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神话版的《孙庞斗智》,还是去神话的历史故事,这段兄弟之间的竞争,对庞涓都是不公平的。
在故事中。孙膑是大罗神仙兵圣孙武子的孙子,有姜子牙二转世,翁投媳胎之说,就是说姜子牙、孙武子、孙膑是同一个人。
孙膑的父亲是燕国兵马大元帅、母亲是燕国皇姑千岁,舅舅是燕国君主,干妈是齐国丑娘娘钟无艳。
孙膑出身显赫,庞涓只是魏国大梁一个寒门子弟,混迹在街头只为吃饱穿暖。
庞涓出身染布坊家庭,能在社会底层脱颖而出,靠着自己的小聪明小心机。这些底层人得以活命的小手段,自然被上层人士所鄙视。
孙膑离开燕国驸马府,在赶赴云梦山找鬼谷子学艺的路上认识到庞涓。
不甘心在底层混迹的庞涓,没有沉沦在浑浑噩噩的日子,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背景决定前途,就准备到云梦山找鬼谷子学习文武艺。
庞涓看到孙膑举止不凡,刻意结为结拜兄弟。庞涓没有孙膑的阔绰,在赶赴云梦山的路上,自己草根抠门小气,有小聪明无智慧的本性暴露出来。
吃饭住店花钱时,庞涓嘴上很积极,行动上却躲在背后让孙膑买单,这和当下同学会的谁买单的现象多相似。
两个人背包裹,庞涓总是借肚子痛,让孙膑做运输队长。
鬼谷子王禅老祖一眼看出庞涓的小心机,其实就是就是庞涓身上草根劣根性,还达不到大奸大恶的地步,是可以教化改正过来的。
鬼谷子对庞涓的小心机,没有任何主动教化的想法,只是主动放纵庞涓,让庞涓的劣根性,野蛮生长成小恶,在放任小恶变成大恶。
鬼谷子认定庞涓是品行不端,只收孙膑不收庞涓,让庞涓感受到差别性不公平对待。
鬼谷子如果认为庞涓注定成为大奸大恶之人,就不该听从孙膑的哀求收下庞涓。
鬼谷子既然收下孙膑庞涓,以无上法力制造一些幻境,可以让孙膑庞涓历练人生,让孙膑不要那么傻那么天真,让庞涓尝试小聪明只会害人害己。
鬼谷子有意偏心孙膑,让庞涓总认为师傅偏心。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庞涓以后成为大奸大恶之人,鬼谷子承担最大的责任。
可能古代知识的垄断,让底层人没有读书机会。孙膑庞涓结拜时发誓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有书同读。
庞涓知道师傅偏心,就开始耍小心眼,让孙膑读的书和自己分享,自己读的书却屏蔽孙膑。
鬼谷子都看在眼里就是不说,任他们师兄弟内卷,只想让庞涓早点滚蛋,自己好给孙膑开小灶。
鬼谷子考他们两个,问你们学成文武艺,下山后如何混社会。
孙膑说我只希望天下和平,四海和谐,万民安居乐业。鬼谷子评价说“愚蠢至极”。
庞涓说我只希望得到君王重用,带领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让万邦来朝年年进贡。鬼谷子说在大争乱世就应该如此。
鬼谷子高度评价庞涓,就是捧杀庞涓,让这个讨厌鬼早点下山。
果然庞涓得到师傅的认可,就想马上下山实现自己的价值。
孙膑也要随庞涓一起下山,鬼谷子层层设下考验关点化孙膑,让孙膑认识到自己学艺不精还需要继续深造。
孙膑推荐庞涓到燕国,孙操把庞涓推荐给燕王。燕王以庞涓相由心生,主要是庞涓在面试时没有提到由孙膑父子推荐的。燕王不用庞涓把他驱逐出境。
生活非常潦倒的庞涓,到齐国差点两次被杀。
经历无数不公和磨难,让庞涓彻底失败黑化。而继续留下来深造的孙膑,学习了三卷天书,能力远超和死克庞涓。庞涓不会认为自身存在问题,只是老师偏心,自己出身不好。
从神话故事来读,更是细思极恐。鬼谷子王禅老祖是神仙,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他知道孙膑庞涓是天生的敌对存在,如同姜子牙和申公豹,他没有想办法化解庞涓身边的戾气,改变孙膑庞涓的命运,更是主动挑起推动“孙庞斗智”,导致这两个同门师兄弟斗得你死我活,一个下半身残废,一个被乱箭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