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荆轲刺秦:慷慨大义下都是私人龌龊

荆轲刺秦:慷慨大义下都是私人龌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孟玲 访问量:1482 更新时间:2024/1/16 1:01:57

此地别燕丹,壮士怒冲关。昔时人已去,今日水犹寒。

今天我们来解读一下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荆轲刺秦事件,托了司马迁老先生妙笔生花的福。荆轲舍身为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侠形象深入人心,一篇《刺客列传》,人物心理动作武打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身临其境,恨不得马上冲上去帮荆轲补两刀。不过这些都是假的,你别相信啊!

此事有疑

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他写的真的太逼真了,史学界有一个共识,这种越逼真的东西越不能信。因为当时荆轲跟燕太子丹干的是一单天价大买卖,掉脑袋的那种。这种事情通常都是谋划于密室 ,法不传六耳,哪能像他们一样,临走前还要开一个大型音乐欢送会,唱什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么多人但凡有一个人传了出去,马上就能够让人起疑心,你去秦国出一趟差怎么就一去不复还了呢?

所以,这些事情除非当时司马迁拿着单反在旁边全程摄影,否则这件事情只能是他通过后来人口口相传记录下来的,这些东西怎么能够当真呢?

比如说吧,在这故事里头,他们说那个樊於期将军是自愿献出自己的人头为家人报仇雪恨,可是根据考证这个樊於期将军就是秦国将军桓齮。此人是在荆轲刺秦前七年公元前233年,在肥之战被赵国战神李牧打败,然后就畏罪潜逃跑到了燕国,按照秦国的法律打了败仗的将军回去肯定要被处分的,但没听说过哪个将军打败仗回去就要被杀头,更没听说过哪个将军打败仗回去会被杀全家的。人家李信20万大军攻打楚国全军覆没,也没见秦始皇要他脑袋啊!但是投降或者临阵脱逃株连九族那是有的。

这个家伙为了逃避一些甚至不用付出生命的战败处罚,居然连累自己全家被杀,贪生怕死的程度可见一般,这种人怎么可能会自愿献人头呢?

没有大义只有私怨

而且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的起因呢,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义凛然,完全就是太子丹出于自己的私人恩怨搞出来的闹剧。

这太子丹,年轻的时候曾经跟秦王嬴政一起在赵国做过人质,当时列国的人质也是要根据国家强弱以及国际关系的好坏,来分369等待遇的,关系好的当然是香车美女,好吃好喝好待遇,关系差的当然是吃糠咽菜,任打任骂任侮辱。

秦始皇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60年,那一年长平之战结束,秦国斩杀赵国45万青壮年劳动力,只放回了几百个小孩子,那个时候秦始皇他爹就在赵国做人质,赵国是家家披麻户户带孝,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孩子到底是在一个怎么样的环境下长大,反正换做是普通人,死的心都有了。

长平之战结束后看到赵国的惨相燕太子丹他爹居然起趁火打劫的心,可没想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赵国军队居然一路反推到了燕国都城之下,逼迫他们签下城下之盟,燕太子丹也就是这个时候进入赵国做人质的,一个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一个是趁火打劫的无耻小人,他两个待遇相差无几,当时就混在一个圈子里头,同是天涯沦落人,有过共患难的交情。

公元前233年,这个时候,当年的小伙伴已经成为了权倾天下的秦王嬴政,燕太子丹呢,又恰好在秦国做人质,就想着跟老朋友套近乎,看一看能不能够提高一下待遇,为国家争取点利益。

可结果却是: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骥。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我们实事求是地说这件事情,真的不能怪秦始皇忘恩负义,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历史上我们都经常见到,很多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现象,这是因为共患难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不堪回首的画面。

比如越王勾践在吴国做人质的时候,曾经给吴王夫差尝粪便,这种事情要多屈辱有多屈辱。他每次见到跟他一起共患难的范蠡会不会想到那不堪回首的一幕呢,看到这么一个知道你丑态的人天天在你面前晃悠,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在他面前是一个脱光衣服的小丑?特别是你还主动跑上去跟人家忆苦思甜这不是找打吗?

所以啊最好不要随便去跟领导回忆往事,而且最好还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共患难的时候也许你们是战友是兄弟,但现在,你们是上下级,太子丹就是犯了这个忌讳。赵国那段经历,在秦始皇的心里到底有多么的不堪回首呢?

且看: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母家有仇怨,皆阬之。

计划可行性不足

更重要的是太子丹对于这件事情的结果估计有严重的偏差,首先他觉得可以效仿春秋时期鲁国曹沫劫持齐桓公让他归还土地的故事,让秦国把吃下去的肉全部吐出来,其次,秦始皇死了之后秦国会发生严重内乱,到时候山东六国可以联手灭了他。

春秋时期的那件事情,确实是一件成功的案例,当时齐桓公在被劫持的情况下签下了城下之盟,按照国际规定他是可以赖账的,但是在管仲的劝说下他非但没有赖账,还要按照合约,把土地全部还给鲁国,史书里头一直把这件事情作为齐国霸业的开端,因为他取信于天下,当时齐桓公和管仲这么做确实是有这个目的地。因为他们要的是称霸天下,土地反而是次要的。

可战国时期搞的是兼并战争啊,按照秦国的制度,将士们可以在战场上砍人头获取土地,也就是说那些新征服的土地是要分配给立功将士的。这里头牵扯到整个秦国军事集团的利益,宁可死王上,绝不弃土地。也就是说即使太子丹侥幸成功了,也不可能逼迫秦国把土地吐出来,大不了另立新王。

至于秦王死了然后就上下离心开始内战,这种事情在秦国确实发生过,公元前308年就是因为秦武王在东周被龙文赤鼎砸死,因为他没有儿子,所以几个弟弟都有继承权,继而发生了内部大混战,可是秦始皇那个时候已经有长子扶苏了。

史记: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唉,多么希望那个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是真的。

标签: 荆轲

更多文章

  • 春秋四大著名刺客,荆轲最有名却也是最无能的!

