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种,司马迁的这个说法有漏洞

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种,司马迁的这个说法有漏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青瑶书上 访问量:4134 更新时间:2024/1/10 10:57:59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史记·秦始皇本纪》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悦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史记·吕不韦列传》

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这一历史谣言究竟是谁炮制的?

在《史记》中,司马迁一会儿说嬴政是秦庄襄王之子,一会儿又说嬴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让人莫名糊涂而心生疑窦。

其实,这个话题在学术界至今仍争论不休。

当然,争论至今也并未揭开秦始皇的身世之谜,反而更多地像是在窥探历史的隐私。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司马迁自相矛盾

从《史记》中看,关于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司马迁也是自相矛盾的。在《秦始皇本纪》中,明确秦始皇为“秦庄襄王子也”,而《吕不韦列传》却又变成了吕不韦的私生子。

司马迁的矛盾之处就是揭秘秦始皇身份的切入点。先看《秦始皇本纪》与《吕不韦列传》共同之处:

其一,秦始皇生母为赵姬;

其二,赵姬先嫁给吕不韦;

其三,秦始皇名字为政。

以上三点确定无疑。

再仔细分析《吕不韦列传》记叙,“至大期时,生子政。”其中“大期”是关键词,那么“大期”是什么意思呢?

按照《史记·集结》说:“大期,十二月也。”另外,《史记·索引》引谯周说:“人十月生,此过二月,故云‘大期’。”再根据《左传》僖公十七年说:“大期,孕过期。”

从古代记录来看,“大期”均是指超过了正常的怀胎十月期限,十二个月为大期。同时,在《古代汉语词典》(1998年 商务印书馆)中“大期”释义为“超过产期”。

无论是古代典籍,还是现代词典,对“大期”的释义,均是指十二个月,超过了十月怀胎的正常期限。从此来说秦始皇超过了预产期,绝对是晚产儿。

赵姬与吕不韦同居而怀孕。

判断女子是否怀孕,现在有验孕棒,可以在性行为两周后测出来。可惜,古代并没有这东西,而月经停止是最常注意到的怀孕征兆。

所以说,赵姬“知有身”,起码已经是怀孕一个月了。吕不韦“乃遂献其姬”,将怀孕的赵姬献给子楚,如果诞下早产儿那肯定是私生子了。

“至大期时,生子政”,如此推算,秦始皇在娘胎里至少十三个月,这个可能几乎不存在。由此说明秦始皇不可能是私生子

吕不韦不会这么干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秦昭王太子死后两年,次子安国君被册封为太子。

“子楚”就是秦庄襄王,即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乃是秦昭王之孙,秦孝文王之子。而“安国君”即秦孝文王,是秦庄襄王子楚的父亲。

“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安国君选择非常宠爱的华阳夫人的正妃,但是“华阳夫人无子”。

而“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子楚母曰夏姬,毋爱”,“中男”,“子楚为秦质子于赵”,可以说子楚完全不具备优势,母亲不受宠,子楚又非长子,且在赵国作人质。

安国君没有嫡嗣,这才给了吕不韦投资机会,所以重金押宝子楚,“此奇货可居”。

经过五六年(秦昭王四十二年到四十八年)的谋划,吕不韦倾家荡产帮助子楚,过继到华阳夫人名下,让子楚成为太子,还四处宣扬子楚的美名。

而将怀有身孕的情人送给子楚,改变了王室血统,这操作风险系数太大,且生男生女也不确定。吕不韦绝对不会这么干,万一被发现,所有谋划必将毁于一旦,千金投资付诸东流,甚至性命不保。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吕不韦列传》司马迁开门见山明确吕不韦为人处事原则——商人。“大贾人”不只是买卖做的大,更是赞誉其商业智慧高。吕不韦押宝子楚已是风险,绝不可能再给自己的投资增添变数。

子楚讨要赵姬时,“吕不韦怒”这是正常反应,但吕不韦商人思维,“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思虑再三还是把赵姬让给了子楚。

司马迁再次明确吕不韦投资对象是子楚,而并非秦始皇。所以,吕不韦不可能“寄子窃国”。

艰难的人质境遇

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对周边连年征伐,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尤其是范睢提出“远交近攻”策略,对周边国家征战更加频繁。

从《史记》记录来看,秦昭襄王晚年对赵国连续作战:四十七年,长平之战;四十八年,王龁将伐赵;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赵邯郸;四十九年正月,益发卒佐陵;五十一年,攻赵,取二十余县,首虏九万……

“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龁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秦国派将军王龁围困赵国都城邯郸,情况危急下,赵国要挟杀掉子楚。

秦赵之间如此频繁战争,作为吕不韦重点投资对象——子楚尚且性命不保,怎么可能考虑下一代接班的问题呢?

