和威名也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但同时他作为一个素有失德之名的外来人员,又因严苛的治军变法,得罪了许多楚国豪强贵胄,这些人对吴起是恨之入骨,都巴不得欲先除之而后快。

后来楚悼王去世,楚肃王即位,那些楚国豪强就迫不及待地前往吴起家中想要捉杀吴起,吴起赶紧跑到楚悼王的灵堂,伏在楚悼王的遗体之上,楚国豪强们一时没反应过来,纷纷搭弓放箭往吴起身上招呼,吴起连连大叫三声“群臣乱王!”最终被杀死在灵堂之上。楚肃王见吴起已死,立马收回军政之权,废除了吴起变法的一切政策,以安抚人心,同时又对追杀吴起的豪强大臣们,以“冒犯先王”之罪名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七十余家被处于夷三族之刑,被杀者数千人,从此也大大抑制了那些威胁王权的豪强势力。这些人也算作了吴起的陪葬,后世对此连连叹息,吴起的智谋真是无人能及。

前面提到的吴起老乡公孙鞅同样在魏国不受重用,却西行来到秦国,从一个魏相侍从摇身一变成了秦国的大良造(相国),同样也对秦国实行了军政改革,又使得秦国一直推行变法政策,最终称霸诸侯,一统华夏,与吴起可谓是花开两朵,色彩不一,却又殊途同归,一同都为变法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只可惜吴起变法却在楚国夭折中断,楚国因此也未能成为战国最后的终极赢家。作为改革家的吴起,虽然没有获得商鞅那样的成就,可他在军事方面的造诣,却同中国古代另一位超级军事大师兵圣孙武并驾齐驱,每逢后世论及用兵大师必言“孙吴”,千古流传。

时隔千年,我们再来看这位备受争议的古代奇人,他明明家境富裕,却要败净家产,明明智商奇高,却又经常情商不在线,明明对儒家那套仁礼信义有心向之,却又时常做起一些残暴不仁义的投机行为。在看他身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他同时具有兵家的机谋、法家的严峻、儒家的礼义还有墨家的兼爱,实在很难对他一概而论,只好借用伟人的一句诗词来做个收尾,那就是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我们的民俗很多都来自延续了三千年的周礼

标签: 吴起

更多文章

  • 吴起:顺应社会形势改学兵法,连郭沫若也这样赞誉他!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吴起

    吴起(约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山东定陶西)人。曾任鲁国将军、魏国西河郡守及楚国令尹。著有《吴起兵法》。他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军事将领和军事理论家,与孙武齐名。史称“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禽(擒)敌立胜,垂著篇籍”。郭沫若也誉他为“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

  • 吴起是举世无双的人才,为什么事业却总是碰壁?教训值得后人借鉴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吴起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他在军事方面的成就与“兵圣”孙武齐名,后世将二人合称为“孙吴”。除了在军事上有卓越表现外,吴起在内政治理方面也作出过重大贡献,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在楚国推行的“吴起变法”。短短几年时间,他就让楚国脱胎换骨,取代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的第一强国。作为文武双

  • 兵圣吴起,锻魏武卒威震天下;楚国变法续不败神话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吴起

    在魏文侯魏斯的带领,魏国成为战国时代第一个崛起的国家。魏文侯用人不疑,大力重用军事奇才吴起,锻造了名扬天下的“魏武卒”,让大魏成为在那个时代最靓的的风采。魏武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全面职业化的军队,从此军人脱胎于市农工商,正式成为一种职业。入选魏武卒的条件非常苛刻,选的都是全国精英,待遇也非常高,一旦

  • 白起的死因,2000多年被揭晓,难怪秦王会赐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瞳尔爱宠物标签:白起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几乎每一天都在打仗,当时在各国之中,最强大的一个诸侯国当属秦国,秦国之所以强大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其军队战斗力强悍,堪称是虎狼之师,第二个原因是秦国有一位战神,也就是后来的杀神白起。白起一生的战绩可谓是辉煌至极,因为这位大将军竟没有打过败仗,可是这样一位英雄,最后却落得

  • 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没有换将,廉颇对白起,最后谁会赢?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白起

    至少可以保持相持,最终达到“不战而降”的目的!想必了解战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从小就喜欢阅读兵书。因此,赵括逐渐养成了一种自负的风度和气质,就好像他真的是一位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将军。以至于赵奢见儿子天天会吹牛皮,不免有

  • 震惊,号称不败战神的白起居然有多次败仗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白起

    自从司马迁写史记作白起列传之后,白起的强大和武功历代公认。甚至梁启超还提出战国时期白起一人就杀200多万兵卒的说法。使得白起获得杀神称号。不过细细考究史记的话,其实我们会发现一点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都知道,战国史料缺少,六国国史被秦焚毁,唯一留下的只有秦国国史秦记。而国史一般都会讲究避讳,所以我们经常

  • 长平之战时,白起围赵括长达2个多月,其他国为什么没来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白起

    长平之战,赵括大军被围。当时,无论是赵,还是其他诸侯,都有可能发兵影响战局的发展。不过,秦王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惊人的魄力,牢牢把握战局的发展,最终赢得胜利。长平之战时列国态度长平之战前,尽管山东各国都已过巅峰期,但他们仍然有不容小觑的实力,对于未来,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算盘。1、齐国:突然隐身的盟友。

  • 白起不准战士吃羊肉,士兵无法理解,白起:你走50步试试?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白起

    一部《芈月传》让观众记住了秦国一位大将,白起。剧里,白起是个没人要的孤儿,要不是芈月相救并培养他,白起不会有将来的作为。实际上,白起并不是芈月在外面捡到的外族孤儿,他是陕西眉县人。他的确跟魏冉的关系好,但也不是因为芈月的关系。白起有“战神”之称,不过,他除了能打,更加是个有智慧有谋略的军事家,他熟知

  • 赵匡胤把白起赶出武庙,政治意图太明显了,不信你看新入选的名单

    历史人物编辑:读书悟道君标签:白起

    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赵匡胤去参观武庙,只见他仔细地审视着走廊两边的名将画像,忽然他的脸沉了下来。他指着廊壁上的一位武将画像,厉声说:“此人斩杀降兵,胜之不武,为何会在此?把他给我撤出武庙!”赵匡胤发怒要“请”出去的武将,就是大名鼎鼎,为人熟知,又无一败绩的秦国大将--白起。这边赵匡胤话一说完

  • 白起大战前夕下令禁吃羊肉,惹的士兵怨声载道,胜利后才知其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白起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国派大将王龁攻打韩国的上党,结果让人大跌眼镜,面对秦军大军压境,上党没有投降秦国,反而投降了赵国,这给秦昭襄王气得七窍生烟,当即拍板,攻打赵国。秦赵之争秦国军队虽然是虎狼之师,但是赵国也不是土鳖瓦犬,眼见秦国大军犯境,赵国派大将廉颇迎敌。廉颇乃是赵国名将,根据当时的时局做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