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故事,深度了解中国古代的“人质”

从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故事,深度了解中国古代的“人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孙悦说历史 访问量:784 更新时间:2024/1/19 5:29:21

人质,一般都会是坏人手里自保的工具。人质可以让违法犯罪的不法分子有恃无恐。人质通常都会被坏人手持凶器对着,等待着警察的拯救。如果遇到坏人情绪激动,冲动之下可能会将"人质"撕票。人质一般都不具有反抗能力,主动权掌握在坏人手中。至少在电影里是这样。那么,人质是怎么来的呢?古代也有人质吗?

其实古代人质也是相当之久了。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很多人质。而且当时的人质身份可不一般,大部分都是各国王室人员,更有甚者,是未来的王位继承人,比如著名的秦王嬴政,刚出生就在赵国当人质。那我们就以战国时期吕不韦奇货可居的这个故事为切入点。来谈中国古代的人质是怎么样的。

一、奇货可居的故事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战国时期有一个商人叫吕不韦,经常在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因为他自己很有头脑,赚了很多钱。

有一天,他在街上碰到了一个落魄王孙。他是秦国留在赵国的人质,名叫异人,他是秦王的孙子。秦赵渑池会盟两国互换人质时,异人便被送到邯郸为质。因秦国经常欺负赵国,赵王就把气都撒在他头上。他在赵国经常被人欺负,很是凄惨。

吕不韦知道这件事情以后说了一句:这人可真是个奇货。这个宝贝,可先囤起来,然后做一笔大生意。

吕不韦结识异人以后,有一天试探性地问异人道:秦王已经老了。太子安国君最喜欢的华阳夫人又没有儿子。你何不趁这个时候回到秦国,想办法去认华阳夫人当妈。这样,以后你就有当秦王的希望了。

异人说我也想回家,问题人在赵国,我又跑不了。吕不韦说:我能想办法把你送回秦国。

异人说:这这怎么好意思呢?我要是真的能当上秦王,就立你为丞相。很快吕不韦就用钱财一路通畅的见到了华阳夫人。并把把异人如何贤德,如何思念故国,如何想认华阳夫人为生母,以及日后他打算如何孝顺华阳夫人的事情告诉了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正愁没有儿子以后当不了太后呢,于是答应了这件事。

很快异人就回到了秦国。此时在位的秦昭王很快就离世了。异人的父亲安国君只当了三天秦王就驾崩了。于是异人继位,并让吕不韦做了丞相。几年后,异人也去世了。因为吕不韦和异人的妃子赵姬关系很好,继续做丞相,还当了秦始皇的仲父。

奇货可居的故事,到这里就算结束了。这也是最为出名的古代人质故事的典型。

二、为什么要有质子

在我国古代,历代都会同时有几个国家并列存在。当实力较强的国家暂时无法灭亡弱小的一国时,如果需要结盟,双方之间就需要有一份契约,为表诚意,除了文书以外,通常还要有抵押,以防止对方轻易不会叛变。我们今天也是如此,会有各种押金、定金的存在。在那个时候,一般都是人质,而且这个人质一般都是王室成员。

除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重要官员与帝王之间,也需要有一定的抵押来让帝王放心。这个抵押一般也都是人。即使是以诚信著称的名人,也不能例外。

用财物终究不如用人命表示诚意,这成了所有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质子制度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那什么是质子呢?质子就是有一定地位和极高作用的人质。质子制度一般把重要的政治人物的亲属作为抵押,让对方安心的一种政治制度。质子制度的本质是政治契约。如果大臣敢临时倒戈,那么他的亲属也会被帝王"撕票"。

质子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盛行,被遣送的质子不计其数,除了著名的"奇货可居"的异人外,秦昭襄王嬴稷,以及荆轲刺杀秦王的燕太子丹。都曾经是质子出身。

这是强国之间,只用一个质子就可以了。如果是比较弱势的国家,就很难受了。比如三晋的魏国和韩国,夹在秦、齐、楚三个强国之间。谁都惹不起,只能一个国家送一个。这非常考验小国国王的生育能力。

三、质子是如何运作的?

在古代能被选为质子的,一般都是有特殊价值的,比如前面提到的三位。他们身份的共同点就是都是遣送国未来的王。靖康之乱时,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被当作质子派往金国。

质子的确定主要有遣送方指定和接受方指定两种情况,如果是两国关系很微妙的情况下,接收方会要求指定质子成员。

从质子的遣送方形式来看,分为单方质子和互换质子。单方就很好解释了,小国不如大国,大国为了掌控小国,让小国单方面送质子。康王赵构就是一个典型的单方质子。

互换质子是两国为表示友好而作出的互相保证——尽管这种保证可以随时毁约。这种情况较少。

质子被送到的对方国家后,会有专地看管和任命官职两种处理方式。

汉代的"保宫",宋代的"纳质院",都是质子居住的地方,有专人看管。如果两个国家关系尚可,有时接受方会让质子出任一定的官职。宋代的《册府元龟》记载,唐朝的皇帝李纯任命新罗带的质子当天子中允。

对于质子,有时监管和安抚同时并用,所谓恩威并济,如安禄山之子安庆宗娶了李唐宗室之女,定居长安;既跟皇家攀上了亲家,又被质押在京城。

结语

质子制度在我国一直是一个政治关系的纽带。历朝历代都会有资子制度。即使发生了矛盾,质子也只能起到微小的作用。统治者还是会用质子,因为没有别的方式方法来代替这种方式了。