“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在吕不韦谋划下,用六百斤黄金贿赂赵国看守,子楚才得以逃脱回到了秦国。

而此时的秦始皇嬴政呢?

“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滞留在赵国的赵姬和嬴政,因为赵姬家有钱,才躲过了追杀。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秦昭王五十六年死亡,秦孝文王继位,子楚被立为太子。

“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子楚成了秦王,赵国主动送归赵姬和嬴政讨好。此时,嬴政年仅八九岁。

战争频发灾难连连,成年人尚且生如蝼蚁,更何况是襁褓中的婴儿。再退一步讲,若嬴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且承担着“窃国”的重要使命,在谋划子楚逃难时,吕不韦会舍弃赵姬与嬴政吗?

赵姬的风流与孕事

秦昭襄王死后,秦孝文王继位。秦孝文王仅在位一年便挂了,太子子楚继任为王,是为秦庄襄王。吕不韦的投资见效了,“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秦庄襄王在位仅三年又挂了,嬴政继任为王。吕不韦的投资持续受益,“庄襄王在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相国,号称‘仲父’”。

在吕不韦提议争太子之位时,子楚曾许诺“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子楚继位后,吕不韦虽未能列土为王,但也被封为丞相,还赏了十万户。

而嬴政时,吕不韦地位更是尊贵无比。“仲父”是指仅次于父亲,这个称号齐桓公曾封给管仲。如果嬴政为私生子,吕不韦“寄子窃国”,那么他还需要“相国”、“仲父”这些虚名吗?

“秦王年少,太后(赵姬)时时窃私通吕不韦”,嬴政十三岁继位,年轻的赵姬耐不住寂寞,经常与吕不韦偷情。“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随着秦始皇帝年龄增长,吕不韦又不堪忍受赵姬性骚扰,于是招募了“大阴人”嫪毐为舍人。

“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太后听说嫪毐能力出众便想私自占有。吕不韦于是将嫪毐谎称处以宫刑进献给了太后。

“太后私与通,绝爱之”,嫪毐进宫之后,服务水准超高深受太后宠爱。“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嫪毐又让赵姬怀孕,并偷偷生了两个小人。

司马迁用这些说明了什么?

其一,赵姬成为太后,仍具有生育能力,虽时常“私通”吕不韦,但并未生育。

其二,吕不韦虽为国相兼仲父,权力地位至高无上,但并未肆无忌惮,逾越雷池。

从以上两点再次断定秦始皇是吕不韦“私生子”可能性不大。

吕不韦被逼自杀

秦始皇九年,嫪毐与太后的丑闻曝光,“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嬴政本想除掉吕不韦,但吕不韦帮助子楚功劳巨大,且还有人为其说情,所以只是免职而未被杀。

免职后的吕不韦被驱逐出咸阳,回到自己的封邑河南。此时,吕不韦仍不知收敛,“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一个被免职的前相国,路上拜见的车辆竟然排起了很长的队伍。

秦始皇暗中监视吕不韦,发现吕不韦门客众多结交广泛,担心他有朝一日会聚众谋反,于是写了一封信:“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由此来看,秦始皇对吕不韦不仅没有父子亲情,反而处处提防他篡权夺位。吕不韦最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喝了一杯毒酒保留全尸。

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就死去,庄襄王子楚即位,吕不韦的投资已经得到回报。秦庄襄王在位三年又挂了,嬴政继位,“尊吕不韦为相国”。

在这四年里,吕不韦的权力达到了巅峰,投资回报已经超额实现。商人逐利的特性,又决定了他坠入欲壑不知收敛。嬴政继位因为年龄尚小,吕不韦虽名为相国实同于国君,一直把持了秦国十年朝政。

从商人到权势熏天的相国,吕不韦忘乎所以了,不仅学习“战国四公子”广纳宾客;还像诸子百家一样著书立说,编著了《吕氏春秋》。所以,司马迁在“太史公曰”中评论吕不韦死于一个“闻”字——贪图名声,似乎有一定道理。

吕不韦骨子里只是一个商人,这就决定了他最终的命运。

汉朝抹黑秦始皇

关于秦朝灭亡,贾谊的《过秦论》是历来备受推崇的一篇政论文。“周历已移,仁不代母,秦直其位,吕政残虐。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

