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齐桓公的功业可以比肩周公、姜太公和召公?

为什么说齐桓公的功业可以比肩周公、姜太公和召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韩铮铮 访问量:2451 更新时间:2024/2/23 18:15:00

齐桓公的作为如果说是霸主之行,倒不如说是个大家长,齐国终其任期内皆为中原诸侯列国的保护者,卫国都城为狄人所破,齐桓公帮助卫国在楚丘复国;刑国为中山国所破,齐桓公帮助刑国在夷仪复国;燕国被山戎部族围攻,齐桓公又亲率大军远征山戎,帮助燕国收复失地。更为重要的是,燕国为感激齐桓公,燕国国君燕庄公亲送齐桓公,直到齐国国境之中,齐桓公竟是以“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无礼于燕”为由,把燕庄公所到达的齐国土地割让给了燕国。

齐桓公的这种尊攘夷之道,彻底的征服了周天子和诸侯列国,皆以齐桓公为仁义之君,齐国为仁义之国,这即是公开承认齐桓公的霸主之位,齐桓公依靠自己的军事和外交策略推动自我达到比肩圣人的层级。在与燕国达成同盟关系时,齐燕两国本属同等级别的诸侯国,但齐桓公就能居高临下命燕庄公修召公之政,可见齐桓公的威信已在。召公可是当年与周公、姜太公同等级别的圣人,而召公更是燕国的初代国君,齐桓公此举显然已是将自己放在了比肩召公的位置,所谓代周天子行政,莫非如此。

齐国、燕国和鲁国是西周“三公”的封国,也是周人震慑淮夷地区和稳固东部阵营的重要封国,而在齐桓公时代在齐国率军援救燕国之时,姜太公的齐国显然在国力上就透露出超凡的发展潜力,而召公的燕国和周公的鲁国实际上已经落后于齐国。齐桓公在亲率大军远征山戎的时候,曾经派人到鲁国与鲁人结盟,希望两国携手共同援救燕国,而鲁人则以“师行数千里,人蛮夷之地必不返”的借口,表面上承诺齐国共同出兵,最后却并没有派遣一兵一卒。这就让齐桓公感到非恼怒,后来从燕国归来就想要“移兵于鲁”。

齐桓公的谋臣管仲认为时机未到,反对齐桓公出兵攻打鲁国,理由则是“君之所得山戎之宝器者,中国之所鲜也,不可以不进周公之庙乎!”齐桓公的雄霸之处,不仅其能杀伐决断,其更能博采众长,管仲之谏言跟“尊王攘夷”的说法不谋而合,况且鲁国不出兵帮助齐国对外征战,并不是犯了什么大错误。因此齐桓公便把从山戎夺取的宝物献给了鲁国的周公之庙。这即是说,齐国攻打山戎部族,部分国土送给了燕国不说,还把夺取的宝物献给了周天子和周公之庙,齐国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

所谓有所失就有所得,齐桓公的这些策略都是具有相当政治远谋的举措,此后鲁国也便因齐桓公的“以怨报德”,而对齐国俯首陈臣,齐国率领大军攻打莒国的时候,鲁国就非常主动的派遣大军协助齐国,史书中说是“令丁男悉发,五尺童子皆至”。西周三公自受封诸侯而后,数百年间三国之间的关系或许从来没有这么好过。而齐桓公以一人之力,将三公之后裔彻底感召为齐国的附庸之国,跟周公、姜太公、召公比较起来,齐桓公显然是更具开创性的君主。

标签: 齐桓公

更多文章

  • 齐桓公去世后,诸子争夺君位,时长竟达四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端木烽火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在位期间,开创了齐国的霸业,因此名扬千古。说到齐国,总是绕不开齐桓公。但是,相比于开创齐国霸业,齐桓公对自己身后事的处理,却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一团糟,只能给他打一个不及格的分数。齐桓公去世后,齐桓公的儿子们纷纷跳出来,争夺齐侯的宝座,时长竟高达近四十年。齐桓公先后有五个儿子相继成为了齐国的国君。

