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蠡侍奉越王勾践,勤奋经营、与勾践运筹谋划十多年终于灭了吴国

范蠡侍奉越王勾践,勤奋经营、与勾践运筹谋划十多年终于灭了吴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朝波 访问量:2217 更新时间:2023/12/31 21:32:12

范蠡侍奉越王勾践,勤奋经营、坚持不懈,与勾践运筹谋划十多年,终于灭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

越军北渡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尊崇周王室,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越王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就写信辞别了越王勾践,信中说:“我听说,君王忧愁臣子就劳苦,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过去大王在会稽受辱,我之所以未死,是为了报仇雪恨。现今既已雪耻,我请求领受会稽受辱的罪过。”越王勾践说:

“我将和你平分越国。否则,我将加罪你。”范蠡说:“大王可执行您的命令,臣子仍依从自己的意愿。”范蠡就打点细软,与随从从海上乘船

离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勾践为表彰范蠡,把会稽山作为他的封邑。

范蠡乘船渡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chi)夷子皮”,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治理产业。范蠡住了没多长时

间,就积累起几十万的财产。齐人听说范蠡贤能,让他做了国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是不吉祥的。”

范蠡就归还了相印,散发了全部家产,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了下 来。范蠡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买卖的道路通畅,做生意可以发财致高。范蠡就自称陶朱公,父子约定要耕种畜牧,囤积货物,等待时机,以求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陶朱公的家资又积累了很多,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

朱公住在陶地,生了小儿子。小儿子成人时,朱公的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拘捕。朱公说:“杀人者抵命,这是常理。可是我听说家有千金的儿子不会被杀在闹市中。”

朱公让小儿子探望二儿子,打点好一千镒黄金,装在一条麻袋里,用一辆牛车拉着。朱公派小儿子出发办事时,朱公的大儿子坚决要求同去,朱公不同意。大儿子说:“家里的长子叫家督,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长子去,却派小弟弟,这说明我是不孝之子。”大儿子要自杀。他的母亲又替他说情,说:“现在您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教二儿子,却先失去了大儿子,怎么办?”

朱公不得已就改派了大儿子,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并对大儿子说:“到楚国后,要把千镒黄金送到庄生家,听从他随意处置,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大儿子走时,私自又带了儿百两黄金。

大儿子到达楚国,看见庄生家靠近楚都外城,拨开野草才能跨进庄生家屋门,庄生居住的地方十分贫穷。大儿子还是打开信,向庄生进献了千两黄金,按照父亲所嘱咐的做了。庄生说:“你赶快离去,千万不要留在此地!等你弟弟释放后,不要问原因。”大儿子离去,没再探望庄生,却留在了楚国,并把自己携带的黄金送给了楚国主事的显贵。

庄生虽然住在穷乡陋巷,却因廉洁正直闻名楚国,从楚王以下无不尊奉他为老师。等到朱公献上黄金,他并非有心收下,只是想事成之后再还给朱公,作为信物。所以黄金送来后,庄生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钱财,以后再如数归还朱公,但哪一天归还还不得而知,这就如同自己哪一天生病也不能事先告知别人一样,千万不要动用。”但朱公大儿子不知庄生的意思,以为财产送给庄生不会起什么作用。

庄生乘机人官拜见楚王,说:“某星宿移到某处,这将对楚国有危害。”楚王平时十分信任庄生,就问;“现在怎么办?”庄生说:“您只 有实行仁义道德才可以免除灾害。”楚王说:“您不用多说了,我就照办。”楚国显贵告诉朱公的大儿子: “楚王将要实行大救。”大儿于问:

“怎么见得呢?”显贵说:“每当楚王大敝时,常常先查封钱库。昨晚楚王已派使者查封了。”朱公的大儿子认为楚王既然要宣布大赦,弟弟自然就可以释放了,一千万黄金等于白给了庄生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就又去见庄生。庄生惊奇地问:“你没离开吗?”大儿子说:

“我始终没离开。

当初我为弟弟一事而来,今天楚国正商议大赦,弟弟自然得到释放,所以我特意来向您告辞。

”庄生知道他的意思是想要回黄金,

说: “你自己到房间里去取黄金吧。”大儿子便入势取走黄金离开,私自庆幸黄金失而复得。

庄生被小辈出卖,因此感到羞耻,就又人宫拜见楚王说:“我上次所说的某星宿的事,您说想做好事来回报上天。现在,我在外面听路人都说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楚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大王并非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而是因为朱公儿子才大赦的。”楚王大怒道:“我虽然无德,怎么会因为朱公的儿子布施恩

呢!”楚王就下令先杀掉朱公儿子,第二天才大放全国。朱公大儿子只得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家了。

回到家后,母亲和乡邻们都十分悲痛,只有朱公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大儿子一定救不了弟弟!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不忍心放弃钱财。他自幼就与我生活在一起,经受过各种辛苦,知道生计的艰难,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不敢轻易花钱。至于小弟弟呢,一生下来就看到我十 分富有,乘坐上等车,驱驾千里马,到郊外去打猎,哪里知道钱财从何处米,所以把钱财看得极轻,弃之也毫不吝惜。原来我打算让小儿子去,本来就是因为他舍得弃财,但大儿子做不到,所以终于害了自己的弟弟,这很合乎事理,没有什么悲痛的。我本来盼的就是他把二儿子的尸首带回来。”范蠡曾经三次搬家,驰名天下,他住在哪里就在哪里成名。最后范蠡老死在陶地,所以世人相传叫他陶朱公。