贾谊表示:周朝的国运已经过去了,汉朝的仁德还不足以取代。秦朝趁机得到了天下,秦始皇残暴,十三岁即位,统一天下……

称秦始皇为“吕政”,明确为吕不韦的私生子。“周历已移,仁不代母”,意思是秦朝窃取了本来是汉朝的天下。而秦始皇的“私生子”身份,说明秦朝灭亡是必然的,毕竟“名不正则言不顺”。

这不仅是贾谊的个人看法,或许是汉朝上下的普遍共识。

至于秦始皇的“残暴”,贾谊列举事例不够说服力。而秦朝灭亡,现在来看归结于投资项目巨大且多,修长城,建阿房宫,通直道,凿郑国渠等等。如此众多的投资项目,极大地耗费了国力,人力,物力,最终导致引发民愤。

然而,历史终究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从五帝到夏商周再到秦,司马迁都能一一溯源,得到天下的人出身高贵、血统尊贵。但是,刘邦却只能追溯到父母,而且连名字都没有。刘邦出身甚至还不如项羽,项羽具有与舜一样的“重瞳子”,司马迁甚至怀疑“羽岂其(舜)苗裔邪”(项羽莫非是舜的后代)。

作为“私生子”吕政都能统一天下,刘邦取而代之并建立汉朝,这是顺应天意。何况吕政“暴虐”天下,民心相背;刘邦仁德“无为”,民心相向。

春秋笔法,贬低了前任,便是对现任的鼓吹。

司马迁无辜受宫刑而愤发著《史记》,处境之难可想而知。所以,关于秦始皇出身自相矛盾之处,其背后原因不难猜测。更何况,《史记》流传中有多少内容被篡改,这也是司马迁所不能决定的。

春申君“寄子窃国”

此外,司马迁在《史记》中关于春申君“寄子窃国”也是自相矛盾的。《楚世家》与《春申君列传》内容存在明显的矛盾。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楚考烈王没有子嗣,春申君为此忧虑,进献了很多生育年龄的妇人,最终仍未生下孩子。

按这句话推测,楚考烈王不具备生育能力。但《楚世家》记录楚考烈王子嗣众多,这说明他有生育能力。

“十年,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是为哀王”,楚幽王为楚考烈王之子熊悍,“考烈王卒,子幽王悍立”。楚考烈王与李园之妹不仅生育了楚幽王熊悍,还有楚哀王熊犹。

“哀王立二月余,哀王庶兄负刍之徒袭杀哀王而立负刍为王”,楚哀王熊犹死于庶兄负刍的手下。熊悍、熊犹以及负刍为兄弟,再次证明了楚考烈王有生育能力。

“(楚考烈王)十六年,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楚世家》)“春申君相十四年,秦庄襄王立,以吕不韦为相,封为文信侯。”(《春申君列传》)司马迁在《楚世家》、《春申君列传》横向比对着《秦始皇本纪》与《吕不韦列传》,意欲何为?

对比发现,春申君和楚考烈王,与吕不韦和秦庄襄王的生死经历颇为相似:其一,均为人质,相伴相随;其二,生死经历,情谊弥坚;其三,质子归国,擢升为相;其四,娶臣姬妾,“匿身”生子。

当然,两例“寄子窃国”虽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也难掩盖明显的自相矛盾。司马迁故意暴露矛盾之处,说明了他根本不相信“寄子窃国”,也不相信荒唐的私生子之说。

还有说法“秦始皇为吕不韦私生子”为吕后编造,为吕氏取代刘氏营造舆论氛围,天下曾经是吕氏的。

吕不韦“阳翟”人,而吕后“单父”人,此吕非彼吕;古代重视血统论,“私生子”并非很好的招牌;吕后在世时已取代刘氏,而吕后过世吕氏不能把控而已。

基于以上三点,这个说法有点过于牵强了。

标签: 吕不韦

更多文章

  • 吕不韦如果及早放权,不跟嬴政直接争执,结局会不会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吕不韦

    秦昭王时期的秦国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那就是宣太后收服义渠,这使得一直困扰秦国北方的问题被一举解决,秦国不仅增加了很多的人口,而且还减少了军队的使用,从此能够休养生息安心发展。为之后一统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奇货可居就在秦昭王年老体衰的时候,秦国想要加快削弱六国的步伐,于是开始再次进攻赵国,想要一举

