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探秘 “荆轲刺秦王”行动为何会失败?

历史探秘 “荆轲刺秦王”行动为何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任鑫伟 访问量:3972 更新时间:2024/4/22 6:16:20

荆轲作为司马迁认定的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首,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对他有着非常详细的描述,荆轲受到燕国太子丹的重用,策划了刺杀秦王嬴政的行动,但荆轲的刺杀行动失败了,他也被称为史上最失败的刺客。

根据史记的描述,荆轲在向秦王进献燕国地图时图穷匕见,两人近在咫尺,而且秦王身边没有侍卫。

作为一名精通剑术的勇士,荆轲利刃在手,而且上面涂满了毒药,只要轻轻一划,秦王必然命丧九泉,刺杀成功的概率近乎100%。在遗憾之余,有人提出要把荆轲排除在四大刺客之外,让更有气魄的药理补位。

话是这么说,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荆轲为什么会刺秦失败呢?

人们对这件事有几种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荆轲刺秦失败,是荆轲随从秦武阳的过度紧张所导致的。

史料文献记载,荆轲劝说秦国叛将樊于期自杀后,得到了面见秦王的入场券,荆轲与燕国太子丹原本的计划是让荆轲拿着樊于期的人头,勇士秦武阳拿着燕国地图,两人一起行动,把物品献给秦王。

二对一的形式也会增加刺杀成功的几率,但是秦武阳看着庄严的秦王宫殿和殿下的甲士,非常的紧张。

侍卫看到后,呵斥秦舞阳不许上殿献礼,同时也让秦王起了疑心。

在荆轲上殿献地图时,就有了防范之心,才能从容应对后面荆轲的刺杀行为。

在这件事上,燕国太子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勇士秦武阳就是他推荐给荆轲的。

秦舞阳在少年时期就曾杀过人,被太子丹误认为是有胆识的人,而没有测试他是否真的临危不乱。

这种想当然的态度,不但害死了荆轲,还让他承受了后世2000多年的嘲笑。

还有一种说法是,刺秦失败是因为荆轲自身能力不足。

虽然秦武阳表现慌张,让秦王有所防范,但秦王还是让荆轲上前献图了。图穷匕见后,荆轲是有机会用刺伤秦王,让他毒发身亡的。但是荆轲的表现却比较拙劣,他先是扯住秦王的袖子,明明可以对其一击必杀,但却被秦王挣脱开了,随后秦王围着宫殿的柱子躲避,作为优秀剑客的荆轲却追不上养尊处优的秦王。

更夸张的是,侍从提醒秦王拔剑,而精通剑术的荆轲居然被秦王斩伤了手臂,这真的是有辱刺客的身份。

很多人认为,荆轲自身能力的不足是导致他刺秦失败的根本原因。

对于上面的说法存在着疑问,刺秦王时荆轲的表现与之前描述的议事形象判若两人。

难道他也和秦武阳一样,由于过度紧张才失去了往日的水准吗?

这里就产生了第三种说法,太子丹对荆轲下达的首要命令并不是刺杀秦王,而是生擒、逼迫秦王。

这就导致了荆轲刺秦时畏首畏尾的行为。

根据史记描述,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前,曾经对他说,如果你能像春秋时鲁国大夫曹沫劫持齐桓公一样,劫持住秦王就好了;如果劫持不了,那就杀了他。

太子丹的首要目的是劫持秦王,让秦王归还秦国所侵占的燕国土地城池,如果秦王不答应再杀死他。

在荆轲死前倚靠在柱子上所说的话也印证了这个观点。他说,这次行动失败,是因为我想生擒他,这样才能夺回燕国失去的土地来报答太子丹。

太子丹幻想着可以重拾燕国的荣光,给荆轲下达了主要和次要的任务。

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无形中影响了荆轲的出剑速度,让他在有机会杀死秦王时产生了迟疑,不但劫持秦王不成,反而错失了刺杀的机会。

荆轲刺秦王虽然失败了,司马迁还是把荆轲编入了《史记刺客列传》里。一方面司马迁对荆轲本人是比较欣赏的,他知恩图报,对刺秦一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富有很强的悲壮色彩。这也让荆轲的故事占了《刺客列传》近一半的篇幅。被认定为四大刺客之首。另一方面,荆轲虽然失败了,但他的事迹非常打动人,他刺杀的是秦王嬴政,也就是未来的始皇帝。这次刺杀行动也是四大刺客中最有影响力的,加速了燕国的灭亡,直接推进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因此,荆轲作为司马迁最用心刻画的一位刺客,位列四大刺客之一是没有争议的。自古便是不以成败论英雄。

