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难怪勾践灭吴后要杀文种,你看勾践落难时,文种在吴国看到了什么!

难怪勾践灭吴后要杀文种,你看勾践落难时,文种在吴国看到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邝志龙 访问量:2489 更新时间:2024/1/21 9:00:27

勾践灭吴后,一次,召种入朝,对文种说:“先生教寡人灭吴七术,寡人只用了三术就把吴国灭了,剩下的四术没地方用,寡人也不能浪费,这样吧,先生把这四术教给先王如(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先王早就已经升天,文种还如何教先王四术?显然,越王勾践想让文种死,只有死人才可以教先王。文种闻言,回到家中便拔剑自刎。

这便是越王勾践杀文种的故事。关于这个故事,民间存在多个版本,但情节大多类似,只是细节略有不同。比如有的将灭吴七术记载为九术,越王勾践对文种说:“子有阴谋兵法,顷敌取国。九术之策,今用三已破强吴,其六尚在子所,愿幸以术为孤前王于地下谋吴之前人。”

这个故事历来被当作“狡兔死,走狗烹”,臣下功高盖主不得善终的典型。那么,越王勾践赐死文种,真的是因为文种功高盖主吗?

当初,越王勾践被武王夫差大败,为保全越王,不得已投降吴国,并以奴仆的身份前往吴国,侍奉夫差。而越国的大小事务,基本交给大夫文种处理。勾践被夫差羁押了三年,这三年间,文种便是越国实际上的王,越国臣民接受文种统治三年,文种岂能不功高震主?

这三年间,文种提拔了多少亲信?又树立了多大权威?这三年间,越国人面对的是一个安定越国的贤明大夫,和一个兵败沦为奴仆的窝囊的王。换作你是越国人,是更尊敬安定越国的贤明大夫,还是沦为奴仆的窝囊的王?换作你是勾践,当返回越国时,会不会猜忌文种?

所以,很多人认为,文种因功高震主被赐死,并无疑问。不过我认为,文种或许功高盖主,但越王勾践杀他,绝不仅因为他功高盖主。

事实上,武王勾践灭吴后,文种也意识到了自己功高盖主,所以常常称病不朝。这无疑是一种信号的释放,文种无意威胁越王勾践的王权,精明的越王勾践应该能看到这点。

当然,像越王勾践这样雄才大略的君主,往往非常多疑,绝不会因为某种善意的信号,便放弃对文种的猜疑。可是,如果越王勾践不放心文种,大可罢免他的职务,文种一旦失去权力,自然难以威胁到勾践。

有人想必会说,前文也提及,文种在越国势力盘根错节,拥有极高的威望,即使被勾践罢免职务,仍然拥有一呼百应的能力。

这种说法,用来形容勾践返越之初的文种,是非常合适的。但勾践灭吴后的文种,远没有当初的影响力。要知道,勾践灭吴时,距勾践返越已经过去将近二十年,这二十年时间,足够勾践培植自己的势力,将文种的影响力降到最低。同时,勾践灭吴后,成为一代霸主,他的权威也绝非文种可比。

那么,勾践为何还要杀文种呢?这或许与勾践落难时,文种到吴国看望他,亲眼目睹勾践“跪舔”夫差的丑态有关。

众所周知,勾践当年为取悦夫差,尝过夫差的粪便。这是被传出的丑闻,没有被传出的又有多少呢?勾践贵为一国之君,夫差难道不清楚放勾践回国,可能对吴国构成威胁?为何夫差仍然不听劝阻,坚持释放勾践回国?只有一种可能,勾践在夫差面前做得许多“下贱”的逢迎之事,把夫差舔得飘飘欲仙,完全消除了对勾践的戒备。

勾践的所作所为,陪同他侍奉夫差的范蠡想必一清二楚,这大概也是勾践灭吴后,范蠡毅然离他而去的原因之一。

范蠡深知,勾践为维护自己的权威,必然要掩盖当年的丑闻,必然会想方设法让知道他不堪往事的人闭嘴。范蠡走后,越国见证勾践不堪往事的大臣只剩下文种,让文种闭嘴便可彻底杜绝丑闻传播的隐患,加上文种功高盖主,勾践自然产生赐死他的想法。

标签: 勾践

更多文章

  • 勾践称霸的时候,其他大国在干什么?为何有人说勾践称霸是捡漏?

