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四大名将《大秦赋》里出现了三个,为啥唯独没提白起?

四大名将《大秦赋》里出现了三个,为啥唯独没提白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动鉴历史 访问量:969 更新时间:2024/1/25 3:29:24

英雄已然落幕,白起再出现,无非是让观众徒添伤感。

《大秦赋》开篇便是一场大战,让我们再次重温了古代战场的恢弘场面。攻城车、步兵方阵、骑兵方阵,多兵种联合作战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场战争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邯郸之战”。在邯郸之战的初期,此时的白起依旧还健在,那为何导演不让白起露个脸,让战国四大名将在剧中凑齐。

原因便在于,若让白起露面,留给他的仅仅剩下一个自杀的镜头而已。与重新将观众内心的伤疤揭开,还不如就不让白起出现。

白起英雄落幕,还得从长平之战说起

”长平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以上党之争而展开的一场战斗。当时秦国再秦昭襄王的统领之下,秦国已经展现出远超山东六国的实力。

而赵国,正处在赵孝成王执政期间。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他率领赵国灭中山,征楼烦,赵国一跃成为了可以正面硬刚秦国的存在。

可随着赵武灵王被饿死在沙丘宫,后面的国君就一代不如一代了。赵孝成王是赵惠文王的儿子,在能力方面,比赵惠文王还差一些,但也勉强算得上是一个明主。

而赵国,虽然国力自赵武灵王时期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吃着赵武灵王留下来的老本,依然在担当着抗秦主力先锋。

秦国出兵,攻占韩国的野王,使得上党成为了一块飞地。韩国为了息事宁人,便决定把上党割让给秦国。可这明显是一场阴谋,韩国没有能力抗衡秦国,便想着接着赵国的刀来杀杀秦国的威风。

反正不管两个国家谁输,对于韩国来说,也是一笔稳赚不亏的交易。

赵孝成王“见钱眼看”,上党郡喂到嘴边,贼想吃一口。于是他便与平原君赵胜商量了一番,决定吃下上党郡。

秦国来攻,那就打打看嘛,打不过大不了再还给他们。

白起一战封神,却也埋下恶果

秦昭襄王便命令王龁率军攻打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兵抵挡。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了。廉颇最后被赵括换下,而秦国这边换上了白起。

双方大战一触即发。白起利用赵括求战心切的心理,将赵括引了出来,最终借助山谷,派骑兵切断了赵军的后路,从而对赵军实现了合围。

赵军被围之后,20多天,粮草吃完之后,展开了拼死突围,最后赵军惨败。白起一战消灭赵国有生力量45万。

白起向秦昭襄王进言一鼓作气拿下邯郸,但赵国此时派人来送重金给范雎,答应向秦国割让五座城池。秦昭襄王也担心别的国家趁乱供给,再加上范雎的极力劝阻,最终没有听从白起的建议。

可赵国并未履约,后经过短暂的休整,秦昭襄王发动对赵国的灭国之战。

赵国四处求援,同仇敌忾

秦昭襄王派白起带兵出击,白起称病不从,并声称邯郸之战以无再胜可能。秦昭襄王不信,派王陵率军前往,结果秦军败。

秦昭襄王再次与白起协商,请求白起出战。但白起依旧不从,此时便与剧情连接到一起了,邯郸之战,秦国打得相当不顺利。

而白起,此时就只剩下最后的一丝执拗。

他不管去与不去,就将自己逼入了险境。不去,秦王认为白起依旧对此前之事耿耿于怀。去了打不赢,秦王认为他未出全力。

但即便是他去了,在攻坚战中,面对赵国的誓死守卫,以及求得援军的情况下,依然无法取得胜利。即便是白起大胜而归,那此前的欺君之罪就坐实了。

白起一点后路都没留给自己。

白起被杀,英雄落幕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秦昭襄王听信范雎之言,担心白起为他国所用,于是赐死白起。

一代名将以如此方式退出历史的舞台。

因此,导演若再让白起露个脸,有着画蛇添足之嫌,于剧情不利,也就留下了这个“遗憾”。

标签: 白起

更多文章

  • 鄢郢之战,白起以少胜多的巅峰!楚国兴盛一时走向没落?