有质子在手,最少对面想要搞事情会三思一下,大家心里都会有一些安全感。如果没有的话,就可以肆无忌惮,任性妄为了。尤其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联盟。

先秦的质子是最频繁的。历代虽然一直承袭,但是没那么大范围了。自治制度就在历史上一直延续到了清代。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制已经很稀有了,质子制度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而且质子制度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反人权的,近代各个国家都很注重契约精神和人权,再加上人人平等的深入人心,质子制度终于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标签: 吕不韦

更多文章

  • 走近《大秦赋》,走近吕不韦,还原战国时期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吕不韦

    最近,大型历史剧《大秦赋》正在热播当中,这是继《裂变》、《纵横》和《崛起》之后的第四部“大秦帝国”系列。该片讲述了秦王嬴政在吕不韦、李斯、蒙恬、王翦等人辅佐下而强盛秦国并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封建制国家的事件。接下来,我们通过《大秦赋》来深入了解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作

  • 辛德勇读《史记》|秦始皇生父到底是不是吕不韦

    历史人物编辑:莎莎游戏标签:吕不韦

    辛德勇 所谓的“千年皇帝秦始皇”,姓赵,是合法的。长期使用的“应政”一词是不合理的。我在《秦始皇的生与死》一书中对这一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在《秦始皇的生死》这本小书中,我也明确地从生物学的角度讨论了吕不韦和赵正之间的父子关系。只要你仔细阅读《史记·吕不韦列传》,仔细回顾《史记》《秦始皇传》,这是一个

  • 风投第一人——吕不韦如何将赢异人推上王位

    历史人物编辑:打工人清清标签:吕不韦

    风险投资(英语: Venture Capital )简称风投,是近一二十年来资本市场的风口,也一直被认为是西方资本市场发展的产物。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中国就产生了“风头第一人”——吕不韦,而他的一笔投资称得上是风投史上回报率最高的一件。《史记》记载,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

  • 吕不韦的经商之道:眼光毒辣,放手一搏!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明鉴君标签:吕不韦

    秦国有个大商人叫做吕不韦,他眼光独到,最早开始就是经商起家。又因历史上著名的“奇货可居”事件,被后人尊为商人鼻祖,本文用简单明了的话语讲一讲这吕不韦是如何眼光毒辣的做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天使投资,为了投资收益甚至把老婆都搭上了。眼光毒辣发现奇货吕不韦生活在战国时期,平日靠买卖粮食、器物,游走于各

  • 从商人到宰相,吕不韦有怎样的传奇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领域标签:吕不韦

    吕不韦说到吕不韦,红楼梦中一句话形容特别贴切:“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位战国时期红极一时的大商人的一生可谓用波澜起伏来形容,曾走到权利顶峰之上,也跌落过人生谷底之中。这一切的起源要追溯到吕不韦辗转来到赵国的一天。异人作为商人的吕不韦四海为家,哪里有钱赚就往哪里走,更是聚财万金之数成为战

  • 商人吕不韦以这个四步骤完成奇货可居这个项目

    历史人物编辑:大表哥时尚标签:吕不韦

    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第一流的。他白手起家、他低买高卖、他凭一人之力、三寸之舌、慧眼识奇货并加以投资,终于促成了自己终生的荣华富贵。就谋略而言,吕不韦不仅谋得深、算得远,而且谋得全、算得广。今天我们来说说吕不韦是怎么深谋远虑,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谋划“奇货可居”这个项目的。

  • 嫪毐谋反被诛,吕不韦受牵连,畏罪饮鸩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竹林七叙侃历史标签:吕不韦

    公元前238年,有人向秦始皇告密说:“大王,嫪毐是假太监,时常私会太后。太后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两人密谋等大王死了,就立他们的儿子为王!”纵然谋反不算,这件事也是见不得光的。秦始皇心中虽然万分愤怒,也只能派心腹去暗中调查,并没有揭发此事。嫪毐在秦始皇身边安插了不少眼线,知道有人告发自己,立马就慌了。

  • 有抱负的吕不韦,秦始皇的仲父,传奇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吕不韦

    吕不韦也并不是只贪恋钱财权位之人,他有自己的治国理想和抱负,在他扶持秦庄襄王上位后,他的权势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并没有停下脚步去享受这至高无上的感觉,他选择了领兵作战,是的,一个从未上过战场一直以来只在背后默默策划的人说,他要亲自领十万兵上战场,击退敌人!不止其他人笑话他,就连秦庄襄王,这个

  • 春秋战国名相吕不韦,如何在人才济济中脱颖而出

    历史人物编辑:通史小探长标签:吕不韦

    吕不韦是战国时期卫国人,他是姜子牙第23世孙,主持编撰了《吕氏春秋》,由于他独特的眼光,把经商获利变成了政治投资,算得上是小人物影响了大春秋。吕不韦从一个普通的商人成为秦国的丞相,加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是春秋战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商人。围绕吕不韦的话题有很多,其中奇货可居、一字千金是

  • 《大秦赋》吕不韦那么聪明,竟斗不过李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平视天夏标签:吕不韦

    另外,小编还翻了一下学者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当然所获也不太多。好吧,那么我们就试着一起总结并探讨一下吧。一、李斯和吕不韦都有治国政见,但嬴政更加喜欢李斯的其实,在《大秦赋》里寻找关于吕不韦修撰《吕氏春秋》的情节,简直是太多了。并且,在剧情中吕不韦也曾几次自言自语过,说大王如果早一点读他的《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