  • 吕不韦:人生就是一场赌博,看你敢不敢下注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吕不韦

    作者:我方特邀学者颜威吕不韦学习成绩不好,初中没毕业就出来混江湖。没想到这小子读书不行,做生意倒是一流,人情世故老练惊人,拉关系、送礼、巴结权贵,投机倒把都是一套套的。所以,很快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在商界名声大噪。然而我们的大商人吕不韦绝不满足于此,他有更大的追求,更高的梦想和更远的理想,利益最大化

  • 秦始皇的身世之谜,吕不韦的私生子还是庄襄王的嫡子?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吕不韦

    秦始皇是否为吕不韦的私生子?这好像成为历史之谜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自相矛盾,一会儿说是秦庄襄王的儿子,一会儿又说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让人莫名糊涂而心生疑窦。及至今,此话题争论仍然是热火朝天,当然揭秘身世之谜并不是主要的,好像更多的是窥探别人的隐私。真相到底为何?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秦始皇画像。

  • 《大秦赋》兵马俑群魔乱舞,吕不韦心酸,秦大帝真是太逗了

    历史人物编辑:小静爱萌宠标签:吕不韦

    《大秦赋》兵马俑群魔乱舞,似乎也是走出了低开高走的味道,从平平无奇的嫪毐宫斗戏,到充满魔性的宫殿妖舞,看得人心魂荡漾,仿佛也是跟着一起飘了起来。尤其是前面的这位大哥,身子如同蛟龙起舞,眼如猛虎怒视,将现场的气氛,点燃到了新高度,而后面大鹏展翅模样的小卒,则是有点懵懵的,不知道是不是被前面的哥们儿,给

  • 秦始皇生父之谜:史家的谣传还是吕不韦的弥天大谎?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吕不韦

    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谁?异人还是吕不韦?一贯的观点是:秦始皇为吕不韦所生。然而在现在的考证中,似乎又站不住脚。难道是史家的谣传,或是吕不韦的弥天大谎?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无数个解不开的谜,有些到现在,还在引发争论。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这是众多的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 秦始皇 在司马迁的《史记

  • 吕不韦甩包,嫪毐接盘,秦始皇痛下杀手为哪般?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吕不韦

    秦始皇如果再不棒打鸳鸯,嫪毐估计都骑到他头上去了,本身面前就一个仲父吕不韦已经让他郁闷不堪,再加上出来一个假爹在宫外到处大放厥词,诋毁皇家尊严,哪个皇帝能受得了这样的人物存在?这又是一个充满着欲望和权力斗争的宫廷艳事。来共同看看嬴政的生母赵太后与嫪毐之间的恩怨纠葛吧。嬴政生母赵姬原来是吕不韦的一个爱

  • 从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故事,深度了解中国古代的“人质”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吕不韦

    人质,一般都会是坏人手里自保的工具。人质可以让违法犯罪的不法分子有恃无恐。人质通常都会被坏人手持凶器对着,等待着警察的拯救。如果遇到坏人情绪激动,冲动之下可能会将"人质"撕票。人质一般都不具有反抗能力,主动权掌握在坏人手中。至少在电影里是这样。那么,人质是怎么来的呢?古代也有人质吗?其实古代人质也是

  • 走近《大秦赋》,走近吕不韦,还原战国时期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吕不韦

    最近,大型历史剧《大秦赋》正在热播当中,这是继《裂变》、《纵横》和《崛起》之后的第四部“大秦帝国”系列。该片讲述了秦王嬴政在吕不韦、李斯、蒙恬、王翦等人辅佐下而强盛秦国并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封建制国家的事件。接下来,我们通过《大秦赋》来深入了解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作

  • 辛德勇读《史记》|秦始皇生父到底是不是吕不韦

    历史人物编辑:莎莎游戏标签:吕不韦

    辛德勇 所谓的“千年皇帝秦始皇”,姓赵,是合法的。长期使用的“应政”一词是不合理的。我在《秦始皇的生与死》一书中对这一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在《秦始皇的生死》这本小书中,我也明确地从生物学的角度讨论了吕不韦和赵正之间的父子关系。只要你仔细阅读《史记·吕不韦列传》,仔细回顾《史记》《秦始皇传》,这是一个

  • 风投第一人——吕不韦如何将赢异人推上王位

    历史人物编辑:打工人清清标签:吕不韦

    风险投资(英语: Venture Capital )简称风投,是近一二十年来资本市场的风口,也一直被认为是西方资本市场发展的产物。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中国就产生了“风头第一人”——吕不韦,而他的一笔投资称得上是风投史上回报率最高的一件。《史记》记载,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