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蠡该杀!苏州出土三片竹简,揭开范蠡西施关系:自古男人多薄情

范蠡该杀!苏州出土三片竹简,揭开范蠡西施关系:自古男人多薄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宪宪爱美食 访问量:2215 更新时间:2024/1/17 5:55:33

一、记载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是金庸先生创作的14部武侠小说串成的对联,但老先生一生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还有一部较短的《越女剑》——

这部小说以春秋时吴越争霸为故事背景,讲述了范蠡为帮助越王复国,借助“剑神”阿青的剑术操练军队,同时将自己的爱人西施送给吴王夫差,实行离间。

最终,越王勾践经过二十年卧薪尝胆,最终灭吴。

喜欢范蠡并准备向他表白的阿青见到范蠡和西施在一起,她用剑指向西施要取她性命,但却被西施一抬头的绝美容颜降服。

最终阿青郁郁而返,范蠡与西施泛舟五湖,远离朝堂,但因为西施被阿青的剑气所伤,所以“西子捧心”就成了历史上一幅绝美的画面。

不止如此,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还曾记载范蠡和文种协助勾践复国,功成名就后,范蠡给文种写信说:越王为人,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同富贵,“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范蠡劝文种功成身退,但文种贪慕权位,不肯离去,最终被勾践杀害,而范蠡,则带着家人远遁,改名“鸱夷子皮”,经过三次致富,三次散尽家财,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商圣。

故事总是美好的,我们也愿意相信,忍辱负重的西施最终得以和范蠡荡舟湖上,江湖远行。

直到,苏州出土了三片初秋时的竹简。

二、竹简

2003年,在苏州一处建筑工地挖掘出一处古墓,后来经过考古勘测,在墓中并没有发现金银陶器,但有3片竹简却引起了专家的重视。

这3片竹简上一共记载了21个字:

蠡与施潜通,三年始达吴,以语儿亭为质,施不得不勉。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语儿亭”是啥?范蠡与西施究竟发生了什么?

后来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语儿亭”是一处地名,当年范蠡送西施入吴,在这个地方生下了一个孩子,以地名为名,就叫“语儿亭”。

所以,竹简上记述的就是,当年范蠡送西施入吴,在路上一直走了三年才到,而在语儿亭时,西施生下一个孩子,范蠡以这个孩子为要挟,逼迫西施入吴施行离间计。

根据《吴越春秋》记载,当初,越王选来美女准备送给吴王夫差,在送出之前,由范蠡负责教导她们礼仪、步履、歌舞。

这个教学过程长达三年,或许就是在此期间,范蠡与西施产生了感情。

后来,培训结束,被送往吴国的,除了西施,还有一位郑旦,到达吴国后,吴王把郑旦安排在吴宫中,把西施安排在姑苏台,从此昼夜淫乐,荒芜朝政。

但不久,郑旦去世,只剩下西施,完成了任务。

三、推论

根据竹简的记录,可以得出推论,范蠡在教导西施和郑旦各种礼仪时,与西施产生了感情,而后在护送二人入吴途中,西施生下孩子,范蠡以孩子为要挟,强迫西施完成任务。

由此看来,我们所期望的“泛舟湖上”都成了浮光掠影,美丽如西施,终不过是“复国”的工具。

但在这里,或许可以有另一个推论:

施不得不勉

”,是因为范蠡知晓西施和郑旦入吴宫后,必然会遭受各种折腾,如果没有强大的信念做支撑,她们很难活下来。

所以,范蠡用孩子做了“人质”,由此给了西施坚持下来的勇气。

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郑旦死了,而西施一直坚持下来,直到越王灭吴。

越王勾践灭亡,成为初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但在帮助他成功后,西施并没有得到我们想象中的真爱。

根据《吴越春秋》和《墨子》中的记载,在完成任务后,西施被解救出来,但她的内心陷入极大的矛盾,最终她被范蠡装进牛皮中,沉入西湖底。

四、结语

在古代“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四大美人中,西施是“沉鱼”,据说当年西施在溪边浣纱,水里的游鱼看到她绝美的容颜,都忍不住沉到水底。

而西施最终的结局,也是被沉到了水底。

如果故事真的是这样,那3片竹简上的记录,就颠覆了我们所有对范蠡和西施的认知。

说好的泛舟西湖呢?说好的远离朝堂呢?