  • 齐桓公早年雄霸中原,晚年为什么被说成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老瓜摄友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出色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齐国变得富强。但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却被人们说成是一位昏君。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齐桓公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齐国得到了繁荣和发展。他推行“霸政”,与周、楚、宋等国进行联合抵制晋国的进攻,同时,他还实行了“分田制度

  • 历史上的齐桓公,真的是被饿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文字表达旅游乐趣标签:齐桓公

    在很多人的心里,齐桓公一直都是一个霸主的形象,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风光无限,齐桓公在年轻的时候,是春秋五霸的君主,但是他在晚年的时候,把一手好牌打烂了,频频做出错误的选择,让人们唾弃。齐桓公率领的多次诸侯国联合活动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齐国的表现让各国心服口服,因此齐国成为春秋首霸也是名至实归的,齐国在管

  • 纵欲无度,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真正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齐桓公

    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是说,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齐桓公,姜姓,名小白,最初心怀雄才伟略,选贤任能,号召“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成就霸业后的齐桓公,“近小人,远贤臣”,并且恣意放纵七情六欲,结果在声色犬马中一命呜呼,只可叹一代霸主,最后竟落的死时无人为之收尸的

  • 齐桓公“想人所想,思人所思,推己及人成齐君”的内涵说明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齐桓公

    想人所想,思人所思,推己及人成齐君;世间万物都是在矛盾中前进的,换句话说就是竞争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而当我们在跟别人竞争的时候,要学会推己及人,就是你和其他竞争者会有一个共同的竞争目标,然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方案想法去推测对方的方案想法。回答/撰文/日尧居zr毕竟你们的目标相同,所为之奋斗的方案绝对是

  • 《中国历史长河系列》—齐桓公是怎样称霸春秋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菜的肥哥标签:齐桓公

    鲍叔牙非常了解管仲,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好朋友,齐桓公也是一个很大度的人,他听了鲍叔牙的话,任命管仲为相,管理国政。管仲辅佐齐桓公整顿内政,改革租税,利用本国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手工业生产,齐国越来越富强,他还积极发展农业,操练军队,几年间齐国国富兵强,这样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灭掉了30多个诸侯国。

  • 春秋霸主之齐桓公,如何壮大国家实力,实现尊王攘夷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齐桓公

    激荡春秋,群雄逐鹿,桓公志在八方。——《满庭芳》春秋霸主齐桓公春秋霸主之齐桓公,如何壮大国家实力,实现尊王攘夷。自从周平王东迁都城之后,周王朝就正式进入东周时期。这个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也大大衰弱,诸侯国实力不断壮大,对周天子这个天下共主更是丝毫不放在眼里,因此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发生。与此同时,北方

  • 齐桓公的“继承人计划”,为何最终一地鸡毛?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齐桓公

    春秋时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混乱的,当时产生了众多的小国,然而在这众多小国的国君中,首当其冲,称霸中原的人就是齐桓公。齐桓公的一生所经历的起伏波澜还是比较大的,就在齐桓公继位之前受到的排挤是特别多的,并且也受到了很多的耻辱,甚至还被人追杀,完全不能够生活在自己的家乡,就像是天大地大,没有一个容身之地一样

  • 尊王攘夷,春秋“四乱”为齐桓公称霸创造了条件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齐桓公

    周武王打败商纣建立周朝以后,为表彰有功之臣,分封了七十一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并且规定,周王为天子,诸侯国是周王朝的附属国,每年要定期晋见,还要接受天子的号令。本来,周王朝是各诸侯国的天子国,大家理应遵从号令。可是,到了周桓王时期,诸侯国郑国居然在繻葛这个地方跟周桓王打了一仗,而且还把他射伤了。不仅如

  • 长勺之战:鲁国靠什么逼退齐桓公?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齐桓公

    初中语文教科书里有这么一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曹刿论战》,说的便是长勺之战。但是初中语文教科书那篇文章,说得没头没尾的,既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似乎齐国军队敲了三次战鼓,鲁国军队扛住了,就能够反败为胜。可问题是,要真的是这样,那战争岂不是太过于容易了吗?只要两军对阵的时候,让别人先擂战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