    历史人物编辑:黄静圆标签:勾践

    越国作为春秋后期新崛起的一个大国,之所以能顺利称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其他几个大国,比如齐秦晋楚这四个国家,在之前上百年的混战当中,都已经耗尽了国力,而且内部出现巨大的问题。至于勾践称霸的时候,几个中原大国的实际情况,其实也不复杂。简单来说,秦国一直被堵在函谷关以西,根本无法参加中原争霸战;晋国正

  • 越王勾践,兔死狗烹,是英雄还是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勾践

    卧薪尝胆的故事都听说过,主人公勾践成为了华夏民族不怕失败与羞辱,勇于拼搏的典范。同时,越王勾践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后一位霸主。从一个弱小的小国,最终成为一方霸主。越国自建国以来,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有联系。后来经过二十多代,勾践的父亲允常在位时,与吴国的阖闾多次作战。后来允常死

  • 勾践灭吴的大功臣,为什么被勾践灭族了?小人的自作聪明真是可笑

    历史人物编辑:朱鑫华标签:勾践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率领大军大举进攻越国。越王勾践看不起夫差那个小年轻,轻敌冒进,结果被报仇心切的吴王夫差围困在会稽山上。这个时候的勾践,在会稽山上只有五千残兵,眼看就要兵败灭国。勾践的谋臣文种、范蠡两人,跟勾践商量说:“咱们越国跟吴国的军事实力差的太多了,敌强我弱,如果再打下去,咱们这点人肯定

  • 越王勾践所在越国历代国君:越王勾践之后,还有9位越王

    历史人物编辑:DQ科技标签:勾践

    越侯武人(在位:-621~-591,31年)越武夫侯(在位:-591~-565,27岁)越侯福坦(在位:-565~-538,28年)越王允昌(在位:-538~-497,42年)越王勾践(在位:-496~-464,33年)姓司,本名九迁,音译勾践,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践元年(

  • 曾国藩能从一介愚夫变成君子,正是因他从勾践身上学到了这点

    历史人物编辑:慕斯蛋糕标签:勾践

    古语有云: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为了面子,有人可以穷尽自己的精力,甚至不惜下血本。比如我国清朝的咸丰皇帝,就曾为了面子,不惜动摇国本。咸丰感到惶恐,他想,外国人进京,我大清朝的颜面往哪儿搁?我堂堂天子的面子岂不是不保?!苦思冥想中,一拍脑袋,有了一条“妙计”:取消大清所有的关税,以此来收买洋人不进

  • 勾践消灭吴国后,为何越国也突然消失了,是何原因导致越国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勾践

    创作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先生曾有一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一句话包含两个典故,即破釜沉舟和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是项羽在解巨鹿之围的过程中,为了表示楚军背水一战的决心,便将锅打碎,船凿沉,此举激励了将士的勇气,

  • 越王勾践:人在煎熬时,做好这三点,才会触底反弹

    历史人物编辑:布衣粗食标签:勾践

    01看过一副有名的对联:“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当年的项羽,破釜沉舟,以较少的兵力,一口气就打败了秦军;勾践卧薪尝胆多年,凭借三千军士,都打败了强大的吴国。有道是,成者王,败者寇。人生起起伏伏是常事,关键看谁能够赢到最后。在《东周列国志》里,讲述了越王勾践崛起的过程,

  • 越王勾践剑为何能千年不锈?用X光检测后,专家直呼:这不可能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勾践

    在古代,剑对于一些行走江湖的侠客和统御千军的将领来都说是至关重要的,既是保命防身的武器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陌上桑》:“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在古代可值千万余的宝剑不多见,而极少数更是无价之宝, 比如说有着“天下第一剑”之称的越王勾践剑。这柄剑是以它的主人“越

  •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范蠡?“长颈鸟喙”就一定不能共富贵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闲读史标签:勾践

    话说越国灭吴之后,范蠡离开,还给文种写了一封信:“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没听范蠡的话及时抽身,终于被杀。那么问题来了,勾践为什么要杀范蠡、文种这些能干的大臣?真的是因为他“长颈鸟喙”吗?关于这个问题,《红楼梦》里有一个标准答案:

  • 西施之死已有定论,因勾践强幸而死,与范蠡的童话都是骗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勾践

    西施作为古代四大美人中年代最久远的一位,始终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她生于春秋五霸时期,原名不叫西施,只是由于长得好看,生活在西村,故人们称之为西施。作为倾城倾国的绝世美女,又生逢战国乱世,必然会被权力左右,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春秋时期南方吴越争霸的事情,大伙耳熟能详。吴王夫差征服越国后并没有诛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