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青云直上的一代权相范雎

青云直上的一代权相范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寒云天 访问量:1435 更新时间:2024/2/14 14:22:33

秦国在执行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后,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了三座城池,前264年至前259年,向韩国出兵,先后攻占了少曲、高平、陉城、南阳、缑氏、蔺、野王等大小城邑几十座。就这样,范雎一天比一天得到秦王信任。

有一次,范雎在向秦王上书的时候说:“我听说,现在在齐国,国人大多只知道有田文(孟尝君),齐王的存在感很低;现在,我们秦国,百姓们畏惧秦国太后、穰侯、华阳君以及高陵君、泾阳君,秦王您的权威被他们遮住了。自古以来,独掌国家大权的能称做王,能够兴利除害的称做王,能掌握生杀予夺权势的称做王。如今太后独断专行毫无顾忌,您的舅舅穰侯出使国外从不报告,华阳君、泾阳君等惩处断罚随心所欲,高陵君任免官吏也从不请示。这四种权贵凑在一起而国家却没有危险,那是从来没有过的。人们处在这四种权贵的统治下,就是秦王您的权威被他们遮住了。既然如此,那么大权怎么能不旁落,政令又怎么能由您发出呢?”

范雎见秦王听了沉默不语,就又说道:“善于治国的君王,就是要在国内使自己的威势牢固而对国外使自己的权力集中。如今太后、穰侯专权,高陵君、华阳君和泾阳君相帮同,最终是有损您威信的!现在秦国从小乡官到各个大官吏,再到大王的左右侍从,有很多人都是四贵的亲信。我看到大王在朝廷孤单一人,我暗自替您害怕,在您之后,秦国的君主恐怕就不是赢氏的子孙了。”

秦王听了这番话,如梦初醒大感惊惧,说:“范雎你说得对!”于是秦王废弃了太后,把舅舅穰侯、高陵君以及两个胞弟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出国都。同时秦王任命范雎为相国,并把应城封给范雎,封号称应侯!范雎此时在秦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一般的国人只知道他的化名张禄,而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雎早已死了。魏王听到秦国即将向东攻打韩、魏两国的消息,便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得知须贾到了秦国,便隐蔽了相国的身份变装出行,他穿着破旧的衣服来到客馆,装作十分落魄的样子,求见须贾。

须贾见了范雎,大吃一惊,问:“你不是死了吗?怎么到了秦国来了?”范雎谎称在野外被一商人所救,因为不敢回家,才流落到了秦国。须贾见范雎如此落魄,安排了丰盛的酒菜,留范雎吃饭。席间,须贾看到范雎衣衫单薄,冷得瑟瑟发抖,说:“你怎么穷得连一件御寒的袍子也没有?”说完,须贾取出一件崭新的丝绵袍子,送给范睢。范雎没想到须贾对自己尚有故人之情,便接来穿上,表示感谢。接着,范雎明知故问,问须贾来秦国办什么事。须贾说了,范雎便慌称自已能带须贾去见张丞相。于是,范雎亲自驾车,带着须贾来到相府门口,说:“大夫在这里等一会,我先进去给你通报,待丞相容许后,你再进去见他。”

说完,范雎便先进了府。须贾等了很久,不见范雎出来,一问之下,才知道范雎就是丞相张禄,叹息说:“唉,我当初冤枉了他,害了他。如今,我的死期到了。”于是,须贾脱袍解带,露出脊背,跪在丞相府门前,向范雎请罪,请门吏进内禀报。范雎升了堂,传须贾进去相见。须贾自知罪孽深重,低着头,用膝盖爬行,来到相府大堂,连连叩头,请罪说:“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我犯下了应该烹杀的大罪,把我抛到荒凉之地我也愿意,我的死活听凭您的决定了!”

范雎说:“你的罪状有多少?”须贾连忙答道:“拔下我的头发来数我的罪过,也不够数。”范雎看着堂下吓得簌簌发抖的须贾说:“你当初污蔑我,几乎把我害死。我如今杀了你,也不为过。但你招待我吃饭,还赠给我一件绨袍,还有点故人之情,所以饶你一命,但你回去魏国之后告诉魏王,我要相国魏齐的脑袋!”说完便责令须贾回国。

须贾回到魏国,将此事告知魏王。魏相魏齐闻知十分恐惧,弃了相印,星夜逃往赵国,私藏于邯郸平原君赵胜的家中。秦王听说魏齐躲藏在平原君赵胜的家里。于是邀请赵胜到秦国首都访问。等赵胜抵达,对赵胜说:“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范君之仇在君之家,愿使人归取其头来;不然,吾不出君于关。”最终赵王为了营救平原君,就把魏齐杀了,并砍下他的人头,送给了秦国,至此范雎大仇得报!