标签: 勾践

更多文章

  • 难怪勾践灭吴后要杀文种,你看勾践落难时,文种在吴国看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勾践

    越王勾践灭吴后,一次,召文种入朝,对文种说:“先生教寡人灭吴七术,寡人只用了三术就把吴国灭了,剩下的四术没地方用,寡人也不能浪费,这样吧,先生把这四术教给先王如何(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先王早就已经升天,文种还如何教先王四术?显然,越王勾践想让文种死,只

  • 勾践称霸的时候,其他大国在干什么?为何有人说勾践称霸是捡漏?

    历史人物编辑:黄静圆标签:勾践

    越国作为春秋后期新崛起的一个大国,之所以能顺利称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其他几个大国,比如齐秦晋楚这四个国家,在之前上百年的混战当中,都已经耗尽了国力,而且内部出现巨大的问题。至于勾践称霸的时候,几个中原大国的实际情况,其实也不复杂。简单来说,秦国一直被堵在函谷关以西,根本无法参加中原争霸战;晋国正

  • 越王勾践,兔死狗烹,是英雄还是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勾践

    卧薪尝胆的故事都听说过,主人公勾践成为了华夏民族不怕失败与羞辱,勇于拼搏的典范。同时,越王勾践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后一位霸主。从一个弱小的小国,最终成为一方霸主。越国自建国以来,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有联系。后来经过二十多代,勾践的父亲允常在位时,与吴国的阖闾多次作战。后来允常死

  • 勾践灭吴的大功臣,为什么被勾践灭族了?小人的自作聪明真是可笑

    历史人物编辑:朱鑫华标签:勾践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率领大军大举进攻越国。越王勾践看不起夫差那个小年轻,轻敌冒进,结果被报仇心切的吴王夫差围困在会稽山上。这个时候的勾践,在会稽山上只有五千残兵,眼看就要兵败灭国。勾践的谋臣文种、范蠡两人,跟勾践商量说:“咱们越国跟吴国的军事实力差的太多了,敌强我弱,如果再打下去,咱们这点人肯定

  • 越王勾践所在越国历代国君:越王勾践之后,还有9位越王

    历史人物编辑:DQ科技标签:勾践

    越侯武人(在位:-621~-591,31年)越武夫侯(在位:-591~-565,27岁)越侯福坦(在位:-565~-538,28年)越王允昌(在位:-538~-497,42年)越王勾践(在位:-496~-464,33年)姓司,本名九迁,音译勾践,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践元年(

  • 曾国藩能从一介愚夫变成君子,正是因他从勾践身上学到了这点

    历史人物编辑:慕斯蛋糕标签:勾践

    古语有云: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为了面子,有人可以穷尽自己的精力,甚至不惜下血本。比如我国清朝的咸丰皇帝,就曾为了面子,不惜动摇国本。咸丰感到惶恐,他想,外国人进京,我大清朝的颜面往哪儿搁?我堂堂天子的面子岂不是不保?!苦思冥想中,一拍脑袋,有了一条“妙计”:取消大清所有的关税,以此来收买洋人不进

  • 勾践消灭吴国后,为何越国也突然消失了,是何原因导致越国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勾践

    创作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先生曾有一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一句话包含两个典故,即破釜沉舟和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是项羽在解巨鹿之围的过程中,为了表示楚军背水一战的决心,便将锅打碎,船凿沉,此举激励了将士的勇气,

  • 越王勾践:人在煎熬时,做好这三点,才会触底反弹

    历史人物编辑:布衣粗食标签:勾践

    01看过一副有名的对联:“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当年的项羽,破釜沉舟,以较少的兵力,一口气就打败了秦军;勾践卧薪尝胆多年,凭借三千军士,都打败了强大的吴国。有道是,成者王,败者寇。人生起起伏伏是常事,关键看谁能够赢到最后。在《东周列国志》里,讲述了越王勾践崛起的过程,

  • 越王勾践剑为何能千年不锈?用X光检测后,专家直呼:这不可能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勾践

    在古代,剑对于一些行走江湖的侠客和统御千军的将领来都说是至关重要的,既是保命防身的武器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陌上桑》:“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在古代可值千万余的宝剑不多见,而极少数更是无价之宝, 比如说有着“天下第一剑”之称的越王勾践剑。这柄剑是以它的主人“越

  •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范蠡?“长颈鸟喙”就一定不能共富贵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闲读史标签:勾践

    话说越国灭吴之后,范蠡离开,还给文种写了一封信:“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没听范蠡的话及时抽身,终于被杀。那么问题来了,勾践为什么要杀范蠡、文种这些能干的大臣?真的是因为他“长颈鸟喙”吗?关于这个问题,《红楼梦》里有一个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