    历史人物编辑:郑在说事儿标签:荆轲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最璀璨的时代,诸子百家,互相辩论,哲学思想大放异彩;游说敌国的辩士,舌吐莲花,就能化解一场战争。香港文汇报刊载王东峰的文章称:不过,除了"文争"及大张旗鼓的"武斗"之外,还有一些奇人义士,为了报恩或替他人复仇,甘愿冒死做杀手,为了使谋杀取得成功,其筹划之阴毒,行事之决

  • 荆轲为什么要刺秦王?为什么刺杀计划会失败呢?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荆轲

    荆轲为什么要刺秦王呢?为什么会失败呢?首先肯定荆轲刺秦的计划是好的!成功接近秦王,并用匕首刺秦王!只可惜从计划到实施,时间太短!太子丹的怀疑荆轲临阵退缩,导致荆轲为表明决心,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等朋友过来帮忙!仓促前行!本来就够仓促了,还遇上猪队友秦舞阳!本来计划他奉图行刺,结果到行动那刻他竟然惶恐!

  • 荆轲战国著名刺客,单挑嬴政,结果被刺了八剑。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荆轲

    细读历史,一起细读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本文分享荆轲战国著名刺客,单挑嬴政,结果被刺了八剑。 嬴政32岁那年向燕国发兵,失去屏障的燕国,已经成了嬴政眼里的一块儿肥肉,燕太子丹面对如此危机,又自知打不过秦国,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却不知该怎么办,燕太子丹到处拜访高人,企图从中找出解决燕国危机的办法。

  • 历史探秘 “荆轲刺秦王”行动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任鑫伟标签:荆轲

    荆轲作为司马迁认定的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首,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对他有着非常详细的描述,荆轲受到燕国太子丹的重用,策划了刺杀秦王嬴政的行动,但荆轲的刺杀行动失败了,他也被称为史上最失败的刺客。根据史记的描述,荆轲在向秦王进献燕国地图时图穷匕见,两人近在咫尺,而且秦王身边没有侍卫。作为一名精通剑术的勇士

  • 荆轲刺秦王是英雄之举还是匹夫之勇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荆轲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有刺客列传写了四大刺客,聂政,豫让,要离和荆轲。这四个人里唯一失守手的就是荆轲,最“无能”最“失败”就是荆轲。从职业角度来说,荆轲不是一个合格的刺客。行为虽然是匹夫之勇。但却是一个英雄。精神可嘉司马迁评价荆轲是“不欺其志”。就是说,荆轲知道是必败无疑的。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此志

  • 为什么刺秦失败的荆轲能流芳千古,其他刺客却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荆轲

    荆轲刺秦虽然失败了,但是荆轲的英勇事迹却能流传千古。以至于人们一提到刺客,首先想到的便是荆轲。《刺客列传》中记载了许多著名的刺客,比较著名的有四个。但是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只有荆轲。那么为何只有荆轲能做到被世人熟知呢,其他几个却没有做到呢?其余三个刺客分别是专诸、要离和聂政。吴国专诸本来靠着屠猪维

  • 荆轲刺秦是为了名留青史,还是一时意气用事?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荆轲

    荆轲这个名字只要被提起,一定会想到“荆轲刺秦”的桥段,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事情了,那么当初荆轲刺秦是为了名留青史?显然此目的已经达到,那么是不是意气用事?这个就需要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了。首先,社会环境的影响,让荆轲在选择的时候有无所顾忌。在先秦时代已经出现了游侠,这类人靠的是

  • 荆轲刺秦王,究竟是英雄还是狗熊?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荆轲

    乱世多出英雄,而英雄在于做了成功的事而后的尊称。在秦朝那个矛盾的时代,不仅身为一统天下的帝王秦始皇是一个争议性人物,连许多与那个朝代有关的人物都正邪难分。其中有一个人物,他流传千古,却不知是骂名还是美名,争议性到如今都难以分辨。荆轲为了报答燕太子丹果断踏上了刺伤秦王的路,为了能让荆轲顺利靠近秦王,樊

  • 荆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荆轲

    2002年,一部名为《英雄》的电影在中国上映。张艺谋大导演的这部片子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中国的商业大片时代,让好莱坞为东方电影虎躯一震。这是首部票房过亿的中国电影,电影中刺客无名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秦国宫殿上直面秦王政,而实际历史上在宫殿中能够直面秦王政进行刺杀的,先后只有两个人,分别

  • 刺杀秦王的荆轲居然是个街头混混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荆轲

    说古往今来,解世间百味。大家好!这里是“说易解道这几天小编一直在纠结,历史上“荆轲”到底是刺秦英雄还是街头混混,在翻阅N多资料后,感觉自己世界观受到了冲击!下面,带大家看一下小编的世界观是怎么被冲击的荆轲人生轨迹:荆轲生于公元前227年,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人(今河南省鹤壁市)荆轲从小喜欢舞剑,并且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