有时候真的很奇怪,大家都喜欢美,但最后,美的本身却成了罪恶。

因为美,让西施遭遇了这么多坎坷,而范蠡,就成了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人。

历史上,也终归只有狠人才能存活下来吧。

标签: 范蠡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500年,只有范蠡是完人,司马迁:范蠡的故事很讽刺

    历史人物编辑:香堂姐美食标签:范蠡

    范蠡是吴越争霸历史上重要的谋臣,他的存在影响了两国政治格局的变动,其历史形象也彰显了春秋末期一代谋士之风采。春秋时代,战乱纷争。王室衰微,诸侯作兴。中原大国杀伐不断,东南吴越纠葛已久。在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诗篇中,范蠡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国语》、《史记》开始,到《越绝书》、《吴越春秋》问世,范

  • 勾践用谋士的计策灭国,功成后范蠡逃亡,学者:他曾发誓善待范蠡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范蠡

    《史记》位居“二十四史”之首,是史学界公认的珍贵史料,其文学价值、史学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大文豪鲁迅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是大家都知道,秦朝统一之后开始大面积的毁史,六国的史书都付之一炬,造成了史学断代。太史公他编篡史书虽然谨慎,但是却做不到所有事都准确,就比如“鸟尽弓藏”这个典故

  • 范蠡,配角抢了主角风头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范蠡

    湖北省博物馆陈列着一把古剑,古剑的光芒闪烁着古代人的智慧。这把古剑组成成分复杂,由多种金属合成;而且各类金属的完美融合,铸造工艺十分罕见。这就是惊艳世人的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年岁月依然寒光凛冽。越王勾践留给后人的,除了这把宝剑,还有卧薪尝胆的典故。越王勾践剑闪烁着历史的光芒。简洁,越世家历史“清白”

  • 如果伍子胥没有遇到孙武他还能否成功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记录幸福生活标签:孙武

    本来如果伍子胥没有遇到孙武,他还能报仇吗?历史人物的生活,绝对没有应有的精彩。历史上有很多人为了仇恨而奋起,伍子胥作为他们的代表,绝对有话语权。伍子胥本是官二代。遗憾的是,古代官二代的安全保障系数没有现在高。他的父亲吴奢是楚国太子简的老师。在古代,君臣师徒是绝对的近亲。所以在历史上,只要是太子被杀,

  • 孙武居然知道苏秦,难不成是穿越?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孙武

    一说起兵圣,我们都知道是孙武。在春秋末年,孙武辅佐阖闾大破楚国。并且留下了孙子兵法这一旷世之作,成为了兵家的始祖。而苏秦呢,我们都知道苏秦是战国中期鼎鼎大名的纵横家。并在战国中期为了帮助燕昭王破齐,最终被齐湣王车裂。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挖掘出了两座汉墓。而这座汉墓中呢,就有鼎鼎大名的孙子兵法。

  • 孙膑、孙武、孙子,一文详解,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孙武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圣人频繁出现。圣人是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而春秋战国的百家先贤们当得起,他们的思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数代人,即使千年过去,他们的精神文化依旧能熠熠生辉。百家争鸣,《汉书》记载数得上名字的有189家,其著作有4324篇。后来的《隋书》、《四库全书》等

  • “兵圣”孙武的指挥能力究竟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孙武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孙武,被后世尊称为“兵圣”。既然有这个称呼,那么他的作战指挥能力如何?我们结合历史来看看。孙武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各国君主都不惜重金招揽人才。不少人都是各个国家到处游走,哪里给机会就在哪里留下,完全没有今天的“为国效力”“热爱祖国”的概念。孙武也不

  • 孙武练兵的故事,细细品!

    历史人物编辑:空留离愁纤尘莫染标签:孙武

    公元前512年,吴王闾阖后宫中出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两名衣着华丽的女子手持长枪,各引90名女子,每个人都手持长枪利剑,号令严明,进退整齐。难不成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女兵吗?答案当然不是。这场演练是孙武首次练兵。孙武的军事造诣极高,曾带兵三万直破楚国二十万精锐。《尉缭子》这样评价孙武:有提十万之众而

  • 兵家孙武怎么创作《孙子兵法》的?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孙武

    我国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45年,齐国一个祖辈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家庭里添了一个男孩。男孩祖父孙书和父亲孙凭同在朝中为官,听说家中喜添男丁,就在孩子出生的当天晚上,高兴地一齐赶回家中。全家上下都沉浸在无比喜悦的氛围之中。孙书望着襁褓中的孙儿,真希望他快快长大,继承和发扬将门武业,报效国家。孙书决定给孙儿

  • 若孙武,韩信,李靖,徐达,岳飞,卫青各自领兵决战,谁会获胜?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孙武

    这种比较,肯定是徐达会获胜了。这些都是世之名将,但是并不是处在同一个年代。孙武是春秋时期人物,韩信是秦末汉初,卫青是西汉中期,李靖是隋末唐初,岳飞是南宋初年,徐达是元末明初。作为一个名将,肯定会研究前人的成败得失,把他们的思想、行为、经典战例都会拿出来不断的研究,如此一来,作为最晚出现的徐达就能够研