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伊阙之战,杀戮的开始,战神白起一战全歼魏韩24万联军。

伊阙之战,杀戮的开始,战神白起一战全歼魏韩24万联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小李创作 访问量:1076 更新时间:2024/1/19 11:45:38

伊阙之战,是周赧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各个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作战。战争中,秦将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主力韩军,以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即惨败。韩军震慑,且翼侧暴露,遭秦军夹击,溃败而逃。白起乘胜挥师追击,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攻占伊阙,夺取魏城数座及韩国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魏、韩两国割地求和。战后,韩国精锐损失殆尽。秦国则以不可抗御之势向中原扩展。

战争背景:

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秦昭王派兵攻打韩国,秦国将领向寿夺取了武始,左庶长白起夺取了新城。

韩国派出使臣,赶往魏国,请求增援。秦国是共同的敌人,韩、魏又有同盟关系,魏王并没有作壁上观。魏王立即下令,命大将公孙喜点齐人马,前去助战。于是魏、韩国君起倾国之兵对秦国进行反攻,东周也派兵加入魏、韩联军。

秦昭王在丞相魏冉的推荐下,将白起升任左更,接替向寿出任主将。同年,韩国派出名将暴鸢,领兵八万,魏国派出名将公孙喜,领兵十六万。这两位将军曾在“垂沙之战”中大败楚军,可谓久经沙场,成名已久。韩魏联军声势很大,却没有进攻秦国境内,只在韩魏秦交界的城池“伊阙”,据险扼守,等着秦军来打。秦国方面兵力不及韩、魏、东周联军的一半。至此伊阙之战在对峙中爆发。

双方兵力:

魏韩联军:魏国和韩国举兵24万之众。

白起兵力:10万秦国锐士。

魏韩主将:公孙喜,暴鸢。

秦国主将:白起。

战争过程:

面对24万联军,秦相魏冉点兵10万让白起挂帅出征,并不是轻敌之举。是因为魏冉深知,一群乌合之众一直都不是精兵强将的对手。

白起虽然刚刚挂帅,但是他战场上经验非常丰富。白起初到战场并不着急出兵,他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的含义。白起首先做的就是侦查敌情,很快敏锐地发觉,韩魏联军虽然看起来浩浩荡荡,但是两军主帅不和,都在互相观望、都不愿意做前锋部队。

历史上,这种因同盟间貌合神离、互相推诿而致败的案例数不胜数。战国时期,各诸侯大国数次合纵攻秦,不仅未取得明显战果,反而多次被秦国击败。其重要原因便在于各诸侯国之间的推诿扯皮,秦军才得以各个击破。东汉末年,关东诸侯结成联盟,共同讨伐董卓,由于“军合力不齐”“势利使人争”,最终无果而终。

这一次也不例外,秦将白起发现韩、魏两军互相推诿,便果断制定出克敌制胜之策。白起首先“设疑兵以待韩阵”,以旌旗和飘带立于阵前,制造要对韩军发动猛攻的假象,吸引联军将主要兵力集中到正面。与此同时,秦军抽调精锐部队,通过战略迂回的方式,绕到魏军后方猛然发动进攻。这样一来,魏军必然猝不及防而大败,魏军一旦战败,韩军势单力孤,必然随之崩溃。

伊阙地形,两山对峙,石壁峭立,望之若阙门,伊水穿门而过,其间山谷相连,阻隘可恃,险据洛阳之南,为韩、魏门户。以韩军为主的联军,不仅有兵力数量优势且武器精良,又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秦军兵力不及联军一半,但素质好,士卒勇战。白起考量战场情势,不急于发起进攻,决意在与联军对峙中寻机决战歼敌。至二十二年,双方相持已久,联军互不统属、不能协同作战的弱点充分暴露:韩军欲让魏军为先锋,魏军则以韩军兵力多、自己为助韩而来为由,希望韩军先出击。

白起针对韩、魏两军各为保存实力而相互观望,即以少量兵力布设一个貌似强大的疑阵,牵制作为联军主力的韩军;集中优势兵力以泰山压顶之势,向兵力较弱的魏军发起迅猛攻击。尚在徘徊之中的魏军不意秦军突袭,仓促应战,惨败溃逃,其将犀武被杀。韩军不料魏军接战即败,使自己翼侧暴露,陷于秦军两面夹击之中,将士皆震惧,不战自溃。秦军乘胜追击,全歼联军,生擒联军主将公孙喜,夺取韩国5城。

战争影响:

伊阙之战使韩、魏两国遭受沉重打击,由于韩魏两国是遏制秦国东进的第一道屏障,因而此战的胜利使秦国进一步扫清了东进的障碍。而后秦国又乘胜对韩、魏等国发动新一轮进攻,战国诸强之争进入更加残酷的白热化阶段。

标签: 白起

更多文章

  • 白起屠杀近百万,手下败将不计其数,为何出名的仅有一个毛头小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白起

    如果说战国时期谁灭国最多?当属王翦;如果说谁杀敌最多?白起当之无愧,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屠杀近百万,在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

  • 公孙起为啥叫白起?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白起

    ?白起,又名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军事代表人物。在秦国制定了东进击退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之后,强将成为秦国最急需的人才。白起顺势而为,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医学战中,白起出任左书昌,以少胜多,一举歼灭魏汉联军,斩杀二十四万而名扬四海。遂出兵攻魏,连夺六十一席,与司马错合攻元城,破壁垒攻下广朗城

  •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几十万士兵,真的是生性残忍吗?

    历史人物编辑:艾伦说史标签:白起

    说到白起,不少懂历史的朋友都会在第一时间里想到那场著名的战役“长平之战”,这场战役自是以白起所在的秦国取胜。此战为何经典?是因为白起用兵如神吗?不是。是因为赵括纸上谈兵吗?也不是。而是秦军最后那“坑杀40万赵卒”的惊人之举!在当时的六国当中,赵国可以说是唯一有实力叫板秦国的国家,但正因为“长平之战”

  • 如果亚历山大攻入秦国会怎样?白起:低于40万的单子,别喊我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白起

    引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在此之后的汉唐等朝代,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王朝,同时期的西方根本不是对手。那么秦朝建立之前,中国和西方谁的军事力量更胜一筹呢?如果亚历山大当吃没有直接进攻印度,而是绕道直接进攻秦国,结果会怎样?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大

  • 谁是秦国第一武将?人屠白起,还是老将王翦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白起

    秦国在变法之后逐渐的强大起来了,这个时候秦国为了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不断的和东方的六国之间爆发战争。最后逐渐的消耗了六国的实力,最后在嬴政当政的时候,国家逐渐的得到了强于六国的实力。最终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在秦国逐渐崛起的过程中,有一个将领是不能被忘记的,这个人就是指挥了长平之战的白起。在他的一生之中

  • 白起明明手握重兵,为何不反戈一击?

    历史人物编辑:忽尔说宠物标签:白起

    白起当时明知道自己要被秦王杀了,但是临死之前也没有任何的反抗,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和很多古代的人一样,知道忠诚二字,在一般情况之下他是不会反抗的,而且就算反抗最后的结局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虽然白起手握重兵,但是并不意味这些士兵就会跟着白起造反。古代是一个讲究忠诚的时代,历史上愚忠之人不在少数,而“君

  • 四大名将《大秦赋》里出现了三个,为啥唯独没提白起?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白起

    英雄已然落幕,白起再出现,无非是让观众徒添伤感。《大秦赋》开篇便是一场大战,让我们再次重温了古代战场的恢弘场面。攻城车、步兵方阵、骑兵方阵,多兵种联合作战展现的淋漓尽致。这场战争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邯郸之战”。在邯郸之战的初期,此时的白起依旧还健在,那为何导演不让白起露个脸,让战国四大名将在剧中凑齐。

  • 鄢郢之战,白起以少胜多的巅峰!楚国兴盛一时走向没落?

    历史人物编辑:陈小李创作标签:白起

    鄢郢之战,是指公元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战争起因:鄢郢之战起因源于一个楚国的平民。这个平民有个特殊的本领,可以用很小的弓和很细的绳子,射中在空中的大雁。当时楚国的国君楚襄王听说之后,就让人去

  • “杀神”——白起!

    历史人物编辑:张家伟标签:白起

    “杀神”一一白起!在众多历史典籍中,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合称“战国四大名将”,且位居首位。白起出生于秦国国力蒸蒸日上的秦武王时期,后来秦武王去世,继任者秦昭王大力推行军功爵制,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中,白起登上了秦国的历史舞台。在秦兼并各诸侯国的战争中,“白起”这个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

  • 李白最崇拜的唐朝名将,写诗称卫青与白起也不能比,不是郭子仪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白起

    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经评价过唐朝,他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让无数的人都觉得壮美而梦幻,这也是整个唐朝给人们留下来的感觉,“月光”说的是那一些名篇壮丽的诗人,“剑气”则是说的那一些创下赫赫武功的名将,唐朝是一个诗人与名将的朝代。并且那一些诗人与名将,在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