标签: 荆轲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王是英雄之举还是匹夫之勇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荆轲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有刺客列传写了四大刺客,聂政,豫让,要离和荆轲。这四个人里唯一失守手的就是荆轲,最“无能”最“失败”就是荆轲。从职业角度来说,荆轲不是一个合格的刺客。行为虽然是匹夫之勇。但却是一个英雄。精神可嘉司马迁评价荆轲是“不欺其志”。就是说,荆轲知道是必败无疑的。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此志

  • 为什么刺秦失败的荆轲能流芳千古,其他刺客却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荆轲

    荆轲刺秦虽然失败了,但是荆轲的英勇事迹却能流传千古。以至于人们一提到刺客,首先想到的便是荆轲。《刺客列传》中记载了许多著名的刺客,比较著名的有四个。但是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只有荆轲。那么为何只有荆轲能做到被世人熟知呢,其他几个却没有做到呢?其余三个刺客分别是专诸、要离和聂政。吴国专诸本来靠着屠猪维

  • 荆轲刺秦是为了名留青史,还是一时意气用事?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荆轲

    荆轲这个名字只要被提起,一定会想到“荆轲刺秦”的桥段,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事情了,那么当初荆轲刺秦是为了名留青史?显然此目的已经达到,那么是不是意气用事?这个就需要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了。首先,社会环境的影响,让荆轲在选择的时候有无所顾忌。在先秦时代已经出现了游侠,这类人靠的是

  • 荆轲刺秦王,究竟是英雄还是狗熊?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荆轲

    乱世多出英雄,而英雄在于做了成功的事而后的尊称。在秦朝那个矛盾的时代,不仅身为一统天下的帝王秦始皇是一个争议性人物,连许多与那个朝代有关的人物都正邪难分。其中有一个人物,他流传千古,却不知是骂名还是美名,争议性到如今都难以分辨。荆轲为了报答燕太子丹果断踏上了刺伤秦王的路,为了能让荆轲顺利靠近秦王,樊

  • 荆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荆轲

    2002年,一部名为《英雄》的电影在中国上映。张艺谋大导演的这部片子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中国的商业大片时代,让好莱坞为东方电影虎躯一震。这是首部票房过亿的中国电影,电影中刺客无名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秦国宫殿上直面秦王政,而实际历史上在宫殿中能够直面秦王政进行刺杀的,先后只有两个人,分别

  • 刺杀秦王的荆轲居然是个街头混混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荆轲

    说古往今来,解世间百味。大家好!这里是“说易解道这几天小编一直在纠结,历史上“荆轲”到底是刺秦英雄还是街头混混,在翻阅N多资料后,感觉自己世界观受到了冲击!下面,带大家看一下小编的世界观是怎么被冲击的荆轲人生轨迹:荆轲生于公元前227年,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人(今河南省鹤壁市)荆轲从小喜欢舞剑,并且对人

  • 如果荆轲刺秦成功,历史会被改写吗?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荆轲

    秦朝统一天下是自三代以来可以称之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古往今来诸多学者,对于秦朝为何能够统一六国都抱有不同的见解。其见解或从政治、或从经济、或从军事等角度讨论,其中主流见解则特别强调商鞅变法的作用尤其关键。的确,商鞅变法是诸国变法中最为彻底、深刻的变法。即使在商鞅死后,直到嬴政继位秦法仍然不败。史称“及

  • 不该被历史隐没的刺客,荆轲比不上他

    历史人物编辑:掌柜讲历史标签:荆轲

    韩国有个相国,叫侠累。他卑贱的时候,有一个濮阳人,叫严遂,认为他是人才,便和他结为兄弟。侠累贫穷,严遂大富,便经常周济他。听侠累说要云游四方,便赠给他千两黄金,助他求取功名。这侠累周游列国,都不得志。游到韩国时,经人引荐和韩烈侯交流安邦定国的战略。韩烈侯大喜,便任命他当相国。哪知道这侠累当了大官,时

  • 荆轲刺秦王只有一次,为什么陶渊明和司马光对荆轲的看法完全相反?

    历史人物编辑:朱云山标签:荆轲

    提起荆轲刺秦王,不知大家想起了什么?是的,想起了秦始皇被刺杀。秦始皇嬴政一生多次被刺杀,但是这次的影响非常大,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详实的记载。关于荆轲刺秦王人们看法,不同民间主要有三种看法,第1种以陶渊明为首的,认为荆轲是一个侠义英雄,第2种是以司马光为主的,认为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还有第3种就是比较折

  • 燕国灭亡,是因为荆轲刺秦吗?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公元前227年的秋天,天气异常的寒冷,荆轲的背影孤独而悲壮,他的身旁站着一个表情轻狂的少年武士,他的身后站着身穿白衣的燕国君臣。这是一场送行,也是一场葬礼,整个世界都染了一种苍凉的白色的寂静色彩,此去失败或者成功他都会死,苏洵在《六国论》冰冷而又残忍的指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