标签: 范雎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尊宠范雎,称他作叔父,范雎最后为何要主动辞职?

    历史人物编辑:闲来唠史V标签:范雎

    在正史上,秦国丞相范雎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在对秦国贡献的这个方面,他到底算是个忠臣,还是个奸臣;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两点不太好说。在个人品行的这个方面,他虽然是“一饭之恩必偿”,但也是“睚眦之仇必报”。别人在他贫困时送出一碗饭的恩情,他都不忘在心里,必定要偿还;别人瞪了他一眼的仇怨,

  • 汉代端午纪念过好多人,为何最后只纪念屈原?

    历史人物编辑:财子历史标签:屈原

    时至今日,只要提起端午,大家都会想到屈原,端午与屈原算是划上了等号。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端午的起源是众说纷纭,到底是怎么出现,纪念谁的,历来都有不同说法。“端午”这个名称,也是在汉代定下来的。先秦时期,人们注意到,到了农历五月,天气已经很炎热,各种虫蛇病毒都开始大肆活跃,人们极容易生病,故而逐渐兴起

  • 屈原并非楚国土著,而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古国的后裔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屈原

    在我们的观念中,爱国诗人屈原是战国楚国王族,地地道道的楚国人。实际上,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屈原其实并非地地道道的楚国人,而是一个我们鲜为人知的古国的后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秘密。在历史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个比楚国还要强古老和强大的古国——庸国。据历史学家考证庸国在夏商时期,已经是一个

  • 渔父大哥,咱能别逼屈原大夫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屈原

    《渔父》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这篇文章主要是展示了屈原两种想法的激烈斗争,最终内心不愿向黑暗屈服的想法占了上风,屈原为了追求内心的节操不被污染而毅然投江的故事。但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个故事的话,我还是忍不住要问:难道屈原真的不是被渔父逼死的吗?!为了形象地展示一下我的感觉,我做了这个图表示一下

  • 屈原姓氏是什么,其实他不姓屈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屈原

    姓氏起源于早期氏族公社时期,在母系氏族时期,女为主,姓是“女”旁,寓意姓子由女从生,可以看出姓在母系氏族时期为主要符号,而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氏则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从黄帝以后到西周初始近一千多年的时期内,姓已逐步变得可有可无,氏是一个人的主要称谓符号。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

  • 口口声声说怀念屈原你还记得这些经典吗

    历史人物编辑:动漫小王国标签: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离骚)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涉江)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

  • 打好高中语文基础62:屈原《离演技》

    历史人物编辑:潮哥去哪吃标签:屈原

    每一道题,都是壹得老师亲自甄选。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 涕:鼻涕B.固前圣之所厚 厚:与“薄”相对C.宁溘伤以流亡兮 溘:突然D.忍尤而攘诟 攘:抵抗2.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B.步余马于兰皋兮C.不吾知其亦已兮D.高余

  • 端午节真的是百姓为屈原而设?这是我们信了近2000年的谣言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屈原

    端午节有众多叫法,其中最特别的一种便是五毒节。端午节是我国延续了近2000年的隆重节日,在这一天百姓都要饮雄黄酒、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在人们的印象里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公元前278年,白起统率秦军攻破了楚国王都郢。悲愤之情难以平抑的楚国大夫屈原,随后选择投身汩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死后,无比悲

  • 屈原为什么要选择投江自杀而不是归隐山林?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屈原

    屈原之投江死,而非归隐山林,其实不是一道历史题,而是一道关于抑郁症患者遭遇重大事故后的危机心理干预的命题。所以:屈原的结局,是内因(抑郁症)和外因(危机心理干预)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这个内因和外因的相关,还得从头说起——屈原本姓芈名原,因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便被叫做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战国

  • 纵横春秋的诡辩术:逼死屈原,成就庄子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屈原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撰文:风林秀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有一天,猪和牛碰到一起。猪对牛说,你能谈谈对疯牛病的看法吗?牛说,我只是一个哲学家,你问的这个问题跟我有关系吗?牛反问猪,你能说说猪瘟的事情吗?猪说,我是一个风投专家,你应该跟我请教资本市场的事情,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这种无聊的问题上。世界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