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始皇的生父是不是吕不韦的话题,民间争论了千年,但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就这个话题本身而言,很多研究历史的学者都发表了一个说法——不知道,也没有必要知道。研究这些东西太枯燥了,对于历史学术来说基本没有意义。然而,对于许多历史爱好者来说,他们总是饶有兴致地谈论这个话题,但无论得出什么结论,都无法说服持相反意见的人。老乐只是众多历史爱好者中的一员。对于秦始皇的生父是谁这个问题,他实在想不出自己的答案。他只能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证据不足且不可靠。而秦始皇是谁的儿子,对于大历史来说真的是无所谓。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个话题这么“无聊”,又没有准确答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认为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呢?
对于这一点,最大的“功臣”是太史公司的马迁,因为在他的《史记》中明确表示,吕不韦认为当时还在赵国做人质的洋人可以过稀有货,所以他千方百计接近异人,要求通过异人进入秦国势力核心。在讨好陌生人的过程中,他故意让美丽妖娆的妃子赵姬出现在陌生人面前。果然,陌生人对赵姬念念不忘,要吕不韦把赵姬送给自己。吕不韦当然表面上是装作很不满的样子,其实吕不韦只是装的,因为赵姬早就是吕不韦手下最大的棋子了。原因很简单。《史记》的原话是吕不韦“知有身孕”,也就是说,吕不韦知道赵姬有自己的孩子,而对方不知道。皇后不仅出卖了人情,还让自己的亲生骨肉成为了秦国的继承人。吕不韦知道的赵姬怀孕的“身体”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
因此,吕不韦做了天下最大最成功的生意。正是因为《史记》的“权威”,让很多人相信了这个故事,也因为这种故事本身就很容易在民间流传,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是真的。然而,这个故事的漏洞非常明显。
吕不韦知道赵姬怀孕的时候,按照正常人的月经周期,赵姬至少应该怀孕一个月吧?异人得到了赵姬之后,肯定不能闲着,甚至要天天折腾才能得偿所愿,而胎儿满一个月的时候,这种折腾他是受不了的。就算是胚胎期的嬴政侥幸逃过了异族的“蹂躏”,他的出生月份也不对吧?甚至有人说,若是胚胎期的嬴政平安无事,赵姬被洋人夺走后,可能还会怀孕两三个月以上。这样看来,嬴政就是一个“早产儿”。怀疑?
对于这个话题,《史记》也做出了非常“科学”的解释,称嬴政在母亲体内停留了一个“时期”,也就是整整12个月!这样一来,嬴政出生后,赵佶可能已经陪在伊人身边10个月左右了,没有人怀疑这个孩子的身份。那有意义吗?但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按照医学的观点,即使12个月大的胎儿能在妈妈体内诞生,也是绝对不健康的。这样一个不健康的人怎么会成为秦始皇呢?
此外,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女性地位低下,女性被赠送的礼物也很普遍。基于此,当时的人们还保留着一种原始的野蛮习惯,那就是砍头。这是这位女士与现任丈夫所生的第一个孩子。如果丈夫觉得孩子的出身有问题,打掉孩子也很正常。这种情况虽然很少见,但在当时咄咄逼人的秦国也有可能发生,但外星人没有这样做。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秦始皇是吕不韦的亲生儿子。
此外,还有一句也算得上是论据,那就是司马迁在送走赵姬的时候说吕不韦“知道自己怀孕了”。司马迁怎么知道吕不韦当时在想什么?难不成是吕不韦亲口告诉司马迁的?当然不是。不要告诉司马迁,这种机密的事情无论是吕不韦还是赵佶都不能对任何人提起。否则,就没有不透风的墙。以吕不韦精明的商业头脑,怎么会这么大意呢?吕不韦“知有身孕”这句话,只是后人的想象而已。
但是,文笔严谨的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司马迁也是人。作为一个人,他无法避免个人的感受和情绪。因为他太讨厌秦始皇了,所以他会想方设法羞辱秦始皇,除了写秦始皇的身世。除了这些内容之外,还把赵姬的各种绯闻写的淋漓尽致,尤其是赵姬和赖爱的荒诞历史,甚至写赖爱的“工具”都可以当轴了!具体内容老乐就不描述了,大家自行阅读《史记》。总之,司马迁在写秦始皇的事情的时候,显然是带有主观情绪的,自然是有偏见的,但是正如老乐开篇所说的,秦始皇的儿子是谁,对于历史来说并不重要。.不过,也正是因为《史记》写得如此传神,后世很多人都相信了这个故事。可问题是,大家把这些当成笑话来谈还好,但如果把这个话题当成历史来和别人争论真伪,就难免有对古人的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