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郢之战,是指公元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
战争起因:
鄢郢之战起因源于一个楚国的平民。这个平民有个特殊的本领,可以用很小的弓和很细的绳子,射中在空中的大雁。当时楚国的国君楚襄王听说之后,就让人去将他找来,问他射中大雁的经验和诀窍。那个人见到楚襄王后说,我哪有什么诀窍啊,都是一些小把戏而已。哪像大王这样,是个要射杀像秦国这样的巨鸟的伟大人物啊。你看秦国,早就有了称霸天下的野心,而且在七国之中实力最强大,想要射杀他,绝非易事啊。听了这番话,楚襄王被激怒了,他忽然又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楚怀王,被秦国三番五次欺骗,最后还被秦国软禁,客死他乡。
由于此前秦国的宰相张仪已经打乱了苏秦的合纵连横的策略,楚国已经和齐国断交,因此楚襄王为了战胜秦国,就又打算用苏秦的策略,联合其他诸侯国一起对付秦国。楚国这么大的举动,当然引起了秦国的注意。当秦国听说楚国要去攻打他,就决定先发制人,率先攻打楚国。秦国的大将司马错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出兵,攻克了楚国的黔中郡,让楚襄王惊惧不已。因此他连忙向秦国求和,并答应割让上庸和汉江以北的土地给秦国。秦国得了好处,但依旧不甘心。经过短时间的修整之后,于第二年,派遣大将白起,率领数十万秦国大军,直逼楚国的鄢城和首都郢城,因此爆发了战国历史上著名的鄢郢之战。
战争过程: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准备全力攻楚,让楚国非死即残。秦昭襄王害怕赵国趁秦军倾巢而出时进犯,于是便约赵惠文王在渑池会盟,有楚怀王的前车之鉴,赵惠文王并不想赴约,最终,廉颇屯兵于秦赵边境,蔺相如陪同,赵惠文王才去往渑池。在渑池之会上,经过蔺相如的努力,最终达成了秦赵平等的和平关系,双方约定罢兵休战。
渑池之会后,秦国立刻发兵大举进攻楚国,白起在分析了当前形势后,决定“擒贼先擒王”,直接攻打楚国统治中心区域。白起率秦军沿汉江东下,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秦军长驱直入,楚军节节败退,很快秦军就打到鄢城。鄢城是楚国国都郢的重要屏障,所以有重兵防守,纵然秦军攻势凶猛,但楚军据城死守,久攻不下。
白起分析了两军形势后,决定采取直捣楚国统治中心地区的战略方针。周前279年,白起率军数万沿汉江东下,攻取沿岸重镇,掠取汉水流域丰饶的粮草补给军需,出敌不意突入楚境。
白起还命令秦国的军队在过河之后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自断归路,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信心。而楚军因在本土作战而有后顾之忧,将士只关心自己的家庭,没有斗志,无法抵挡秦国精锐士卒的猛攻,节节败退。
秦国军队在白起带领下长驱直入,迅速攻打并占领了楚国在汉水流域的要地邓(今湖北襄阳北),一直到达楚国的别都鄢(今宜城东南)。
鄢城距离楚国都城郢(今荆沙北)很近,是拱卫郢都的军事重镇,楚人早已集结重兵在鄢城,企图阻止秦军南下进攻郢。
秦军在鄢城遭到进入楚境以来最顽强的抵抗,屡攻不克,而秦国军队孤军深入,不宜持久,于是利用夷水从楚西山长谷出而流向东南的有利条件,在鄢城西边百里处筑堤蓄水,并修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水入城为深渊,鄢城的东北角经河水浸泡溃破,城中百姓被淹死数十万。
秦军于是占领了鄢城。攻克邓、鄢城后,白起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和军资,同时将秦国的罪人刑徒迁徙到所得邓、鄢两地,以此为进一步攻楚的基地。 又率军攻打并占领西陵(今湖北宜昌西) ,扼住长江,截断郢与西面巫郡的联系。
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势如破竹,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楚襄王在兵败后,向东北方溃逃至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被迫迁都于此以自保。
战争结局:
鄢郢之战后楚国国力大损,秦国乘胜扩大战果。前277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主将、蜀郡郡守张若为副将,夺取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次年,楚顷襄王收集残兵十余万人,收复巴东十五座城邑合并为郡,以阻挡秦国的进攻。华阳之战后,春申君写信给秦昭襄王晓以利害,指出秦、楚交战只能让韩、魏、齐三国壮大。在春申君的调解下,秦昭襄王才与楚国重新结盟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