    历史人物编辑:陈小李创作标签:白起

    鄢郢之战,是指公元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战争起因:鄢郢之战起因源于一个楚国的平民。这个平民有个特殊的本领,可以用很小的弓和很细的绳子,射中在空中的大雁。当时楚国的国君楚襄王听说之后,就让人去

  • “杀神”——白起!

    历史人物编辑:张家伟标签:白起

    “杀神”一一白起!在众多历史典籍中,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合称“战国四大名将”,且位居首位。白起出生于秦国国力蒸蒸日上的秦武王时期,后来秦武王去世,继任者秦昭王大力推行军功爵制,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中,白起登上了秦国的历史舞台。在秦兼并各诸侯国的战争中,“白起”这个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

  • 李白最崇拜的唐朝名将,写诗称卫青与白起也不能比,不是郭子仪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白起

    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经评价过唐朝,他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让无数的人都觉得壮美而梦幻,这也是整个唐朝给人们留下来的感觉,“月光”说的是那一些名篇壮丽的诗人,“剑气”则是说的那一些创下赫赫武功的名将,唐朝是一个诗人与名将的朝代。并且那一些诗人与名将,在很多

  • 长平之战以后,白起为何不造反,反而被秦王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白起

    长平之战,是战国中后期秦国和赵国展开的一场大战。在此次战役中,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使得各国无不震惊。按理说,白起为秦国立下这么大的功劳,秦昭襄王理应对他加官晋爵才对。然而在长平之战不久以后,白起就被秦昭襄王赐死了。这里就引出了一个疑问:长平之战胜利以后,白起曾经要求继续出击,但是被秦王拒绝了。

  • 如果诸葛亮北伐时,有白起、韩信、项羽等人,能够北伐成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白起

    可以说熟悉三国的人都会知道,蜀汉是三国时代人才最为匮乏的政权,尤其是军事人才更是如此,也因此出现了那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可见蜀汉后期人才匮乏到了什么程度,廖化如此大的年纪,依然要去做先锋,而且从诸葛亮统兵北伐的行动中,也能够看到蜀汉军事统帅比较缺乏,否则诸葛亮何必要亲自参与北伐呢?而这里提

  • 从“杀神”白起被逼自杀,探讨春秋战国名将结局的成因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白起

    白起有一个外号叫“杀神”,因为他在接受赵军投降之后,将数十万的赵军直接坑杀掉,后世给他起了一个“杀神”的称号。这件事情在白起看来不是一件荣耀之事,相反给白起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 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这是他自杀前说的话,因为他觉

  • 白起为什么要坑杀40万赵军

    历史人物编辑:一男发型荟萃标签:白起

    原因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相互残杀为食。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于是,赵括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国军队因无主将指挥,四十万士兵向秦将白起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

  • 长平之战后,白起“封神”、赵括成千古笑谈,事实真是如此吗?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白起

    随长亭君读春秋:公元前260年,秦赵发动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大败赵国将领赵括,坑杀赵军约45万,可为何有说法秦国是惨胜?回归历史,秦国崛起,战争之初一切被尘埃覆盖的历史都将再次绽放光彩,时代风云也终将回归。战国时期,各国发动兼并战争,合纵连横,一切都向着六国一统迈进。秦国在商鞅变法、秦孝公和秦惠王及秦

  • 此人打仗从来不讲兵法,猛攻就行,白起、吴起这样的兵仙通通不如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白起

    打仗有很多种类型,一般来讲都是要讲究策略了。久而久之,这门艺术就成了一门学科,中国古代名之曰:兵法。说到用兵如神,中国历史上可以入选的人还真不少。春秋时期的孙武、先轸,战国时期的孙膑、白起、吴起,后世的韩信、卫青、霍去病、诸葛亮、曹操、李靖、李绩、岳飞、徐达、戚继光等等等等,数不胜数。大家发现他们都

  • 为何战国将星白起,会死于自己扬名之战的余波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白起

    滴滴滴!蓉城笑笑来铲史了!!!秦孝公变法之后,特别是秦昭王以来,秦国的将坛百花争艳。单从有名的来说,白起、王龁、王翦、李信、王贲,乃至后期的蒙武、蒙恬,无不驰骋疆场,为大秦帝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众多将领之中最亮眼的一位非白起莫属,而他也是秦国死得最为憋屈的将领之一。我们先了解他。白起(?—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