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屈原八句传世名句,千古名言,深刻动人!

屈原八句传世名句,千古名言,深刻动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社会摇 访问量:3207 更新时间:2024/2/3 7:13:38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一、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木叶”中“木”就是树的意思,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诗句出自屈原《九歌·湘夫人》,这两句大意: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二、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涉江》,“兮”是语气词。句子的意思是寿命天地一样长,光华如同日月一样。形容人非伟大,万人景仰,青史留名,足以同天地日月相提并论。

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此句出自屈原的《离骚》,这句话可翻译为:“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可见屈原他在流放期间对劳动人民的深入接触,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这句话就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此句出自战国屈原的《渔父》,屈原说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即自己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

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句出自屈原《离骚》,可理解为: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上天下地寻找心中的太阳。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问题。

六、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

此句出自屈原的《楚辞·九歌·少司命》,翻译为:再也没有比生别离更加令人悲伤,没有比新相知更加令人欢欣的了。

七、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坠露、落英为对文。坠、落二字俱作“落下”解释。屈原在这里只是以早晚服用的芳物,比喻自己的修身洁行,与上文“恐修名之不立”对应。落英:坠落之花。

八、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出自屈原《楚辞·九章·涉江》。意思为:我不能改变志,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标签: 屈原

更多文章

  • 屈原的故事:“屈原否定论”与“屈原弄臣论”,荒唐观点的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屈原

    读者一定会发现,关于屈原的身世、经历、创作,基本都是有争议的。其中还有一些奇怪的观点,认为屈原本人不存在,或者有说他名下大部分作品不是本人的,我们称为“屈原否定论”;还有虽然认为屈原存在,但说他是楚怀王的男宠、弄臣,我们称为“屈原弄臣论”。这里我们就来逐一批驳。所谓“屈原否定论”,即否定屈原其人其作

  • 屈原是如何一步步被逼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屈原

    大家说五月五的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我估计大部分人会说:“不就是纪念屈原投江”吗?可是,一个人投江有什么好纪念的呢,所以,端午节正真的意义是让我们去记住屈原之死的历史教训。那么屈原为什么要投汨罗江呢?战国末期,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大增,成功击败了昔日的霸主魏国,综合国力跃居“战国七雄”之首先,其他六

  • 端午节纪念屈原,如果屈原主政楚国,能否避免楚国被秦国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忆三线标签:屈原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续齐谐记》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这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端午节纪念屈原是后人

  • 秦宣太后和羌戎民族的义渠王生有二子,这两个孩子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宣太后

    贵为太后之尊的秦宣太后和羌戎民族的义渠王私通,并为其生了两个儿子,两人私通时间长达34年,最后义渠王死在宣太后手里,义渠还因此被灭国灭族,可以说宣太后为了秦国是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秦宣太后是楚国人,芈姓,别人称之为芈八子,最让人熟悉的还有一个名字是芈月,孙俪主演的《芈月传》说的就是她,宣太后是中国历

  • 大秦秘史:秦昭襄王为何执意要杀自己的弟弟?宣太后芈月难辞其咎

    历史人物编辑:亮亮老唐标签:宣太后

    说到大秦帝国的宣太后芈月,那可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女性,要是论辈分,就连后世的吕后、武则天、孝庄、慈禧等人,也得管咱们芈太后叫一声前辈。公元前267年,秦昭襄王杀掉了自己的弟弟,公子市。然而在公子市的葬礼上,秦昭襄王是哭得最为凄惨的一个,还下令要在七国之内严查凶手,一旦抓到,立诛九族!只可惜昭襄王

  • 秦武王死后秦昭襄王即位,宣太后掌权秦昭襄王为何几十年没有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宣太后

    公元前307年,年仅23岁的秦武王嬴荡,在周王宫与大力士孟说比赛举代表秦地的龙文赤鼎,不慎砸断双腿,失血过多而亡。在许多人眼中,秦武王有勇无谋,刚愎自用,是一个只知道蛮干的莽夫。纪轻轻的他没有留下子嗣,最终他的异母弟弟嬴稷登上了秦王之位,是为秦昭襄王。秦昭襄王虽然不及秦武王勇武,却比他更适合做一国之

  • 义渠王与秦宣太后有两儿子,为何又会被其所害?大秦利益高于一切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好旺角V标签:宣太后

    引言及昭王立,义渠王朝秦,遂与昭王母宣太后通,生二子;至王赧四十三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后汉书》秦宣太后,又称“芈八子”,是《芈月传》中芈月的原型,她具有很高的智慧和才华,虽然是女儿身,但她仍然演绎出一段丝毫不亚于男儿的枭雄生涯。在她传奇的一生中,与义渠王的私情最为令人津津乐道,两人私

  • 秦宣太后和义渠王育有两个孩子,这俩孩子哪去了?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宣太后

    宣太后芈八子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昭襄王的生母,惠文王的嫔妃。芈八子是个传奇女人,她以位份不高的“八子”,一跃成为秦帝国的太后(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太后尊号的女人),并执掌王权长达36年之久。芈八子与秦惠文王生有三子,分别是秦昭襄王嬴稷、泾阳君嬴芾、高陵君嬴悝。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芈八子居然还与义渠王

  • 18岁继位的秦昭襄王是傀儡吗?为什么前41年都是宣太后在主政?

    历史人物编辑:时代乐标签:宣太后

    秦昭襄王是一位极其聪明的人,以下几件事可以证明秦昭襄王绝不是傀儡:秦昭襄王不是傀儡在宣太后的眼里,秦昭襄王并不是自己最中意的儿子,在赵武灵王的干涉下,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之策,但由此以为秦昭襄王是傀儡就大错特错了。一、黄段子外交事件秦昭襄王继位不久,楚国攻打韩国,韩国向秦国求救。宣太后说了一段语不惊人死

  • 秦国秘事,秦昭襄王是如何从宣太后和魏冉手里夺权的?傀儡的逆袭

    历史人物编辑:刘欢说历史标签:宣太后

    ①政变自秦武王举鼎而死以后,秦王宫就陷入了风云诡谲的权力斗争之中。宣太后并不是立刻就获得了秦王宫里的权力,彼时的她还有另外一个政治对手,惠文后,即秦惠文王的正室。此外秦王宫外还有另外一股势力,即赵武灵王扶持的在燕国当人质的公子稷(秦昭襄王)。此时三股势力都在对空缺的秦王宝座虎视眈眈。惠文后扶持公子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